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石油文化的逻辑演进及其个性特征
1
作者 张会芸 夏从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石油文化演进史。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石油文化与石油生产的政治逻辑相匹配,属于高度同质化的政治情感动员型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石油生产经历政治逻辑逐步退隐、经济逻辑转型再生的复杂过...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同时是一部石油文化演进史。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石油文化与石油生产的政治逻辑相匹配,属于高度同质化的政治情感动员型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石油生产经历政治逻辑逐步退隐、经济逻辑转型再生的复杂过程,石油文化也转向以市场为引擎的经济理性主导型文化,石油企业文化开始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谱写石油文化由政治感性转向经济理性的新篇章。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匹配石油企业复合型政治—经济逻辑的改革发展思路,超越单向度的经济理性,成长为政治理性与经济理性辩证统一的新型石油文化,同时对政治情感动员型的传统石油文化因循损益,在政治理性与经济理性之外融入政治感性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文化 石油会战 石油精神 企业文化
下载PDF
社会资本的文化主义转向及其困境——以罗伯特·帕特南的理论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会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社会学领域中以理性选择为基点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政治学领域中以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为先锋的政治文化研究遭遇,一方面使政治文化研究获得快餐式的热销性发展;另一方面造就了政治文化研究与理性选择理论的碰撞,进而在理解文化生成... 社会学领域中以理性选择为基点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政治学领域中以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为先锋的政治文化研究遭遇,一方面使政治文化研究获得快餐式的热销性发展;另一方面造就了政治文化研究与理性选择理论的碰撞,进而在理解文化生成的论题上呈现出矛盾性的双重进路:社会化积累进路与理性选择进路。尽管罗伯特·帕特南尝试以历史选择视角整合两种进路,但实证研究抽离了理论的历史厚度。政治学领域中的社会资本研究如若继续前行,必须明晰社会资本的文化主义转向造就的内在逻辑谬误并着力解决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化 理性选择 文化主义
下载PDF
父权与同意:洛克的政治人类学与国家建构
3
作者 张会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6,共7页
古典社会契约论以政治权威的起源来论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无可避免地要将哲学的论证与历史的阐释相纠葛。在洛克建构政治社会的契约进路中,政治权力以个人主义为合法性基础,以公众福利的达成为运行宗旨。面对理性构建政治社会的历史证... 古典社会契约论以政治权威的起源来论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无可避免地要将哲学的论证与历史的阐释相纠葛。在洛克建构政治社会的契约进路中,政治权力以个人主义为合法性基础,以公众福利的达成为运行宗旨。面对理性构建政治社会的历史证据不足问题,洛克部分扭转了对菲尔默父权主义批判的态度,试图在契约理论的框架内接受父权式及征服式的历史演进型国家,成为政治人类学的拓荒者。洛克通过"默示同意"为其政治人类学的两类国家建构个人主义的道德基础,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并且自身的言说存在不相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政治社会 社会契约 默示同意 父权主义
下载PDF
双重契约还是单重契约?——从洛克“论政府解体”重新审视其契约理论
4
作者 张会芸 《晋中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洛克在《政府论》中以双重契约还是单个契约完成政治社会的构建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论政府解体"一章中洛克对"摆脱暴政"与"防止暴政"的人民抵抗理论做出了时间上的前后设定,使得政府解体与社会解体相... 洛克在《政府论》中以双重契约还是单个契约完成政治社会的构建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论政府解体"一章中洛克对"摆脱暴政"与"防止暴政"的人民抵抗理论做出了时间上的前后设定,使得政府解体与社会解体相随与分离的情况同时存在,社会作为独立实体出现,洛克双重契约理论的逻辑架构由此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解体 社会解体 人民抵抗 双重契约
下载PDF
《政治学》中君主的多重面相分析
5
