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广交界处岑溪二叠纪岛弧型玄武岩及其古特提斯性质的讨论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伯友 张海祥 +3 位作者 赵振华 石满全 杨树锋 陈汉林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4,共9页
两广交界处的岑溪二叠纪岛弧型玄武岩是华南地区(狭义)首次报道的、有较为可靠同位素年龄的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型玄武岩.对该地区玄武岩和细碧角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论证了岑溪细碧... 两广交界处的岑溪二叠纪岛弧型玄武岩是华南地区(狭义)首次报道的、有较为可靠同位素年龄的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型玄武岩.对该地区玄武岩和细碧角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论证了岑溪细碧角斑岩建造是与古特提斯域大陆边缘岛弧或弧间盆地有关的二叠纪火山喷发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岑溪 二叠纪 岛弧型玄武岩 枕状玄武岩 古特提斯 同位素年代学 细碧角斑岩 火山岩
下载PDF
古特提斯造山带在华南两广交界地区的新证据 被引量:44
2
作者 张伯友 石满全 +1 位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作者等在两广交界罗定一带新发现了中晚古生代的枕状熔岩和二叠—三叠纪的构造混杂岩,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并提出了钦州-岑溪-罗定-云浮构造混杂带的存在。它与全球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演化有联系,故提出了两广交界地区存在古特提斯构造... 作者等在两广交界罗定一带新发现了中晚古生代的枕状熔岩和二叠—三叠纪的构造混杂岩,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并提出了钦州-岑溪-罗定-云浮构造混杂带的存在。它与全球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发育演化有联系,故提出了两广交界地区存在古特提斯构造的分支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枕状熔岩 构造混杂岩 造山带 华南
下载PDF
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陡倾带变形构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伯友 赵振华 +3 位作者 夏斌 石满全 俞鸿年 郭令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河台含金韧性剪切带是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的一个陡倾带,它又是继推覆剪切之后再行右旋走滑剪切的复合带。首先解析了河台带中推覆与走滑两期构造变形的存在,并研究了带中的变形特征和运动规律及估算了几个主要糜棱岩带的水平走滑... 河台含金韧性剪切带是广宁深层次推覆构造前缘的一个陡倾带,它又是继推覆剪切之后再行右旋走滑剪切的复合带。首先解析了河台带中推覆与走滑两期构造变形的存在,并研究了带中的变形特征和运动规律及估算了几个主要糜棱岩带的水平走滑距离。通过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还研究了糜棱岩的显微、超显微构造,估算了变形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体 走滑断层 显微构造 变形构造 推覆构造
下载PDF
浙江璜山韧性剪切带退变质作用与金矿化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伯友 张爱萍 +1 位作者 俞鸿年 郭令智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9,共9页
璜山韧性剪切带退变质作用的研究对讨论剪切带变形作用和变质作用的联系及璜山金矿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璜山剪切带退变质反应是以其广泛的同时代强烈变形为特征.转换结果:辉石→角闪石,角闪石→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绿泥石,长... 璜山韧性剪切带退变质作用的研究对讨论剪切带变形作用和变质作用的联系及璜山金矿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璜山剪切带退变质反应是以其广泛的同时代强烈变形为特征.转换结果:辉石→角闪石,角闪石→黑云母,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绿泥石,长石→绢云母等.所有反应都是水合反应.退变质反应置换出一些金属阳离子及释放了大量SiO_2和Ca^(2+).SiO_2或以石英形式,或以流体形式存在于剪切带中.变形作用提供了流体运移的通道和贮矿场所,当退变质流体平衡瓦解时,金与黄铁矿共同沉淀于糜棱岩面理中,或沉淀于退变质作用、变形分异作用形成的微细石英脉和透镜状石英脉中,或经搬运在断裂构造中沉淀成充填石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化 韧性剪切带 变质作用
下载PDF
糜棱岩、混合岩、花岗岩三者成因联系——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研究的特殊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伯友 俞鸿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7-413,T001,共8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中岩石的垂向分带性,一是从外来系统—滑动系统—原地系统的垂向分带性;二是滑动系统内部从糜棱岩带—混合岩带—花岗岩带的垂向分带性;三是糜棱岩带、混合岩带内部的岩石垂向分带性。通过对...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中岩石的垂向分带性,一是从外来系统—滑动系统—原地系统的垂向分带性;二是滑动系统内部从糜棱岩带—混合岩带—花岗岩带的垂向分带性;三是糜棱岩带、混合岩带内部的岩石垂向分带性。通过对矿物变形构造、剪切带摩擦生热及熔体强化变形的综合研究,讨论了滑动系统的复杂性与深层次推覆过程的动力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的关系,强调了带中混合岩是由糜棱岩改造而成,花岗岩则可能是混合岩化的最终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混合岩 花岗岩 成因
下载PDF
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的成岩成矿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伯友 俞鸿年 +1 位作者 郭令智 董平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3,共13页
