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半夏与伪品水半夏的系统鉴别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前团 肖海英 +2 位作者 谢再弟 雷坤朋 刘佳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1期86-87,共2页
目的确定半夏与其伪品水半夏的简易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该二药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以及药理作用加以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的斑点数目和位置上以及药理作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选择... 目的确定半夏与其伪品水半夏的简易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该二药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以及药理作用加以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的斑点数目和位置上以及药理作用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选择本方法鉴别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水半夏 鉴别 中药学
下载PDF
吴润秋教授治疗胸痹案例赏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前团 文阳 陈道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0期103-103,共1页
恩师吴润秋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方面学术造诣较高善于运用经方;在内科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病、肾病、心系疾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颇有心得。笔者有幸... 恩师吴润秋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研究方面学术造诣较高善于运用经方;在内科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病、肾病、心系疾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颇有心得。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侍师临床,小有体会。现择其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的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润秋 胸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史伟“顾脾胃、重疏肝、善活血”辨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晶晶 张前团 +1 位作者 黄鸿娜 史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7期9-10,共2页
史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系脾肾亏虚,升降失常,肝气郁结,阴阳失衡,久病长虚,入络为瘀,治宜"顾脾胃、重疏肝、善活血"。史师特别重视顾护脾胃,以圆运动学阐述,中气为整个圆运动中心之气,百病皆与脾胃中气关系密切;脾胃... 史伟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失眠系脾肾亏虚,升降失常,肝气郁结,阴阳失衡,久病长虚,入络为瘀,治宜"顾脾胃、重疏肝、善活血"。史师特别重视顾护脾胃,以圆运动学阐述,中气为整个圆运动中心之气,百病皆与脾胃中气关系密切;脾胃虚有寒湿之虚,燥热之虚,阴液枯涸之虚,治疗有温中、养中、补中、调中、顾中之别;常用干姜温中,冰糖、白糖、饴糖、山药、扁豆养中,白术、炙草、扁豆、党参补中;心脾两虚-归脾汤;年老体虚,素体虚弱-香砂六君子汤。"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史师指出慢性肾衰竭病程较长、治疗费用负担重、病情易反复、且成进行性加重,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肝气郁结,内扰心神,失眠少寐、多梦易醒,常出现淡红舌、薄白苔,弦脉,乃肝气郁结,宜"木郁达之",疏肝理气兼解郁安神-柴胡疏肝散。病久未愈,必伤血络;"初病在气,久病入络",强调瘀不仅为病理因素,又是病理产物;善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伍三七、丹参,活血兼养血。注意疏导患者不良情绪,规律饮食,可明显改善失眠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对进一步治疗原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失眠 顾护脾胃 圆运动学 疏肝 木郁达之 活血化瘀 心理疏导 史伟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对幽门螺旋杆菌抑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邱四君 张前团 +3 位作者 易进 李锦球 章伟杰 吴润秋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6期9-10,共2页
从抑菌效果、胃粘膜保护作用、胃肠动力学和半夏泻心汤的拆方等方面,介绍近十年来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得出半夏泻心汤具有精密的配伍理论,对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机制有着丰富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拆方 幽门螺旋杆菌 综述
下载PDF
钦安卢氏医学理论在治未病领域中的指导作用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前团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51-53,共3页
对治未病理论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界的热点话题,源自于中医经典的理论被不断运用到治未病领域当中。钦安卢氏医学是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的简称,其理法方药源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一脉相承。其重视人体太和之气,强调人体正气、阳气... 对治未病理论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界的热点话题,源自于中医经典的理论被不断运用到治未病领域当中。钦安卢氏医学是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的简称,其理法方药源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一脉相承。其重视人体太和之气,强调人体正气、阳气的重要性。本文立足钦安卢氏医学的理论根基,尝试探讨其对中医治未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安卢氏医学 治未病 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