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认知功能与电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陈世彩 段丽芬 +5 位作者 孙莹 邵举薇 李琼 罗明英 任君君 张云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患儿认知功能与临床因素、脑电图痫样放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对比两组智商情况及分析BECT患儿临床因素和脑电图痫样放电与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之间关系。结果纳入42例经典型BECT患儿,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9.4±2.0)岁,平均起病年龄(7.4±2.6)岁。对照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9.7±2.2)岁。与对照组相比,BECT组的FIQ、VIQ、VIQ子项中的分类和词汇以及PIQ中的木块图得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BECT患儿中,与≥10岁组相比,<10岁组患儿的FIQ和VIQ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不同放电侧别组之间V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放电组得分较低。BECT患儿起病年龄与FIQ(r=0.39)、VIQ(r=0.57)、VIQ子项中知识(r=0.49)、分类(r=0.35)、词汇(rs=0.62)、领悟(r=0.43)、数字广度(r=0.3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病程与VIQ子项中知识得分(rs=-0.31)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起病年龄≥10岁组相比,<10岁组VIQ子项中知识、词汇量表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组、右侧组和双侧组之间VIQ子项中知识、数字广度量表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CT患儿平均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智力结构存在不平衡现象,以语言功能受损为主,起病年龄早、双侧大脑半球放电、病程长是影响BECT患儿语言功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 认知功能 电临床特征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云茜 章印红 王建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21-1523,共3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 A )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的遗传性疾病,以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 A )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的遗传性疾病,以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为主要表现,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分型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Ⅰ~Ⅳ型SM A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脊髓性 疾病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云茜 杨晓平 +2 位作者 罗丽华 刘姚 王建林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100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10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进行四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测(NCS)和SSR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比例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损害的程度重于上肢(均P<0.05);四肢NCS正常的52例糖尿病患者中SSR异常率达67.3%(35/52)。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SSR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单独应用SSR检测的总异常率为81.5%,应用NCS检测的总异常率为74.0%,两种检测技术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SSR联合NCS检测的总异常率高达90.0%,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联合检测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NCS检测的异常率(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无症状早期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均可受累,且以小纤维神经受累为主,随症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进一步加重。NCS是诊断DPN的基本检查,将其与SSR联合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亚临床型DPN的早期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皮肤交感反应 神经传导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云茜 许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00。DPN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出现,是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DPN发病机制复杂,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00。DPN可与糖尿病同时发生,亦可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或在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出现,是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DPN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与多羟基途径的过度激活、氧化应激、遗传因素、神经缺血和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电生理诊断 神经生长因子 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控制 同时发生 首发症状 足部溃疡
下载PDF
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云茜 王建林 +1 位作者 周颐 王廷娟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4期2123-2125,2129,共4页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50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指标包括F波最短... 目的探讨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无症状组)50例、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组(有症状组)50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指标包括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离散度(Fchd)、F波出现率。结果无症状组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min(21.33±2.22)ms vs(20.27±1.14)ms;Flmean(23.53±2.01)ms vs(22.15±1.70)ms;Fchd(5.37±3.50)ms vs(2.74±1.02)ms,F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4.45±15.55)%vs(92.25±7.78)%,无症状组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lmin(45.91±4.25)ms vs(43.79±2.98)ms;Flmean(49.48±3.61)ms vs(45.48±2.96)ms;Fchd(7.35±4.77)ms vs(3.85±0.81)ms、F波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0.75±18.41)%vs(98.75±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的Flmin、Flmean、Fchd又比无症状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运动传导正常者中的F波总异常率达58.2%;在上下肢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中,Fchd异常率均高于F波出现率、Flmean和Flmin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远、近端周围神经均可受累,F波(尤其是Fchd)可作为早期诊断DPN的敏感指标,并有助于发现亚临床DP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茜 王建林 雷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清醒EEG和日间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0.0%,异常率为56.7%;... 目的探讨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清醒EEG和日间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0.0%,异常率为56.7%;日间自然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8.3%,异常率86.7%。痫样放电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痫样放电检出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痫样放电检出率在睡眠Ⅰ、Ⅱ期最高,少儿较成年人检出率更高,部分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只在睡眠中出现或在睡眠中明显增多。结论日间自然睡眠EEG对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 脑电描记术
下载PDF
RH(D)阴性患者储存式自身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云茜 王爱兰 《新疆医学》 2011年第4期68-69,共2页
RH(D)阴性血型在我国属于稀有血型,汉族阳性率0.3%,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阳性率4%。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患者占一定比例。由于RH(D)阴性血型血液供应紧张,冰冻保存的RH(D)阴性血型的红细胞价格昂贵,解冻红细胞需一定时间,... RH(D)阴性血型在我国属于稀有血型,汉族阳性率0.3%,新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阳性率4%。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患者占一定比例。由于RH(D)阴性血型血液供应紧张,冰冻保存的RH(D)阴性血型的红细胞价格昂贵,解冻红细胞需一定时间,解冻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输注,所以RH(D)阴性血型手术患者的输血问题一直是临床输血中的难题,RH(D)阴性手术患者常因备不上血液而延误治疗,针对这一情况,输血科对择期手术RH(D)阴性血型的患者在符合储存式自身输血的条件下,采取自体输血,以合理的输血方案保证了临床用血并有效的节约了血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血型 阴性患者 自身输血 择期手术 手术中 储存式 少数民族地区 解冻红细胞
下载PDF
论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云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6期33-34,共2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人本管理思想的涵义及其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现实作用,探讨了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提出了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人本管理 高校图书馆 创新管理
