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藤黄健骨胶囊在L,S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的应用及对血清β-内啡肽、IL-1β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王振 萧锦瑜 +2 位作者 何永滔 郭炼锦 张勋梦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9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析藤黄健骨胶囊在L,S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的应用,及对血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L,S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析藤黄健骨胶囊在L,S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中的应用,及对血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L,S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UBE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藤黄健骨胶囊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血生化指标水平[β-内啡肽、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中医证候评分[主证总积分、次证总积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 d、4周后,VAS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β-内啡肽、SOD检测值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IL-1β检测值及主证总积分、次证总积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JOA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ODI值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藤黄健骨胶囊在L,S椎间盘突出症UBE术后治疗中,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对缓解腰椎功能障碍、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提升临床疗效等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S椎间盘突出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藤黄健骨胶囊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拔出引流管的不同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4 位作者 王敏 唐胜辉 张勋梦 奉振成 李斯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拔出引流管的不同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引流管的拔出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65例,术后24 h拔管;B组128例,术后48 h拔管;C组22例,术后72 ... 目的探讨拔出引流管的不同时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引流管的拔出时间不同分为3组:A组65例,术后24 h拔管;B组128例,术后48 h拔管;C组22例,术后72 h拔管。比较3组的术后伤口引流量、围手术期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伤口引流量A组<B组<C组(P<0.05);3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乙级愈合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B、C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6),但A组明显低于C组(P=0.023);3组术后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而A组低于C组(P=0.004)。结论拔管的时机不同对总失血量影响不大。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术后24 h拔管在伤口愈合方面优于术后72 h拔管,但因为隐性出血的积存造成功能恢复较差。术后72小时拔管患者术后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存在伤口渗出的问题。相比之下术后48 h拔管似乎为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全髋关节置换 引流管
下载PDF
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勋梦 孟庆奇 +3 位作者 王敏 唐盛辉 奉振成 李斯明 《广州医药》 2015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庆奇 张延祠 +3 位作者 王敏 张勋梦 奉振成 李斯明 《现代临床医学》 2015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对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共24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及利伐沙班组...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对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共24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及利伐沙班组。统计比较各组术后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及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总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利伐沙班组总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分子肝素组及利伐沙班组的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中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髋骨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可增加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量的增加,2种抗凝药物的疗效相当,应密切关注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变化,充分认识隐性失血,对患者有效血容量的丢失作出正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隐性失血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学敏 张勋梦 +2 位作者 谭硕果 尹景星 王振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手术系统(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ESSYS治疗的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应用经椎间孔内窥镜脊柱手术系统(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行TESSYS治疗的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肢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计算优良率。结果手术时间(98.5±11.7)min,术中出血量(12.4±3.2)mL,术后住院时间(3.7±0.8)d。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后各时相点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Macnab标准,优28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8%。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患者疼痛缓解明显,腰椎功能恢复良好;该技术具有阶梯治疗意义,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技术 微创性 椎间孔 内窥镜检查 适应证 阶梯治疗
下载PDF
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学敏 张勋梦 +4 位作者 唐三元 杨辉 尹景星 王振 唐天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增城区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46例(55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平片跟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跟骨长度、宽度...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复位质量与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增城区人民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46例(55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X线平片跟骨解剖形态学参数(跟骨长度、宽度、高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以及CT冠状面后距下关节面最大移位距离,将所得数据与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1年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为(82.8±8.2)分,优良率7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AOFAS评分相关的指标是后距下关节面移位距离和Bohler角,前者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551,P<0.05),后者与AOFAS评分呈正相关(r=0.357,P<0.05);AOFAS评分与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跟骨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和Bohler角对踝-后足功能恢复效果影响较大,尤其是后距下关节面平整度,可作为跟骨骨折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复位质量 距下关节 Bohler角 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伤椎及跨伤椎手术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后恢复进程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王振 尹景星 +1 位作者 张勋梦 萧锦瑜 《大医生》 2022年第1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及跨伤椎手术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后恢复进程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伤椎固定组(45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伤椎及跨伤椎手术方案治疗脊柱骨折后恢复进程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9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伤椎固定组(45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术治疗)和跨伤椎固定组(45例,采用跨伤椎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经伤椎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跨伤椎固定组,手术时间长于跨伤椎固定组,卧床时间短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高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低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术后2周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经伤椎固定组低于跨伤椎固定组(P<0.05)。结论相较于跨伤椎置钉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虽然术中出血量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但卧床时间较短,能有效改善脊柱矢状位力学性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脊柱骨折
下载PDF
PE-MFD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振 郭炼锦 张勋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皮后路非全内镜下椎间孔内口减压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PEMFD)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9-2022-09诊治的80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 目的 观察经皮后路非全内镜下椎间孔内口减压术(Percutanous endoscopic medial foraminal discectomy,PEMFD)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9-2022-09诊治的80例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其中A组30例采用PE-MFD治疗,B组30例采用全脊柱内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Full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Endo-LOVE)治疗,C组20例采用PE-MFD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比较三组手术相关参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80例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54个月。A组、C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但是A组、C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A组、B组(P<0.05)。三组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MFD联合皮质骨轨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不仅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而且有利于缓解患者早期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 经皮侧后路非全内镜下椎间孔内口减压术 皮质骨轨迹螺钉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盛辉 李斯明 +2 位作者 周子强 王敏 张勋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01-1606,1604-1606,共6页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穿刺时的注意要点。[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35例高位胸椎骨质疏...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穿刺时的注意要点。[方法]在C型臂X线机透视监控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治疗35例高位胸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68~92岁,平均80岁,单节段新鲜压缩性骨折30例,合并多节段陈旧性骨折5例;T53例,T68例,T711例,T813例。以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活动能力、止痛药物的使用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 d、1周,1、3、6、12个月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止痛药物的使用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骨水泥渗漏至椎旁软组织;1例骨水泥渗漏至周围静脉丛,但均未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2例半年内出现相邻椎体骨折;无肺动脉栓塞、肋骨骨折、气胸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由于胸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毗邻组织或器官的重要性,术者的操作经验以及对解剖结构的熟悉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高位胸椎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原文传递
研究在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萧锦瑜 张勋梦 郭炼锦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筛选自本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20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共10例行常规固定治疗,观... 目的:探讨在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20例患者,筛选自本院2017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20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共10例行常规固定治疗,观察组共10例患者行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对比2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下床行走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比较,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例(90.00%),对照组为7例(70.00%),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20.00%),对照组为4例(40.00%),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实施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老年患者 膝关节镜 辅助微创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钠联合关节镜清理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何永滔 朱学敏 张勋梦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联合关节镜清理术对膝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向关节...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联合关节镜清理术对膝部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KOA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向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WOMAC指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功能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WOMAC指数、VAS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JO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与对照组的17.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关节镜清理能明显减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促进临床症状和关节功能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关 疼痛
原文传递
PELD与PLIF对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12
作者 何永滔 朱学敏 张勋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3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PLI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LLDH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PLIF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PELD)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PLI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LLDH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PLIF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PELD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腰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射线暴露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3.69±0.54)分,低于对照组的(4.11±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17.65±2.38)分,低于对照组的(19.58±2.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LDH患者采用PELD与PLIF治疗的效果均较好,且安全性均较高,但PELD能改善手术指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融合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疼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