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树脂基近红外吸收涂层的近红外光谱、力学及耐盐水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伟钢 潘露露 吕丹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9-445,共7页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以环氧树脂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为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突出力学性能和耐盐水性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Sm2O3添加量、硅烷偶联剂种类、硅烷偶联剂添加量和石墨烯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m2O3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Sm2O3添加量为50%,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31.2%。此时,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和50 kg·cm。用硅烷偶联剂改性涂层,偶联剂上的强极性基团分别可与涂层中的树脂基体和颜料形成共价键结合,从而可发挥桥连作用,进而可明显改善涂层的柔韧性,其中KH560的改性效果最佳。当KH560添加量为5%,涂层的柔韧性可从改性前的9 mm显著改善为改性后的4 mm。石墨烯具有特殊的共平面结构和超长共轭结构特征,使其对入射光的吸收可延伸到近红外区域。石墨烯特殊的片层结构使其具有很高的耐冲击强度和柔韧性,在涂层中添加石墨烯可明显改善涂层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的添加可在进一步改善涂层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当石墨烯添加量为8%,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12.6%,此时涂层可具备突出的激光隐身效能。同时,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2 mm和50 kg·cm,可很好地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在环氧树脂、硅烷偶联剂和石墨烯的协同界面优化作用下,最佳配方(Sm2O3添加量为50%、KH560添加量为5%、石墨烯添加量为8%)的涂层经盐水腐蚀21 d后,涂层的微结构、近红外低反射率性能和力学性能可保持稳定。此时,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为12.47%,涂层的附着力、柔韧性和耐冲击强度分别可保持在1级、2 mm和45 kg·cm,表明制备的涂层具有良好的耐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近红外光谱 力学性能 耐盐水性能
下载PDF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革探索
2
作者 张伟钢 郑娇玲 +4 位作者 陈玉萍 黄雪琛 陈亚西 朱文彬 高利苹 《河南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60-62,共3页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认可度建设、学科竞赛、学生考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重点提出了新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专业方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认可度建设、学科竞赛、学生考研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重点提出了新设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向、优化专业导论课、强化学科竞赛、提高升硕率等实践做法。对提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专业认可度
下载PDF
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应用化学专业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
3
作者 张伟钢 郑建东 +2 位作者 吕丹丹 冯剑 章守权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以滁州学院为例,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设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实践... 以滁州学院为例,基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科学研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与方法。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设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实践课程、将地方企业技术需求及技术难题制作成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搭建产业学院平台提升教师应用型研究能力、通过“科研导师制”及“三早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这些创新实践做法,对凝练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效,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一流本科专业 应用化学 综合改革
下载PDF
超疏水低发射率PDMS改性环氧树脂/Al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
作者 张伟钢 薛瑞 吕丹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2-207,共6页
以片状Al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HYSZ)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和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复合涂层。探讨了PDMS和HYSZ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及片状Al... 以片状Al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HYSZ)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备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和低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复合涂层。探讨了PDMS和HYSZ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及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DMS和HYSZ质量比对涂层附着力和疏水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当质量比为1∶9时,涂层具备良好的疏水性能,其附着力可达1级。总填料添加量对涂层性能影响明显,随着总填料添加量的增加,涂层发射率和光泽度可明显降低。当总填料添加量为50%时,涂层表面可产生明显的乳突状微纳粗糙结构,从而可明显提升涂层的疏水性能。片状Al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会明显影响涂层的发射率和疏水性能,当质量比为5∶5时,涂层可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此时涂层发射率可低至0.652,光泽度和附着力分别为2.7和1级,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2°和8°。通过适当降低涂层表面能及在涂层表面构筑微纳粗糙结构可实现涂层超疏水、低发射率和高附着力的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附着力 光泽度
原文传递
面向专业认证的“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滁州学院为例
5