下载PDF
中药口服液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云茜 雷进 王建林 《云南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偏头痛 中药治疗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1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10
作者 张云茜 浦道学 +2 位作者 雷进 王建林 童龄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1967-1969,共3页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遗传性疾病 X连锁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以双上肢不对称性肌萎缩为表现的平山病1例
11
作者 张云茜 雷进 王建林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3期2102-2103,F0003,共3页
关键词 肌萎缩 神经电生理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西比灵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云茜 王建林 曹兰芳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11期970-971,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药物疗法 西比灵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40例脑干出血的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13
作者 张云茜 李成华 曹兰芳 《云南医药》 CAS 2000年第6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预后 临床症状 体征 CT扫描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40例分析
14
作者 张云茜 雷进 曹兰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SSR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糖尿病组仅17例...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SSR检测,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SSR的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全部可引出SSR,而糖尿病组仅17例患者四肢可正常引出SSR,23例(57.5%)患者至少有一肢SSR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波形消失,且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P<0.05);异常反应与自主神经症状、周围神经病变、血糖控制水平有关,与病程无关.结论SSR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一项简便易行、安全无创的客观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自主神经损害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下载PDF
图书馆开展校园低碳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5
作者 张云茜 李改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从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机构的功能和性质切入,论述了低碳文化的先进性、图书馆开展低碳文化建设的应然性和优势,以及图书馆开展校园低碳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 低碳文化 图书馆 校园低碳文化建设
下载PDF
建构幼教实践阅览室促进学生能力生成
16
作者 张云茜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8-169,共2页
幼教实践阅览室建设是个创新之举。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教育实践性资源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能力生成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构幼教实践阅览室的必要性,探索了幼教实践阅览室资源的分类及收集整理的方法和途径,明确了幼教实践阅览室环境与... 幼教实践阅览室建设是个创新之举。本文首先阐述了幼儿教育实践性资源对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能力生成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构幼教实践阅览室的必要性,探索了幼教实践阅览室资源的分类及收集整理的方法和途径,明确了幼教实践阅览室环境与条件建设要素,并就创造性利用幼教实践阅览室提出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实践阅览室 实践性资源
下载PDF
幼儿师范类学校教育视频资源建设探索与实践
17
作者 张云茜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80-82,共3页
幼教视频资源是幼儿师范类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建设与运用幼教视频资源,对幼儿师范类学校培训对象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开篇阐述了幼教视频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幼教视频资源在幼教领域的... 幼教视频资源是幼儿师范类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建设与运用幼教视频资源,对幼儿师范类学校培训对象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开篇阐述了幼教视频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幼教视频资源在幼教领域的应用现状,揭示了幼儿师范类学校教育视频资源的分类,重点探讨了幼教视频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以期为幼儿师范类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幼教视频资源 建设
下载PDF
把握幼师教育培训特点 加强针对性信息服务
18
作者 张云茜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开篇点明了幼师教育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培训具有岗位指向明确、实践性教学任务重、强化学生能力生成等特点,进而提出了加强针对性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职业教育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科研需求、学生个性需求、教学方式变... 本文开篇点明了幼师教育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培训具有岗位指向明确、实践性教学任务重、强化学生能力生成等特点,进而提出了加强针对性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并分别从职业教育发展、学科专业建设、科研需求、学生个性需求、教学方式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幼师教育针对信息服务的基本内涵、保障重点、资源储备、个性化供给方案以及服务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师教育 信息服务工作 针对性
下载PDF
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经辉 黄辉 +3 位作者 吴海鹰 张云茜 熊飞 余化霖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1,75,共6页
建立一种大鼠的急性脊髓钝性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随机将64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10节段垂直钳夹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打开椎管,不伤脊髓;建模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进行BBB行为... 建立一种大鼠的急性脊髓钝性损伤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随机将64只SD大鼠分成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建立脊髓T10节段垂直钳夹脊髓损伤模型;对照组打开椎管,不伤脊髓;建模后1 d、3 d、5 d、7 d、14 d、21 d、28 d分别进行BBB行为学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取局部受损脊髓病理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脊髓损伤组术后1 d、3 d、5d、7 d、14 d、21 d、28 d BBB评分均降低(P<0.05),随时间延长BBB评分逐渐增高;术后6 h、1d、3 d、5 d、7 d未检测出体感诱发电位,14 d后均能检测出;同期病理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钝性损伤后局部变性,充血,水肿,空洞形成.所以,钳夹型急性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一种能很好模拟临床SCI的模型,操作简单,易于重复,其实验指标稳定,适合于脊髓损伤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脊髓损伤 病理改变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印红 张云茜 +9 位作者 朱宝生 贺静 王蕾 唐新华 郭晶晶 靳婵婵 陈红 张杰 章锦曼 李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和SMN2拷贝数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对SMA患儿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水平。方法选取45例SMA患儿,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对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 目的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和SMN2拷贝数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高对SMA患儿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水平。方法选取45例SMA患儿,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对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分析SMN基因拷贝数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SMA患儿中,SMN1第7和8外显子纯合缺失者为42例,占93%(42/45);仅有第7外显子缺失者为3例,占7%(3/45)。SMA不同临床分型和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类型间无相关性(P>0.05);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SMN2基因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以2和3拷贝者居多,后者以1和2拷贝者居多;不同SMA临床分型间SMN2拷贝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N2基因为2拷贝者发病年龄明显小于3和4拷贝者。Ⅰ型SMA患儿中SMN2拷贝数以2或3拷贝者居多,Ⅱ型以3拷贝者居多,Ⅲ型以3或4拷贝者居多。随着SMN2拷贝数增加,患儿发病年龄越大,保有的运动功能和临床结局越好,SMN2基因拷贝数同临床结局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MN2基因通过剂量补偿效应减轻SMA疾病严重程度,SMN2拷贝数同SMA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可将其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拷贝数 临床表型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