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侵袭性淋巴瘤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伯龙 马军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前相关业界同道内普遍认同,既往广泛使用多年的侵袭性淋巴瘤(aggressive lymphoma)的定义范畴.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1年分类中,主要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目前相关业界同道内普遍认同,既往广泛使用多年的侵袭性淋巴瘤(aggressive lymphoma)的定义范畴.在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1年分类中,主要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及间变大T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largeTcelllymphoma,ATCL)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侵袭性淋巴瘤
下载PDF
存活10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10例报告
2
作者 张伯龙 单渊东 +4 位作者 侯虞华 李德高 葛昌文 张之南 张安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11,共3页
报告10例存活10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占同期急性白血病的3.0%。10例目前均仍无病生存,8例仍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中。10例中急非淋(ANLL)9例,急淋(ALL) 1例。全部病例治疗前白血病细胞浸润及出血倾向较轻;在诱导缓解期间,周围血白细胞均明... 报告10例存活10年以上的急性白血病,占同期急性白血病的3.0%。10例目前均仍无病生存,8例仍处于第一次完全缓解中。10例中急非淋(ANLL)9例,急淋(ALL) 1例。全部病例治疗前白血病细胞浸润及出血倾向较轻;在诱导缓解期间,周围血白细胞均明显减少,其中9例<1×10~9/L;10例均经过骨髓抑制而达到完全缓解。大部分病例维持治疗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存活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白血病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伯龙 《白血病》 2000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白血病
下载PDF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吴宏菊 张清媛 +3 位作者 陈德发 关小军 张伯龙 马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8-1502,共5页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 背景与目的:CHOP方案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美罗华是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效。本研究中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72例初治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联合组和CHOP组。联合组34例,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加阿霉素加长春新碱加强的松)加美罗华(375mg/m2,于每周期化疗前2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CHOP组38例,单用CHOP方案化疗。两组均每3周为一个循环周期,6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7例,总有效率为93.8%(30/32);CHOP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75.0%(27/3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CHOP组1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2%和52.8%,总生存率为93.8%和75.0%,联合组均显著优于CHOP组(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骨髓抑制等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均可耐受,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而毒性反应类似,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美罗华/治疗应用 CHOP方案
下载PDF
细胞因子联合激活人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文荣 张伯龙 +3 位作者 靳海杰 高春记 达万明 汪月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在本研究中比较了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外联合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后二者免疫细胞数量、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和细胞毒变化的差异。在体外加入IFN γ ,rIL 1,rIL 2和McAb CD3分别激活培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培养过程中... 在本研究中比较了某些细胞因子在体外联合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后二者免疫细胞数量、形态、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和细胞毒变化的差异。在体外加入IFN γ ,rIL 1,rIL 2和McAb CD3分别激活培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培养过程中观察两组免疫细胞增殖数量及形态的变化 ,培养前后两组取样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检测 ,用MTT法检测培养后两组的细胞毒情况。研究结果发现 ,两组的细胞数量在激活培养后均较培养前明显增加 ,但外周血组增加倍数更多 (P <0 .0 5 ) ;细胞化学染色可见两组培养以后髓过氧化物酶积分均较培养前减少 ,过碘酸雪夫染色见两组含较多粗颗粒的淋巴样细胞明显较培养前多 ;两组CD3+,CD5 6 +和CD38+细胞较培养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两组增殖无明显差别 ;骨髓组培养后CD3+CD5 6 +细胞无明显增加 ,而外周血组培养后则增加显著 (P <0 .0 5 ) ;两组激活培养后细胞的细胞毒无明显差异。