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围手术期IABP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4 位作者 王辉山 朱洪玉 姜辉 韩宏光 陶登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2-243,共2页
关键词 围手术期应用 旁路移植手术 IABP 冠状动脉 临床应用 重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介入性导管技术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韩宏光 朱洪玉 王辉山 李新民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AVB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的经验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南滨 费诚鉴 +1 位作者 汪曾炜 赵进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7-209,共3页
本文总结我科1986年6月~1987年12月间51例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肺动脉收缩压≥10.7kPa(80mmHg),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0.8,在手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处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临床资料 男23例、女28例... 本文总结我科1986年6月~1987年12月间51例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肺动脉收缩压≥10.7kPa(80mmHg),肺体循环动脉收缩压比值≥0.8,在手术前后应用血管扩张药处理,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临床资料 男23例、女28例,年龄1.5~24岁(平均8±4.8岁),其中<14岁者47例(92.7%)。体重9.5~53kg(平均20.7±9.8kg)。有27例合并心血管畸形,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房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心电图电轴—90°~+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血管扩张药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南滨 张仁福 +2 位作者 韩宏光 李宏 陶登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11-312,共2页
报道 45例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可达龙治疗的结果。室性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9.7% (2 6 / 2 9)和 87.5 % (14/ 16 ) ,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 3天和 6h。 13.3%患者用药后动脉收缩压较用药前降低 >2 0mmHg... 报道 45例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可达龙治疗的结果。室性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89.7% (2 6 / 2 9)和 87.5 % (14/ 16 ) ,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 3天和 6h。 13.3%患者用药后动脉收缩压较用药前降低 >2 0mmHg,但持续时间短暂 ,主要发生于术后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患者。可达龙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心律失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术 心律失常 胺碘酮 疗效 抗心律失常药 安全性
下载PDF
核素心室显像对法洛四联症矫正术前后心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4 位作者 张仁福 陈宪英 刘志凡 张兆中 王凯庚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5-216,共2页
为判断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前后心室功能的变化,对43例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5~35天进行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以心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作为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LVPER)、左室高峰充... 为判断法洛四联症患者手术前后心室功能的变化,对43例病人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5~35天进行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以心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高峰充盈率作为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LVPER)、左室高峰充盈率(LVPFR)分别为55%、2.95EDV/s 和3.05EDV/s,术后分别为71%、4.35EDV/s 和5.05EDV/s。术前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高峰射血率(RVPER)、右室高峰充盈率(RVPFR)分别为42%、2.35EDV/s 和2.32EDV/s。且与右室流出道阻塞程度有关,术后明显改善,分别为50%、3.00EDV/s 和3.36EDV/s。因此,法洛四联症病人术前右心室功能降低,经畸形矫正可得到改善,并且右室功能状态对判断右室流出道阻塞程度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氏四联症 外科手术 放射性核素 心脏功能
下载PDF
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韩宏光 朱洪玉 王辉山 李新民 《沈阳部队医药》 2010年第1期19-20,共2页
为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 为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度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表明,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经右心房与右心室径路矫正手术后心律失常观察
7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张仁福 刘建实 费诚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7-298,共2页
法乐四联症经右心房与右心室径路矫正手术后心律失常观察110015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张仁福刘建实费诚鉴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外科,手术;右心房径路;心律失常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1目前,法乐四... 法乐四联症经右心房与右心室径路矫正手术后心律失常观察110015沈阳沈阳军区总医院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张仁福刘建实费诚鉴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外科,手术;右心房径路;心律失常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1目前,法乐四联症(简称四联症)矫正手术成功率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右心房径路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南滨 张仁福 +2 位作者 朱洪玉 宫汉东 韩宏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 :分析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施行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34例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14例 ,对其围术期多种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目的 :分析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施行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34例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14例 ,对其围术期多种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相比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多巴胺用量减少 ,中心静脉压降低 ,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监护天数均明显缩短。手术死亡率7 1%。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有利于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疗效优于心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 心外管道 疗效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Fontan术后脑部并发症与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南滨 张广生 +4 位作者 汪曾炜 费诚鉴 张仁福 朱洪玉 高文根 《沈阳部队医药》 1999年第2期116-117,共2页
