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uPA-uPAR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伟文 秦龙 +3 位作者 张俊昶 文飞 张文涛 焦作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uPA-uPAR系统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该系统不但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而且可以与玻连蛋白、整合素等结合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介导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靶向uPA-uPAR系统的方案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 uPA-uPAR系统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该系统不但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降解,而且可以与玻连蛋白、整合素等结合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介导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靶向uPA-uPAR系统的方案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且其中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拟从靶向uPA-uPAR系统的基因治疗、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 UPAR PAI-1 肿瘤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昶 胡矩强 +2 位作者 顾小晖 刘新江 庞志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7年病理学检查确诊且已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共4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鉴别诊断、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2015~2017年病理学检查确诊且已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共4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并探讨预后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多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少数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腹痛等症状,其中男8例,女37例,男女比例约为1∶4.6,平均年龄33.4岁,中位年龄32岁。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或姑息性减瘤手术,随访8~43个月,其中2例出现肿瘤复发并带瘤生存。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在女性人群中高发,是目前40岁以下女性胰腺切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复发与其组织学上表现出的侵袭性关系不密切,且本病很少复发,因此无法确定与复发相关的有统计学意义的风险因素。术中病理可作为术中鉴别SPN与胰腺癌,并确定手术方式的常规手段。术后应密切随访,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病理学分析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下载PDF
术前CEA、CA19-9联合血小板计数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矩强 张俊昶 +3 位作者 顾小晖 刘新江 刘超 庞志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48-51,共4页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胃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多数局限于肿瘤的诊断意义方面,而是否可作为监测胃癌预后的指标尚未...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胃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多数局限于肿瘤的诊断意义方面,而是否可作为监测胃癌预后的指标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有研究报道了癌症患者合并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首次描述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临床联系,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恶性肿瘤患者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计数增高较常见,且肿瘤进展期、晚期的患者此现象更多见,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证实血小板在肿瘤进展期及转移期间的重要作用,两项大样本研究报道术前血小板计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升高有关,但血小板对于胃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有待于进-步研究.目前,评估术前肿瘤标记物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价值的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术前肿瘤标记物CEA、CA19-9与外周血PLT,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CA19-9 胃癌患者 预后评估 预后价值 联合检测 CEA 术前
下载PDF
CD147抑制剂衣霉素及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对胆囊癌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赵浩永 刘超 +4 位作者 刘新江 张俊昶 胡矩强 王罗艺 庞志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1-854,共4页
目的 观察CD147抑制剂衣霉素及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侵袭、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GBC-SD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衣霉素(5、10、20 μl/ml)、AngⅡ(5、1... 目的 观察CD147抑制剂衣霉素及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增殖、侵袭、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GBC-SD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衣霉素(5、10、20 μl/ml)、AngⅡ(5、10、20 μl/ml)及联合用药(衣霉素10 μl/ml+ AngⅡ20 μl/ml)干预GBC-SD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D147及MMP-9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1)衣霉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88.17±8.36)%比(100.00±0.00)%,P =0.005;(85.35±6.42)%比(100.00 ±0.00)%,P =0.003;(70.15±6.89)%比(100.00±0.00)%,P=0.000],逐渐降低,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CD147的K值与对照组比较(0.75±0.04比0.88±0.07,P=0.046;0.71 ±0.04比0.88 ±0.07,P=0.009)、MMP-9的K值与对照组比较(0.84 ±0.04比1.10 ±0.08,P=0.004;0.67±0.10比1.10±0.08,P=0.000)均降低,呈浓度依赖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43.00±10.98比67.65±8.65,P=0.034;32.46±7.71比67.65 ±8.65,P=0.005)侵袭能力降低,与剂量呈反比趋势.(2) Ang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比较[(104.32±5.05)%比(100.00±0.00)%,P=0.056;(108.25±6.57)%比(100.00±0.00)%,P=0.019;(115.50±8.65)%比(100.00±0.00)%,P=0.003]逐渐升高,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CD147的K值与对照组比较(1.02 ±0.08比0.88±0.07,P=0.039;1.08±0.05比0.88 ±0.07,P=0.005)、MMP-9的K值与对照组比较(1.28±0.06比1.10 ±0.08,P=0.034;1.57±0.07比1.10 ±0.08,P=0.001)均升高,呈浓度依赖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98.00±12.56比67.65±8.65,P=0.013),侵袭能力增加.(3)联合用药:在细胞侵袭、CD147表达、MMP-9表达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衣霉素可以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减少CD147 、MMP-9的表达,AngⅡ可以促进胆囊癌细胞增殖及侵袭、增加CD147、MMP-9的表达,联合用药可抵消其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衣霉素 血管紧张素Ⅱ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