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污染评价 被引量:96
1
作者 张兆吉 费宇红 +2 位作者 郭春艳 钱永 李亚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56-1461,共6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 华北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区,人口近1.3亿,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华北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6 063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34项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平原35.47%采样点的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以轻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未受污染的深层地下水占87.14%。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基本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污染 评价
下载PDF
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兆吉 张志威 高轩 《建筑施工》 2017年第2期157-158,161,共3页
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质量在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可以有效减少淤泥质土、流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锚杆施工造成的影响,能有效保证锚杆的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践,对全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施工操作要点... 预应力锚杆的施工质量在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可以有效减少淤泥质土、流砂等不良地质作用对锚杆施工造成的影响,能有效保证锚杆的施工质量。结合工程实践,对全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施工操作要点进行了分析,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跟进预应力锚杆施工 淤泥质土 流砂 操作要点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兆吉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3期20-24,共5页
一、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麓以东、黄河以北,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全部平原及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黄河以北平原,面积13.924×104km2。地貌按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 一、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麓以东、黄河以北,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全部平原及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黄河以北平原,面积13.924×104km2。地貌按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东部滨海冲积、海积平原。山前平原颗粒粗,垂向连续性强,属单层或双层结构,具有强入渗补给和储存条件,60%以上的地下淡水资源储存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深层地下水开采 地下水开采量 可持续利用对策 浅层地下水 地下水资源 东部平原 山前冲洪积扇 山前平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亚松 张兆吉 +4 位作者 费宇红 钱永 王昭 陈京生 张凤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 模糊数学 质量评价 滹沱河平原 污染因素
下载PDF
区域地下水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研究——以华北平原为例 被引量:33
5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3 位作者 郭春艳 王春晓 雷廷 刘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地下水质量是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双重动力的结果,在认识地下水质量的同时还应知道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严格分析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和指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单指标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反... 地下水质量是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双重动力的结果,在认识地下水质量的同时还应知道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严格分析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和指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单指标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下水质量类别,还能够划分区域地下水人为污染的可能性。本文以华北平原为案例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063个地下水井,检测了49项无机和有机指标。分析认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受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一般化学指标对地下水质量影响程度最高,原生指标中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碘化物对超Ⅲ类水单指标贡献率超过50%,污染指标中亚硝酸盐贡献率达20%,重金属和有机指标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质量 评价 影响程度 贡献率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影响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5 位作者 张凤娥 王昭 陈宗宇 陈京生 钱永 李亚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地。地下水资源是该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量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水资源问题制约着该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降水量减少、气温呈上升趋势,使本来就少的水资源更削弱了补给资源。通过对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本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水资源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3 位作者 张凤娥 陈京生 陈宗宇 王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8-541,共4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流场变化、地下水资源的系列变化分析,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华北平原区水资源减少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动态 人类活动 水资源
下载PDF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程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2
8
作者 石建省 王昭 +5 位作者 张兆吉 费宇红 李亚松 张凤娥 陈京生 钱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5-220,共6页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超采已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了从区域上认识深层地下水的超采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分别以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深层地下水可利用量/现状开采量)、地面沉降量、多年平均水位下降速率为指标对地...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超采已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了从区域上认识深层地下水的超采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分别以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深层地下水可利用量/现状开采量)、地面沉降量、多年平均水位下降速率为指标对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从区域上来看,深层地下水总体上处于超采状态,已无开采潜力。地下水开采程度指标采用以2003年为现状年的开采量,因此更多反映的是开采程度现状。利用地面沉降和多年平均水位下降速率计算的超采结果更多地反映了深层地下水开采历史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深层地下水 开采程度评价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利用氚估算太行山前地下水更新速率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宗宇 陈京生 +2 位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张翠云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6-431,共6页