作者 张会芸 《研究生法学》 2011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始终围绕城邦展开,与城邦的言说休戚相关。其中君主以多重面相出现,大致可分为前城邦时代的家长式君主、超越城邦的神人君主以及作为法律执行者立身于城邦的君主。亚氏守护着其对于城邦的那份虔诚... 《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始终围绕城邦展开,与城邦的言说休戚相关。其中君主以多重面相出现,大致可分为前城邦时代的家长式君主、超越城邦的神人君主以及作为法律执行者立身于城邦的君主。亚氏守护着其对于城邦的那份虔诚信仰,在分析了前两种君主后,基于对城邦的理解,对立身于城邦的君主投以最多的笔墨。其对于君主政体的研究历经了由政制研究向法制研究的转变,并在论述君主的过程中实现了法治与君主的联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主 君主政体 城邦 法治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社会资本如何使民主运转起来?——《使民主运转起来》的分析模式及其批评
6
作者 张会芸 《研究生法学》 2012年第6期144-150,共7页
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将社会资本理论带入到政治文化领域,运用社会资本和善治等政治分析框架,提出社会资本与制度绩效间的相关性。但普特南的"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及量化指标、其阐... 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将社会资本理论带入到政治文化领域,运用社会资本和善治等政治分析框架,提出社会资本与制度绩效间的相关性。但普特南的"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的概念界定及量化指标、其阐释"制度绩效与社会资本的关系"时的社会中心视角都遭到了批判,这些批判使得社会资本理论在其后二十年的发展中不断调整完善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绩效 社会资本 民主 公民精神
下载PDF
在线互动平台在“俄语国家概况”教学中激励效应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训禄 张会芸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19年第2期90-96,共7页
“国情课”以其知识点零散、互动要求高以及罗列式讲授往往可能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受挫感。教学过程中辅以近两年在国内诸多高校兴起的在线互动平台能够从教学手段层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其发生机制立足于“游戏化... “国情课”以其知识点零散、互动要求高以及罗列式讲授往往可能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进而产生受挫感。教学过程中辅以近两年在国内诸多高校兴起的在线互动平台能够从教学手段层面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其发生机制立足于“游戏化学习”,依托人的游戏心理,利用游戏规则将课堂教学打造成有效的游戏活动,主要体现在“自己人”效应、竞争心理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在线互动平台在高校课堂教学应用中的核心在于以基于游戏规则的竞争性为引导,实现共同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学习 在线互动平台 俄语国家概况
下载PDF
先秦儒法“正治”主张比较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张会芸 解晓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先秦儒家与法家都有“政者正也”的表述,以“正”界定“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创造性表达,政治化为“正治”。先秦儒家立足于先王之道论“政者正也”,主张回归家国一体格局下“名正言顺”的礼制,并以家为基点涵养君主体正性仁的... 先秦儒家与法家都有“政者正也”的表述,以“正”界定“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创造性表达,政治化为“正治”。先秦儒家立足于先王之道论“政者正也”,主张回归家国一体格局下“名正言顺”的礼制,并以家为基点涵养君主体正性仁的理想“正治”人格,进而以仁爱之“治人”推动礼制之“治法”,达成“天下一家”的治世。先秦法家则在哲学层面与道家接榫,立足自然天道论“政者正也”,强调“名正法备”的制度建设,引申出君主去私就公的理想“正治”人格,力图以公正之“治人”与赏罚必信的法治同频共振,达至“天下公平”的治世。两种不同的“正治”主张是先秦儒家和法家面对礼崩乐坏的时代困局所作出的不同回应。以辩证的思维继承儒法通而不同的“正治”主张,对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者正也 仁心 公心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发展研究(2006-2018)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会芸 冯晓玲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3,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须以吃透权威的统编教材作为基石,否则可能沦为无源之水。