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热劣化机理研究
1
作者 齐同刚 张占辉 +2 位作者 关豆豆 彭伟康 黄志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53-56,共4页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时,余辉性能变化不明显,发射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而高于600℃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余辉性能显著劣化,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并在900℃附近出现极大值。上述余辉性能劣化和发射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陷阱能级捕获电子能力的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r_2MgSi_2O_7∶Eu^(2+),Dy^(3+)热劣化的陷阱能级受热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 热处理 热劣化机理
下载PDF
多孔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实验制备
2
作者 李亮 陈远荣 +2 位作者 季家友 张占辉 黄华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2,93,共5页
设计了多孔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利用三聚氰胺与氯化钠共混煅烧得到多孔氮化碳(FCN)后,以多孔氮化碳(FCN)与氧化石墨烯(GO)为基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三维多孔功能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FCN/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 设计了多孔氮化碳/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实验,利用三聚氰胺与氯化钠共混煅烧得到多孔氮化碳(FCN)后,以多孔氮化碳(FCN)与氧化石墨烯(GO)为基体,通过水热法合成三维多孔功能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FCN/RG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FCN/RGO的内部结构和微观形貌,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分析了FCN/RGO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块状氮化碳/还原氧化石墨烯(BCN/RGO)相比,FCN/RGO的电化学性能有显著提升,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比电容达到277 F/g,与BCN/RGO相比提升了29.4%;且在经过1000圈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依旧达99.1%。FCN/RGO复合材料组装的电容器充电后可点亮红色LED灯,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碳 还原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占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宽频地震采集已经成为海上地震数据采集重要趋势,其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对改善地震资料成像和提升地震资料对复杂目标体的解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宽频地震资料和鬼波进行了概述,其次重点探讨了目前关注度较高... 宽频地震采集已经成为海上地震数据采集重要趋势,其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对改善地震资料成像和提升地震资料对复杂目标体的解释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宽频地震资料和鬼波进行了概述,其次重点探讨了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海上宽频地震采集技术,包括倾斜电缆采集技术、上下双缆采集技术、双检电缆采集技术、同步多级震源采集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宽频地震采集技术 鬼波
下载PDF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的改进研究
4
作者 李泽宇 冉冲 +3 位作者 易凤莹 喻湘华 张占辉 郭庆中 《化工时刊》 CAS 2023年第6期26-28,共3页
悬浮聚合实验是一个经典的高分子化学教学实验,国内高校开设该实验,普遍选用聚乙烯醇PVA-1799作为分散剂、苯乙烯为单体,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但该实验悬浮体系不稳定,致使实验成功率不高。为改进此状况,在不改变悬浮聚合的本质... 悬浮聚合实验是一个经典的高分子化学教学实验,国内高校开设该实验,普遍选用聚乙烯醇PVA-1799作为分散剂、苯乙烯为单体,悬浮聚合制备聚苯乙烯微球。但该实验悬浮体系不稳定,致使实验成功率不高。为改进此状况,在不改变悬浮聚合的本质与实验步骤的前提下,作者在分散剂PVA-1799中加入10%的PVA-1788,以提高实验悬浮体系的稳定性,实验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实验的成功极大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改进后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悬浮聚合的本质,以及与乳液聚合的区别,可将其作为大学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化学实验 苯乙烯 悬浮聚合实验 改进 分散剂
下载PDF
Dy^(3+)掺杂NaLaMgWO_(6)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
5
作者 王喆 周诗晖 +1 位作者 张占辉 黄志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NaLa1-xDyxMgWO_(6)荧光粉。考察了Dy^(3+)离子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物相和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将所制得的荧光粉在800℃进行热处理,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的发光性质变化,探讨不同掺杂离子浓度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NaLa1-xDyxMgWO_(6)荧光粉。考察了Dy^(3+)离子掺杂浓度对荧光粉物相和发光性质的影响。并将所制得的荧光粉在800℃进行热处理,对比分析热处理前后的发光性质变化,探讨不同掺杂离子浓度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1100℃温度下保温4 h,可以制备得到NaLaMgWO_(6)单相,Dy^(3+)的掺入未改变荧光粉基质的物相结构。在389 nm波长激发下,NaLaMgWO_(6):Dy^(3+)表现出Dy^(3+)的^(4)F_(9/2)→^(6)H_(13/2)的特征发射,属于Dy^(3+)的黄色发射。随着掺杂离子浓度的增大,其发射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当Dy^(3+)掺杂的原子百分数为8%时,NaLa_(0.92)Dy_(0.08)MgWO_(6)荧光粉表现出最好的发射强度。在800℃热处理后,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在最佳浓度处有所增强,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NaLa_(0.92)Dy_(0.08)MgWO_(6)荧光粉是一种能应用于白色发光二极管的潜在黄色发射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gWO_(6) 荧光粉 发光性能 热稳定