确定了具有从上部糜棱岩带-上混合岩带-花岗岩带-下混合岩带-下部糜棱岩带的垂向分带性的滑动系统是粤西深层次推覆活动断裂变质和部分熔融的产物,糜棱岩化、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导致了滑动系统中金元素的活化、转移,在低能带——顶,底... 确定了具有从上部糜棱岩带-上混合岩带-花岗岩带-下混合岩带-下部糜棱岩带的垂向分带性的滑动系统是粤西深层次推覆活动断裂变质和部分熔融的产物,糜棱岩化、混合岩化、花岗岩化导致了滑动系统中金元素的活化、转移,在低能带——顶,底两条糜棱岩带中成矿.并认为未遭剥蚀的底部糜棱岩带很可能隐伏了一个超大型中、低品位的糜棱岩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金矿床 糜棱岩型 成矿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7
作者 张伯友 常春 +2 位作者 袁雁飞 李达圣 张锐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区分别抽取经济条件好、中等、差的村各1个,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在每个... 目的观察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区分别抽取经济条件好、中等、差的村各1个,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在每个村单纯随机抽取30户家庭调查燃煤型地氟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家庭炉灶使用情况及粮食干燥、淘洗等相关行为生活情况。结果家庭户主的地氟病知晓率分别为83.6%,较干预前的38.0%有明显提高;农户家庭炉灶正确使用率为由干预前的48.8%提高到85.8%;玉米正确干燥率由干预前的16.6%提高到86.0%,玉米食用前淘洗率也由干预前的34.5%提高至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目标人群及家庭的认知和行为得到明显转变,全部干预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各村所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适合自身实际,效果显著,可供其他同类病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 地方性氟中毒 健康教育 经济条件 行为
下载PDF
南海前新生代基底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被引量:51
8
作者 刘海龄 阎贫 +2 位作者 张伯友 丘学林 夏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8,共14页
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将南海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6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 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将南海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6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和南沙古-中生界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背景之中,为东特提斯多岛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特提斯的东延段在研究区有3个分支,即云开北、琼北、琼南3个海盆,分别表现为现存的云开北、琼北、琼南等缝合断裂带,使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自晚古生代以来,伴随古、中特提斯的成生、消亡,该区新生代沉积基底经历了5个阶段的演化,其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拆沉-去根-释压熔融是其主要动力机制,造成了特提斯构造演化上的序列性和叠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演化动力机制 沉积基底 新生代 南海
下载PDF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软岩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赵法锁 张伯友 +4 位作者 彭建兵 卢全中 王勇智 范文 宋飞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27-1532,共6页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以石膏角砾岩为主,为了定量分析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采集了边坡的软岩试样9组,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样品试验前后的薄片、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等,从而揭... 仁义河特大桥南桥台边坡以石膏角砾岩为主,为了定量分析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采集了边坡的软岩试样9组,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及样品试验前后的薄片、电子显微镜扫描分析等,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边坡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微结构变化特征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河特大桥 桥台 边坡 软岩 石膏角砾岩 流变试验
下载PDF
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承载性状 被引量:34
10
作者 董平 秦然 +1 位作者 陈乾 张伯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099-2103,共5页
通过对楼层施工中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桩的桩顶沉降、桩身应力和桩端阻的同步观测,提供了该型桩新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其在工作状态下的承载性状,包括桩顶沉降,桩端阻和桩侧阻分配与发挥,嵌岩深度和扩大头对桩侧阻和端阻的影响等。
关键词 人工挖孔嵌岩桩 地基基础工程 原型观测 桩身 应力
下载PDF
南沙微板块的层块构造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海龄 阎贫 +3 位作者 孙岩 郭令智 张伯友 张毅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4-381,共8页
综合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近5万千米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和相关的地质资料。从宏观上,在南沙微板块内初次划分出了南沙超壳层块、曾母壳体层块、南薇-安渡壳体层块、礼乐-北巴拉望壳体层块、安渡-毕生基底层块、礼乐-半月基底层块等不... 综合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近5万千米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和相关的地质资料。从宏观上,在南沙微板块内初次划分出了南沙超壳层块、曾母壳体层块、南薇-安渡壳体层块、礼乐-北巴拉望壳体层块、安渡-毕生基底层块、礼乐-半月基底层块等不同级别的层块构造。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层块构造的“立交传输运动”概念。根据多元动力成因观,探讨了各级层块构造的形成机制和主导动力,指出了俯冲板片拆沉-幔隆力、地幔流牵引力、地球转速变化惯性力、区域板块边界力等是驱动超壳层块的主要动力,重力失稳-壳内流塑层隆升-牵引力是驱动壳体层块和基底层块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微板块 层块构造 南海 形成机制 基底 岩石圈
