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膨润土在助留助滤体系中加入顺序的探讨
1
作者 王辉 刘燕韶 +4 位作者 马小清 张凤山 周景蓬 李雪莲 王鲁江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为达到CPAM/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最佳的使用效果,对CPAM/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中膨润土的加入顺序进行了实验室小试,在所有添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先加CPAM再加膨润土时留着率和滤水效果明显好于先加膨润土再加CPAM,根据小试结果对大生产中... 为达到CPAM/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最佳的使用效果,对CPAM/膨润土助留助滤体系中膨润土的加入顺序进行了实验室小试,在所有添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先加CPAM再加膨润土时留着率和滤水效果明显好于先加膨润土再加CPAM,根据小试结果对大生产中膨润土的加入点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M 膨润土 微粒助留助滤体系 加入顺序
下载PDF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2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椎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原文传递
信息化质量管理业务系统的应用实践
3
作者 周景蓬 黄鹏 +3 位作者 王美霞 韩建芹 张凤山 魏文光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0期26-28,共3页
介绍了华泰纸业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质量管理系统为抓手,实现对公司物资验收的现代化管理,论述了该系统的主要管理模式与实现途径。该质量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了各子公司在采购标准、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推进了企业... 介绍了华泰纸业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质量管理系统为抓手,实现对公司物资验收的现代化管理,论述了该系统的主要管理模式与实现途径。该质量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解决了各子公司在采购标准、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推进了企业的现代化精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质量管理系统 物资 检验
下载PDF
育苗纸在高速纸机上的生产实践
4
作者 周景蓬 冯好伟 +4 位作者 郭启程 张凤山 马小清 孙曰平 刘燕韶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6期48-51,共4页
我国育苗纸通常以圆网或长网等小型纸机生产。本文首次采用大型夹网纸机生产育苗纸,从实验室小试与实际生产等方面探讨了高速夹网纸机生产育苗纸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工艺条件及生产控制要点。结果表明:降低纸机上网浆料浓度、优化干部烘... 我国育苗纸通常以圆网或长网等小型纸机生产。本文首次采用大型夹网纸机生产育苗纸,从实验室小试与实际生产等方面探讨了高速夹网纸机生产育苗纸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工艺条件及生产控制要点。结果表明:降低纸机上网浆料浓度、优化干部烘干曲线及压光机压力,使育苗纸匀度、强度及紧度等达到工艺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指标达到了企业标准的要求,满足了育苗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纸 夹网纸机 合成纤维 热固型树脂湿强剂
下载PDF
两性纤维素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英南 刘苏珍 +3 位作者 李海明 周景蓬 张凤山 郭延柱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两性纤维素基共聚物(CO-AC)吸附剂。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FT-...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两性纤维素基共聚物(CO-AC)吸附剂。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FT-IR)仪对CO-AC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季胺基、酰胺基和磺酸基等活性基团成功被引入到纤维素分子链中。以CO-AC对NH_(4)^(+)和H_(2)PO_(4)^(-)的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为考核指标,对吸附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与AMPS、AM和META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3时,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效果最佳。在50 mL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NH_(4)^(+)和H_(2)PO_(4)^(-)溶液中,当CO-AC添加量为100 mg,pH值为7时,对NH_(4)^(+)的最大吸附量为77.4 mg/g;当CO-AC添加量为100 mg,pH值为5时,对H_(2)PO_(4)^(-)的最大吸附量为61.2 mg/g。CO-AC对NH_(4)^(+)和H_(2)PO_(4)^(-)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粒子内部扩散模型和Langmuir模型,说明化学吸附和粒子内部扩散过程是主要的限速步骤,吸附过程是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改性 两性吸附剂 氮磷吸附
下载PDF
酶预处理针叶木硫酸盐碱木质素制备酚醛树脂胶黏剂的研究
6
作者 刘宇旗 武书彬 +3 位作者 庄军平 刘颖 魏文光 张凤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42-2345,2352,共5页
