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胼胝质合成酶基因家族鉴定及PlCalS5功能分析
1
作者 贺丹 尤啸龙 +5 位作者 何松林 张明星 张佼蕊 华超 王政 刘艺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83-3198,共16页
【目的】CalS家族在调控植物胼胝质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鉴定芍药CalS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自交、杂交柱头内花粉管生长过程及花粉萌发情况;测定... 【目的】CalS家族在调控植物胼胝质合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鉴定芍药CalS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自交、杂交柱头内花粉管生长过程及花粉萌发情况;测定柱头所含胼胝质、内源脱落酸含量(ABA)以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段克隆8个PlCalS并进行序列分析;使用Expasy、MEME、TBtools、MEGA 7.0等软件和在线工具预测PlCalS家族成员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保守基序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qRT-PCR技术检测8个PlCalS在自交24 h、杂交24 h、杂交36 h的相对表达水平;对CalS5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PlCalS5响应不同浓度ABA处理的表达特征。【结果】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发现杂交柱头内发生较为严重的胼胝质堵塞从而影响花粉管的正常生长及花粉的萌发。测定柱头内胼胝质含量发现多数时期自交柱头均低于同时期杂交柱头的含量,柱头内β-1,3-葡聚糖酶活性、ABA含量变化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结构域的完整性分析鉴定芍药PlCalS基因家族成员,后经同源性比对分析命名8个CalS,均含有15个保守基序且在PlCalS基因家族中的分布类似。多物种系统进化关系表明,CalS家族可分为3个分支,PlCalS家族仅分布在2个分支,其中PlCalS5与牡丹、拟南芥和番茄的CalS5亲缘关系较近。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8个家族成员编码1745—1951个氨基酸,原子总数为28583—31870个,等电点为7.99—9.13。对转录组FPKM值的分析表明,PlCalS家族成员在相同时期杂交处理中有较高表达,相同处理情况下在杂交36 h时高表达;荧光定量PCR表明,8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自交24 h时均低于杂交24 h和杂交36 h。经两个浓度的ABA处理,发现PlCalS5对高浓度的ABA更为敏感。【结论】芍药CalS家族有8个基因成员且具有较高的保守性,8个家族成员对芍药胼胝质的生成起重要调控作用;大部分时期PlCalS在杂交柱头的表达量高于自交柱头,可能参与胼胝质异常沉积的过程;芍药杂交柱头异源花粉的刺激可能会增强某个ABA合成途径,ABA可能通过正调控胼胝质基因诱导胼胝质的积累,从而抑制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的伸长,影响授粉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 远缘杂交不亲和 CalS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牡丹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被引量:15
2
作者 贺丹 吴芳芳 +5 位作者 张佼蕊 谢栋博 李小康 刘艺平 栗燕 何松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8-1433,共6页
利用Misa软件对牡丹转录组数据进行SSR信息分析和分子标记开发,并通过PCR扩增进行引物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牡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31265条Unigene进行筛选,共获得44181个SSR位点,分布于38316条Unigene中,SSR的发生频率和平均分布距... 利用Misa软件对牡丹转录组数据进行SSR信息分析和分子标记开发,并通过PCR扩增进行引物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牡丹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31265条Unigene进行筛选,共获得44181个SSR位点,分布于38316条Unigene中,SSR的发生频率和平均分布距离分别为29.19%和2.23 kb。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优势重复类型,分别占SSR总数的75.19%、15.02%和6.88%。依据转录组中的SSR信息序列,随机合成60对引物在16份牡丹品种中进行多态性扩增,其中15对引物表现出多态性,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8.13个,观测杂合度(H o)、期望杂合度(H e)、香农多样性指数(I)、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是0.7578、0.7903、1.7186和0.7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转录组 SSR 多态性
下载PDF
授粉方式对牡丹和芍药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贺丹 张佼蕊 +4 位作者 何松林 郑云冰 谢栋博 王政 刘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6,共8页
【目的】探寻克服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授粉方式,为克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洛阳红(Paeo... 【目的】探寻克服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授粉方式,为克服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 ostii‘Fengdanbai’)、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 a‘Luoyanghong’)为父本分别进行远缘杂交,采用常规授粉、延迟授粉、重复授粉、切割柱头授粉和蒙导授粉5种不同授粉方法,对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研究母本心皮形态学特征,统计杂交组合结实率。【结果】杂交组合粉玉奴×凤丹白、粉玉奴×洛阳红采用重复授粉、蒙导授粉、延迟授粉的效果均优于常规授粉,在花粉萌发量、花粉管伸长及单花结实率方面表现为延迟授粉>重复授粉>蒙导授粉>常规授粉>切割柱头授粉,说明延迟授粉对于克服受精前障碍效果最佳,为最佳授粉方式。切割柱头授粉虽效果不佳,但对克服受精前障碍有一定影响。【结论】在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育种中,可以采取延迟授粉的方法,减缓甚至克服母本柱头或花柱对异源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抑制,克服受精前障碍,提高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受精前障碍 授粉方式 牡丹 芍药
