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
1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1 位作者 李海懿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4-1039,共16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局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从县域、镇域以及格网3个尺度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1995—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耦合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ta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拟了重庆市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重庆市县域、镇域与格网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区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一般冲突区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冲突有所加剧,其中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占比增加了3.09%。(2)1995—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区主体位于乡村地域,但冲突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集聚,2005年后土地利用冲突热点区域的城市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区面积和土地利用冲突度均显著提升。(3)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不仅受到了人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驱动影响,在空间格局上受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4)不同发展情景模拟中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为严重,生态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小,可持续发展情景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处于中间范围,但区域发展总福利最大,是未来区域发展路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规划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重庆市
下载PDF
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特征与空间错位
2
作者 赵梦璇 张军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5,共12页
为评估中国蔬菜绿色生产率,提升蔬菜生产绿色发展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采用超效率SBMML模型、空间错位指数、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格局演变与空间错位特征,识别影响... 为评估中国蔬菜绿色生产率,提升蔬菜生产绿色发展水平,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该研究采用超效率SBMML模型、空间错位指数、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格局演变与空间错位特征,识别影响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11—2020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1.023 1降低到0.741 4,蔬菜生产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程度降低,其中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退步共同拖累了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2011—2020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北回归线以南产区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西北产区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低,其差异主要取决于水土资源供给状况与市场需求规模等因素。3)2011—2020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空间错位由北向南大致呈现“正向错位—负向错位”的变化趋势,整体以低错位为主。东北产区、中部产区地势平坦,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有利于蔬菜规模化种植。2011—2020年中国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空间错位呈显著的“东正西负”的空间分布特征,且空间错位程度较大,负向错位省份数量由13个增至17个。由于蔬菜生产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绿色生产技术的投入。4)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禀赋和交通通达性是影响中国省域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城镇化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要素对蔬菜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准确把握现阶段蔬菜绿色生产现状,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主成分分析 模型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SBM-ML指数 空间错位
下载PDF
基于人口变化导向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3
作者 张军以 邓广山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4期17-20,共4页
基础教育的普惠性特征,使人口变化成为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重庆大都市区、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人口外流明显,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显著高于大都市区。... 基础教育的普惠性特征,使人口变化成为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重庆大都市区、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渝东北城镇群、渝东南城镇群人口外流明显,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占常住人口比例显著高于大都市区。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北城镇群在中小学数量、在校师生数量、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以及教育投入等方面与大都市区存在显著差距。人口流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是造成重庆市“一区两群”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应从完善制度支持,提高资源投入,提升中学师生比;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等在线新模式,建立常态化师生交流机制,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化 教育投入 教育协调 对策建议 重庆市
下载PDF
多方法支持的重庆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化及驱动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李海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目的]研究重庆市土利用格局时空演化规律,为促进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位于山地高密度区的重庆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定量分析重... [目的]研究重庆市土利用格局时空演化规律,为促进该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位于山地高密度区的重庆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定量分析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研究期内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城乡居民用地、工矿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大幅缩减并集中向林地转化;25 a以来,重庆市土地利用程度逐年提高,整体处于发展期,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主城及其周围地区;渝西水田密度降低,渝东南林地高值密度面积增加,但草地高值密度区大幅缩减;城镇及农村居民用地高密度核心位于主城区,工矿建设用地高密度核心为星点状分布,增长幅度大;社会经济因素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其中人口密度为主导性因子。[结论]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演化 重庆市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6
5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凤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0.134(敏感级)升高至2006年的0.269(临界安全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现有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指标体系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1 位作者 王腊春 李学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共8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地区。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该文探讨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在已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小城市、...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中国乡村振兴建设的重点及难点地区。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该文探讨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城乡发展关系、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在已有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以小城市、小城镇、重点镇及中心村为主体的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完善城乡城镇体系,在提高城镇化率,减少乡村人口及乡村数量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2)以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和农业现代化转型为核心,促进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振兴的"内源"驱动发展机制。