为探讨改良 Fontan 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120例术后病人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组发生脑部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15.8%。分析结果显示术前 McGoon 比值、肺动脉指数降低,术终右房压升高、术后中心静脉压增高、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为探讨改良 Fontan 手术后脑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120例术后病人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组发生脑部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15.8%。分析结果显示术前 McGoon 比值、肺动脉指数降低,术终右房压升高、术后中心静脉压增高、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低氧血症与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围手术期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望降低术后脑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FONTAN 手术 脑部并发症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右心房径路法乐四联症矫正术后心功能评价
10
作者 张南滨 汪曾炜 +3 位作者 朱洪玉 刘建实 费诚鉴 张仁福 《沈阳部队医药》 1996年第2期97-99,共3页
本文将60例法乐四联症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经右房和右室径路施行心内修复术。右房组术后右室射血分数和右室高峰射血率分别为53±8%和3.16±0.59EDV/S;右室组分别为48±7%和2.75±0.54EDV/S(P<0.05)。右房组术... 本文将60例法乐四联症病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经右房和右室径路施行心内修复术。右房组术后右室射血分数和右室高峰射血率分别为53±8%和3.16±0.59EDV/S;右室组分别为48±7%和2.75±0.54EDV/S(P<0.05)。右房组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缩短,多巴胺用量减少(P<0.05),表明术后右心室收缩功能优于右室组。右房组术后心律失常和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也低于右室组。术终右室与左室收缩压比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本文认为,经右心房径路施行四联症矫正术,在保护右心室功能、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及减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方面优于常规的右心室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矫正术 右房径路 术后心功能评价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73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宏光 李新民 +5 位作者 王辉山 姜辉 尹宗涛 韩劲松 张南滨 汪曾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 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性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学 抗生素
下载PDF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及处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宏光 张南滨 +2 位作者 朱洪玉 汪曾炜 谭丽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探讨 3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4年 1月~2 0 0 2年 1 2月收治 389例V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 1岁、心胸比值 (C/T)≥ 0 .5、室缺直径... 目的 探讨 3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 1 994年 1月~2 0 0 2年 1 2月收治 389例VSD心内直视手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 1岁、心胸比值 (C/T)≥ 0 .5、室缺直径≥ 1cm、并肺动脉高压、补片修复缺损、主动脉阻断时间≥ 30min及术后低血钾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 心律失常是室缺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 ;早期手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维持术后 2 4h内循环稳定、防止电解质紊乱和缺氧、酸中毒的发生 ,是防止 3岁以内患儿VSD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儿童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春华 张仁福 +3 位作者 朱洪玉 宫汉东 宋恒昌 张南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 总结 1973~ 1999年 8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主动脉窦瘤破裂 85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40例 (4 7.1%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5例 (17.6 % ) ,均以补片行主动脉窦瘤修补 ,其中 40例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 目的 总结 1973~ 1999年 8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主动脉窦瘤破裂 85例 ,合并室间隔缺损 40例 (4 7.1%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5例 (17.6 % ) ,均以补片行主动脉窦瘤修补 ,其中 40例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和室间隔缺损 ,5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 结果 全组死亡 3例 ,死亡率3.5 % ,无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71例随访 2个月~ 2 4年 ,心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 ,应尽早手术 ,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及用同一乒乓球拍形补片修补窦瘤和室间隔缺损 ,效果较好。对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应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而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不用特殊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辉山 汪曾炜 +6 位作者 朱洪玉 张仁福 张南滨 宫汉东 宋恒昌 张静 姜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总结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射血分数(LVEF)≤0.3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18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为3支血管病变,在体外循环下行CA... 目的总结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心射血分数(LVEF)≤0.3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18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为3支血管病变,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采用左乳内动脉18支与前降支吻合,采用桡动脉11支及大隐静脉26支与其它血管吻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正电子发射断层18F-脱氧葡萄糖显像(18F-FDGPET)检查,以判定心肌的存活状况。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心室颤动。12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二次气管内插管3例。随访17例,随访时间14~26个月,所有患者心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LVEF(0.51±0.13)较术前(≤0.35)增大。2例出院后出现心绞痛复发。结论CABG是治疗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效果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及可再血管化的目标血管的数量。