了解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更新速率对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利用氚估算石家庄地区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更新速率,进而讨论山前平原沿流动途径地下水更新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随水位埋深增加和... 了解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更新速率对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旨在利用氚估算石家庄地区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更新速率,进而讨论山前平原沿流动途径地下水更新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平均更新速率随水位埋深增加和距滹沱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冲积扇顶部地下水的平均更新速率为5%—33%a-1,沿水流方向至石家庄市区,地下水更新速率减小到3%—12%a-1,石家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平均更新速率为1%—5%a-1。如果以地下水更新速率序列的中位数代表整个研究区的平均更新速率,那么可以估算出该区的平均补给强度为24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放射性核素 更新速率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优选与分析——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亚松 张兆吉 +4 位作者 费宇红 钱永 王昭 陈京生 张凤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是决定地下水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得出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时,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受极值影响较大,并且未考虑参评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是决定地下水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通过对比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得出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时,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受极值影响较大,并且未考虑参评指标权重及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难以界定,不适用于综合指标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相乘相加算子考虑了所有参评指标的权重,并以隶属状况判定评价等级,评价方法较为合理,但是当单项毒理指标超标但浓度较低时评价结果失真,经修正后失真情况得以消除,评价结果也较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评价 综合指标 内梅罗 模糊数学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孟素花 费宇红 +2 位作者 张兆吉 钱永 李亚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07-1613,共7页
针对华北平原地域广阔,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差异性大等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厘定了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对脆弱性评价影响,进而建立适宜华北平原的... 针对华北平原地域广阔,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差异性大等特点,基于大量钻孔和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厘定了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对脆弱性评价影响,进而建立适宜华北平原的DRITC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于华北平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评价中,根据华北平原水文地质条件,划分4评价分区,剖分2 km×2 km单元34 253个,采用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累积厚度和渗透系数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求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指数及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山前冲洪积扇和古黄河冲洪积平原的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脆弱性高或较高。野外采样7 472组地下水有机污染测试分析结果佐证,脆弱性高或较高区有机污染检出项数多,其他地区较少,由此验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脆弱性 指标体系 改进 客观性
下载PDF
关于饮用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的探讨——以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调查结果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昭 石建省 +5 位作者 张兆吉 费宇红 李亚松 张凤娥 陈京生 钱永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9-664,共6页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应以人体健康为依据,同时满足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特点。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修订了其分级限值,使得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评价了水质状况,...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应以人体健康为依据,同时满足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特点。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修订了其分级限值,使得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评价了水质状况,对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组分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结果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地下水饮用适宜性评价意见,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 水质评价 饮用适宜性 评价标准
下载PDF
天津污灌区水稻土壤汞形态特征及其食品安全评估 被引量:17
13
作者 武超 张兆吉 +3 位作者 费宇红 吴国庆 钱永 孟素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7-212,共6页
选择天津污水灌溉区作为研究区域,该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土壤不同形态汞对水稻不同组织中总(THg)和甲基汞MeHg富集的影响以及评估污灌区稻米食用汞暴露风险,并对污灌区土壤溶解与可交换态汞安全阀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塘... 选择天津污水灌溉区作为研究区域,该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土壤不同形态汞对水稻不同组织中总(THg)和甲基汞MeHg富集的影响以及评估污灌区稻米食用汞暴露风险,并对污灌区土壤溶解与可交换态汞安全阀值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北塘、大沽和北京污灌区稻田土壤THg和MeHg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海河土壤THg浓度。大沽、北京河污灌区和海河土壤汞的形态为残渣态浓度最高,而北塘污灌区为有机结合态浓度最高。由于水稻地上组织中THg浓度受到大气汞浓度影响,各组织中汞浓度在不同污灌区分布规律不同。水稻籽粒的MeHg富集系数为1.63~3.70,通过人体每天摄入MeHg量的安全值计算得出土壤溶解与可交换态汞质量分数应低于9.19 ng/g。污灌区食用稻米MeHg暴露对居民健康存在较大风险,人体MeHg每天摄入量超标率达到20.83%。因此,可以对超标土壤进行治理或改变耕作方式来降低土壤污染对人体MeHg暴露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 甲基汞 溶解与可交换态汞 土壤生态毒理风险
下载PDF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钱永 张兆吉 +3 位作者 费宇红 陈京生 张凤娥 王昭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0-897,共8页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以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在此... 浅层地下水是华北平原最重要的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制约性作用。本文基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与成果,以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评价了其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定性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开采资源量为202.94×108m3·a-1,开采资源模数为14.58×104m3·a-1·km-2,区域分布不均,呈西部山前平原及沿黄平原高、中东部平原低的规律。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为1.15,总体上采补平衡,开采潜力一般,但空间分布不均,最高值为滨州地区的5.16和天津地区的4.18,较低的为石家庄地区的0.72和廊坊地区的0.75。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表明,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已基本无开发利用潜力,尤其浅层淡水,局部地区超采现象严重,可持续利用潜力不容乐观;但微咸水、咸水开采潜力(较)大,其中河北平原咸水、微咸水开采资源潜力近35×108 m3·a-1,在开发利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增大开发利用率,提高区内浅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华北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农业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浅层地下水 开采潜力 可持续利用 超采