作者 王攀 刘羽熙 +2 位作者 张伟钢 王晓青 王永贵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5-109,136,共6页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从专业认证的需要出发,在课程顶层设计、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了课程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目标和措施。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完善...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从专业认证的需要出发,在课程顶层设计、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了课程现状、提出了教学改革目标和措施。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产出,以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持续改进教学,实现了“高分子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专业认证 学生中心 产出导向 持续改进
下载PDF
超疏水PDMS改性聚氨酯/黄铜复合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吕丹丹 李慕荣 张伟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1-236,共6页
本工作以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聚氨酯(PU)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得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性能和较低红外发射率的复合涂层,系统探讨了PDMS/PU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 本工作以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聚氨酯(PU)为黏合剂,采用简单的玻璃棒刮涂法制得了一种同时具有超疏水性能和较低红外发射率的复合涂层,系统探讨了PDMS/PU质量比、总填料添加量(质量分数)及黄铜粉/纳米SiO_(2)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DMS/PU配比对涂层附着力和疏水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当PDMS/PU的质量比为1∶9时,涂层具备突出的超疏水性能,附着力可达1级,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可达155°、5°。总填料添加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明显,随着填料添加量的增加,涂层发射率有所增大,光泽度有所降低。当总填料添加量为50%时,涂层表面可形成明显的乳突状微纳粗糙结构,从而可使涂层具备突出的超疏水性能。黄铜粉/纳米SiO_(2)配比会显著影响涂层的发射率和疏水性能,当黄铜粉/纳米SiO_(2)的质量比为6.5∶3.5时,涂层可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和突出的自清洁性能,涂层发射率可低至0.716,光泽度和附着力分别为1.8级、1级,水接触角和滚动角分别为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自清洁 附着力 光泽度
下载PDF
超疏水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7
作者 吕丹丹 赵曼婷 张伟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以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含氢硅油(HQGY)共混改性聚氨酯(PU)为树脂基体、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超疏水特性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HQGY和PU质量比、总填料(黄铜粉+纳米SiO_(2))添加... 以纳米SiO_(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含氢硅油(HQGY)共混改性聚氨酯(PU)为树脂基体、片状黄铜粉为功能颜料,采用玻璃棒刮涂法制备得到了一种具有超疏水特性的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系统研究了HQGY和PU质量比、总填料(黄铜粉+纳米SiO_(2))添加量、黄铜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HQGY和PU质量比可明显影响涂层的表面能和活性基团含量,从而影响涂层综合性能。总填料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增加涂层表面的乳突状微纳粗糙结构,从而使涂层发射率升高、光泽度降低、水接触角增大。黄铜粉和纳米SiO_(2)质量比的降低,可使涂层中片状黄铜粉的绝对含量降低,纳米SiO_(2)的绝对含量升高,进而使涂层发射率升高、光泽度降低、水接触角增大。当HQGY和PU的质量比为1∶9、总填料添加量为50%、黄铜粉和纳米SiO_(2)的质量比为6.5∶3.5时,涂层同时具备最优的发射率(0.738)、光泽度(1.8)、附着力(1级)和超疏水(水接触角152°,滚动角8°)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超疏水 附着力
原文传递
贝壳珍珠层动态的文石板片厚度及其新结构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伟钢 汪港 +2 位作者 唐建 李浩璇 张刚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2,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及三角帆蚌壳中区珍珠层自然断面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发现贝壳珍珠层纵向文石板片厚度在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差异,大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及三角帆蚌珍珠层从内层面到外层面文石板片最大厚度差... 利用扫描电镜对大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及三角帆蚌壳中区珍珠层自然断面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发现贝壳珍珠层纵向文石板片厚度在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差异,大珠母贝、合浦珠母贝及三角帆蚌珍珠层从内层面到外层面文石板片最大厚度差分别达到462、246、264 nm;并根据SEM观察结果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连续可变厚度型珍珠层结构模型,这对生物矿物学、物理光学及仿生材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珍珠层 微结构 厚度变化 新结构模型
下载PDF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7,共7页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是目前公认的可实现飞行器红外隐身的特种功能材料。现已报道了纳米复合薄膜、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树脂/金属复合涂层、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核壳结构材料等多种类型的低红外发射率材料。介绍了上述低红外发射率材料的优缺点及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的理论研究、红外与激光兼容隐身材料、树脂/半导体复合涂层及红外光谱选择性低发射率涂层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红外发射率材料 纳米复合薄膜 单层(多层)膜结构材料 树脂/金属复合涂层 树脂 /半导体复合涂层 核壳结构材料
下载PDF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聚氨酯/Al-Sm_2O_3复合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1 位作者 薛连海 陈亚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通过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PU/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对自然老化的稳定性得到... 通过硅烷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改性聚氨酯(PU)/Al-Sm_2O_3复合涂层,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涂层自然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性后PU/Al-Sm_2O_3复合涂层的红外发射率对自然老化的稳定性得到明显增强,在同等条件下改性后的涂层发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的涂层发射率。改性后涂层表面的Sm_2O_3颗粒分散更加均匀,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强度有所增强,从而使改性后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要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涂层的硬度对自然老化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硬度可保持在3 H;未改性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受自然老化影响明显,但改性后涂层的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得到明显加强,经自然老化4个月后仍然可保持在1级和5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反射率 自然老化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精细化学品分离与提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代坤 任兰正 +2 位作者 章守权 张伟钢 刘家扬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7期0150-0153,共4页