十余年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多次修订,现存8个版本。各版教材在总体格局上均秉持“得其大者可兼其小”的立意定位,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须以吃透权威的统编教材作为基石,否则可能沦为无源之水。十余年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多次修订,现存8个版本。各版教材在总体格局上均秉持“得其大者可兼其小”的立意定位,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法律教育三块为主要内容;章节修订则主要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也体现出“基础”课在价值理性教育上的深化转型;教材的话语表达亦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中形成了政策话语、知识话语、生活话语的三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课 教材体系改革 立意定位 章节调整 话语表达
下载PDF
概念、逻辑及主题——西方政治学领域社会资本研究面临的三重困境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会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6,共7页
任何研究展开前,研究者均需对其锁定的研究对象存在清晰的认知,然而这一要求对当前西方政治学领域的社会资本研究而言颇有难度。社会资本首先在概念界定上不明确、不统一,缺乏共识,而基于此,概念含糊的递增性困境相伴而来。社会资本理... 任何研究展开前,研究者均需对其锁定的研究对象存在清晰的认知,然而这一要求对当前西方政治学领域的社会资本研究而言颇有难度。社会资本首先在概念界定上不明确、不统一,缺乏共识,而基于此,概念含糊的递增性困境相伴而来。社会资本理论针对民主政治进行解释的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陷入胶着状态,两者未能有效融合却相互牵制;阐释逻辑的胶着状态进一步模糊化社会资本针对性的解释效力,最终使得以"社会资本使民主运转起来"这一笼统主题为导向的研究缺少了精准的研究方向。当前国内政治学领域的本土化研究需要警惕西方社会资本研究在概念、逻辑及主题方面的这三重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民主 社会网络 信任 集体行动
下载PDF
当社会信任遇见政府信任——西方实证研究成果跟踪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会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4,共8页
西方学术界对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关系的研究以实证为主导,因量化设计不同、样本数量有别等因素,两种信任间的相关性多有变化,实证研究解释差异显著。最初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被认为是人格特质的一体两面,混淆了策略性信任与普遍性信任,... 西方学术界对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关系的研究以实证为主导,因量化设计不同、样本数量有别等因素,两种信任间的相关性多有变化,实证研究解释差异显著。最初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被认为是人格特质的一体两面,混淆了策略性信任与普遍性信任,这一预设在个体层面的实证结果亦相互矛盾。部分实证研究调整方向,从国别比较层面见证了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的显著正相关,公正健全的制度被认为是两者并生的刚性保障。此后调研设计更新,因11点量表固有的中心化趋势误差,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强正相关在个体层面被证实,跟进的"胜者假设"解释也存在以偏概全的层次谬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政府信任 制度公正 胜者假设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德法共育模式省思和路向转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会芸 《教育评论》 2019年第6期126-132,共7页
新时代“德法共治”的治道框架与“德法兼修”的国民品性互为涵养才可真正形成良性的政治社会生态,推动实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加强高校道德与法律整合共育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 新时代“德法共治”的治道框架与“德法兼修”的国民品性互为涵养才可真正形成良性的政治社会生态,推动实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加强高校道德与法律整合共育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教师对德法共育的探索主要分为拼合模式、掺合模式和融合模式三种。拼合模式是道德与法律各说各话,掺合模式表现为道德主题对法律主题的单方统摄,有机融合模式应在德与法的教育上寻求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升华,实现伦理与法理的和合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与法育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下载PDF
