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脾虚浊毒探析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疗效机制
1
作者 祁琳 贾斌 +2 位作者 薛晔 张云松 朱晓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胃癌前病变病机复杂,病理产物多样,中医辨治思路存在较大争议,“脾虚浊毒”是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对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痼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脾虚浊毒”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脾虚浊毒”致损与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受... 胃癌前病变病机复杂,病理产物多样,中医辨治思路存在较大争议,“脾虚浊毒”是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对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痼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脾虚浊毒”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脾虚浊毒”致损与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受损的三级对应关系,认为脾气一时不足,常邪乘虚内犯是黏膜屏障损伤的启动条件;脾胃升降失常,水湿不分浊化是由量变转向质变的推动因素;肝木横逆乘脾,疏泄不及毒变是胃癌前病变损伤质变的关键节点;解释了“浊毒”易生难消、胶固缠绵的机理所在,可见“脾虚浊毒”为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的核心病机之一。治疗上针对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和病理特点,在健脾解毒治疗大法的基础上,根据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三阶段不同证型,采用“培土生金,防浊毒于未生”“培土制水,阻浊化于未成”“扶土抑木,制毒变于未发”的分期论治,以期为胃癌前病变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虚浊毒 胃黏膜屏障 培土生金 培土制水 扶土抑木 辐辏治法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扶阳消积法治疗大肠息肉
2
作者 葛盛旺 姜璐 +1 位作者 张云 张云松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8期7-10,共4页
该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阳虚不能化气,阴津凝聚成积,内生息肉”是大肠息肉的根本病机,扶阳消积法作为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贯穿治疗过程始终。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扶阳消积法 大肠息肉 积聚
下载PDF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优化方案筛选研究
3
作者 韩继成 张云松 +4 位作者 刘茜 邓伟 高宏伟 孙宁 郭珈宜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中医临床治疗优化方案的筛选研究,明确中医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最佳临床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组,3组常规... 目的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中医临床治疗优化方案的筛选研究,明确中医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的最佳临床方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9例,随机分为A、B、C组,3组常规进行推拿及功能锻炼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药物疗法,B组联合针灸疗法,C组联合药物疗法及针灸疗法,疗程2周,于治疗后1周、2周及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肩关节活动范围、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生化指标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92例患者完成研究。相较于本组治疗前,3组在治疗后1周、2周及3个月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改善(P<0.05),完成治疗后ESR有显著改善(P<0.05),肝肾生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治疗后1周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2周后及3个月效果明显优于A、B组(P<0.05)。完成治疗后的ESR及肝肾生化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药内服及外用等疗法对于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和活动受限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应用中医治疗手段2周后的中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优化方案筛选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胆结石及胆管结石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4
作者 张云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胆结石及胆管结石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结石及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胆结石及胆管结石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胆结石及胆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5 d,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观察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组胃肠道综合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及胆管结石能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结石 腹腔镜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析
5
作者 张云松 《陶瓷》 CAS 202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小和质量可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探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设计、制造、运输、现场装配等关键环节,并重点讨论了质量控制与安... 随着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施工效率高、环境影响小和质量可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探析了房屋建筑工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设计、制造、运输、现场装配等关键环节,并重点讨论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的实践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的设计配合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对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装配式工程 混凝土结构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探究绿色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6
作者 张云松 《陶瓷》 CAS 2024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在绿色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从原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两个方面阐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重点介绍了自密实混... 在绿色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从原材料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两个方面阐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重点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在绿色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期望通过合理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可以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 绿色建筑 工程应用
下载PDF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策略
7
作者 张云松 《建材发展导向》 2024年第4期34-36,共3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升高,建筑工程吸收先进的房屋建筑专业知识,越来越多采用了各种高端设备进行制造促进房建工程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开发建设项目的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要求升高,建筑工程吸收先进的房屋建筑专业知识,越来越多采用了各种高端设备进行制造促进房建工程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开发建设项目的品质,在项目管理中做好质量管控,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建设项目管理的作用,然后分析了影响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最后着重探讨了增强建设项目质量控制以促进建设质量提升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从“腑以通为用”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2
