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列宇 马阳阳 +2 位作者 李国文 唐文忠 杜彩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3-1383,共11页
准确识别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目前稳定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研究,但关于同位素分馏影响源解析结果准确性的研究仍不足。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氮转化中δ... 准确识别水体中硝酸盐污染来源至关重要,目前稳定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研究,但关于同位素分馏影响源解析结果准确性的研究仍不足。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通过对比氮转化中δ^(15)N-NO_(3)^(−)和δ^(18)O-NO_(3)^(−)的时空差异性,结合其他技术方法在硝酸盐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应用,提出目前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硝酸盐污染源解析中应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氮转化中同位素分馏对水体δ^(15)N-NO_(3)^(−)和δ^(18)O-NO_(3)^(−)的影响很大,使用符合环境特征的潜在来源δ^(15)N-NO_(3)^(−)和δ^(18)O-NO_(3)^(−)是保证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此,深入研究水体中与氮转化相关的微生物信息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硝酸盐在迁移转化中的特征;土壤层或者地下水硝酸盐的输入应成为地表水体硝酸盐污染源解析的重点考察端元;结合机器学习发展出适应研究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稳定同位素模型是今后实现精准溯源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硝酸盐污染 源解析 同位素分馏
下载PDF
生物泥浆反应器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国文 赵琛 +3 位作者 崔江龙 刘操 白妙馨 张列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4-1700,共7页
生物泥浆反应器因其传质快、条件可控、修复效率高而在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土壤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生物泥浆反应器生物修复土壤中难降解有机物所涉及的固液传质、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等主要去除机制,总结了3种去除机制的重要... 生物泥浆反应器因其传质快、条件可控、修复效率高而在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土壤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生物泥浆反应器生物修复土壤中难降解有机物所涉及的固液传质、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等主要去除机制,总结了3种去除机制的重要性;概括了国内外对生物反应器建模的研究进展,凝练了固液传质、气液传质和生物降解过程的基础模型;确定了生物泥浆反应器的重要参数,包括物理参数、生物参数和操作参数,并概括了各种参数的影响机理及其适宜范围。最后展望了生物泥浆反应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制研究、微生物菌剂以及应用装备的智能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泥浆反应器 难降解有机物 去除机制 机制建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工湿地黑臭水体处理系统微生物脱氮机理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列宇 饶本强 +3 位作者 熊瑛 刘浩 刘永定 沈银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6-261,共6页
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 以上海市老段浦I、II和北夏3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黑臭河道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平潜流湿地处理黑臭河道氨氮的转化及脱氮机理的研究。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的pH值均呈弱碱性,且沿湿地水流方向变化较小。溶解氧值在0.09—0.35mg/L范围内波动,氨氮沿湿地的流向呈递减的趋势,亚硝态氮及硝态氮浓度较低。在老段浦人工湿地的同一土样中,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远大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北夏人工湿地中,湿地前端的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数量近似相等,但在湿地末端亚硝化细菌数量要远小于硝化细菌的数量。原位曝气抑制反硝化反应试验研究表明,3座人工湿地都发生了"新"的脱氮途径-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其中两座老段浦人工湿地5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去除。北夏人工湿地中约20%的氮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途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黑臭河道 短程硝化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87
4
作者 张列宇 王浩 +1 位作者 李国文 熊瑛 《环境保护》 CSSCI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必须具备科学系统的治理路线和技术集成。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则和路线;列举了当前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经济合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各领域的常规实用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必须具备科学系统的治理路线和技术集成。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则和路线;列举了当前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经济合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各领域的常规实用技术;根据我国4种常见类型的黑臭水体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措施;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列举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治理原则 治理技术 治理措施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磁化诱导技术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列宇 祝秋恒 +3 位作者 李晓光 李国文 唐文忠 赵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介绍了磁化诱导技术及其原理,及其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认为磁化诱导效应可在水生动物种群优化、水生植物恢复、底泥修复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强化现有水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等优势。未来应对多种磁化参数、不同生... 介绍了磁化诱导技术及其原理,及其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认为磁化诱导效应可在水生动物种群优化、水生植物恢复、底泥修复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强化现有水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等优势。未来应对多种磁化参数、不同生物磁效应差异的机理、多种水生生物复合磁效应和大水体磁化方式的应用等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诱导 技术应用 水生态修复
下载PDF
黄姜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列宇 熊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4,共3页