3)乡村振兴路径,应结合西南喀斯特山地特色,实施新型山地特色城镇体系建设工程,通过城镇的辐射带动,促进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实施以"劳动+技术+资本"多重集约化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转型,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保障农户收入持续增加;实施山地特色农业的纵向、横向延伸产业化工程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内源驱动发展。4)乡村振兴政策,应着力从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强智力、人才支持,创新农村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保障乡村发展转型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乡村振兴 农业转型 发展路径 西南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军以 戴明宏 +1 位作者 王腊春 苏维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4-472,共9页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规划 岩溶 石漠化治理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1 位作者 马小雪 张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山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也是西南岩溶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岩溶地下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山区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水来源,也是西南岩溶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建设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分析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对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城市经济活动、工矿开采及"三废"排放、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岩溶地区地下水调查及定位监测;加强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水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攻关等相应的防治与调控对策,认为防治岩溶地下水污染的关键在于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地下水污染 防治
下载PDF
中国生态修复建设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王腊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0-185,共6页
为遏制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退化并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及农民脱贫,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修复区往往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落后的双重特征,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建设势必对区域农户生计产生重要影响。在... 为遏制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退化并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及农民脱贫,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修复区往往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落后的双重特征,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建设势必对区域农户生计产生重要影响。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性衣户生计框架,从农户生态修复的意愿、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资本、农户生计策略、农户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户环境保护意识/行为的影响五个方面概述了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结合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态修复与衣户生计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补偿 农户生计 农户资本 中国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及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苏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土地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所面临的特殊的地域性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石漠化... 土地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所面临的特殊的地域性环境问题,也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石漠化概念的内涵及特点的分析,构建了石漠化概念模型,论述了土地石漠化与基底环境的基本反馈响应机制。根据模型将风险压力分为干扰、累积、演替、破碎这4大类,分析提取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按"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土地石漠化风险因子进行了分级,初步建立了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石漠化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环境移民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苏维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环境移民指因环境变化对其生活或者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被动或主动选择临时或永久离开原居住地,在国内或跨国间迁移的一组人群。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环境移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环境移... 环境移民指因环境变化对其生活或者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被动或主动选择临时或永久离开原居住地,在国内或跨国间迁移的一组人群。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大规模环境移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环境移民。为探讨环境移民生计建设与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移民生计建设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在界定了环境移民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环境移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环境变化与移民生计贫困,社会经济环境对环境移民生计的影响、环境移民生计脆弱性、生计多样化、非农化转变及移民生计策略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等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综合论述,分析认为移民产生及生计建设问题需要从国家和国际层面制定应对策略,政府的有效管理及扶持是实现移民生计重建的关键。此外,在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移民生计主要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环境移民生计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多重约束条件下的环境移民生计重建;环境移民的监控安置及重建生计的环境效应研究;微观层面重视移民与迁入地居民生计的协同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城市移民生计问题研究。期望为环境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化 环境移民 可持续生计 影响因素 进展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40-45,共6页
在总结主导产业特性和对主要选择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重庆市2002年和2007年两个时间点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全国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作为参照,对重庆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运用偏离-... 在总结主导产业特性和对主要选择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重庆市2002年和2007年两个时间点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并以全国的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作为参照,对重庆市29个制造业产业部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进行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的分析研究,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通过对分析图的分析研究筛选出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3个产业部门;作为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部门,对以上3个产业部门的现有基础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并与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进行比较,结果较为吻合,说明筛选出的主导产业比较符合重庆市的实际。研究结果表明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也具有易忽视规模较小的新兴产业的不足;确定重庆市未来的主导产业还有待于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慎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重庆 主导产业 选择
下载PDF
2000—2009年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7-131,140,共6页
针对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问题,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 针对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问题,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160升高至2009年的0.695,2000年土地生态安全属于"敏感级",2009年则进入"良好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但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趋势拟合,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指标体系 重庆市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区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的生态景观效应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军以 王腊春 苏维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7-504,共8页
