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驻极体对皮肤烫伤后微循环和血液粘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钟纪根 龚肖崎 +3 位作者 张亚霏 江键 宋诚荣 王振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本研究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局部皮肤烫伤模型,观察驻级体对小鼠烫伤周围皮肤微循环及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动物分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结果:驻极体治疗可使烫伤周围的细小动脉收缩状态得到改善,血液速度加快:减轻充血带的渗出和淤血... 本研究应用小鼠和大鼠的局部皮肤烫伤模型,观察驻级体对小鼠烫伤周围皮肤微循环及大鼠血液粘度的影响。动物分烫伤组和驻极体治疗组。结果:驻极体治疗可使烫伤周围的细小动脉收缩状态得到改善,血液速度加快:减轻充血带的渗出和淤血带的红细胞聚集与血栓形成: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明显降低。提示驻极体治疗具有调整细小动脉和静脉张力,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烫伤 微循环 血液粘度
下载PDF
肾脏微循环与急性肾功能衰竭
2
作者 张亚霏 《中国微循环》 199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医学研究所关心的问题,肾脏微循环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对肾脏微循环与ARF关系研究较少。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对ARF时肾脏活体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医学研究所关心的问题,肾脏微循环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对肾脏微循环与ARF关系研究较少。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对ARF时肾脏活体微循环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急性肾功能衰竭 微循环 肾乳头 肾小球 肾髓质 ARF 输尿管 肾皮质 肾动脉
下载PDF
驻极体改善小鼠皮肤微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江键 王振中 +2 位作者 宋诚荣 钟纪根 张亚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简要讨论了聚丙烯(PP)驻极体充电后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组织液和不同的环境湿度)的电荷贮存寿命问题。用显微镜观察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的影响,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驻极体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连续6小时观察微动脉和... 本文简要讨论了聚丙烯(PP)驻极体充电后在不同的贮存条件下(组织液和不同的环境湿度)的电荷贮存寿命问题。用显微镜观察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的影响,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驻极体组。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连续6小时观察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流速度,血管口径的变化无明显差异。驻极体实验组,连续观察6小时微动脉无明显扩张,但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持续扩张(P<0.001),并且使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皮肤微循环的驻极体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聚丙烯 皮肤微循环
下载PDF
Trilostane和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氨基酸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傅传刚 仲剑平 +1 位作者 张亚霏 徐仁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8-374,共7页
用Trilostane将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浆皮质酮维持在略高于对照大鼠的水平或给内毒素血症大鼠注射地塞米松,使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进一步升高。结果发现,血清氨基酸总浓度和丙氨酸浓度与血浆皮质酮浓度正相关,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则... 用Trilostane将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血浆皮质酮维持在略高于对照大鼠的水平或给内毒素血症大鼠注射地塞米松,使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进一步升高。结果发现,血清氨基酸总浓度和丙氨酸浓度与血浆皮质酮浓度正相关,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则与血浆皮质酮浓度负相关。说明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升高对于促进分解代谢,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是必需的。本文就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的生理意义以及激素治疗的作用机理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LOSTANE 地塞米松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楚正绪 谭建权 张亚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23-25,共3页
实验认为,烫伤大鼠的Lvsp、dp/dtmax、IP、dp/dtmax/LP、L1、Lo等心功能指标在烫后60~240min呈进行性下降。而给药组能使烫伤大鼠心肌功能指标下降程度减轻。其中烫后4小时的Lvsp值为74mmHg,给药组为109mmHg;dp/dtmax下降为正常组的53... 实验认为,烫伤大鼠的Lvsp、dp/dtmax、IP、dp/dtmax/LP、L1、Lo等心功能指标在烫后60~240min呈进行性下降。而给药组能使烫伤大鼠心肌功能指标下降程度减轻。其中烫后4小时的Lvsp值为74mmHg,给药组为109mmHg;dp/dtmax下降为正常组的53%,给药组为77%;dp/dt max/LP、L1、LO的变化,给药组均比对照组平稳。提示赤芍提取物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 提取物 烫伤 心肌力学
下载PDF
驻极体改善烫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江健 王振中 +4 位作者 宋诚荣 祝国强 钟纪根 龚肖崎 张亚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12-16,共5页