黄姜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对一道水、二道水通过发酵提取工业酒精处理,其他废水采用以生物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组合工艺,生物处理以厌氧—好氧为主。厌氧采用UASB和厌氧生物滤池,好氧采用接触氧化。物化处理主要有加药中和、沉淀等。
关键词 黄姜 废水 酒精回收 生物处理
下载PDF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重点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列宇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19期7-9,共3页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专项督查中发...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原则、理念、措施与保障四个层面对最近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进行重点解读,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 污染源治理 清淤疏浚 水污染防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2
8
作者 吴易雯 李莹杰 +5 位作者 张列宇 过龙根 李华 席北斗 王雷 李曹乐 《湖泊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102,共12页
运用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并根据湖泊的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群落的现状和特点,运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江汉湖群37个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状... 运用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并根据湖泊的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群落的现状和特点,运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江汉湖群37个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状态评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口湖处于中营养状态,18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18个湖泊处于超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37个湖泊中,处于健康状况"优"的湖泊只有海口湖,处于健康状况"良"的湖泊有5个,分别为东西汊湖、花马湖、梁子湖、童家湖和涨渡湖,其余31个湖泊均处于健康状况"差"的状态.经过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的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观赋权的专家评分的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汉湖群湖泊水生态健康状态的评价效果相比客观赋权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更贴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指数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健康评价 江汉湖群
下载PDF
PARAFAC和FRI解析ISI中DOM分布 被引量:15
9
作者 吕晶晶 龚为进 +6 位作者 窦艳艳 段学军 刘海芳 张列宇 席北斗 于水利 侯立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039-2047,共9页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荧光区域积分(FRI)的方法解析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曝气预处理改良土壤渗滤系统(ISI)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垂直分布特征.根据FRI分析,ISI中DOM可以分为5个荧光区域,包括3个类蛋白物质区域(Ⅰ、Ⅱ、Ⅳ)和2个类腐殖质物质区域(Ⅲ、Ⅴ).沿着垂直方向向下,ISI中DOM有溶出的现象,导致总荧光区域积分体积(TOT)与TN、TP、NH_4^+-N、COD、TOC等都呈现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与E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荧光区域Ⅴ与NO_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氮素去除与DOM组成之间关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做PARAFAC分析表明,可以从DOM中识别出四种荧光组分,分别为C1类富里酸类物质和C2、C3、C4类蛋白类物质.荧光组分浓度得分值F_(max)表明,ISI对物质降解由易到难依次为C2>C4>C1、C3,即类酪氨酸最易降解,其次为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富里酸类物质.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F_(max)间接表征TN、TP和COD等水质指标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改良土壤渗滤 三维荧光光谱 荧光区域积分 平行因子分析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0
作者 徐剑锋 王雷 +6 位作者 熊瑛 席北斗 张列宇 毛旭辉 杨天学 吴明红 李彤彤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66-373,共8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可靠技术,由于植物修复技术具备花费低、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是当今国际资源、环境、生物学科交...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主要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可靠技术,由于植物修复技术具备花费低、适应性强、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是当今国际资源、环境、生物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利用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是筛选或培育出生命力顽强,适应性较广,能够忍耐外在重金属胁迫环境,并在体内大量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综合分析比较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限制性问题,综述了目前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通过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方法提高修复植物的生物量和重金属积累量。重点阐述了基因工程技术、螯合诱导技术、根系和菌根强化植物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植物修复 根系分泌物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吕晶晶 张列宇 +2 位作者 席北斗 侯立安 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2-2216,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个表面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两条污染河流废水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该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为生物代谢输入而非陆源输入;(2)...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个表面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两条污染河流废水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该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为生物代谢输入而非陆源输入;(2)在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后段,部分类蛋白类物质转化为类富里酸类物质,表明经过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之后,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且有机物结构趋于稳定。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类腐殖酸物质峰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3)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转化意义重大,可以显著提高水溶性有机物的稳定性。表面流+垂直流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对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技术 复合人工湿地 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