下载PDF
利用iTRAQ技术和转录组筛选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基因 被引量:5
4
作者 贺丹 谢栋博 +7 位作者 张佼蕊 何松林 李朝梅 郑云冰 王政 刘艺平 栗燕 逯久幸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4-1246,共13页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异蛋白与转录组方面深入研究,揭示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 【目的】远缘杂交育种是目前牡丹、芍药品种改良和育种的主要方法,而远缘杂交不亲和一直是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从牡丹、芍药远缘杂交授粉后不亲和应答相关的柱头差异蛋白与转录组方面深入研究,揭示牡丹、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机理,为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芍药‘粉玉奴’自交、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为供试材料,在授粉后24 h采取柱头,分别进行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和转录组技术分析。对所获得的蛋白和转录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中可能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利用iTRAQ技术分析牡丹、芍药远缘杂交后柱头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到68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了188条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Pathway有18条。与不亲和授粉相关代谢通路有RNA降解、钙信号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MAPK)信号途径、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在RNA降解代谢通路中,烯醇酶(Enolase)、热休克蛋白DnaK(HSP70)及病菌抗原(GroEL)均表达下调。在钙信号途径中,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腺苷酸转运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表达量增加,表达上调。MAPK信号途径中,乙二醛酶Ⅰ(GloI)表达下调。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中的钙调蛋白(CALM)表达下调。随机选取与差异蛋白相关的6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6个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趋势相一致,均表达下调。通过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52998个有注释信息的Unigene,占所有Unigene的40.37%。基于6组样品的RPKM(Read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值,共筛选到1622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3361,下调基因2863个。对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显著富集分析,杂交与自交相比,不亲和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代谢、ABC转运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等通路。与远缘杂交不亲和相关且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有CalS-5、CalS-12(胼胝质酶)和SPL(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表达上调,ABCF(ABC transporter family protein)表达下调。【结论】在转录组和蛋白数据共注释到6个蛋白、4个基因与植物不亲和性密切相关,这些蛋白与基因可能在远缘杂交不亲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ITRAQ 转录组 远缘杂交
下载PDF
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PlABCF3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贺丹 张佼蕊 +3 位作者 何松林 刘红利 王政 刘艺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9,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PlABCF3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机制,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技术在芍药粉玉奴自交和芍药粉玉奴×牡丹凤丹白杂交24,36 h的柱头中克隆到1个ABCF3基因(PlABCF3)。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表明,PlAB... 为进一步研究PlABCF3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机制,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RT-PCR技术在芍药粉玉奴自交和芍药粉玉奴×牡丹凤丹白杂交24,36 h的柱头中克隆到1个ABCF3基因(PlABCF3)。生物信息学和表达特性分析表明,PlABCF3的CDS全长为2151 bp,编码716个氨基酸。芍药ABCF3的碱基序列与拟南芥ABCFs进行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其与AtABCF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lABCF3与博落回的ABCF3同源性最高,PlABCF3氨基酸序列与博落回的ABCF3的相似性最高,故命名为PlABCF3(GenBank登录号:MT123594)。RT-qPCR分析表明,在不同时期的自交、杂交柱头中,PlABCF3基因在相同处理条件下,36 h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24 h,杂交36 h相对表达量最低。PlABCF3的相对表达量与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37,-0.565,P<0.01)。说明PlABCF3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中与内源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PlABCF3基因 RT-PCR 远缘杂交
