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的分子标记和定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蜀岚 马洪丽 +3 位作者 张书标 朱宏波 王斌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0-483,共4页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 以协青早eB-2和矮脚南特杂交的F3为分析群体,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BSA分析方法筛选出4个多态性片段E1、E2、E3和E4与eui2连锁,其中E1被定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中部RFLP标记G291和G2155之间,与G291相距4.7cM,与G2155相距13.1cM.用SSR标记RM304、RM258、RM269、RM271和E1构建的eui2基因的局部分子标记连锁图表明,eui2基因位于分子标记E1和RM304之间,二者距eui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1.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颈高秆隐性基因eui2 分子标记 水稻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eS(1)的选育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1 位作者 黄荣华 章清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用直接诱变获得eui基因突变的技术路线 ,成功地将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改造为长穗颈培矮 64eS( 1 )。培矮 64eS( 1 )从遗传上解除了包穗 ,提高了培矮 64eS( 1 )的异交潜势 ,保持原培矮 64S的优良特性 ,可望... 用直接诱变获得eui基因突变的技术路线 ,成功地将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改造为长穗颈培矮 64eS( 1 )。培矮 64eS( 1 )从遗传上解除了包穗 ,提高了培矮 64eS( 1 )的异交潜势 ,保持原培矮 64S的优良特性 ,可望达到建立不用或少用赤霉素的两系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利用其组配的杂种具增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 EUI基因 培矮64eS 辐射育种
下载PDF
籼稻直立穗突变体的培育、鉴定及其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书标 马洪丽 +1 位作者 黄荣华 章清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9-211,241,共4页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首次育成了1个籼稻直立穗突变体。该突变体穗型直立,与亲本品种9311的弯曲穗型显著不同。与9311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下降,穗粒数减少、穗子缩短、剑叶变短、谷粒变宽变短,但千粒重没有发生变化。遗传分...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技术,首次育成了1个籼稻直立穗突变体。该突变体穗型直立,与亲本品种9311的弯曲穗型显著不同。与9311相比,该突变体的株高显著下降,穗粒数减少、穗子缩短、剑叶变短、谷粒变宽变短,但千粒重没有发生变化。遗传分析表明,直立穗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利用该突变体与培矮64S组配的杂种与原杂交稻品种之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直立穗 诱发突变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白转绿光温敏核不育系W1的育种应用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书标 黄珍平 +1 位作者 房贤涛 胡瑞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对采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带有叶色白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W1”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的叶色白转绿特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W1”除了具有叶色白转绿的特性,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及其育性转换特性都... 对采用辐射诱变获得的带有叶色白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W1”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的叶色白转绿特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W1”除了具有叶色白转绿的特性,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及其育性转换特性都与原不育系“培矮64S”相似。利用“W1”组配出的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产量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白转绿 光温敏核不育系 W1 育种应用
下载PDF
e-杂交稻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9-924,共6页
研究了e 杂交稻的株形、产量构成、茎秆抗倒性 ,并分析了e 杂交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 ,与原杂交稻相比 ,e 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外 ;植株生长较繁茂 ,各个生育期的植株高度略有增加 ,但分蘖数略有降低 ;构成产... 研究了e 杂交稻的株形、产量构成、茎秆抗倒性 ,并分析了e 杂交稻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 ,与原杂交稻相比 ,e 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生育期外 ;植株生长较繁茂 ,各个生育期的植株高度略有增加 ,但分蘖数略有降低 ;构成产量因素中的有效穗、结实率和穗粒数略有降低 ,但千粒重增加 ,保持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茎秆的倒伏指数略有增加。稻米米粒变长、变宽 ,长宽比增加 ,稻米的外观品质有所改良。统计分析表明 ,所研究的e 杂交稻各性状与原杂交稻性状间的差异都达不到显著水准。本文还就eui种质的育种应用作了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杂交稻 生物学特性 株形 产量构成 茎秆抗倒性
下载PDF
水稻eui基因及其e-杂交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1 位作者 黄荣华 章清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668-674,共7页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曾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随着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已将eui基因的育种应用推向生产。eui种质具有遗传多型性,发现新的eui基因,称e...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曾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随着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已将eui基因的育种应用推向生产。eui种质具有遗传多型性,发现新的eui基因,称eui2。eui1、eui2基因具有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已分别发现一系列碱基缺失不一的eui1、eui2突变系。已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出EUI1、EUI2基因。利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建立了e-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批遗传解除包穗的长穗颈不育系,组配出相应的e-杂交稻组合。长穗颈不育系能达到解除或基本解除包穗且对“920”的敏感,其种子生产只需少量的“920”。e-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产量潜力,但具有明显较强的生长优势。本文概述了eui基因及其e-杂交稻研究进展,并展望了eui基因和e-杂交稻育种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UI基因 E-杂交稻