西南喀斯特山区峰丛洼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成了物质能量循环及环境的封闭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加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生... 西南喀斯特山区峰丛洼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造成了物质能量循环及环境的封闭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强,加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经济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业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生态效应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景观格局演化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喀斯特峰丛洼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整理,尝试从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系统中的水文系统、植被系统、土壤系统的影响效应入手,探讨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自然景观格局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与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联系,农业生产活动对峰丛洼地景观格局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原始植被的破坏阻断了峰丛洼地表层岩溶水循环路径及改变了表层岩溶带的产流模式造成的,最终导致峰丛洼地地表植被系统的稳定性弱化,损坏了景观的系统性,造成景观破碎化,使景观均值性减弱,稳定性下降进而造成景观的逆向演替甚至石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农业生产活动 景观格局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视野下乡土景观的界定、保护与发展问题辨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军以 周奉 王腊春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0期1462-1465,共4页
如何实现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探讨乡村旅游中乡土景观的内涵、特性及演化发展,认为乡土景观的保护要着眼于乡土景观依存的内核乡村文化来开展,考虑乡村文化和时代文化变迁的影响,在认识并遵循... 如何实现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探讨乡村旅游中乡土景观的内涵、特性及演化发展,认为乡土景观的保护要着眼于乡土景观依存的内核乡村文化来开展,考虑乡村文化和时代文化变迁的影响,在认识并遵循乡土景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既不能静态搁置,也不能被博物馆化。乡土景观应被赋予自身适应变化环境的权利,才能实现乡土景观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要求,最终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土景观 乡土文化 景观演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农户视角的岩溶石漠化小流域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军以 戴明宏 +1 位作者 王腊春 苏维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目的]为了抑制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发展,寻求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理论分析,在对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和农业发展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在现... [目的]为了抑制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发展,寻求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理论分析,在对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和农业发展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在现有治理模式下,由于农户基于风险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结论]岩溶石漠化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提高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降低农户在农业生产商品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适宜石漠化小流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高效灌溉商品化农业,经果林—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综合农业和牲畜(鱼)—沼气—种植(果园)复合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农户视角 石漠化治理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应用影视资源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以《荒野求生》为例
17
作者 游巧 张军以 《中学教学参考》 2023年第22期77-80,共4页
文章以《荒野求生》为例,探讨影视资源在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示例。首先,挖掘《荒野求生》影视资源与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证实影视资源在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价值;其次,为发挥影视资源的素养价... 文章以《荒野求生》为例,探讨影视资源在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示例。首先,挖掘《荒野求生》影视资源与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证实影视资源在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应用价值;其次,为发挥影视资源的素养价值,设计教学片段,示例说明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期为影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提供新思路,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影视资源 荒野求生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1-214,共4页
作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成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针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的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库区... 作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成为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成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关键内容。针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的综合指标评价法,对库区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库区土地生态安全总体情况基本稳定,但总体上处于不安全阶段,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土地 生态安全 评价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对农户生计变迁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军以 张凤太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发生退化。农户生计模式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农户生计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发生退化。农户生计模式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农户生计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户生计模式变迁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应加强农户生计和喀斯特生态恢复相互作用关系;农户生计及生态恢复补偿政策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生态恢复 农户生计
下载PDF
重庆市县域乡村社会转型协调度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20
作者 贾丽媛 张军以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3期15-26,共12页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例,基于2011—2020年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改进CRITIC算法从社会人口、社会生活、社会服务、社会文化4个维度构建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指数、乡村社会转型内部协调指数与乡村社...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例,基于2011—2020年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改进CRITIC算法从社会人口、社会生活、社会服务、社会文化4个维度构建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指数、乡村社会转型内部协调指数与乡村社会转型综合发展协调指数,进而分析重庆乡村社会转型时空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得出如下结论:(1)2011—2020年重庆市乡村社会转型趋势明显,在空间上表现为武隆区、黔江区、梁平区等区县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平均转型发展指数从0.63提高到0.66,但全市整体乡村社会转型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2)重庆市乡村社会转型指标各维度间协调度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主城新区乡村社会转型内部协调度普遍高于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各区县乡村社会转型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内部协调度聚类逐渐多样化。(3)重庆市乡村社会转型综合发展协调指数空间分异显著,高值区集中于主城新区,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全市多数区县乡村社会综合发展协调度属于初级协调型。(4)政策引导、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行为主体、经济能力、文化特质是重庆市乡村社会转型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转型 协调度 时空格局 重庆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