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1 位作者 尚小珂 王利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 目的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与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选择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病例138例,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82例(介入组),同期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56例(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介入组82例中2例封堵失败,手术成功率97.6%。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14.6%。手术时间(30.18±18.24)min,术后住院时间(6.88±0.35)天,住院费用(3.01±0.11)万元。外科组56例微创封堵成功49例,手术成功率88%,7例术中封堵失败转常规开胸手术,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51.8%,手术时间(79.87±23.58)min,术后住院时间(6.72±1.05)天,住院费用(3.26±0.23)万元。随访2~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不用输血。外科微创封堵无需照射放射线,可在术中随时改变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6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刚成 周红梅 +1 位作者 邓晓娴 尚小珂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中心2010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61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H占同期... 目的探讨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中心2010年6月—2013年12月确诊的61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H占同期所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22.10%,女性占67.21%。确诊年龄(27.91±12.19)岁。从出现症状到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中位时间为38个月。初诊时心功能Ⅲ~Ⅳ级占62.30%。6 min步行距离(367.18±73.63)m,Borg呼吸困难指数1.55±1.72。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1例(1.64%)。接受靶向药物治疗40例心功能改善;21例仅给予基础治疗,随访死亡2例。结论 IPAH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确诊时大部分心功能状态已较差,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他脏器受损严重。大部分患者已经接受靶向药物治疗,但治疗强度和时间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诊断技术和方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体肺侧支的内外科镶嵌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1 位作者 姚艺 陶凉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80-482,共3页
目的:总结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年龄1~28(15±10)岁,体质量(18±8)kg。均行螺旋CT检... 目的:总结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年龄1~28(15±10)岁,体质量(18±8)kg。均行螺旋CT检查确诊,38例术前封堵侧支血管,3例术前漏诊术后封堵侧支血管。全组均行外科一期矫治手术。结果:全组治愈37例。死亡4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侧支血管直径2.5~9.4(5.3±2.1)mm。每位患者放置弹簧圈3~21(10±6)枚。3例术后因侧支血管再通而二次封堵。术后4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水肿,2例灌注肺。结论: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在围手术期应当内外科联合处理侧支血管的问题。可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法,有效、简单、安全,可行多支、多次封堵,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绀 先天性心脏病 体肺侧支 镶嵌治疗
原文传递
外科手术与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姚艺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修补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220例,其中行外科手术修补98例(外科组),行...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修补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征,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例220例,其中行外科手术修补98例(外科组),行介入封堵治疗122例(介入组)。结果:外科组98例(100%)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显著高于介入组116例(95.1%),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30.28±8.56)min、术后住院时间(3.41±0.7)d,较外科组[(156.45±16.57)min,(7.06±1.01)d]明显缩短(P<0.001);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组(4%∶20.4%,P<0.05);外科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04±0.12)万元∶(2.2±0.2)万元,P<0.001]。随访8~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地治疗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成功率高,适应症广,费用低。介入治疗则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心脏导管插入术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关于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姚艺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法介入封堵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幼儿PDA患儿资料,患儿年龄≤3岁,平均(13±5.5)月,体重(10.3±4.2)kg;做右心导管,实行封堵术,术后24h,1、3... 目的:探讨Amplatzer法介入封堵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经验,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幼儿PDA患儿资料,患儿年龄≤3岁,平均(13±5.5)月,体重(10.3±4.2)kg;做右心导管,实行封堵术,术后24h,1、3、6、12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32例患儿中29例(90.6%)封堵成功,PDA最窄处直径(4.2±2.1)mm。失败者2例为PDA封堵器主动脉侧过大,导致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而放弃封堵,1例封堵术后封堵器周围大量残余分流,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包括术后残余分流、股动脉搏动减弱及伤口出血等。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条件下,介入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动脉导管未闭 心脏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盐水冲洗的射频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刚成 陶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改良迷宫术 疗效分析 盐水冲洗 射频消融 治疗 心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1 位作者 尚小珂 王利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76-979,共4页