结论 :IFN γ ,rIL 1,rIL 2和CD3单抗联合激活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使二者细胞数量和细胞毒明显增加 ,在临床上可利用激活的不同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细胞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骨髓细胞 外周血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表型 细胞毒 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全顺 张伯龙 +4 位作者 楼方定 周绮 于力 刘海川 姚善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 ,提出造血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 1984年 9月~ 1998年 3月收治的 15 0例次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 ,根据移植类型、感染... 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 ,提出造血细胞移植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 对我院 1984年 9月~ 1998年 3月收治的 15 0例次各种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情况 ,根据移植类型、感染发生与否、预防用药、病原学及感染部位等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 15 0例次病例感染的发生率为 89.3% ,共 3例患者死于感染 ,感染死亡率为 2 % ,这 3例均为真菌感染 ,80例预防或治疗中用过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泰能 )或头孢他啶的病例 ,真菌感染发生率为 32 .5 % ,而未用过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或头孢他啶的病例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仅 15 .7% ,P<0 .0 2。结论 预防性应用广谱强力的抗生素并不能减少感染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绮 楼方定 +5 位作者 张伯龙 姚善谦 王小沛 王全顺 高春记 朱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178,共2页
为比较抗真菌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 12 8例移植患者预防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分 3组 :酮康唑 0 .2每日 1次口服 30例 ,酮康唑 0 .2每日 1次口服 ,同时加大蒜素 2~ 3粒 ,每日 3次口服或... 为比较抗真菌药物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 12 8例移植患者预防应用抗真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分 3组 :酮康唑 0 .2每日 1次口服 30例 ,酮康唑 0 .2每日 1次口服 ,同时加大蒜素 2~ 3粒 ,每日 3次口服或 30~ 6 0 mg,每日 1次静脉点滴 36例 ,氟康唑 5 0~ 10 0 m g每日 1次口服 6 2例。结果 单用酮康唑组真菌感染率为 43.3% ,真菌血症 10 % ;酮康唑与大蒜素合用组真菌感染率为 47.2 % ,真菌血症为 11.1% ;氟康唑组真菌感染率为 14.5 % ,真菌血症 3.2 % ;各种念珠菌感染为首位。结论 本组患者应用氟康唑预防移植过程中真菌感染疗效优于酮康唑 ,加用大蒜素并未降低真菌感染发生率 ,各种念珠菌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常见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真菌感染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外周血干细胞冷冻保存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苗 张伯龙 +3 位作者 张佐云 靳海杰 史子江 周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3-367,共5页
为了简化传统的细胞冷冻方法 ,即用 10 %二甲基亚砜 (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 - 196℃液氮保存 ,研究了用 5 %DMSO ,3%羟乙基淀粉 (HES)和 4 %人血白蛋白 (HSA)作为冷冻保护剂 ,而不用程控降温仪直接 - 80℃冰箱冷冻细胞的... 为了简化传统的细胞冷冻方法 ,即用 10 %二甲基亚砜 (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 - 196℃液氮保存 ,研究了用 5 %DMSO ,3%羟乙基淀粉 (HES)和 4 %人血白蛋白 (HSA)作为冷冻保护剂 ,而不用程控降温仪直接 - 80℃冰箱冷冻细胞的方法。对比了不同方法冷冻保存外周血干细胞 (PBSCs)的细胞活性、单个核细胞数、CFU GM和CD34+ 细胞回收率。结果发现 ,简便冷冻法可获得更高的单个核细胞 (MNC)和CFU GM回收率 ,无凝集现象 ;并且经长达 2 4个月冷冻保存后仍可获得满意的CFU GM和CD34+ 细胞回收率。 37℃融冻和 2 0℃室温融冻法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 ,细胞融冻后在室温下暴露于 5 %DMSO中 1小时 ,CFU GM回收率并不降低 ,而细胞活性从 93.2 %降至 84 .5 %。所以 ,这种简便的细胞冷冻保存法简便易行 ,可替代传统的液氮保存法 ,对于没有程控降温仪的单位具有实用价值 ,而且还可减少病人DMSO输入量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外周血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化疗联合G-CSF动员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达万明 张苗 +8 位作者 张伯龙 靳海杰 于力 韩晓萍 靖彧 赵瑜 吴晓雄 黄文荣 王全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0-242,共3页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 探讨化疗联合G CSF动员前、后患者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动态变化 ,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测定G CSF动员前、后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趋化因子CXCR4的表达 ,观察输注各表达亚群细胞数与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关系。结果发现 ,动员后骨髓中CD34+CD4 4 +和CD34+CD4 9d+细胞的百分比较动员前明显降低 ,而外周血中二者的比例则显著升高 ;动员前、后骨髓中CD34+CD6 2L+和CD34+CXCR4 +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 ,而外周血中前者明显增加 ,后者则显著减少。输入CD4 4 +,CD4 9d+,CD6 2L+及CXCR4 +的CD34+细胞的量与移植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未表明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G CSF动员可下调骨髓CD34+细胞的CD4 4 ,CD4 9d ,CD6 2L及CXCR4的表达 ,从而进入外周血循环 ,输注这些细胞的临床意义有待累积更多病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CD34^+细胞 化疗 G-CSF动员 流式细胞术 血液病