下载PDF
芍药PlSPL3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佼蕊 贺丹 +4 位作者 何松林 谢栋博 李朝梅 王政 刘艺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7-1542,共6页
为了探究芍药属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作用机制,以粉玉奴芍药自交授粉后24 h、36 h和粉玉奴芍药×凤丹白牡丹杂交授粉后24 h、36 h的柱头为材料,根据柱头转录组差异基因序列,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克隆得到SPL3基因的cDNA... 为了探究芍药属不同种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分子作用机制,以粉玉奴芍药自交授粉后24 h、36 h和粉玉奴芍药×凤丹白牡丹杂交授粉后24 h、36 h的柱头为材料,根据柱头转录组差异基因序列,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克隆得到SPL3基因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PlSPL3(GenBank登录号:MN842720),随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lSPL3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全长1305 bp,共编码434个氨基酸。分析结果显示,PlSPL3蛋白是一种带负电荷的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质,无跨膜结构。蛋白质进化树显示,芍药PlSPL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SPL7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芍药PlSPL3蛋白与木瓜、向日葵和无花果SPL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在自交、杂交授粉后不同时期的柱头中,PlSPL3基因在杂交授粉后36 h的相对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PlSPL3基因在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芍药 PlSPL3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PlABCG1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贺丹 曹健康 +4 位作者 何松林 张明星 华超 张佼蕊 刘艺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74-1080,1096,共8页
为研究芍药ABCG家族基因在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以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24 h柱头为材料,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一个芍药PlABCG15基因。该基因CDS区域全长1098 bp,共编码366个氨基酸;蛋白共有6个跨膜区域,以不规... 为研究芍药ABCG家族基因在芍药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以芍药‘粉玉奴’与牡丹‘凤丹白’杂交24 h柱头为材料,利用PCR扩增技术克隆得到一个芍药PlABCG15基因。该基因CDS区域全长1098 bp,共编码366个氨基酸;蛋白共有6个跨膜区域,以不规则卷曲为主。qRT-PCR分析显示,PlABCG15在茎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自、杂交不同时期的柱头中,PlABCG15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交高于杂交(除第4、11、12天外)。自、杂交不同时期柱头的AB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基因相对表达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自交Pearson相关系数为-0.155,杂交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4(P<0.01))。亚细胞定位表明,PlABCG15定位在质膜上,进一步验证了该基因可能具有转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杂交不亲和 ABCG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牡丹远缘杂交种子败育PsMTERF2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贺丹 张明星 +4 位作者 何松林 曹健康 华超 张佼蕊 刘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116,共9页
【目的】探究PsMTERF2基因在牡丹远缘杂交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及生理机制,为克服牡丹远缘杂交种子败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牡丹MTERF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 【目的】探究PsMTERF2基因在牡丹远缘杂交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分子及生理机制,为克服牡丹远缘杂交种子败育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牡丹MTERF2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并比较PsMTERF2基因在牡丹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凤丹白’自交与‘凤丹白’ב粉玉奴’授粉后14,18和28 d的正常与败育种子)的表达与牡丹不同组织(根、茎、叶、花瓣、花药、鳞芽、柱头、种子)中的差异性表达;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正常种子与败育种子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与PsMTERF2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牡丹MTERF2基因CDS全长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7×10^(4) D,理论等电点为8.87,具有3个跨膜螺旋区,不具有信号肽切割位点;进化树及三级结构分析显示,牡丹MTERF2基因具有7个MTERF结构域,蛋白结构较为复杂,其碱基序列与AtMTERF2同源性较高,故命名为PsMTERF2,GenBank登录号为MZ505000。