下载PDF
电荷补偿对Ba_(2)ZnGe_(2)O_(7)∶Bi^(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6
作者 周诗晖 王喆 张占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11-231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2个系列的荧光粉样品:Ba_(2-x)ZnGe_(2)O_(7)∶xBi^(3+)(系列Ⅰ)和Ba1.994-yKyZnGe_(2)O_(7)∶0.006Bi^(3+)(系列Ⅱ)。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少量Bi^(3+)、K^(+)的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材料的物相结构。样品的荧...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2个系列的荧光粉样品:Ba_(2-x)ZnGe_(2)O_(7)∶xBi^(3+)(系列Ⅰ)和Ba1.994-yKyZnGe_(2)O_(7)∶0.006Bi^(3+)(系列Ⅱ)。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少量Bi^(3+)、K^(+)的掺杂不会明显改变材料的物相结构。样品的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虽然2个系列样品的发光光谱都随组成成分变化有少量变化,但发光颜色基本上均为黄绿色。在358 nm的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呈现一个峰值在500 nm的宽发射带,归属于^(3)P_(1)→^(1)S_(0)能级跃迁。在500 nm监测下,荧光粉的最强激发峰位于358 nm,归属于^(1)S_(0)→^(3)P_(1)能级跃迁,此外还有一个位于320 nm的肩峰归属于O^(2-)-Bi^(3+)电荷转移带。系列Ⅰ样品的光谱数据结果指出,Bi^(3+)的最佳掺杂量x为0.006。在该基质中,Bi^(3+)掺杂取代Ba_(2+)属于不等价取代,会在晶格中产生Ba_(2+)空位或间隙O^(2-),对材料的发光强度产生负面影响。对此,采用K^(+)与Bi^(3+)协同掺杂起到电荷补偿的作用,填补Ba_(2+)空位或捕获间隙O^(2-)缺陷。空位被填补或间隙被捕获均减少了晶格畸变,从而使发光强度明显提高。系列Ⅱ样品的光谱数据表明,完全电荷补偿的荧光粉样品相比于没有掺K^(+)的样品,其发光强度提高了约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Ba_(2)ZnGe_(2)O_(7)∶Bi^(3+) 发光性质 光学性能
下载PDF
1,1′-联萘-2,2′-二胺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占辉 默丽萍 +1 位作者 刘庆彬 李同双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3,共7页
综述了 1,1′ 联萘 2 ,2′ 二胺 (联萘胺 )化合物的制备 ,讨论了它们作为手性辅助基或配体在烯烃、酮、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及在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醛的烷基化反应、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不对称烯丙位取代反应和不对称Diels Alde... 综述了 1,1′ 联萘 2 ,2′ 二胺 (联萘胺 )化合物的制备 ,讨论了它们作为手性辅助基或配体在烯烃、酮、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及在烯烃的不对称环丙烷化、醛的烷基化反应、醛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不对称烯丙位取代反应和不对称Diels Alder反应等反应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联萘-2 2′-二胺 制备 应用 不对称合成 消旋体联萘胺 光学活性联萘胺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呱仑酸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占辉 刘庆彬 +1 位作者 薄海静 郭秀斌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呱仑酸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在InertsilCN - 3柱上 ,以磷酸盐缓冲液 (pH =7) -乙腈 (5 0∶5 0 )为流动相 ,于 2 90nm波长处检测 ,流速为 1 0mL·min-1。结果 :呱仑酸钠的浓度在1 0~... 目的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呱仑酸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在InertsilCN - 3柱上 ,以磷酸盐缓冲液 (pH =7) -乙腈 (5 0∶5 0 )为流动相 ,于 2 90nm波长处检测 ,流速为 1 0mL·min-1。结果 :呱仑酸钠的浓度在1 0~ 6 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回归方程 :A =6 2 0 0× 10 5C +6 374× 10 4 ,r =0 9996。精密度试验RSD =0 2 9% (n =6 ) ,最低检出限为 0 2 4ng。有关物质可检出 2个杂质。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呱仑酸钠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 抗溃疡药
下载PDF
BaMgAl_(10)O_(17)∶Eu^(2+)荧光粉的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占辉 王育华 都云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7-629,共3页
 以(NH4)2CO3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1350℃成功合成了单相Ba1-xEuxMgAl10O17(0.02≤x≤0.14)蓝色荧光粉。合成温度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降低了约250℃。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呈准球状形貌,分布均匀且无烧结,晶粒尺寸在0.3μm左右。在25...  以(NH4)2CO3为沉淀剂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在1350℃成功合成了单相Ba1-xEuxMgAl10O17(0.02≤x≤0.14)蓝色荧光粉。合成温度比传统的高温固相法降低了约250℃。制备的荧光粉颗粒呈准球状形貌,分布均匀且无烧结,晶粒尺寸在0.3μm左右。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光谱的最大峰值在450nm附近,发射强度比高温固相法提高了大约15%。当x=0.10时发射强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gAl10O17:Eu^2+ 荧光粉 化学共沉淀法合成