研究了纤维素酶预处理针叶木硫酸盐碱木质素(KPL),有效脱除其中的糖分,以提升其替代苯酚制备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LPF)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酶解预处理过程的工艺参数,并以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木质素60%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 研究了纤维素酶预处理针叶木硫酸盐碱木质素(KPL),有效脱除其中的糖分,以提升其替代苯酚制备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LPF)的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酶解预处理过程的工艺参数,并以纤维素酶预处理的木质素60%替代苯酚与甲醛反应制备酶预处理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胶黏剂(EHLPF),通过FTIR、TG对胶黏剂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纤维素酶预处理条件为:酶用量4 FPU/g,反应时间48 h,料液比1∶24,以超纯水作为缓冲体系。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对制浆黑液中的多糖去除效果显著,总糖含量降低至2.46%,总糖去除率可达63.00%,木质素纯度达86.26%。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木质素制备的EHLPF胶黏剂干、湿态胶合强度可达1.95,1.86 MPa,与酶预处理前的对照样相比分别提高了83.96%和124.10%。同时,较低的总糖含量的粗木质素所制备的胶黏剂表现出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浆黑液 酚醛树脂 木材胶黏剂 胶合强度
下载PDF
氨基纤维素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7
作者 贾家海 陈铭杰 +7 位作者 施庆珊 谢小保 李海明 王兴 周景蓬 刘燕韶 张凤山 郭延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氨基化改性可有效地破坏纤维素固有的结晶结构,赋予纤维素一定的碱性,改善纤维素的水溶性,极大地提升了纤维素的利用价值。文中对氨基纤维素的合成路径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总结了氨基纤维素在吸附、生物医药、... 氨基化改性可有效地破坏纤维素固有的结晶结构,赋予纤维素一定的碱性,改善纤维素的水溶性,极大地提升了纤维素的利用价值。文中对氨基纤维素的合成路径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总结了氨基纤维素在吸附、生物医药、催化剂和酶蛋白固载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氨基纤维素绿色合成、生物相容性分析、仿生材料设计等研究发展方向。期望为氨基纤维素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为氨基纤维素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氨基 改性 合成 功能材料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耦合机械打浆制备微纳米纤维素的研究
8
作者 薛鹏程 孙悦凯 +3 位作者 霍丹 张凤山 房桂干 朱红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4,148,共7页
本研究选取“绿色”低共熔溶剂(DES,乳酸/盐酸甜菜碱)添加不同体积分数去离子水,对桉木片进行预处理,并结合打浆和氧化处理方式,对木质纤维素进行微纳米纤维化研究。结果表明,该DES在添加体积分数5%去离子水时,具有最佳的预处理效果,即... 本研究选取“绿色”低共熔溶剂(DES,乳酸/盐酸甜菜碱)添加不同体积分数去离子水,对桉木片进行预处理,并结合打浆和氧化处理方式,对木质纤维素进行微纳米纤维化研究。结果表明,该DES在添加体积分数5%去离子水时,具有最佳的预处理效果,即纤维素的保留率为62.9%、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去除率分别为91.8%和82.9%,且纤维素保持Ⅰ型结晶结构。经过打浆和氧化处理后木质纤维素细纤维化作用明显,纤维质均长度和质均宽度分别减小了47.7%和49.9%,使得纤维表面电荷明显增强,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达到51.65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预处理 机械打浆 微纳米纤维素 结构变化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所致的咽痛及吞咽困难1例
9
作者 刘莉 宗邵杰 +3 位作者 王丽 张凤山 李志强 孟秀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176-179,共4页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主要特征是在至少连续4个相邻椎体的前外侧缘出现骨赘。当骨赘过大压迫食管时,患者可出现咽痛、颈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颈椎DISH患者,患者主要就医原因是咽痛和... 颈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主要特征是在至少连续4个相邻椎体的前外侧缘出现骨赘。当骨赘过大压迫食管时,患者可出现咽痛、颈部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本文报道了1例高龄伴有基础疾病的颈椎DISH患者,患者主要就医原因是咽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松解术,以松解患病区域的肌肉筋膜,1次/周,共10次。治疗后,患者咽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由治疗前的5分降低到治疗后的1分,EAT-10吞咽筛查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0分降低到治疗后的3分,在5个月的后续随访中,症状没有复发。该病例治疗过程显示,针对颈椎DISH导致的咽痛和吞咽困难,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 咽痛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10
作者 樊笑 周非非 +8 位作者 黄浩歌 张刚强 周帅 陈欣 赵衍斌 刁垠泽 潘胜发 张凤山 孙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索将分层聚类的方法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分类中的可行性并寻找潜在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大数据研究平台,收集CSM患者人群特征、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等基线... 目的探索将分层聚类的方法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手术治疗预后分类中的可行性并寻找潜在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大数据研究平台,收集CSM患者人群特征、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等基线数据。利用随访数据中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评分(mJOA)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分层聚类,以表征患者手术疗效的差异。进一步分析相关基线数据,探索每个聚类间预后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476例CSM患者,分层聚类产生了4个患者类别。第1组患者(平均mJOA改善率42.6%)和第3组患者(平均mJOA改善率31.5%)治疗效果较差;第2组患者(平均mJOA改善率55.8%)和第4组患者(平均mJOA改善率55.8%)预后良好。第2组患者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有年龄较小(50.1±11.8岁)、术前步态异常出现率低(5.0%)、病理征阳性率低(63.0%)、SF-36生理功能维度评分(73.1±24.0分)和mJOA评分(13.7±2.8分)高;第4组患者预后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术前颈肩疼痛发生率较低(11.7%)。结论根据术后随访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将接受手术治疗的CSM患者所分的4类,代表了4种不同患者预后模式,并从中识别出了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的术前因素,可为进一步针对更大样本资料,提取更多患者特征、选取更多随访节点、改进聚类算法提供参考及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聚类分析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的分型及其预后 被引量:52