下载PDF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构造研究的应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邵雨 陈伟 张伯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干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干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相关褶皱 山前带 地震剖面 断裂带 复杂构造 构造解析 推覆 准噶尔盆地南缘 构造带 传递过程
下载PDF
应用沉降速率推算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长生 张伯友 +1 位作者 刘国楠 魏勇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32,共5页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以估算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控制。基于砂进固结理论和Asaoka方法可以推算出在堆载预压任意时间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工后沉降和沉降速率是卸载的重要标准,次固结沉降可以估算在一定范围内,工后沉降满足要求与否则主要由剩余主固结沉降控制。基于砂进固结理论和Asaoka方法可以推算出在堆载预压任意时间的沉降速率,运用沉降速率和剩余主固结沉降的关系,就可以推算出任意时间的主固结剩余沉降及卸载时间。在深圳—香港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中,此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速率 软粘土 地基处理 剩余沉降 工后沉降 卸载时间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海龄 杨恬 +3 位作者 朱淑芬 张伯友 丘学林 施小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67,共14页
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将南海西北部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5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 在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多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将南海西北部海域控制新生代主要沉积盆地的基底划分为5个区:北部湾古生界断堑基底区、莺歌海古生界走滑拉分基底区、琼东古生界断陷基底区、西沙北古生界裂谷基底区、西沙南古生界走滑伸展基底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初步重建了该海域的大地构造演化历史.该海域新生代沉积基底在前新生代时期与其北面陆上云开地区和其南面的南沙地区同处于特提斯构造域中,经历过古特提斯和中特提斯的发育历程,晚古生代以来可初步分为5个阶段:(1)D-P1,古特提斯东段多岛洋体系发育阶段;(2)P2,中特提斯(古南海)开始出现、古特提斯开始消减阶段;(3)T-K1,古特提斯东段多地块缝合阶段;(4)K2-N11,现代南海形成、中特提斯(古南海)消亡时期;(6)N21以来南海扩张停止、澳大利亚板块向北俯冲挤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 新生代沉积基底 南海西北部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与岩石圈减薄机制的关系初探 被引量:47
15
作者 沈晓明 张海祥 张伯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9,共9页
变质核杂岩是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典型构造形式,也是研究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窗口”。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时间与机制和华南变质核杂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 变质核杂岩是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典型构造形式,也是研究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窗口”。在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时间与机制和华南变质核杂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变质核杂岩是华南中生代岩石圈伸展与减薄的重要产物,它在华南地区的广泛出现为讨论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提供了重要约束。同位素地质年代统计表明,华南地区变质核杂岩主体形成与剥露的峰期介于140-120Ma的早白垩世,它们的出现与华南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岩浆活动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间非常吻合。本文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变质核杂岩和岩石圈减薄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进展表明,加强对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研究,对研究岩石圈板块演化的时间、机制、运动学,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岩石圈演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岩石圈减薄 中生代 华南
下载PDF
南沙微板块边界的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海龄 孙岩 +5 位作者 郭令智 周蒂 张伯友 舒良树 张毅祥 杨树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5-103,共9页