下载PDF
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波 王志国 +7 位作者 张颢 肖亮 范艳玲 夏国强 邱林 展昭民 张伯龙 马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123-5126,共4页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 背景:HLA相合同胞间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评价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相合同胞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预处理方案为BU+CY方案或CY+TBI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结果:最短随访2个月,最长随访80个月。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1的时间为10~18d,血小板≥20×109L-1的时间为10~37d。主要并发症:感染败血症12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3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0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1例,出血性膀胱炎4例。至随访结束,17例无病生存,8例死亡。提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相合同胞 急性白血病 并发症 细胞移植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77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靖彧 于力 +10 位作者 刘海川 姚善谦 楼方定 张伯龙 高春记 周绮 李红华 薄剑 王全顺 赵瑜 朱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297-9301,共5页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采用化疗方案效果欠佳,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概率较低,且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1989-01/2007-03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完成。对象:选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77例,中位年龄27.6岁,均同意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单次造血干细胞移植72例,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1例、自体骨髓移植51例;移植前CR1期69例,CR2期2例,CR3期1例。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其中均为自体骨髓移植1例,其余4例分别为首次进行骨髓移植和第2次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均为CR1期。方法:骨髓移植患者按单个核细胞(0.8~1.5)×108/kg采集骨髓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联合化疗后行粒系-巨噬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当白细胞>5.0×109L-1时采集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62×108/kg,4.03×108/kg。25例患者行TLI预处理方案,47例患者行TBI预处理方案,5例患者行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预处理方案。9例患者给予移植后治疗,接受VP/MM维持化疗3例,接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α免疫维持治疗4例,三者联合维持化疗2例。移植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常规、骨髓象等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存活情况以及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髓系造血重建。72例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存活42例,其中移植前CR1期41例,CR3期1例,至今无病存活率58.3%;5例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至今无病存活4例。定期进行血象和骨髓象复查,均未发现移植后维持治疗对患者骨髓功能有明显影响,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耐受性良好。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安全有效,可改善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 自体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HGV678对Bcr-Abl野生型细胞株和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林 王晓丹 +8 位作者 于波海 卢润章 葛芳 王秀丽 陈立君 韩冰虹 展昭民 张伯龙 马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39-1043,共5页
本研究比较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HGV678与伊马替尼(imatinib,IM)在体外对Bcr-Abl野生型和IM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探索HHGV678替代IM治疗CML及IM耐药CML患者的可能性。以Bcr-Abl野生型细胞株(K562和32Dp210)及16种IM耐药细胞株(K562R... 本研究比较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HGV678与伊马替尼(imatinib,IM)在体外对Bcr-Abl野生型和IM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探索HHGV678替代IM治疗CML及IM耐药CML患者的可能性。以Bcr-Abl野生型细胞株(K562和32Dp210)及16种IM耐药细胞株(K562R和15种Bcr-Abl点突变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HHGV678和IM对上述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DNA梯形条带法和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HGV678对上述细胞BCR-ABL融合蛋白及酪氨酸激酶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HGV678呈剂量依赖性显著抑制Bcr-Abl野生型细胞株和除T315I点突变细胞株以外的IM耐药细胞株生长。