本实验用自制模型造成大鼠局部烫伤,用锥板粘度计测定大鼠烫伤早期和应用驻极体治疗后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对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性能等参量作了相应的讨论。结果表明,烫伤后大鼠的全血表现粘度、血浆粘度及... 本实验用自制模型造成大鼠局部烫伤,用锥板粘度计测定大鼠烫伤早期和应用驻极体治疗后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对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性能等参量作了相应的讨论。结果表明,烫伤后大鼠的全血表现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均呈显著性升高(P<0.001),红细胞聚集程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应用驻极体治疗后,烫伤动物的血液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较烫伤后有明显下降(P<0.001),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聚集性能得到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极体 烫伤 血液流变学 大鼠 烧伤
下载PDF
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率的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严鸣 龚肖崎 张亚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5-87,共3页
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率的测定严鸣,龚肖崎,张亚霏中性粒细胞(PMN)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无论在机体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都具有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是测定人静脉... 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分离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率的测定严鸣,龚肖崎,张亚霏中性粒细胞(PMN)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无论在机体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都具有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重要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是测定人静脉血中的PMN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糖皮质激素 受体
下载PDF
大鼠神经源性肺水肿时交感神经放电活动、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满清 张亚霏 +2 位作者 石一鸣 姚定方 钟纪根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90-495,共6页
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注入大鼠双侧下丘脑外侧视前区(POA)复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观察左侧交感神经肾上腺支放电活动,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物理特性变化。大鼠 POA 注入 KA... 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注入大鼠双侧下丘脑外侧视前区(POA)复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观察左侧交感神经肾上腺支放电活动,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物理特性变化。大鼠 POA 注入 KA 后交感神经放电频率迅速增加,(?)O和60min 时分别增加22.8±7.2%和32.2±8.0%。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在30和60min 时最明显。PS 物理特性也有变化,最大表面张力降低,最小表面张力升高,回弹系数及稳定系数均下降,迟滞环面积缩小。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即有 PS 活性变化,交感神经神经放电活动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变化在时间上相平行。这种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水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发放增加、血浆儿茶酚胺增多有关,PS 表面活性下降也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水肿 神经放电 儿茶酚胺 KA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及白细胞微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建 龚肖崎 +1 位作者 张亚霏 徐仁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实验以RU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后观察了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1.GR阻断使失血后细动脉流速减慢进一步加重;2.GR阻断明显加重失血后的微血管周围渗出;3.GR阻断进一步增加失血引起的细静... 本实验以RU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后观察了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1.GR阻断使失血后细动脉流速减慢进一步加重;2.GR阻断明显加重失血后的微血管周围渗出;3.GR阻断进一步增加失血引起的细静脉白细胞贴壁粘附,而且,在未失血时GR阻断已使白细胞贴壁增加。实验提示:GR阻断加重急性失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并且加重程度与GR阻断率有关.生物因素在引起失血后白细胞贴壁粘附中可能占有主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通过GR介导的血管壁通透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失血 肠系膜微循环 白细胞微流变学
下载PDF