目的 观察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选取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27例,三尖瓣及瓣环无器质性病变,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15例(介入组)... 目的 观察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选取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27例,三尖瓣及瓣环无器质性病变,其中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15例(介入组),行传统外科修补手术12例(外科组).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费用等.结果 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术后三尖瓣反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无轻度以上的三尖瓣反流.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 (3/15),手术时间(30.15±16.04)min,术后ICU时间0d,住院费用(3.02±0.12)万元.外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3/12),手术时间(79.68±21.48)min,术后ICU时间(1.61±0.63)d,住院费用(2.51±0.16)万元.随访5~12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假性三尖瓣反流 经皮导管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的外科治疗
8
作者 张刚成 李珊珊 陶凉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对近10年来2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P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并进行了随访,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2012年12月共有26例TECD+各种PS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0例,女16例,年龄... 目的:对近10年来2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TECD)并发右室流出道狭窄(PS)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并进行了随访,以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2012年12月共有26例TECD+各种PS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男10例,女16例,年龄3个月-24(8±7)岁,体质量6-52(22±14) kg。手术方法有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 26例患儿双心室矫治12例(46%),单心室矫治9例(35%),姑息手术5例(19%)。近期死亡9例(35%),住院生存患儿17例,随访期限为术后5-84(平均12.8)个月。晚期死亡1例(4%)。结论: TECD并发各种类型的PS,手术复杂,手术近期死亡率高,但中远期生存率较好。在同等条件下,双心室矫治较单心室矫治及姑息手术远期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右室流出道狭窄 外科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不同右心室-肺动脉耦合方法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洋 宋来春 +6 位作者 张刚成 周红梅 金博文 邓晓娴 郑璇 颜梦欢 余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 比较单次心跳法、压力-容积环法以及结合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技术的容积法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肺动脉耦合(Ees/Ea)比值的准确性,为临床找到一个切实有效、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 目的 比较单次心跳法、压力-容积环法以及结合心脏核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技术的容积法检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肺动脉耦合(Ees/Ea)比值的准确性,为临床找到一个切实有效、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诊疗的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别用单次心跳法、结合CMR技术的容积法以及压力-容积环法测得Ees/Ea比值,再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值比较,评估三种方法定量评价右心功能的准确性.结果 ①单次心跳法测量的Ees/Ea为2.07±1.01,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相关性分析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②压力-容积环法测得的Ees/Ea为2.64±1.48,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相关性分析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③结合CMR技术的容积法测得的Ees/Ea为0.72±0.43,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NT-proBNP相关性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负相关,即随着NT-proBNP的增高,Ees/Ea随之降低;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递增Ees/Ea也随之降低.④结合CMR技术的容积法Ees/Ea与log(NT-proBNP)之间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Y=-0.257X+1.45,且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合CMR技术的容积法获得的Ees/Ea是一种具有临床可靠且无创的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心跳法 容积法 心脏核磁共振 肺动脉高压 右心功能
下载PDF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及肺功能不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长东 邓晓娴 +3 位作者 李丁扬 王利军 周红梅 张刚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 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否可减轻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不全.方法 入组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肺少血复杂先心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 目的 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否可减轻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肺损伤,改善肺功能不全.方法 入组2015-2016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肺少血复杂先心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后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1 mg+基础雾化剂,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基础雾化剂,吸入方式、时间及剂量均相同,其他呼吸道管理措施及临床治疗原则无差异.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有创呼吸机时间、无创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总死亡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不同时段的白细胞、降钙素原、氧合指数、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呼气末正压.结果 试验组无创呼吸机时间[(41.00±21.20)h比(58.44±20.69)h]、ICU停留时间[(5.50±2.33)d比(7.33±2.03)d]及住院时间[(11.28±3.80)d比(14.00±2.54)d]比对照组短,其他主要指标无差异;在观察阶段中后期各次要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如术后第7天降钙素原(1.99±1.39)ng/ml比(3.58±2.21)ng/ml],早期则无差异.结论 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间段内减轻肺少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急性肺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并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肺功能不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心、肺适应性改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尚小珂 邓晓娴 +4 位作者 丁珊珊 柳梅 魏丹 张绍翔 张刚成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6-28,32,共4页