PsMTERF2基因在牡丹自交种子各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均高于同一发育时期的杂交种子,且在种子发育后期二者差异更显著;PsMTERF2基因在牡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种子、柱头和花药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授粉后14和28 d,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在自交正常种子中的含量均高于杂交败育种子,其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PsMTE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指标与PsMTE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PsMTERF2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代谢产物的合成参与调控种子发育的后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育种 种子败育 远缘杂交 PsMTERF2基因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芍药PlHSP70和PlDanJ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9
作者 贺丹 华超 +4 位作者 何松林 曹健康 张明星 张佼蕊 刘艺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87-598,共12页
【目的】探索芍药PlHSP70与PlDanJ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NA-seq数据库分析芍药不亲和转录组中的热激蛋白家族基因,以芍药品种‘粉玉奴’柱头为试验材料,采取RACE克隆的方法得到HSP70与DanJ基因,命名为PlHS... 【目的】探索芍药PlHSP70与PlDanJ基因在芍药属远缘杂交不亲和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NA-seq数据库分析芍药不亲和转录组中的热激蛋白家族基因,以芍药品种‘粉玉奴’柱头为试验材料,采取RACE克隆的方法得到HSP70与DanJ基因,命名为PlHSP70与PlDanJ,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分析。【结果】从RNA-seq数据库筛选出20个HSP家族基因,HSP70在自交24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杂交24 h的表达量,而DanJ在杂交36 h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杂交24 h的表达量。根据芍药与拟南芥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可将HSP家族基因进化树分为5个小簇。PlHSP70基因CDS区域全长为1539 bp,编码513个氨基酸。PlDanJ基因CDS区域全长为1269 bp,编码422个氨基酸。进化树结果分析表明,PlHSP70与TcHSP70同源性较高,PlDanJ与DcDanJ、PeDanJ同源性较高。RT-qPCR分析表明,PlHSP70和PlDanJ在‘粉玉奴’中的时空表达都具有组织特异性,PlHSP70在叶部相对表达量最高,PlDanJ在根部相对表达量最高。PlHSP70在自交和杂交授粉后(2~36 h)其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出多峰型变化趋势,在授粉后4 h达到最高。PlDanJ在自交授粉后(2~36 h)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授粉后4 h达到最高;在杂交授粉后呈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多峰型变化趋势,授粉后2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2个芍药HSP家族基因在授粉后的表达水平与花粉管的整体生长情况相吻合,推测PlHSP70和PlDanJ基因通过调控花粉在柱头上的生长来影响芍药与牡丹远缘杂交不亲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 热激蛋白 基因克隆 杂交不亲和 花粉发育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芍药属杂交种胚转录组分析
10
作者 贺丹 苏晓迪 +5 位作者 何松林 张佼蕊 谢栋博 王政 刘艺平 张曼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1-387,共7页
为了研究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胚败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使用BGISEQ-500平台对牡丹、芍药杂交种胚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测序,共得到了92.02 Gb数据。通过拼接组装去冗余后得到了86 195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 189 bp。86 195个Unigene在七大... 为了研究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胚败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使用BGISEQ-500平台对牡丹、芍药杂交种胚转录组进行测序,通过测序,共得到了92.02 Gb数据。通过拼接组装去冗余后得到了86 195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1 189 bp。86 195个Unigene在七大功能数据库中进行注释,最终分别有49 172 (NR:57.05%)、38 352(NT:44.49%)、36 477 (Swiss Prot:42.32%)、38 905 (KOG:45.14%)、37 993 (KEGG:44.08%)、26 832 (GO:31.13%)以及37 758 (Pfam:43.81%)个Unigene获得功能注释。同时还检测出21 998个SSR分布于17 567个Unigene中,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这两种重复类型分别有5 628个和2 906个。在17 567个Unigene中预测出1 671个编码转录因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转录组数据中共筛选出13 97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有8 647个,下调基因有5 327个。该转录组测序分析为寻找牡丹、芍药远缘杂交胚败育相关基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种胚 高通量测序 转录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