缺氧-再给氧对大鼠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岚 陈思聪 +3 位作者 张亚霏 张国元 龚肖崎 罗在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生物测定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环经缺氧-再给氧、机械去内皮后,血管内皮分泌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的能力,EDRF前体L-精氨酸(L-Arg)及拮抗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EDRF合... 生物测定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环经缺氧-再给氧、机械去内皮后,血管内皮分泌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的能力,EDRF前体L-精氨酸(L-Arg)及拮抗剂NG-甲基-L-精氨酸(L-NMMA)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EDR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发现缺氧-再给氧及去内皮的血管环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或丧失,而对硝酸甘油的舒张反应仍保存。L-Arg可加强正常内皮环和缺氧-再给氧环对Ach的舒张反应;L-NMMA则使该作用消失。L-NMMA和去内皮均使血管环丧失对Ach的舒张反应。提示缺氧-再给氧和去内皮分别可使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分泌EDRF机制受损或丧失,提供外源性L-Arg有促使正常内皮和受损内皮合成和释放EDRF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精氨酸 血管舒张 主动脉内皮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离体中性粒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鸣 龚肖崎 张亚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30-633,共4页
本文通过给予地塞米松(Dex)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研究GR在大鼠中性粒细胞(PMN)粘附过程中作用。结果提示:Dex可以明显抑制PMN的粘附,有浓度依赖性;在去肾上腺大鼠给予不同浓度RU384... 本文通过给予地塞米松(Dex)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38486研究GR在大鼠中性粒细胞(PMN)粘附过程中作用。结果提示:Dex可以明显抑制PMN的粘附,有浓度依赖性;在去肾上腺大鼠给予不同浓度RU38486未发现对PMN粘附有明显影响;若同时以一定的浓度比给予Dex和RU38486(Dex:RU38486)则显示Dex抑制PMN粘附程度与GR数量有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粒细胞 粘附 炎症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建 龚肖崎 +1 位作者 张亚霏 徐仁宝 《微循环学杂志》 1992年第2期1-4,共4页
以Ru_(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观察了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以及地塞米松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1.内毒素血症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就有通过其受体介导的微循环保护作用;2.糖皮质激素不仅在应激情况下,即使... 以Ru_(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观察了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以及地塞米松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1.内毒素血症时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就有通过其受体介导的微循环保护作用;2.糖皮质激素不仅在应激情况下,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就有抑制白细胞活化作用;3.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至少部分地是由GR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变化 内毒素血症 糖皮质激素受体 肠系膜 阻断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大鼠 保护作用 糖皮质激索 内毒素休克 地塞米松 静脉注射 受体介导 活化作用 防治作用 预处理 内源性 白细胞
下载PDF
细胞粘附分子的免疫学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骏 龚肖崎 张亚霏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10-313,共4页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AMs的数量、亲和力和扩散率的改变可以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定量检测CAMs的免疫学方法,并论...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位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CAMs的数量、亲和力和扩散率的改变可以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及病理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定量检测CAMs的免疫学方法,并论述了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免疫学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皮质微循环的形态学研究
14
作者 杨向群 黄瀛 +2 位作者 龚肖崎 钟纪根 张亚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研究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肾皮质微循环的形态学变化.光镜下,肾小球、间质均充血.肾小球肿胀、呈分叶状改变,鲍曼氏囊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变性、坏死.肾管内可见大量细胞管型和透明管型.透射电镜下,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窗孔消... 研究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肾皮质微循环的形态学变化.光镜下,肾小球、间质均充血.肾小球肿胀、呈分叶状改变,鲍曼氏囊狭窄.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变性、坏死.肾管内可见大量细胞管型和透明管型.透射电镜下,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窗孔消失,白细胞常嵌塞于毛细血管腔内,足突细胞大片融合.结果提示: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肾皮质微循环的损伤程度重于单纯烫伤或内毒素血症大鼠,原因在于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受到严重损害.丹参素能保护内皮细胞,减轻肾皮质微循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内毒素血症 微循环 大鼠 病理
下载PDF
L-精氨酸和N^G-甲基-L-精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EDRF的影响
15