个体与家国:《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认同叙事及其现实困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会芸 李平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6-40,共5页
《哪吒之魔童降世》力图承担新生代年轻人的个体认同及家国认同合二为一的编码任务。《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新生代年轻人为核心目标受众,其中魔童哪吒是以新生代年轻人的镜像量身打造。哪吒的孤独化、个性化及幼态化人设,形成了高度自我... 《哪吒之魔童降世》力图承担新生代年轻人的个体认同及家国认同合二为一的编码任务。《哪吒之魔童降世》以新生代年轻人为核心目标受众,其中魔童哪吒是以新生代年轻人的镜像量身打造。哪吒的孤独化、个性化及幼态化人设,形成了高度自我中心的影像表达,与新生代年轻观众的个体化情感诉求形成共鸣。与此同时,哪吒的成长设定则回应国家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经由父亲李靖的形象改写,召唤着新生代年轻人将对家庭责任的认同内化为对国家责任的认同,最终升华出由父权规训而政治规训的成人仪式。然而,电影虽然已做到从个体认同出发连接家国认同,但以回归父权的前现代方式去改造后现代的"新"青年,以求培育现代化中国所需要的时代新人,隐现出个体认同与家国认同整合叙事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哪吒 新青年 家国认同 父权
下载PDF
孔子论“政者正也”的逻辑疏解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会芸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2-68,共7页
《论语》首提“政者正也”,开启了以正训政的儒家政治建构思路。孔子论“正”主要由“正名”“正身”“正人”三方面切入。“正名”阐明政治体系的伦理规定性,框定了儒家政治建构的保守主义进路,同时传递出为政者应循名责实,为基于个体... 《论语》首提“政者正也”,开启了以正训政的儒家政治建构思路。孔子论“正”主要由“正名”“正身”“正人”三方面切入。“正名”阐明政治体系的伦理规定性,框定了儒家政治建构的保守主义进路,同时传递出为政者应循名责实,为基于个体的“正身”及“正人”搭建起理论空间。“正身”以正名论构建出的伦理性政治体系为前提,经“克己复礼”及“仁者爱人”两条途径塑造政治角色的身之正,名实相符完善政治合法性的理论结构。“正人”则以忠恕之道为基,使得“名之正”的政治体系形成动态循环、“身之正”的政治角色产生动态关联,终达成以道德教化为旨归的政治目标。重回《论语》“以正训政”之理念及体系,可望为当前干部政德培育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正名 正身 正人
下载PDF
整体主义视域下《大学》“正治”思想的逻辑进路疏解
15
作者 张会芸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1年第2期61-74,198,199,共16页
《大学》以整体主义为基底系统阐发了儒家"政者正也"的"正治"思想。具体而言,《大学》论"正治"首在正知,《大学》之主体既需"知止",明确整体主义规制下"正"与"政"的一体圆... 《大学》以整体主义为基底系统阐发了儒家"政者正也"的"正治"思想。具体而言,《大学》论"正治"首在正知,《大学》之主体既需"知止",明确整体主义规制下"正"与"政"的一体圆融,亦需"知本",明确"以正训政"的主体本位作用,更需"格物"而后"致知",以工夫论实现"知止""知本"入耳入心。其次,诚意、正心、修身三条目呈现为觉悟式正心,旨在返归天性与本心,以实现正知之知自然流淌进主体内心的自我准备。以此为基,《大学》超越家庭血缘的情感体验,运用絜矩之道点明了由"正"而"政"的道德感应链条及逻辑要害,为"正治"的实现铺就了可能性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正知 正心 絜矩之道
下载PDF
世界政治话语转型视阈下“社会”的理论角色演变
16
作者 张会芸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0-37,共8页
国家与社会间的冲突、妥协甚至相互包容的关系是贯穿现代政治研究进程的主线之一,也构成了政治学理论的基本面向。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由民主秩序以胜利者的姿态向非民主国家渗透与扩张,"公民社会"理论承载着反国家主义的积... 国家与社会间的冲突、妥协甚至相互包容的关系是贯穿现代政治研究进程的主线之一,也构成了政治学理论的基本面向。20世纪70年代中期,自由民主秩序以胜利者的姿态向非民主国家渗透与扩张,"公民社会"理论承载着反国家主义的积极理想强势复兴,然而,其内部潜存着既消解理论对手又自我消解的逻辑困境。公民社会研究复兴近20年后冷战结束,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学知识话语从"制度"向"治理"转型,社会资本理论接力般以反个人主义的新面目填补了公民社会脆弱的伦理观,亦迎合了世界政治学知识话语的新变化,提出了突破集体行动困境的政治绩效解释机制。近年来与全球化潮流伴生,主权国家间移民加速,国、族结构异质化且精英多持多元文化主义,国家认同削弱,社会凝聚力下降。当前东西方学界均试图超越国家—社会二元分立的分析框架,从普遍主义的"公民社会"撤退,国家与社会一体考量的"国民社会"成为"社会"角色的新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资本 多元主义
下载PDF
儒家治学语境下的《大学》“知”论
17