8
作者 季玉伟 张云松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9-12,共4页
“腑以通为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后世不断挖掘与创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脏腑辨证病位在胃。胃属六腑之一,不管... “腑以通为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后世不断挖掘与创新,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可指导现代临床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脏腑辨证病位在胃。胃属六腑之一,不管是经络循行还是生理功能方面皆以通为顺。六腑在生理上不仅要“以通为用”,其病理转归及治疗更要遵循“以通为用”的原则。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要重视脾胃气机的升降及病理产物的代谢,更要注重疾病发展过程中正气的虚损,并且关注病患身心,达到防治并举。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腑以通为用 癌前病变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秦昌遇论治吐血病思想探骊
9
作者 朱杰 张云松 +1 位作者 姜璐 曹志群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80-1383,共4页
晚明医家秦昌遇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厚,继承发扬了前代医家辨治吐血病的经验思想并有所发明,认为脾不裹血、火载上冲是发病关键所在,并提出辨血色来判断病位和推测预后的方法,在治疗原则上主张先去血中之火,待血止后再补真阴,并将吐血... 晚明医家秦昌遇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厚,继承发扬了前代医家辨治吐血病的经验思想并有所发明,认为脾不裹血、火载上冲是发病关键所在,并提出辨血色来判断病位和推测预后的方法,在治疗原则上主张先去血中之火,待血止后再补真阴,并将吐血病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吐血时重视病情变化与经络传变的关系,在治疗内伤吐血时强调辨别病变脏腑的用药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昌遇 吐血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舒泰清引发肠道准备期急性泄泻的辨证优化
10
作者 张成盈 王永森 +1 位作者 曹志群 张云松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秉承齐鲁医派周凤梧的“精于方,练于药”诊疗思想,以药性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探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商品名:舒泰清)性寒凉,味苦、咸,主沉降,归脾、胃、大肠经。并基于中西医有机结合思维,以舒泰清在肠道准备期引发... 秉承齐鲁医派周凤梧的“精于方,练于药”诊疗思想,以药性理论为切入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探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商品名:舒泰清)性寒凉,味苦、咸,主沉降,归脾、胃、大肠经。并基于中西医有机结合思维,以舒泰清在肠道准备期引发急性泄泻的辨证分型为切入点,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特点,认为脾胃阳虚乃不良反应发生之本,与中气虚陷、寒湿内困密切相关,采用“通因通用”的基本治则,在结肠镜检查结束后分别从温脾胃、理中气、消寒湿等角度遣方用药,探讨中医辨证优化西药清肠策略,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急性泄泻 舒泰清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Ⅳ)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景岳全书》和法治疗脾胃系疾病规律和组方用药法则探析
11
作者 朱杰 张云松 +1 位作者 姜璐 曹志群 《光明中医》 2023年第7期1226-1229,1290,共5页
目的剖析《景岳全书》和剂治疗脾胃系疾病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筛选《景岳全书》和阵所载治疗脾胃系疾病的方剂,构建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所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目的剖析《景岳全书》和剂治疗脾胃系疾病处方中各种药物的运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方法筛选《景岳全书》和阵所载治疗脾胃系疾病的方剂,构建方剂数据库。选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分析所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从《景岳全书》和阵中共筛选出129首治疗脾胃系疾病方剂,共使用中药120味,对方剂进行组合分析,发现药物模式24个,从中得到关联规则14个。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所得结果并结合张景岳论著中对和法与脾胃系疾病辨治的阐述,探索和法治疗脾胃系疾病的内在规律与选方用药原则,为临床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景岳全书》 脾胃系疾病 组方法则
下载PDF
从毒瘀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云松 曹志群 +3 位作者 张珊珊 张新 贾斌 朱晓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90-2392,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属于中医"胃痞"范畴。其病因多为毒浊内蕴于心下,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因素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浊毒邪气是外因,浊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高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辨证论治,提高疗效,降低转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毒瘀互结 正气亏虚 病因病机
原文传递
I型胶原支架材料与人脂肪干细胞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云松 高建华 +2 位作者 鲁峰 朱茗 廖云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脂肪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体外培养复合,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黏附率,XT...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脂肪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种子细胞载体。方法将人脂肪干细胞与I型胶原支架体外培养复合,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及增殖情况并计算细胞黏附率,X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结果脂肪干细胞能良好的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结论I型胶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组织工程 支架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人脂肪干细胞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云松 高建华 +3 位作者 鲁峰 朱茗 廖云君 李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观察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的人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为脂肪干细胞研究寻找理想的细胞标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取人吸脂术中吸出的脂质部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用PBS缓冲液反复冲洗,... 目的:观察荧光活性染料DiI标记的人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为脂肪干细胞研究寻找理想的细胞标记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6/09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取人吸脂术中吸出的脂质部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用PBS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0.1%胶原酶37℃消化40min,使用等量体积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双抗完全培养基中和后,13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液,沉淀混悬后150UM尼龙网过滤,按1×104~2×104接种于25cm2培养瓶中,置入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箱中培养,2~3d换液。待细胞生长融合达80%即可传代,取第3~4代细胞供实验用。将收集细胞用PBS清洗离心2次,加入无血清DMEM制成细胞悬液,以1×109L-1密度加入5μLDiI应用液,37℃下孵育20min,1500r/min离心5min,PBS清洗离心2次,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24,48,72h脂肪干细胞显色情况及形态变化。检测脂肪干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含量及细胞XTT比色值,分析脂肪干细胞受损及增殖情况。结果:①DiI标记脂肪干细胞体外观察:台盼蓝染色见脂肪干细胞活力好,仅偶见蓝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见全部细胞标记后均显红色荧光,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保持了良好的正常形态,DiI标记阳性率为100%。DiI标记后早期细胞形态呈荧光环状,48h后细胞中荧光颗粒增多,荧光增强,细胞核未染荧光。②培养脂肪干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及XTT法检测脂肪干细胞受损及增殖情况:未标记DiI的脂肪干细胞与标记DiI的脂肪干细胞形态、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含量及XTT值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DiI能有效标记体外脂肪干细胞,并在细胞内稳定表达。②DiI标记的脂肪干细胞形态良好,对活体细胞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干细胞 荧光标记