下载PDF
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书标 庄伟建 刘思衡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268-273,共6页
花生组织培养对于品种改良、新品种繁殖、遗传转化和种质保存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花生苗的再生培养、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花药培养、远缘杂种胚营救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花生 组织培养 苗的再生培养 体细胞胚 花药培养 杂种胚营救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不同品种、外植体和光照条件对花生体细胞胚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书标 庄伟建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用 1 1个不同花生品种的胚轴为外植体 ,接种于含 2 ,4 D的 MS培养基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结果表明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花生体细胞胚的诱导效率和每个外植体产生的体细胞胚的数目影响很大。此外还对不同外植体来源及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花生... 用 1 1个不同花生品种的胚轴为外植体 ,接种于含 2 ,4 D的 MS培养基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结果表明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花生体细胞胚的诱导效率和每个外植体产生的体细胞胚的数目影响很大。此外还对不同外植体来源及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花生体细胞胚诱导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 ,成熟胚轴最适合于体细胞胚的诱导 ;不同品种最适合体细胞胚产生的光照条件不一样 ,汕油 71要求在黑暗的条件下培养 ,泉花 1 0号则要求有一定的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外植体 光照条件 品种 体细胞胚 诱导
下载PDF
水稻eui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9-734,共6页
概述了eui基因的发现、遗传、作用机理、定位和育种应用 ,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 ,并展望了eui基因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水稻 EUI基因 E-杂交稻
下载PDF
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书标 庄伟建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成熟花生胚轴在 MS+40 mg/L 2 ,4D+0 .5 mg/L KT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 ,降低 2 ,4D的浓度 ,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 2~ 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 ,继而产生体细胞胚。花生体细胞胚直接诱导起源于... 成熟花生胚轴在 MS+40 mg/L 2 ,4D+0 .5 mg/L KT培养基中可直接诱导产生体细胞胚 ,降低 2 ,4D的浓度 ,将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组织块继代 2~ 3次可诱导产生出米黄色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 ,继而产生体细胞胚。花生体细胞胚直接诱导起源于表皮或近表皮的细胞 ,其形成经历了跟合子胚相似的过程。花生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小、胞质浓、核大、核仁明显 ,排列紧密的特点。经愈伤组织形成的体细胞胚以单细胞内起源方式发生。首先由体细胞胚单个原始细胞分裂形成 2细胞原胚 ,2细胞原胚继续分裂成 3细胞原胚或 4细胞原胚 ,3细胞原胚或 4细胞原胚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组织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组织细胞学 体细胞胚
下载PDF
e-杂交稻株形及产量构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以协青早 e A(2 ) (含有 eui2基因 )、协青早 A、 -3 2 e A(1 ) (含有 eui1基因 )及 -3 2 A为母本 ,以明恢 63、明恢 86、皖恢5 7及密阳 46为父本 ,按 p×q模式配置了 1 6个杂交组合 ,研究了 e-杂交稻的株型、产量构成 .结果表明 ... 以协青早 e A(2 ) (含有 eui2基因 )、协青早 A、 -3 2 e A(1 ) (含有 eui1基因 )及 -3 2 A为母本 ,以明恢 63、明恢 86、皖恢5 7及密阳 46为父本 ,按 p×q模式配置了 1 6个杂交组合 ,研究了 e-杂交稻的株型、产量构成 .结果表明 ,e-杂交稻具有与原杂交稻相近的株叶形态、生育期及产量水平 ;但因含有 eui基因 ,具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植株生长较繁茂 ,各个生育期的植株高度略有增加 ,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略减少 ,结实率略降低 ,千粒重增加 .统计分析表明 ,e-杂交稻与原杂交稻各性状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构成产量的 4个要素对原杂交稻产量的直接效应为 :穗粒数 >有效穗数 >千粒重 >结实率 ,而 e-杂交稻直接效应为 :穗粒数 >结实率 >有效穗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杂交稻 株形 产量构成 育种
下载PDF
叠氮化钠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书标 庄伟建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花生幼芽叶节,用不同浓度的NaN3及不同的处理时间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成活率,丛生芽的诱导率均随NaN3浓度的提高及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NaN3用于诱发花生丛生芽变异的适宜浓度为200mg/L,处理时间为2h。
关键词 叠氮化钠 花生 丛生芽 诱变处理 抗性育种
下载PDF
花生幼苗叶节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书标 庄伟建 +2 位作者 刘思衡 蔡俊迈 谢旺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0-23,共4页