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积极应用IABP及护心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 冠心病患者 外科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8F-脱氧葡萄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正电子发射断层 左心射血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CABG 左乳内动脉 气管内插管 临床经验 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韩劲松 阎德民 +4 位作者 朱洪玉 张南滨 李新民 王辉山 汪曾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在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中的影响。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B组)、非糖尿病IPC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E组)、糖尿病IPC组(F组),每组10只。动物处死后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对照组采用全心灌流90min,余不做任何处理;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30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IPC组采用心脏平衡灌流10min,经2次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缺血30min,再复灌30min。比较各组复灌30min后心排血量(CO)、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检测缺血前及复灌30min后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和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计算心肌含水率。结果与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非糖尿病IPC组CK活性、MDA含量、心肌含水率均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增加,CO、LVDP、+dp/dtmax、-dp/dtmax恢复率明显增加(P<0.05)。而糖尿病IPC组与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上述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预适应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胸腔积液与心血管活性肽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尹宗涛 张仁福 +5 位作者 朱洪玉 汪曾炜 宫汉东 张南滨 宋恒昌 王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静脉 -肺动脉连接术 (TCPC)后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血管活性肽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 2 4例行心外管道 TCPC后患者胸腔引流液量作为因变量 ,年龄、Nakata指数、射血分数、人工血管直径、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 (CVP)作为自变量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同时在术后第 1、3、5和 7天测量内皮素 - 1(ET-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结果 经回归方程线性假设检验 ,胸腔引流液量与 CVP呈直线正相关 (F=6 85 .6 0 0 ,P<0 .0 1,其回归方程为 Y=0 .5 98X- 3.4 30 ,r=0 .985 ) ,而与其它因素无明显相关关系。CVP与 ET- 1呈显著正相关 (r=0 .982 ,P<0 .0 5 ) ,与 CGRP呈显著负相关 (r=- 0 .986 ,P<0 .0 5 )。 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 ,CVP增高是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术后早期肺血管内皮细胞对 ET- 1和CGRP引起的分泌紊乱 ,可能是导致 CVP升高继而引起胸腔积液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胸腔积液 CVP 心血管活性 CGRP 术后 TCPC 直线 严格 自变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17
作者 韩劲松 王辉山 +4 位作者 朱洪玉 张南滨 李新民 姜辉 汪曾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8-150,15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呼吸机依赖(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行CABG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0例中,发生VD17例(12.14%),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呼吸机依赖(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行CABG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0例中,发生VD17例(12.14%),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与呼吸机依赖发生关系密切。VD者比非VD者在ICU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VD是CABG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ICU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加强70岁以上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合理控制体循环血压及肺动脉压力,积极维护心功能,预防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降低CABG术后发生VD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呼吸机依赖 危险因素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复术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凯 张仁福 +3 位作者 朱洪玉 赁常文 张南滨 汪曾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周凯*张仁福朱洪玉赁常文张南滨汪曾炜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经胸部正中切口修复创伤大,且术后切口疤痕增生明显。自1993年12月~1996年10月我们对61例女性患者...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周凯*张仁福朱洪玉赁常文张南滨汪曾炜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经胸部正中切口修复创伤大,且术后切口疤痕增生明显。自1993年12月~1996年10月我们对61例女性患者采取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ASD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房间隔缺损 修复术 右胸前外则 小切口
下载PDF
同步电复律治疗心脏瓣膜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朝辉 张南滨 +3 位作者 韩宏光 徐莉莹 韩劲松 尹宗涛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同步电复律治疗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返ICU,心电监测下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5mg/kg,总量80~120mg,患者... 目的探讨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要点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同步电复律治疗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返ICU,心电监测下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2.5mg/kg,总量80~120mg,患者进入朦胧状态时,行胸外同步直流电复律,1~2J/kg。室上性心动过速停止,心室率<100次/min为有效。电复律前进行心理疏导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提供相关信息,完成术前各项常规和特殊检查,电复律时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电复律后动态观察病情,出院后定期复诊。结果本组电复律后有效55例(98.2%),无效1例(1.8%),此例结合胺碘酮静脉泵入12h后心室率得到控制。电复律后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同步电复律治疗瓣膜手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给予细致的心理护理,做好电复律配合及防治电复律后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可以保证复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复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 护理
下载PDF
婴儿先心病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成功救治3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健 刘晓莉 +2 位作者 张南滨 肖颖彬 汪曾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婴儿 先心病术后 脱离呼吸机困难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