11
作者 张凤山 陈仲强 +2 位作者 张鲁 党耕町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0-57,共8页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患者60例,随访42例。提出了按发病急援和损伤程度为标准的分型方法,讨论了不同类型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
关键词 腰椎 马尾 分型 预后 外科手术 椎间盘突出
原文传递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凤山 陈仲强 +1 位作者 党耕町 刘宝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探讨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 4 3例 (其中手术治疗 34例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1例行CT平扫 ,正确诊断率 ... 目的 :探讨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特点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治的 4 3例 (其中手术治疗 34例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 1例行CT平扫 ,正确诊断率 92 .7% ;2 0例行MRI,正确诊断率为 85 % ;5例行磁共振脊髓造影 (MRM ) ,2例行髓核造影 CT ,均获正确诊断 ;3例行脊髓造影为阴性结果 ;4例行CTM ,均能显示病变 ,但与CT平扫所见相同。结论 :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 ,CT、MRI、MRM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三者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MRM可能是最敏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
原文传递
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水循环系统中DCS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凤山 李超 +3 位作者 李立波 高扬 秦梦华 李忠正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以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生产线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测了水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白水中DCS、DS、CS、SS和TS的含量并讨论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电导率、阳离子电荷需求量(CD值)、浊度等物化性质及其与pH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以废纸脱墨浆生产新闻纸生产线水循环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检测了水循环系统不同部位的白水中DCS、DS、CS、SS和TS的含量并讨论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分析了电导率、阳离子电荷需求量(CD值)、浊度等物化性质及其与pH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漂白和后浮选水循环回路和造纸机网部白水循环回路,筛选和前浮选水循环回路白水中含有更多的DCS。白水塔和2#微气浮池白水中的DCS含量约占TS的88%,水循环系统各个取样点白水的DCS中,DS含量均占了90%以上,其中压榨部白水中的DS与DCS的比值达到了98.2%。表明在DCS中,主要构成为DS,仅有少量的CS。电导率和CD值主要是由DS所贡献的。含DCS水样的浊度主要来自于其中的胶体物质。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系统中的DCS会逐渐积累。微气浮处理对于固体悬浮物有着良好的去除作用,可以去除80%以上的SS,其去除DCS的作用主要是去除了所含的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报纸 水封闭循环 溶解与胶体物质 运行时间 微气浮处理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与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凤山 李英楠 +1 位作者 于慧敏 聂英坤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0期6574-6574,共1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经一定时间方能呈现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表现,因此延误数月乃至数年的早期诊治时机,出现明显骨关节破坏才确诊治疗,已难取得理想疗效。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又重新修订了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经一定时间方能呈现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表现,因此延误数月乃至数年的早期诊治时机,出现明显骨关节破坏才确诊治疗,已难取得理想疗效。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又重新修订了RA治疗指南,提出:治疗的最高目标是病情完全缓解、通常治疗目标、RA治疗原则、治疗内容:①非药物治疗。②药物治疗。③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目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不典型 早期诊治 治疗指南 风湿病学会 内容 时机 理想
下载PDF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凤山 党耕町 +1 位作者 王志国 张惠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9,共6页