作者 黄岚 祝善俊 +5 位作者 孟素荣 陈思聪 张国元 罗在明 张亚霏 龚肖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通过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EC)及胸主动脉环,利用生物分析法,探讨CEC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NO)的检测方法,影响EDRF/NO分泌的因素。发现单纯CEC或经乙酰胆碱(Ach)预处理的CEC对去内... 通过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CEC)及胸主动脉环,利用生物分析法,探讨CEC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NO)的检测方法,影响EDRF/NO分泌的因素。发现单纯CEC或经乙酰胆碱(Ach)预处理的CEC对去内皮血管环张力无明显影响;而经L-精氨酸(L-Arg)或L-Arg和Ach预处理的CEC可引起去内皮血管环产生明显舒张;NG-甲基-L-精氨酸和Ach预处理的CEC则引起去内皮血管环明显收缩。提示CEC在基础状态和经Ach预处理后,其合成和分泌EDRF/NO的能力很低或丧失,可能存在内源性EDRF/NO前体L-Arg不足,供给外源性L-Arg有增强CEC合成和释放EDRF/NO的作用。在L-Arg供给充足情况下,Ach可进一步刺激CEC释放EDRF/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源性 舒张因子 L-精氨酸
下载PDF
一种新的观察活体肾脏皮质微循环的方法
16
作者 杨向群 龚肖崎 +2 位作者 钟纪根 张亚霏 黄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59-260,共2页
利用Sprague—Dawley大鼠慢性肾盂积水,在不切开积水肾的前提下,直接观察活体肾皮质微循环。该方法无损伤,微循环观察效果好,为开展肾皮质微循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肾孟积水 肾皮质 微循环
下载PDF
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脏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17
作者 杨向群 龚肖崎 +2 位作者 钟纪根 黄瀛 张亚霏 《微循环学杂志》 1993年第3期9-11,共3页
利用大鼠完整的肾盂积水肾脏,观察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中发现:大鼠肾皮质血管扩张、瘀血,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滚动;白细胞不仅粘附于小静脉壁,而且还粘附于小动脉壁... 利用大鼠完整的肾盂积水肾脏,观察了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肾皮质微循环的变化,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观察中发现:大鼠肾皮质血管扩张、瘀血,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贴壁滚动;白细胞不仅粘附于小静脉壁,而且还粘附于小动脉壁;其微循环障碍重于单纯烫伤。丹参素能改善上述微循环障碍。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血清PLA_2水平显著升高,为87.3±27.1U/ml(对照组:32.5±16.8U/ml,烫伤组:61.7±16.6U/ml,丹参素组:38.8±15.3U/ml,P<0.05)。上述结果表明: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肾皮质微循环严重障碍,可能与血清PLA_2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丹参素能改善上述肾皮质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初步探讨 烫伤 复合 大鼠 肾脏 微循环障碍 PLA2 红细胞聚集 肾皮质 丹参素 肾盂积水 血流速度 小动脉壁 细胞粘 静脉壁 白细胞 对照组 粘附 水平 血清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抑制物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基平 张亚霏 《铁道医学》 1991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主要由磷脂和脱辅基蛋白组成,它们在肺泡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发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功能。已有一些研究表明,PS单分子表面膜的形成及其活性可以受到某些物质的干扰和抑制,现分别予以介绍。 1...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主要由磷脂和脱辅基蛋白组成,它们在肺泡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发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重要功能。已有一些研究表明,PS单分子表面膜的形成及其活性可以受到某些物质的干扰和抑制,现分别予以介绍。 1 蛋白质类抑制物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血浆蛋白对PS的表面活性的抑制作用。1965年,Tierney等在提取兔PS的过程中加入全血或血清,结果使肺浸出液表面活性下降。接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下载PDF
驻极体改善小鼠皮肤微循环的研究
19
作者 江键 宋诚荣 +4 位作者 王振中 祝国强 钟纪根 张亚霏 龚肖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36-39,41,共5页
本文通过聚丙烯(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扩张,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支肤微循环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关键词 驻极体 聚丙烯 发肤微循环
下载PDF
大鼠复合内毒素血症致肺微循环变化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的关系
20
作者 龚肖崎 沈慧卿 +1 位作者 张金山 张亚霏 《微循环学杂志》 1991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实验应用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的模型,制备肺组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结合白细胞计数、血清和肺组织内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肺毛细血管内粒细胞增... 本实验应用大鼠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的模型,制备肺组织超薄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同时测定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结合白细胞计数、血清和肺组织内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肺毛细血管内粒细胞增多并粘附于内皮细胞膜;内皮细胞受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明显降低。血清和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则显著下降。用SOD治疗能明显改善上述病变。本实验结果提示,肺微循环障碍是烫伤复合内毒素血症致急性肺损伤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与白细胞在肺血管内陷落、激活、释放自由基有关。SOD对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物质功能 微循环变化 复合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大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透射电镜观察 肺微循环障碍 白细胞计数 粒细胞增多 MDA含量 SOD活性 急性肺损伤 肺组织 实验应用 超薄切片 同时测定 内皮细胞 病理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