《精细化学品分离与提纯》属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精细化学品分离与提纯》课程单元学时较少、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课程思政元素较少等问题,从课程内容、融合专业课程知识/思政元素和课程... 《精细化学品分离与提纯》属于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精细化学品分离与提纯》课程单元学时较少、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联系不紧密、课程思政元素较少等问题,从课程内容、融合专业课程知识/思政元素和课程成绩评定细则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经对比,教学改革后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程成绩良好率显著提升,也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品 分离与提纯 应用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一种天然湿敏性二维可调光子带隙材料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伟钢 严俊 +2 位作者 汪港 李浩璇 张刚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0,共4页
采用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及理论模拟计算对三角帆蚌韧带的结构色及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韧带从湿润到干燥状态,其反射峰波长从460nm蓝移至423nm,且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相应的颜色从蓝色转变为背景色褐色.韧带的结构色是... 采用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及理论模拟计算对三角帆蚌韧带的结构色及微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韧带从湿润到干燥状态,其反射峰波长从460nm蓝移至423nm,且反射峰强度逐渐降低,相应的颜色从蓝色转变为背景色褐色.韧带的结构色是由韧带中定向排列的文石纤维和蛋白质构成的二维光子结构引起的,该结构中文石纤维粒径为(122±14)nm,相邻文石纤维中心间距为(133±15)nm.水对韧带的反射峰强度及光子带隙范围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见韧带具有湿敏性二维可调光子带隙结构特征,属于一种天然的湿敏性二维可调光子带隙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韧带 二维可调光子结构 湿敏性 结构色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Al-Sm_2O_3/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改性及其耐润滑油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伟钢 薛连海 +2 位作者 刘羽熙 侯跃武 徐国跃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了提高Al-Sm_2O_3/聚氨酯(PU)复合涂层的耐润滑油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了改性。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改性前后耐金吉星J600型润滑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KH550改性的Al-Sm_2O_3/PU复合涂... 为了提高Al-Sm_2O_3/聚氨酯(PU)复合涂层的耐润滑油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进行了改性。从功能特性和力学性能角度,系统研究了复合涂层改性前后耐金吉星J600型润滑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KH550改性的Al-Sm_2O_3/PU复合涂层红外发射率对600型润滑油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同等条件下的发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时的值;经KH550改性后复合涂层表面的Sm_2O_3颗粒分散更加均匀,经600型油润滑一定时间后复合涂层的表面出现了少量微孔,使涂层对1.06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明显低于未改性涂层;改性前后复合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对600型润滑油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两者可分别保持在3 H和2级以上;经KH550改性后复合涂层的耐冲击强度比未改性的得到明显的加强,经润滑10 d后仍可达到450 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m2O3 /PU复合涂层 硅烷偶联剂 复合涂层改性 耐润滑油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青铜-Sm_2O_3复合涂层的近红外吸收与发射率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以青铜(bronze)粉与Sm2O3为复合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制备了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青铜... 以青铜(bronze)粉与Sm2O3为复合颜料,聚氨酯(PU)为黏合剂,制备了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青铜粉的存在可有效降低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通过调节青铜粉与Sm2O3质量比,涂层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可在0.422-0.782范围内调节,涂层对1.06μm与1.54μ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分别在46.8%-65.0%和49.3%-70.7%范围内调节;所制备PU/bronze-Sm2O3复合涂层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在不同青铜粉与Sm2O3质量比下,其附着力与耐冲击强度分别可达到1级和50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吸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的耐温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伟钢 薛连海 +1 位作者 王永贵 陆会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以Al粉、Sm_2O_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耐热温度及耐热时间对涂层外观、微结构、近红外反射率、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在300℃下热... 以Al粉、Sm_2O_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Al-Sm_2O_3复合涂层。