目的研究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武汉市医疗机构2011—2013年急速进入高原地区行医疗资源支持的健康志愿者27名,进入高原地区前和进入高原地区24~48 h均经胸心脏超声记录所有受试者心脏超声数... 目的研究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健康中、青年人群心、肺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武汉市医疗机构2011—2013年急速进入高原地区行医疗资源支持的健康志愿者27名,进入高原地区前和进入高原地区24~48 h均经胸心脏超声记录所有受试者心脏超声数值并计算肺动脉平均压(PAMP)和全肺阻力(TPR),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红蛋白(Hb)、pH值以及B型钠尿肽(BNP)。观察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受试者进入高原地区24~48 h未出现AMS。16例受试者出现相对性碱中毒。进入高原地区后24~48 h左心室舒张末最大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和血红蛋白(Hb)与进入高原地区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右心室舒张末最大径(RVd)、PAMP、TPR、pH和BNP较进入高原地区前升高,SaO2、PCO2较进入高原地区前降低(P〈0.01)。结论急速进入高原地区的中、青年健康志愿者短期内会出现TPR、肺动脉压力上升等改变,并存在早期右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高血压 肺性 血管阻力 心室功能障碍
下载PDF
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柳梅 张刚成 +1 位作者 姚艺 李珊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日龄1~3d Wistar大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分离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培养于达氏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9... 目的研究乳鼠心肌细胞的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取日龄1~3d Wistar大鼠,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分离消化心肌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培养于达氏改良伊格尔(DMEM)培养基,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及纯度。结果心肌细胞存活率95%,纯度82%,并出现同步搏动。结论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混合使用可以分离出数量较多、状态良好的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新生鼠 心肌细胞 存活率 纯度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1251例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洋 张刚成 +4 位作者 尚小珂 肖书娜 卢蓉 余莹 陈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收治125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位年龄7岁(3个月~62岁),中位体重18(4.8~89.0)kg。结果 1251例PDA...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导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共收治125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位年龄7岁(3个月~62岁),中位体重18(4.8~89.0)kg。结果 1251例PDA介入封堵患者中,成功封堵1238例,技术成功率99.0%。失败13例中有5例患者PDA过于粗大,无对应型号封堵器;4例患者PDA细小,建立轨道失败;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心力衰竭放弃封堵;3例患者试封堵失败。共83例(6.6%)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溶血1例,残余分流5例,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静脉瘘5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术中迷走反射1例,导丝打折1例,血小板减少1例,端孔导管头端脱落入左侧腘动脉1例,发热32例,头痛17例,胸痛11例,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2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PDA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对安全且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 封堵 并发症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书娜 尚小珂 +3 位作者 张刚成 宋艳清 刘洋 王利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方法 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2-2014年51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3.16%,35例治疗失败.15例因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例出现中...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效果.方法 对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2-2014年51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3.16%,35例治疗失败.15例因新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例出现中度及以上三尖瓣返流,收回封堵器,中止手术.另10例治疗失败为其他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较大,封堵器展开后腰征不满意或存在较大残余分流;建立轨道失败;导丝无法通过主动脉瓣行左室造影;术中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术中导丝激惹左心室反复出现心跳骤停终止手术;麻醉失败;穿刺失败).封堵术后出现88例并发症,包括2例出现机械性溶血;18例术后3个月仍存在1~2 mm残余分流(3.52%);16例新出现三尖瓣轻度返流(3.13%);52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0.16%);2例外科取出.无死亡、封堵器脱落、心脏压塞及心肌梗死病例.结论 经皮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术具有一定风险,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出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建立输送轨道的操作技巧 被引量:9
15
作者 尚小珂 张刚成 +4 位作者 沈群山 王利军 姚艺 李丁扬 肖书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介绍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建立轨道时的一种操作技巧.方法 选择117例PmVSD患儿实施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应用导丝引导输送鞘管指向左心室心尖部的方式建立输送轨道,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 目的 介绍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建立轨道时的一种操作技巧.方法 选择117例PmVSD患儿实施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应用导丝引导输送鞘管指向左心室心尖部的方式建立输送轨道,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全部手术时间22~58 (33.36±8.50) min,X线透视时间(13.02±4.11) min.12岁以下儿童75例采用全麻下实施操作,余患者均采用5%利多卡因局麻下实施.所有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但有25例因术中导丝穿过三尖瓣腱索而重新建立轨道;有16例发生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恢复后继续实施操作并获得成功;有2例因封堵器型号不当而更换封堵器.有1例术后出现微量残余分流.术后未出现即刻主动脉瓣反流、新发的三尖瓣反流及溶血者.随访12个月中并未发生封堵器移位、迟发的传导阻滞、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溶血.结论 应用导丝引导输送鞘管指向左心室心尖部这一改良技术可提升PmVSD导管介入封堵术建立输送轨道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输送鞘管 心律失常 并发症
下载PDF
肺动脉瓣狭窄行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52例近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红梅 张刚成 +2 位作者 尚小珂 彭婷 邓晓娴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单纯PS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56(9.2±7.6)岁,体重10~60(17.3...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单纯PS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56(9.2±7.6)岁,体重10~60(17.3±8.9)kg。完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PBPV术后,导管测右心室肺动脉瓣跨瓣压差(13.8±7.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86.3±27.6)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例(1.9%)出现心室颤动而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1.9%)突发呼吸、心跳骤停,24例(46.2%)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1.9%)低血压,1例(1.9%)心动过缓,1例(1.9%)氧饱和度下降,给予相应处理均好转;2例(3.8%)出现穿刺后血肿,2例(3.8%)术后反应性漏斗部狭窄。结论 PBPV术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流出道痉挛