南沙微板块的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边界断裂所围限 ,北为长龙—黄岩扩张断裂带 ,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推复断裂带 ,西为万安—纳土纳走滑拉张断裂带 ,东为马尼拉—班乃走滑挤压断裂带 ,它们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 .该微板... 南沙微板块的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边界断裂所围限 ,北为长龙—黄岩扩张断裂带 ,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推复断裂带 ,西为万安—纳土纳走滑拉张断裂带 ,东为马尼拉—班乃走滑挤压断裂带 ,它们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 .该微板块在新生代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K2 —E12 ,南沙微板块沿北部的康泰—双子—雄南断裂带伸展 ,裂离华南—印支陆缘 ,古南海向南俯冲 ,西布增生楔形成 ;E22 —E13,西南次海盆沿长龙扩张脊断裂带扩张 ,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 ;E23—N11,中央次海盆沿黄岩扩张脊断裂带扩张 ,米里增生楔形成 ,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 ;N21至现在 ,南部边界断裂大规模向北逆冲推复造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微板块 边界断裂 层滑-倾滑-走滑断裂系统 动力学过程 岩石圈
下载PDF
温泉宾馆室内PM_(10),PM_(2.5),CO_2和^(222)Rn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刚 王新明 +1 位作者 张伯友 何秋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0-653,共4页
对广东省 4座温泉宾馆室内外氡(222Rn)浓度和温泉水氡浓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便携式探测器对室内外 PM10,PM2.5,CO2和CO 等污染物暴露水平进行直接测定.结果表明,温泉宾馆室内使用温泉水时氡浓度明显高于广东省室内平均氡浓度.除 CO 外,... 对广东省 4座温泉宾馆室内外氡(222Rn)浓度和温泉水氡浓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便携式探测器对室内外 PM10,PM2.5,CO2和CO 等污染物暴露水平进行直接测定.结果表明,温泉宾馆室内使用温泉水时氡浓度明显高于广东省室内平均氡浓度.除 CO 外,室内 PM10,PM2.5 和CO2 浓度都较高,其中 PM10 和 CO2 的超标率分别达到 67%和 89%.说明温泉宾馆室内不仅存在一般性污染物,而且存在高浓度的 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碳 室内空气污染
下载PDF
新疆北部库尔提蛇绿岩中角闪片岩的原岩恢复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林 张海祥 +1 位作者 张伯友 牛贺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3-680,共8页
库尔提角闪片岩产于库尔提蛇绿岩南部岩片中,与斜长花岗岩呈互层产出。这套角闪片岩的不相容微量元素组分显示了大洋中脊和岛弧玄武岩的双重特征,主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以及平坦到亏损的轻稀土(LREE... 库尔提角闪片岩产于库尔提蛇绿岩南部岩片中,与斜长花岗岩呈互层产出。这套角闪片岩的不相容微量元素组分显示了大洋中脊和岛弧玄武岩的双重特征,主要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以及平坦到亏损的轻稀土(LREE)配分模式。原岩恢复的结果表明,该角闪片岩的原岩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岩类。库尔提角闪片岩亏损的LREE、高ε_(Nd)(t),以及关键元素比值(Th/Nb,La/Yb和Th/Yb)呈正相关都表明,其源区可能以MORB地幔为主,同时还伴有少量弧组分。因此,我们认为其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同时推断该区弧后盆地存在一个二阶段的熔融演化模式:第一阶段,大约在晚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西伯利亚板块发生北向俯冲,在会聚板块边界,弧火山岩被从含水的地幔楔中提取出来,留下一个亏损地幔;第二阶段,随着古亚洲洋板块持续消减,在中-晚泥盆世形成了库尔提弧后盆地,下部的亏损地幔发生了小比例的部分熔融形成了这套角闪片岩的原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库尔提蛇绿岩 原岩恢复 岩石成因 弧后盆地
下载PDF
某工程边坡软岩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法锁 张伯友 +1 位作者 卢全中 宋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 结合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采集组成边坡的软岩试样若干,在室内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流变试验、三轴压缩流变试验,从而揭示了所研究软岩的力学作用规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并对边坡石膏角砾岩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注意水对岩石的结构、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三轴试验 长期强度 边坡 稳定性分析 石膏角砾岩 流变特性 高速公路
下载PDF
富铌玄武岩: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橄榄岩部分熔融产物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海祥 张伯友 牛贺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34-1242,共9页
富铌玄武岩是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岛弧玄武岩.与正常岛弧玄武岩相比,它具有硅饱和并富钠的特征;同时具有相对高的Nb(一般>7×10-6)、TiO2(1%~2%)和P含量,以及低的LILE/HFSE和HREE/HFSE比值,并富集高场强元素;它的原始地幔... 富铌玄武岩是一类具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岛弧玄武岩.与正常岛弧玄武岩相比,它具有硅饱和并富钠的特征;同时具有相对高的Nb(一般>7×10-6)、TiO2(1%~2%)和P含量,以及低的LILE/HFSE和HREE/HFSE比值,并富集高场强元素;它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图显示了弱的Nb、Ta负异常(有时出现弱的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比值小于2(但很少小于0.7),它是由受埃达克质熔体交代过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由于富铌玄武岩与埃达克岩是大洋板片俯冲作用的直接产物,因此,通过对该岩石组合及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流体和熔体的研究,不仅可以查明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的岩浆活动特征,还可以阐明洋壳俯冲及壳幔相互作用,具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玄武岩 板片熔体 交代作用 俯冲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