下载PDF
高氨氮浓度下湿地植物筛选及脱氮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郭鑫 张列宇 +2 位作者 席北斗 刘云 李晓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3-1000,共8页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实验采用氨氮浓度为20、30、40、50 mg.L-1的人工配置生活污水,通过实验室盆栽法研究7种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再力花(Thalia dealb...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实验采用氨氮浓度为20、30、40、50 mg.L-1的人工配置生活污水,通过实验室盆栽法研究7种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生长状况、发育规律以及对污水中氮的同化吸收作用,结合植物本身的形态指标,对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脱氮型潜流湿地的植被的脱氮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植物在20 mg.L-1的处理中长势最好,各植物的形态指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在NH3-N浓度5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在NH3-N浓度3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在NH3-N浓度2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脱氮效果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综合评定7种植物的脱氮效果,比较好的是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这3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氨氮 植物筛选 脱氮效果
下载PDF
稀土元素Ce对爪哇伪枝藻盐胁迫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饶本强 黄斌 +3 位作者 张列宇 李敦海 吴沛沛 刘永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93-1701,共9页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 荒漠藻类广泛分布于干旱区环境,盐胁迫是影响荒漠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稀土农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亦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以一种从荒漠结皮中分离的典型蓝藻——爪哇伪枝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和外源稀土元素铈对伪枝藻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结构的影响。试验处理时,先进行铈效应浓度的筛选,然后设置NaCl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3 mol.L-1进行盐胁迫和Ce、Ce+0.05 mol.L-1 NaCl、Ce+0.3 mol.L-1 NaCl处理,分别测定各种处理下的藻生物量(以叶绿素a表示)、光合活性(Fv/Fm)、藻蓝蛋白含量、胞外多糖含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伪枝藻素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盐胁迫导致伪枝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胞外多糖出现大量积累,藻蓝蛋白和伪枝藻素含量呈现明显下降,同时导致伪枝藻膜脂丙二醛含量的大量增加和藻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添加外源铈的盐胁迫处理发现,铈能够促进伪枝藻细胞的生长活性,并对藻细胞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对藻细胞的藻蓝蛋白、伪枝藻素和胞外多糖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表明稀土元素铈对于伪枝藻的生长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于提高伪枝藻的盐胁迫耐受性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稀土元素对荒漠藻类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可为稀土在荒漠结皮培植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藻类 爪哇伪枝藻 盐胁迫 稀土 生理效应
下载PDF
上海外浜黑臭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金鹏飞 张列宇 +4 位作者 熊瑛 刘军 刘浩 张兰 王建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3-65,共3页
外浜为上海市普陀区一黑臭河道,通过底泥固化、曝气造流、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种群的构建等措施对外浜进行深度治理,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并最终达到上海市水务局规定的"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生... 外浜为上海市普陀区一黑臭河道,通过底泥固化、曝气造流、水生植物种植、水生动物种群的构建等措施对外浜进行深度治理,工程能够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并最终达到上海市水务局规定的"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道 底泥固化 曝气造流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下载PDF
中国蒙新高原湖区水环境主要问题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亚丽 许秋瑾 +1 位作者 席北斗 张列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36,共9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对于平衡中国各区域间的发展位差以及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环境保护政策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坚持经济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对于平衡中国各区域间的发展位差以及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环境保护政策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坚持经济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蒙新湖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及控制对策,并以典型湖泊乌梁素海、呼伦湖、博斯腾湖、柴窝堡湖及艾比湖等为例,综合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水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证实了水生态环境的退化趋势,旨在宏观上把握蒙新湖区湖泊现状特征,为制定蒙新湖区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水环境保护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的蒙新湖区,目前存在湖泊萎缩、湖泊咸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等众多问题,而中国关于蒙新高原湖区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研究基础和资料,但与东部湖区相比明显滞后,缺乏系统认识.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蒙新湖区湖泊水环境质量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水利工程调配对区域水动力条件、污染物输移过程的影响及评估水利调度对重要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选定该湖区特征水环境理化因子,如矿化度,研究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作用,以及探索发展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征气候条件影响下的水生态恢复技术应是今后该湖区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新高原湖区 湖泊 水环境问题 控制对策
