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物理教学过程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佐源 黄新宁 +1 位作者 胡洁茹 李锦芳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39-42,共4页
结合我国当前的物理教育现状,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我国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成因.... 结合我国当前的物理教育现状,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人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我国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成因.然后讨论人文教育理念对大学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最后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究人文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方式.从而说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不仅需要理论指导,还需不断从实践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教学 人文教育理念 融合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坝地层状土壤剖面孔隙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佐源 夏彬 +3 位作者 郝旺林 汪若瑶 解嫣 许明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0,共8页
以明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层状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为目的。选黄土高原典型坝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三维结构,探讨层状土孔隙参数随土层结构变化及界面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瘦长型孔... 以明确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层状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为目的。选黄土高原典型坝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三维结构,探讨层状土孔隙参数随土层结构变化及界面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1)瘦长型孔隙(孔隙形状系数≤0.2)是各土层土壤孔隙的主要形态。各土层的孔隙参数具有明显差异。耕作层的总孔隙度最高,大孔隙(≥1 mm)分布较多;犁底层孔隙总数量最高,含有较多孤立的小孔隙(≥0.1~0.5 mm)和微小孔隙(≥0.06~0.1 mm),但连通性最差;心土层孔隙参数多数介于耕作层与犁底层之间。(2)坝地剖面层状土壤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各孔隙参数均在土层界面位置存在突变点,具有明显分界现象。孔隙特征参数均呈过渡位置渐变、界面位置突变的规律。在界面层,犁底层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耕作层相比,分别显著下降41.6%,69.8%;心土层在界面层的土壤总孔隙度和连通性与犁底层相比,分别显著增高30.4%,52.3%。(3)孔隙孔径大小与孔隙形态密切相关,大孔隙形态多呈瘦长型,而微小孔隙形状则多呈规则型。(4)土层越深,连通性与总孔隙度、孔隙总数量、孔径分布及孔隙形状的相关性越强。界面层出现改变相邻土层的土壤孔隙质量。人为作用改变耕作层和犁底层的土壤孔隙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耕作层翻耕扰动,使得犁底层被动承压,心土层由于受到干扰较小,土壤整体呈现自然状态。研究结果可丰富非均质土壤结构的认识,为从微观层面理解层状土壤孔隙特征及其对土壤水气热传输的可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土壤结构 坝地 CT扫描 土壤孔隙 界面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坝地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周仕轩 夏彬 +3 位作者 郝旺林 张佐源 许明祥 梁银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4-289,298,共7页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重要的碳储库,其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坝地土壤储碳能力和碳排放。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利用年限的坝地为对象,从坝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入手,研究不同利用年限、不同沉积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重要的碳储库,其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坝地土壤储碳能力和碳排放。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利用年限的坝地为对象,从坝地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入手,研究不同利用年限、不同沉积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坝地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低于该区坡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未呈现明显的有机碳富集现象。随利用年限增加,坝地SOC含量呈增加趋势。(2)不同利用年限坝地的SOC、易氧化碳(E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碳(DOC)含量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MBC、DOC和EOC含量在土壤0—60 cm内较高。(3)相较于坝地浅层土壤而言,坝地深层土壤有机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长期耕作会降低坝地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4)坝地浅层和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浅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主要受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和黏粒含量的影响,分别能解释其变异的50.4%,19.6%和11.8%;深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主要受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利用年限的影响,分别能解释其变异的38.9%,33.9%和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淤地坝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有机碳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