比较IC50发现,HHGV678在低剂量下(0.01-0.3μmol/L)抑制K562和32Dp210细胞生长的作用比IM分别强15.5和28倍;而对除T315I点突变细胞株以外的15种IM耐药细胞株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比IM强1.4-124.3倍。HHGV678抑制上述细胞酪氨酸激酶磷酸化的能力均强于IM。更重要的是HHGV678在10.0μmol/L剂量下诱导IM强耐药细胞株K562R和T315I点突变细胞株的凋亡率分别达到40.06%和33.32%,显著高于IM的19.77%和10.68%。结论: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HGV678对Bcr-Abl野生型细胞株和IM耐药细胞株,尤其是对IM强耐药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IM,但HHGV678能否成为治疗CML和IM耐药CML患者新的靶向药物,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HHGV678 bcr—abl野生型细胞株 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 K562R细胞株 慢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翼鷟 张伯龙 +12 位作者 姚善谦 刘海川 楼方定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王全顺 靖域 张苗 靳海杰 史子江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 为了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用APB SCT治疗 4 1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 17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 30例。结果表明 :APBSCT组造血重建显著快于其他两组 ;3组全部病例的 3年无病存活率 (DFS) ,复发率 (RR)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分别为 5 1.7% ,4 1.7%和 6 .8%。对DFS和RR产生显著影响的是白血病类型 (ALL或AML) ,确诊至CR1 的时间和CR1 至移植时间 3个因素 ;APBSCT组的 3年DFS ,RR和TRM分别为 4 8.4 % ,4 3.9%和 4 .9% ,ABMT组的DFS ,RR ,TRM分别为 4 7.1% ,4 5 .6 %和 11.8% ,PABMT组的DFS ,RR和TRM分别为 6 6 .5 % ,2 9 6 %和 6 .7% ,3组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 :APBSCT治疗CR1 期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ABMT和PABMT相当 ,但前者具有造血重建快、采集方便等优势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急性白血病 治疗
下载PDF
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梅 张颢 +9 位作者 陶艳玲 程焕臣 王志国 陈波 肖亮 夏国强 邱林 展昭民 张伯龙 马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5936-5940,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例,另选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皆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高于对照组(P<0.05),PPARγmRNA和FABP4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PmRNA和BGLAP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存在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肪细胞 成骨细胞 生物特性 干细胞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文荣 张伯龙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杀伤细胞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自体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淋巴瘤7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海川 姚善谦 +9 位作者 楼方定 彭商云 王连元 周绮 闫影 朱军 刘作斌 孟繁义 刘景汉 张伯龙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瘤 骨髓移植 干细胞移植 治疗 自体
原文传递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治疗 被引量:12
17
作者 展昭民 陈德发 +7 位作者 吴红菊 贡铁军 任实 郝文鹏 唐庆华 关小军 张伯龙 马军 《癌症进展》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所 1985~ 2 0 0 3年收治的 4 8例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结果 临床各型占同期各类白血病的 0 6 % ,占AML的 7%。 4 8例中放疗所致的相关性白血病全部为CML ,化疗所致的相关性白血病... 目的 探讨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所 1985~ 2 0 0 3年收治的 4 8例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结果 临床各型占同期各类白血病的 0 6 % ,占AML的 7%。 4 8例中放疗所致的相关性白血病全部为CML ,化疗所致的相关性白血病全部为AML。化疗主要的药物为鬼臼类 ,烷化剂和蒽环类药物。但对Ph阳性的CML应用STI5 71,有 2例病人获长期生存。APL应用三氧化二砷 +ATRA双诱导治疗后全部获CR ,1例无病生存 7年。结论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对治疗反应较差 ,CR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 化疗 放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翼鷟 张伯龙 +9 位作者 姚善谦 刘海川 楼方定 高春记 韩晓萍 吴晓雄 赵瑜 张苗 靳海杰 达万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AML患者 2 7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AML患者 13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AML患者 2 5例...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与自体骨髓移植治疗CR1期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APBSCT治疗AML患者 2 7例 ,用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AML患者 13例 ,用净化自体骨髓移植 (PABMT)治疗AML患者 2 5例。