目的 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 1U/ 10 0 g/日 ,连续 2日。 7日后取第4、5腰椎 ,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 ,骨组织形态计量... 目的 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 ,后者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 1U/ 10 0 g/日 ,连续 2日。 7日后取第4、5腰椎 ,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骨吸收陷窝表面、活性吸收表面、破骨细胞平均细胞核数 ,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类骨质表面、类骨质相对体积、类骨质厚度 ,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成骨细胞形态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骨小梁相对体积 ,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松质骨而言 ,可以明显抑制破骨吸收 ,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活性吸收表面数量和降低破骨细胞的吸收功能来完成的 ;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形成类骨质的活性 ,这种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 ,而是通过降钙素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进而影响了骨吸收与骨形成的之间的偶联而完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骨重建过程 松质骨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战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凤山 赵阴环 +1 位作者 支玉香 李英楠 《医药导报》 CAS 1999年第5期301-302,共2页
目的 :寻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联合用药、综合治疗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阐明了该病的治疗战略。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尽早诊断、合理联合用药 ,是提高疗... 目的 :寻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联合用药、综合治疗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进行讨论。结果 :阐明了该病的治疗战略。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只要尽早诊断、合理联合用药 ,是提高疗效、减少致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联合用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凤山 聂英坤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42-344,共3页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副作用 药理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凤山 潘胜发 +2 位作者 李迈 孙宇 娄思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1986~2004年,笔者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7例。结果本组27例中椎管内韧带骨化18例,脊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韧带骨...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1986~2004年,笔者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27例。结果本组27例中椎管内韧带骨化18例,脊髓损伤的原因依次为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和椎体后骨刺及椎间不稳定。术前均为不完全性损伤,非手术治疗不提高脊髓功能。术后脊髓ASIA分级平均改善1级。后路手术椎板切除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高于不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前路手术可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一般为不完全性损伤,损伤的内因依次为椎管内韧带骨化所致的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椎间骨赘和椎间不稳定。适当的手术可改善脊髓功能。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 脊髓损伤
下载PDF
2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凤山 王丽华 魏亚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 :研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方法 :2 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均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 ,部分病例测定血糖及血钾 ,对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及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 62例中 5 8例ECG正常 ,2 0 4例不正常 ... 目的 :研究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与心电图关系。方法 :2 6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均在急性期做心电图(ECG)检查 ,部分病例测定血糖及血钾 ,对心电图改变发生机制及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 62例中 5 8例ECG正常 ,2 0 4例不正常 ,异常率为77.86%。ECG正常者死亡 5例 ( 8.2 6% ) ,ECG异常者死亡及恶化出院 44例 ( 2 1.5 7% )。两组比较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脑源性ECG改变与出血有直接关系 ,且与脑部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ECG改变明显 ,复查无改善或恶化 ,同时伴血糖增高、血钾低者 ,预后更差 ,提示ECG改变可作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及防治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凤山 孙铀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诊断 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