下载PDF
内梅罗指数评价法的修正及其应用 被引量:82
15
作者 李亚松 张兆吉 +1 位作者 费宇红 王昭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6期48-50,共3页
针对目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地下水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毒性金属的积累效应,引入权重值概念,对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2种方法应用于深泽县研究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针对目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地下水质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虑毒性金属的积累效应,引入权重值概念,对内梅罗指数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2种方法应用于深泽县研究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极大值的影响,并提高毒理指标的影响程度,能够对地下水质量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评价 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 权重值
下载PDF
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分布及碘盐分区供应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钱永 张兆吉 +2 位作者 费宇红 陈京生 李亚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4,共6页
自20世纪末实施全面加碘盐以消除碘缺乏病政策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高碘致病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基于4 136组饮用地下水碘数据分析了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效应,并基于流行病学... 自20世纪末实施全面加碘盐以消除碘缺乏病政策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高碘致病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基于4 136组饮用地下水碘数据分析了华北平原饮用地下水碘的空间分布及其水文地质效应,并基于流行病学提出了饮用水合理碘含量限值的建议,据此将华北平原划分为极缺碘水区(≤4 μg·L-1)、缺碘水区(>4~8μg·L-1)、适碘水区(>8~50 μg·L-1)、可饮用碘水区(>50~100 μg·L-1)、高碘水区(100~200 μg·L-1)和超高碘水区(>200 μg·L-1).针对不同分区计算了食盐的合理加碘量,并从饮用水碘含量的角度将华北平原划分为需用加碘盐区、不需加碘盐区和不宜加碘盐区,这对于指导该区加碘盐政策的科学优化、解决食盐加碘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受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循环特征控制,缺碘饮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及黄河冲洪积平原濮阳段,尤其近山的冲洪积平原是极缺碘饮用地下水的分布区;高碘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黄河冲洪积平原、东部滨海平原.计算结果表明,极缺碘水区与缺碘水区为需用加碘盐区,目前使用的20~ 50 μg·g-1加碘盐能满足人体碘需求;适碘水和可饮用碘水区为不需加碘盐区,食盐碘含量应不大于9.2 μg·g-1;高碘水和超高碘水区为不宜加碘盐区,建议仅供应无碘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高碘地下水 加碘盐 碘缺乏病(IDD) 缺碘水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咸水垂向变化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5
17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3 位作者 宋海波 钱永 陈京生 孟素花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6期21-23,共3页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地面物探现场试验和成井物探等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地下水咸水下移的事实,并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等方面,对咸... 为探讨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地面物探现场试验和成井物探等大量的实测资料验证地下水咸水下移的事实,并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等方面,对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下移约10-20 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咸水 咸淡水界面 垂向变化 机理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下水中有机物淋溶迁移性及其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昭 石建省 +1 位作者 张兆吉 费宇红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0-837,共8页
根据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估算了91种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和有机碳吸附系数,并分析了这些有机物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性。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污染物,它们的地下水污染指数与其有机碳吸附系数有着很好的负相关性,这为评价地下... 根据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估算了91种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和有机碳吸附系数,并分析了这些有机物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性。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污染物,它们的地下水污染指数与其有机碳吸附系数有着很好的负相关性,这为评价地下水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指数(淋溶迁移性)提供了简易方法。所评价的91种有机物中,38种具有高淋溶和迁移性,易对含水层造成较大范围的污染。通过分析发现,华北平原区域地下水中主要有机物的检出率与其淋溶迁移性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地下水污染指数法的应用将有助于预测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地下水有机污染 EPI SUITE 地下水污染指数(GUS)
下载PDF
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有机物”对地下水污染的预警性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昭 石建省 +1 位作者 张兆吉 费宇红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1期90-94,共5页
为防止地下水有机污染,在缺乏数据或测定难度大的情况下,采用理论方法对有机物的淋溶迁移性进行研究,对地下水污染的预警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的58种有机毒物,从有机物本身的性质... 为防止地下水有机污染,在缺乏数据或测定难度大的情况下,采用理论方法对有机物的淋溶迁移性进行研究,对地下水污染的预警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的58种有机毒物,从有机物本身的性质入手,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的有机物结构-活性估算软件(EPI SuiteV3.20),计算了它们在土壤中的半衰期(DT50)和有机碳吸附系数(Koc),并计算了各有机物的地下水污染指数(G)。分析表明,Koc对淋溶迁移性的贡献比DT50要大,G与Koc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而与化合物的其他性质(如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溶解度S等)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优先控制有机物 地下水有机污染 吸附 地下水污染指数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在线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分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酸性除草剂 被引量:8
20
作者 桂建业 魏福祥 +7 位作者 齐继祥 陈宗宇 张兆吉 张莉 张永涛 李晓亚 左海英 王浩然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77-1881,共5页
建立了土壤中13种极性除草剂与20种非极性有机氯农药的同时萃取检测的方法。利用加速溶剂萃取过程中的温度环境与溶剂环境,使强极性氯代酸性除草剂与五氟苄基溴在萃取池内反应,酯化产物的极性显著降低。利用丙酮溶剂使之与非极性的有机... 建立了土壤中13种极性除草剂与20种非极性有机氯农药的同时萃取检测的方法。利用加速溶剂萃取过程中的温度环境与溶剂环境,使强极性氯代酸性除草剂与五氟苄基溴在萃取池内反应,酯化产物的极性显著降低。利用丙酮溶剂使之与非极性的有机氯农药同时萃取;利用衍生产物与有机氯农药的高电负性使除草剂与有机氯农药在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上同时检测;开发了络合剂Na4 EDTA,并通过温度条件实验使整个萃取和衍生时间缩短。10.0 g土壤样品、1.5 mL蒸馏水、0.50 g Na4-EDTA充分混合,加入过量衍生试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仪,样品在100℃,10.3 MPa压力下,10 min完成衍生及萃取过程,萃取液脱水并净化后进行负化学质谱检测。本方法灵敏度高,所有组分检出限均在10.0μg/kg以下,回收率为68%~120%,精密度为2.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衍生 土壤 除草剂 有机氯 气相色谱 负化学源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