用苗龄27d的花生无菌苗的叶节为外植体,在高浓度BA的培养基中,置于约1800lx光照度和(28±1)℃温度条件下培养15d左右,可见丛生芽分化,50d后长出整齐一致的丛生芽.④号培养基每个外植体平均有8.25个... 用苗龄27d的花生无菌苗的叶节为外植体,在高浓度BA的培养基中,置于约1800lx光照度和(28±1)℃温度条件下培养15d左右,可见丛生芽分化,50d后长出整齐一致的丛生芽.④号培养基每个外植体平均有8.25个芽,最多可达30个以上,丛生芽的诱导率达94.44%.截取诱导苗单芽,转接至含有NAA的根诱培养基中,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6d后有白色根点出现,28d后,⑦号培养基中的外植体出根率达82.35%.把经锻炼后的带根小植株,洗去根部培养基后,移栽入经高温灭菌的无菌土中,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培养15d后,长成5~6cm的小植株,成活率达2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丛生芽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e-杂交稻抗倒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本文研究了 e 杂交稻茎秆的抗倒性。结果表明 ,同原杂交稻相比 ,e 杂交稻的倒伏指数略有增加 ,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 ,说明 e 杂交稻具有原杂交稻的抗倒能力。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株高 生物学产量 植株倒伏 抗倒性 E-杂交稻
下载PDF
水稻长穗颈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书标 杨仁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2-416,共5页
应用半双列杂交的设计分析了采用直接辐射诱变育成的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 1 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 ,含有eui1基因的长穗颈不育系Ⅱ 32eA1的株高、穗颈伸出度、剑叶、倒 2叶、穗长、倒 1节、着粒密度及生育期等 8个性状的一般... 应用半双列杂交的设计分析了采用直接辐射诱变育成的水稻长穗颈不育系的 1 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 ,含有eui1基因的长穗颈不育系Ⅱ 32eA1的株高、穗颈伸出度、剑叶、倒 2叶、穗长、倒 1节、着粒密度及生育期等 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不同于Ⅱ 32A ;而含eui2基因的协青早eA2只有株高、倒 1节、生育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同协青早A差异显著。两个长穗颈不育系的株高、穗颈伸出度、剑叶长、倒 2叶、倒 3叶、穗长、倒 1节、倒 2节、倒 4节、倒 5节、千粒重和结实率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大于原不育系。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的变化依两个长穗颈不育系有所不同。结果表明 ,采用核辐射诱变的育种技术路线选育水稻长穗颈不育系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穗颈不育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核辐射诱变 育种
下载PDF
4个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其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书标 胡瑞 +1 位作者 房贤涛 杨绍华 《引进与咨询》 2006年第12期21-21,23,共2页
本文研究了采用辐射诱变获得的4个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并对其秆型结构及其育种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1和h3的高秆为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属于中部节间伸长的类型;211和213的高秆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秆型结构属于上部节间伸长的类型。利... 本文研究了采用辐射诱变获得的4个高秆突变体的遗传,并对其秆型结构及其育种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1和h3的高秆为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属于中部节间伸长的类型;211和213的高秆为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秆型结构属于上部节间伸长的类型。利用211和213组配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秆突变体 遗传分析 育种评价
下载PDF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被引量:59
17
作者 杨仁崔 张书标 +2 位作者 黄荣华 杨蜀岚 章清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辐射诱变 EUI基因 高秆隐性杂交稻 E-杂交稻 育种
下载PDF
辐射诱变选育特优63糯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用60 Coγ射线 35 0Gy分别照射杂交稻保持系 (B系 )和恢复系 (R系 )干种子 ,M2 获得相应的糯性基因wx突变体 ,并育成糯不育系wxA和糯恢复系wxR ,组配出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 63糯与特优 63具有相似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水平和抗性。
关键词 辐射诱变 选育 恢复系 保持系 糯性 育成 产量水平 ^60Coγ射线 照射 性基因
下载PDF
糯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嘉农wxS1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用0.35kGy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干种子约0.5 kg,于M2带胚糙米群体获得糯质基因突变体SE21wxS,通过M3-M4种植、筛选、鉴定,育成糯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嘉农wxS1。除胚乳性状差异显著外,嘉农wxS1与SE21S具有相同的生育期,... 用0.35kGy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干种子约0.5 kg,于M2带胚糙米群体获得糯质基因突变体SE21wxS,通过M3-M4种植、筛选、鉴定,育成糯质光温敏核不育系嘉农wxS1。除胚乳性状差异显著外,嘉农wxS1与SE21S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花器性状、花粉不育特性、育性转换特性和配合力。嘉农wxS1于2004年10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组合嘉糯两优2号(嘉农wxS1/明恢86wxR)与原杂交稻两优2186(SE21S/明恢86)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诱变 糯质基因wx 不育系选育 嘉农wxS1 杂交糯稻
下载PDF
杂交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选育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1 位作者 章清杞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用0.35kGy60Co γ射线辐照保持系龙特浦B干种子,M2获得糯性突变体龙特浦wxB,通过与龙特浦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龙特浦wxA保留原龙特浦A综合的优良性状和配合力,并于2000年8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 用0.35kGy60Co γ射线辐照保持系龙特浦B干种子,M2获得糯性突变体龙特浦wxB,通过与龙特浦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龙特浦wxA.龙特浦wxA保留原龙特浦A综合的优良性状和配合力,并于2000年8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新组合特优63糯与特优63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糯稻 不育系 糯性基因 辐射诱变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