结果 :①APBSCT组造血重建较其他两组显著加快 ;②APB SCT组的 3年无病生存率 (DFS)和复发率 (RR)分别为 5 1.9%和 42 .2 % ,与ABMT组的 46.2 %、46.7%相当 ,但与净化ABMT组的 72 .9%、2 3 .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三组的移植相关死亡率 (TRM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和内脏出血。结论 :APBSCT治疗CR1期AML ,其造血重建显著快于ABMT ,其疗效与ABMT相当 ,而显著低于PAB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自体骨髓移植 治疗 急性髓性白血病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双次移植的并发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文荣 达万明 +9 位作者 张伯龙 高春记 韩晓萍 靖域 吴晓雄 赵瑜 李红华 王全顺 张翼卓 薄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了解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先后双次移植 (SD AHSCT)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对我科开展的 2 0例SD AHSCT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D AHSCT方案为先行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移植 ... 为了解自体外周血与骨髓造血干 祖细胞先后双次移植 (SD AHSCT)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对我科开展的 2 0例SD AHSCT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造血重建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D AHSCT方案为先行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移植 ,再行骨髓移植。结果表明 ,本组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所进行的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采集和经髂后上嵴大量抽取骨髓 ,并且两次都采集到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 祖细胞。SD AHSCT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重建 ,造血重建与回输造血干 祖细胞数量成正相关 (r =0 .96 8) ,且第 1次移植后造血重建速度快于第 2次 (P <0 .0 5 )。两次移植的皮肤、粘膜出血率无明显差异 ,均无患者发生大出血 ,但第 2次移植后血小板输用量多于第 1次移植 (P <0 .0 1)。第 1次移植后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第 2次 (P <0 .0 1)。SD AHSCT中两次移植的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原无明显差异 (P >0 .10 )。两次移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 ,移植相关死亡率为 0。结论 :SD AHSCT安全可行 ,值得总结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祖细胞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双次移植 并发症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体外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文荣 张伯龙 +5 位作者 靳海杰 高春记 达万明 史子江 张战强 张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7-201,共5页
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 ,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IL 2组、CD3 AK组和CIK组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各组细胞体积、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化学染色 (PAS ,POX)等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培养前后各组取样以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3,CD5... 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 ,将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IL 2组、CD3 AK组和CIK组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各组细胞体积、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化学染色 (PAS ,POX)等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培养前后各组取样以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3,CD5 6,CD34和CD38;用改良的MTT法检测各组培养后对新鲜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情况。研究发现 :在培养过程中IL 2组、CD3 AK组和CIK组细胞体积、胞核增大 ,胞浆增多 ,胞浆中出现PAS阳性颗粒 ,培养后在CD3 AK组和CIK组大颗粒样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加 ,且还可见较多PAS和POX阳性的单核 巨噬样大细胞 ;CD3 AK和CIK组CD3+ ,CD5 6+ ,CD38+ 细胞较培养前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IL 2组在培养后CD5 6+ 细胞也有增加 ,但CD3+ 和CD38+ 细胞无明显增加 ;各组培养后CD34+ 细胞比例均下降 (P <0 .0 5 ) ,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2组、CD3 AK组和CIK组对新鲜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强于对照组 (P <0 .0 5 ) ,CD3 AK组、CIK组显著强于IL 2组 (P <0 .0 5 ) ,CD3 AK组与CIK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本实验提示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对骨髓细胞的作用效果不同 ,CD3 AK组和CIK组的细胞因子组合既能刺激骨髓免疫细胞增殖和细胞毒增加 ,又能保留一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形态 免疫表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