研究了不同耐热温度及耐热时间对涂层外观、微结构、近红外反射率、红外发射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涂层在300℃下热处理5 h后,其外观、微结构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07和64.7%;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所制备涂层在250℃下热处理100 h后,其外观、微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发射率和1.06μm近红外反射率可分别低至0.624和67.1%;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可分别保持在4 H、1级和5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近红外反射率 耐温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聚氨酯/Sm_2O_3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近红外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薛连海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Sm2O3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Sm2O3复合涂层。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及涂层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涂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可使涂层具备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强吸收特性...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Sm2O3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Sm2O3复合涂层。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及涂层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系统研究了涂层的近红外吸收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m2O3可使涂层具备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强吸收特性,PU可使涂层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当涂层处于最佳条件(Sm2O3含量40%(w),涂层厚度96μm)时,涂层的附着力可以达到1级,耐冲击强度可以达到40 kg·cm,对1.06μm与1.54μm特殊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分别可以低至58.7%和34.7%。所制备的PU/Sm2O3复合涂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具备优良力学性能的近红外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近红外吸收 力学性能 反射光谱
下载PDF
珍珠层独特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伟钢 汪港 +2 位作者 严俊 李浩璇 张刚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6-1188,共3页
采用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及理论模拟计算对大珠母贝珍珠层的结构色及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珠母贝珍珠层文石板片厚度从生长端到壳中区显著减小,从540减至340nm,导致同级别反射峰波长呈现明显的蓝移现象;(2)大珠母贝珍... 采用反射光谱、扫描电镜及理论模拟计算对大珠母贝珍珠层的结构色及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大珠母贝珍珠层文石板片厚度从生长端到壳中区显著减小,从540减至340nm,导致同级别反射峰波长呈现明显的蓝移现象;(2)大珠母贝珍珠层的结构色是由文石板片和蛋白质层构成的多层薄膜结构和黄色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层 结构色 反射光谱
下载PDF
颜料含量对复合涂层红外发射率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伟钢 徐国跃 +2 位作者 徐飞凤 丁儒雅 谭淑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61-2663,共3页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某片状金属粉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片状金属复合涂层。对不同颜料含量条件下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射率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发射率随金属粉含量增加呈"... 以聚氨酯(PU)为粘合剂,某片状金属粉为颜料,采用刮涂法制备了PU/片状金属复合涂层。对不同颜料含量条件下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进行了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涂层的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射率测试结果表明,涂层发射率随金属粉含量增加呈"∪"型变化。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PU/片状金属复合涂层由PU和片状金属粉交错堆叠而成,具有类似一维光子结构特征。基于涂层的微结构特征,对具有转折变化特征的4个金属粉含量点状态下涂层中一维光子结构的反射光谱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U/片状金属复合涂层的发射率随金属粉含量变化呈"∪"型变化关系特征主要是由涂层中一维光子结构的主反射峰中心波长随颜料含量增加所产生的蓝移现象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红外发射率 颜料含量 作用机制 反射光谱
下载PDF
基于相似关系的数据库分类不一致程度评价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伟钢 潘泉 张洪才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作为挖掘算法选择和评价的标准之一,数据集的分类不一致程度一直是分类规则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人们对不完备数据集数据挖掘的深入,建立在等价关系上的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方法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文中在利用相似关系的基础上,... 作为挖掘算法选择和评价的标准之一,数据集的分类不一致程度一直是分类规则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人们对不完备数据集数据挖掘的深入,建立在等价关系上的基于信息熵的评价方法已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文中在利用相似关系的基础上,结合证据理论,给出一种基于信任度与似然度的信息粒构建方法,同时构建了类似于不协调度和混淆度的系统分类不一致程度评价方法,并对其相关性质等进行分析与证明.由算例分析可以看出,文中研究结果能够较好地描述缺失环境下的系统分类不一致程度,同时当数据集不存在缺失时,该研究与以往研究具有相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关系 分类不一致程度 不完备数据库 证据理论 模糊熵
下载PDF
耐温型1.06μm近红外吸收涂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伟钢 黄萍 +2 位作者 薛连海 陈玉萍 徐国跃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88-792,共5页
以Sm2O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粘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所制备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最高可耐受温... 以Sm2O3为颜料,环氧改性有机硅为粘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对所制备涂层微结构、近红外吸收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改性有机硅/Sm2O3复合涂层最高可耐受温度可达到300℃,在300℃下热处理5 h后,涂层微结构保持不变,对1.06?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47.7%,涂层的硬度可达到4H,附着力2级,耐冲击强度40 kg?cm。所制备涂层在250℃下可长时间使用,在250℃下热处理100 h后,涂层微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对1.06?m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可低至49.7%,涂层的硬度、附着力和耐冲击强度可分别保持在4 H、2级和40 kg?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环氧改性有机硅 SM2O3 近红外吸收 耐温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