下载PDF
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5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蓉 张刚成 +3 位作者 尚小珂 沈群山 周红梅 刘洋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艾森门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应用靶向药物联合介入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0月诊断为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PDA患者5例,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在1.0~1.5。入院时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和试封堵试验,阳性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所有患者术后接受规范靶向药物治疗,治疗后6、12个月综合评估介入封堵治疗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随访12个月,无一例死亡,3例成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均呈下降趋势,1例经靶向药物治疗6个月后仍无手术指征,但一般情况好转,1例接受靶向药物治疗1个月后放弃治疗,病情逐步恶化。结论经积极靶向药物、介入封堵治疗可使部分PDA合并ES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 心间隔封堵装置
下载PDF
合并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经皮介入手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群山 张刚成 +5 位作者 尚小珂 聂林 宋艳清 刘洋 卢蓉 王利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160-163,192,共5页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导管介入组6例,外科手术组10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 目的 研究介入封堵术对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确诊为重度三尖瓣反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1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导管介入组6例,外科手术组10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为右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的高压血流直接冲击三尖瓣及其腱索而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24h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MYO).结果 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两组术后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导管介入组在手术时间[(55.1±9.3)min比(28.6±8.8)min]、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16.5±7.9)×10^9/L比(8.5±3.2)×10^9/L]、C反应蛋白[(35.3±10.1)mg/L比(11.9±10.0)mg/L]、心肌损伤标记物等方面均优于外科手术组.结论 术前经超声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室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行介入封堵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尚小珂 柳梅 +2 位作者 张刚成 沈群山 彭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行介入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43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均为右心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术组21例,外科修补手术组2... 目的研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时行介入封堵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膜周型室间隔缺损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患者43例(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均为右心室局部心腔压力增高所致),其中行导管介入封堵术组21例,外科修补手术组22例。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三尖瓣反流长度、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反流容积、三尖瓣反流速度、三尖瓣反流压差)、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较大残余分流、开胸止血、恶性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瓣膜损伤;次要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心律失常、切口愈合欠佳、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包切开综合征,无需处理的微量残余分流等)、术后住院时间(d)、住院总费用(万元)、手术时间(min)、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随访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1)43例并发中、重度三尖瓣反流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治疗均一次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三尖瓣反流量较术前显著减少,部分病例反流即刻消失。两组中,每组手术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三尖瓣反流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术后第24小时白细胞计数、CRP、心肌损伤标记物方面均优于外科修补手术组。在手术费用方面外科修补手术组略低于介入封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外科修补手术组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次要并发症1例,为微量残余分流,无需处理。介入封堵组手术成功率100%,次要并发症1例,为主动脉瓣轻微反流,无需特别处理。(3)术后随访3~12个月,存活率为100%,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经过认真的超声心动图评估,部分室间隔缺损并发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优于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反流 介入封堵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对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的评估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群山 郑璇 +9 位作者 黎枫 李丁扬 金博文 邓晓娴 龙恺 姚艺 张航 余洁 景驰 张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介入封堵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2例行PFO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c-TCD、经胸...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介入封堵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192例行PFO介入封堵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研究c-TCD、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PFO大小,与PFO介入封堵的相关性。结果192例接受PFO介入封堵患者PFO平均长度(11.90±4.56)mm,平均宽度(1.90±0.62)mm,c-TCD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18.8%、20.3%、60.9%;c-TTE分流量Ⅰ、Ⅱ、Ⅲ级占比分别为4.2%、16.1%、79.7%。介入封堵过程中共15例PFO常规通过难度较大,行穿刺鞘管辅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c-TCD检查分流量为Ⅰ级时,其通过PFO困难风险是分流量为Ⅲ级时的8.462倍(95%CI 1.470~48.710,P=0.017)。结论PFO介入封堵术前应完善c-TCD检查,评估术中通过PFO的难易程度。当c-TCD分流量为Ⅰ级时,术中通过PFO难度增加,需要使用房间隔穿刺鞘管辅助才能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介入封堵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