下载PDF
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云松 何井华 +2 位作者 罗少军 李叶扬 梁岷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研究 5F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 5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及人PCⅢ放免试剂盒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含量。结果  5F可减少成纤... 目的 研究 5F对人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 5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通过3H -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羟脯氨酸含量及人PCⅢ放免试剂盒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含量。结果  5F可减少成纤维细胞3H -脯氨酸掺入量、细胞上清液胶原蛋白总量及Ⅲ型前胶原的含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 人病理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合成 含量测定 中药 实验
下载PDF
修饰作用对面包酵母细胞形貌及其吸附Cu^2+性能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云松 王仁国 +2 位作者 代先祥 雷三忠 童冬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7-901,共5页
分别采用无水乙醇、氢氧化钠修饰面包酵母,并将修饰前后的菌样用于含Cu2+废水的吸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吸附前后菌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化学修饰作用使菌细胞不同程度地发生形变,使其个体减小、表面粗... 分别采用无水乙醇、氢氧化钠修饰面包酵母,并将修饰前后的菌样用于含Cu2+废水的吸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Zeta电位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吸附前后菌样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化学修饰作用使菌细胞不同程度地发生形变,使其个体减小、表面粗糙且细胞粘连,以及Zeta电位改变,同时菌样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波数也发生变化甚至有新特征吸收谱线产生.这表明,修饰作用不仅改变了酵母细胞的外形结构、表面电荷,而且提高了菌表面有机官能团的数量及吸附活性,其中NaOH修饰作用还使菌细胞中羰基更加暴露.在吸附Cu2+的过程中,菌样表面羧基、羰基、羟基、氨基、酰胺基、磷酰基等官能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 化学修饰 官能团 扫描电镜 ZETA电位 红外光谱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云松 何井华 +1 位作者 戴丽冰 黎庆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体外形成血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系,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将细胞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以含5%、10%、20%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的条件培养液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XTT)法测定HUVECs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体外成管实验检测细胞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富血小板血浆实验组较对照组细胞形态饱满、密度增大;XTT比色法显示各浓度实验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S期细胞明显增多(P<0.01);体外成管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能形成完整的管状结构,小管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小管形成结构不完整、面积小于实验组(P<0.05)。结论:PRP能在体外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及形成毛细血管腔,在组织再生或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促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血管形成
下载PDF
乙醇和氢氧化钠预处理对面包酵母菌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云松 王仁国 +2 位作者 陈沿利 童冬梅 雷三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研究了面包酵母菌及由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处理的面包酵母菌对Cu2+的生物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菌样在pH5,菌量1g.l-1,吸附时间20min,Cu2+25m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2,3.3和5.73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研究了面包酵母菌及由无水乙醇和氢氧化钠分别处理的面包酵母菌对Cu2+的生物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菌样在pH5,菌量1g.l-1,吸附时间20min,Cu2+25m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2,3.3和5.73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菌主要依靠表面活性基团吸附Cu2+.预处理作用增加了菌表面活性基团的数量及活性.在吸附过程中静电作用可能对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菌样对Cu2+的吸附以可逆吸附为主,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可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菌 乙醇 氢氧化钠 CU^2+ 吸附
下载PDF
脓毒症解毒法探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云松 朱晓林 +3 位作者 卢笑晖 曹志群 董晓斌 孙彦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43,共3页
脓毒症是指毒邪入里、邪正交争剧烈、毒邪亢盛的一种综合症,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等范畴。中医学对脓毒症的治疗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解毒治法丰富多彩。脓毒症的基本机制是毒邪与人体正气交争,解毒法... 脓毒症是指毒邪入里、邪正交争剧烈、毒邪亢盛的一种综合症,本病属于中医学温病等范畴。中医学对脓毒症的治疗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解毒治法丰富多彩。脓毒症的基本机制是毒邪与人体正气交争,解毒法是其治疗大法并贯穿治疗始终。笔者结合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规律和体会归纳总结为解毒10法。解毒法作为脓毒症的基本治法,在临床应用时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毒邪 治法 解毒法
下载PDF
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云松 王仁国 +2 位作者 李婷 童冬梅 雷三忠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6,共5页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用XRD、SEM、TEM对粉体进行表征。在避光/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将自制纳米TiO2用于处理水中Cu2+。考察了处理时间、pH值、有机物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量为1g.L-1、溶... 采用TiCl4液相水解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用XRD、SEM、TEM对粉体进行表征。在避光/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将自制纳米TiO2用于处理水中Cu2+。考察了处理时间、pH值、有机物和共存阳离子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量为1g.L-1、溶液pH值为6、Cu2+初始浓度10mg.L-1,去除时间分别为20min和120min时,Cu2+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54.4%和68.2%。另外,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还原性有机物(甲酸、甲醛、甲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Cu2+的光催化还原率,但对Cu2+的吸附有抑制作用。共存阳离子对去除率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紫外光 吸附 光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