作者 张会芸 金银珠 《唐都学刊》 2022年第3期57-63,共7页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教育文本,其中多次提及“知”,体现出独特的儒家治学理念。《大学》首句提到“知止”,表明了儒家德知一体的治学目标,点出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在于“明明德于天下”。其后《大学》论“知本”,强调“反求诸己”... 《大学》是儒家经典的教育文本,其中多次提及“知”,体现出独特的儒家治学理念。《大学》首句提到“知止”,表明了儒家德知一体的治学目标,点出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在于“明明德于天下”。其后《大学》论“知本”,强调“反求诸己”的自律意识,为实现整体主义的道德目标夯实了主体本位的基础性原则。《大学》的“致知”则是经由“格物”实现的“体知”,引导君子在日常伦理政治实践中将道德指向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知”,升华为坚韧的生命体验,以此才可切实引导“大学之道”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治学 《大学》 知止 知本 致知
下载PDF
革命时代的信仰迷失与寻回——托克维尔论宗教与政治的错位及其后果
18
作者 张会芸 《晋中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及法国革命的思考中始终存在宗教情怀。托克维尔在此前提下对宗教与革命的关系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认为法国大革命中燃起反宗教激情的原因在于天主教丧失独立性而趋于政治化;而大革命信奉的哲学乌托邦使其成为一场以宗... 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及法国革命的思考中始终存在宗教情怀。托克维尔在此前提下对宗教与革命的关系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认为法国大革命中燃起反宗教激情的原因在于天主教丧失独立性而趋于政治化;而大革命信奉的哲学乌托邦使其成为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革命呈现宗教化。在宗教政治化与革命宗教化的双重否定下,托克维尔认为宗教应避免与政治的直接接触,但宗教也无法与政治秩序完全分离,而恰恰要成为政治秩序的隐性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维尔 大革命 旧制度 宗教
下载PDF
孟子对孔子“政者正也”的理论推进
19
作者 解晓燕 张会芸 《社科纵横》 2022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孔子的“政者正也”构成了儒家政治构思的基本纲领。孟子继承孔子而来,进一步强化“政者正也”的论证,自仁与礼、王与霸、德与位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总结出内圣之道、外王之道及君臣之道的“正治”系统化阐述。于内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存... 孔子的“政者正也”构成了儒家政治构思的基本纲领。孟子继承孔子而来,进一步强化“政者正也”的论证,自仁与礼、王与霸、德与位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总结出内圣之道、外王之道及君臣之道的“正治”系统化阐述。于内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存心养性,由内往外扩充式地以仁正心进而正身,这其中囊括了“礼”的全新理解,解决了孔子“正出于二”的仁礼困局,完成了“政者正也”的本源内求化过程。于外王之道而言,孔子言“正”与孟子言“正”的含义指向不同,两人对于“政”也生发出理解上的演化,孟子将“正”的主体本源根植于不忍人之心,其理解的“政”更聚焦“不忍人之政”,着力寻求保民与安民。于君臣之道而言,孟子主张为臣者应以道辅君,将为臣者的进谏推向一种必然的道德要求,引申出儒家“正治”理念中重要的“他正”维度,使得“谏正”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气节与血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政者正也 王霸之辨 格君心之非
下载PDF
英雄的回归:新时代榜样教育的辩证升华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会芸 张倩 《教育探索》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榜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重点内容。传统英模代表着崇高意识形态感召下的理想人格,是宏大政治理想的人格化体现。尽管他们存在“从群众中来”的平凡身份标识,但因“高大全”的脸谱化形象塑造而陷入与受众... 榜样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重点内容。传统英模代表着崇高意识形态感召下的理想人格,是宏大政治理想的人格化体现。尽管他们存在“从群众中来”的平凡身份标识,但因“高大全”的脸谱化形象塑造而陷入与受众的疏离困境。传统英模袪魅后,生活模范的选树顺应反崇高的社会心态,其形象生活化、经验化、平凡化,更多地体现为日常道德规范的人格典范,却难以承担培根铸魂的意识形态再生产效果。英雄作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人格典范回归榜样教育,承担着新时代的“铸魂”重任。新时代榜样教育中英雄的回归,并非传统英模教育的简单复刻,而是历经“英模—模范—英雄”否定之否定后的辩证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模 模范 英雄 英雄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