下载PDF
集球藻对盐胁迫的生理适应及细胞结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饶本强 张列宇 +2 位作者 吴沛沛 李敦海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9-338,共10页
盐胁迫是影响荒漠区土壤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集球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土壤结皮中的球状绿藻,能够积累红色素(如虾青素)和油滴,显示出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对集球藻的生理、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积累的研究非常匮... 盐胁迫是影响荒漠区土壤藻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集球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土壤结皮中的球状绿藻,能够积累红色素(如虾青素)和油滴,显示出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对集球藻的生理、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积累的研究非常匮乏。以从荒漠生物结皮中分离的一种集球藻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集球藻生物量、光合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细胞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细胞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盐胁迫导致集球藻生物量和光合活性的显著降低,细胞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呈现一定的积累。同时盐处理导致集球藻膜脂丙二醛含量大量增加,SOD和CAT活性升高。研究还表明,对照处理下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器形态清晰,生长后期有大量脂肪体积累。在盐处理下藻体细胞形态结构出现阶段性破坏特征和脂肪体以及淀粉粒的积累,此外细胞器结构模糊和消失,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和空泡化等。研究为更好地揭示集球藻在盐胁迫环境中的生理适应特性、微结构特征以及色素积累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为该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实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藻类 集球藻 盐胁迫 生理响应 细胞结构 适应机制
下载PDF
人工湿地工艺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红强 朱慧杰 +3 位作者 张列宇 张亚敏 张奎 史乐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688-13690,共3页
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和推广具有投资少、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的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的首选方式。阐述了人工湿地及其组合工艺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君 刘玉忠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夏训峰 刘亚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23-2127,共5页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不同,进水及0.50m处的DOM主要由类蛋白质组成,而其余DOM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是类腐殖酸。(2)在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过程中,DOM稳定性逐渐增强,而且在此过程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可以被去除。(3)增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深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而且可以提高出水DOM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一体化分析法 溶解性有机物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
下载PDF
低剂量硝酸钙联合低氧曝气对黑臭底泥的修复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卫平 张少康 +4 位作者 李晓光 王凡 李国文 郝禹 张列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0-948,共9页
底泥内源污染是导致黑臭水体“反弹”的主要因素.为防止水体黑臭现象反复,以低剂量硝酸钙为修复剂,联合低氧曝气技术修复底泥,降低因ρ(NO3^--N)剧增而造成的生态风险,并对修复过程中菌群转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当硝酸钙投加量为... 底泥内源污染是导致黑臭水体“反弹”的主要因素.为防止水体黑臭现象反复,以低剂量硝酸钙为修复剂,联合低氧曝气技术修复底泥,降低因ρ(NO3^--N)剧增而造成的生态风险,并对修复过程中菌群转化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当硝酸钙投加量为底泥质量的1.2%、低氧曝气量为0.05~0.10 m^3/h时修复效果最佳,其上覆水中ρ(DO)和ORP分别升至4.08 mg L和119.9 mV,NH3^-N、TOC(总有机氮)去除率平均值分别达42.5%和84.9%.②底泥中NH 3-N和AVS(酸挥发性硫化物)去除率平均值分别达76.8%和97.4%,投加低剂量硝酸钙不会造成NO3^--N在底泥中长期累积.③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底泥优势菌群在纲水平上由梭菌纲(Clostridia)转变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达60.0%,且厌氧菌群被有效抑制;在属水平上出现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等脱氮菌群.研究显示,低剂量硝酸钙+低氧曝气技术可有效改善底泥-上覆水体系DO条件,加快系统的脱氮速率,抑制AVS的生成,促进底泥优势菌群转化并降低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硝酸钙 低氧曝气 高通量测序 菌群转化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平行因子法分析湖泊沉积物间隙水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莹杰 吴易雯 +4 位作者 张列宇 方继敏 吕晶晶 叶宇兵 李曹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7-512,共6页
采用平行因子法对湖北省内31个湖泊沉积物间隙水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并对DOM荧光组分进行了聚类分析,以研究湖泊沉积物间隙水DOM是否有按流域聚类现象.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荧光光谱形状及峰位置基本相似,主要为类腐殖质荧光峰... 采用平行因子法对湖北省内31个湖泊沉积物间隙水DOM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并对DOM荧光组分进行了聚类分析,以研究湖泊沉积物间隙水DOM是否有按流域聚类现象.结果表明:(1)所有样品荧光光谱形状及峰位置基本相似,主要为类腐殖质荧光峰和类蛋白荧光峰,但是荧光峰的位置存在偏移和重叠现象;(2)用平行因子法将荧光光谱分成5个独立的成分,分别为类富里酸、类胡敏酸、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以及受类酪氨酸和类富里酸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而被分离出来的另一种类富里酸;(3)荧光成分相对含量分析中,类富里酸总含量高于类胡敏酸和类蛋白,成为所研究湖泊沉积物中较为活跃的有机酸;(4)从聚类结果看,湖北省内湖泊沉积物间隙水中的DOM荧光组分差异不明显,只存在小范围的流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法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