下载PDF
Zr^(4+)掺杂对Na_(4-x)MnV_(1-x)Zr_(x)(PO_(4))_(3)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10
作者 汤傲 杨晨光 +1 位作者 胡朴 张占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9-293,298,共6页
为了改善Na_(4)MnV(PO_(4))_(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高温固相法在750℃下烧结10 h制得了不同Zr^(4+)掺杂浓度的Na_(4-x)MnV_(1-x)Zr_(x)(PO_(4))_(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Zr^(4+)离子掺杂... 为了改善Na_(4)MnV(PO_(4))_(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高温固相法在750℃下烧结10 h制得了不同Zr^(4+)掺杂浓度的Na_(4-x)MnV_(1-x)Zr_(x)(PO_(4))_(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Zr^(4+)离子掺杂对Na_(4-x)MnV_(1-x)Zr_(x)(PO_(4))_(3)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径为80 pm的Zr^(4+)离子部分取代半径为74 pm的V3+离子后,材料的晶胞体积增大,这有利于Na^(+)的快速扩散。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a_(3.9)MnV_(0.9)Zr_(0.1)(PO_(4))_(3)表现出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0.5 C的倍率下提供92.2(mA·h)/g的可逆比容量,在经过70圈充放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9.3%,明显高于未掺杂的Na_(4)MnV(PO_(4))_(3)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4MnV(PO4)3 掺杂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氧化亚硅负极三维结构水性黏结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书剑 陈洋 +3 位作者 杨克聪 李剑 张占辉 刘志宏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6-59,118,共5页
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非中性水溶液中自发进行水解和自交联的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水性黏结剂,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黏结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添加量对黏结剂结构和电... 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非中性水溶液中自发进行水解和自交联的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水性黏结剂,通过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黏结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添加量对黏结剂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添加量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构建更加稳定的三维交联结构,增强体系的结构强度,抑制氧化亚硅(SiO_(x))的体积膨胀;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余组分功能基团的减少,降低黏结剂的黏结性能,损害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SiO_(x)负极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比容量为1 441.7(mA·h)/g,首圈库伦效率为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氧化亚硅负极 黏结剂 三维网状结构
下载PDF
酶-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占辉 刘庆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0-787,i001,共9页
动态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酶和金属配合物的结合扩展了这个方法的使用范围,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酶催化拆分和金属催化原位外消旋化未反应的底物,克服了经典动力学拆分最高产率只有50%的缺陷.... 动态动力学拆分是合成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最方便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酶和金属配合物的结合扩展了这个方法的使用范围,该方法的主要特征是用酶催化拆分和金属催化原位外消旋化未反应的底物,克服了经典动力学拆分最高产率只有50%的缺陷.概述了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力学拆分 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配合物 光学活性化合物 外消旋化 金属催化 主要特征 酶催化 高产率
下载PDF
1 ,1’ -联二萘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占辉 李同双 +1 位作者 默丽萍 王继业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333-340,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 1,1’ -联二萘酚类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引用文献 5
关键词 1 1'-联二萘酚类化合物 偶合 制备
下载PDF
分子碘催化的有机化学反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占辉 刘庆彬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从有机合成化学的角度,按反应类型综述了分子碘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碘催化的反应主要涉及保护基团的形成和裂解、氧化和还原反应、成环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重排反应等。
关键词 催化剂 有机反应 有机合成 应用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谷氨酰胺中呱仑酸钠的含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占辉 刘庆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 :建立复方谷氨酰胺中呱仑酸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InertsilCN 3(5μm ,4.6mm× 2 50mm) ,磷酸盐缓冲液 (pH 7) 乙腈 (50∶5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90nm ,流速1 .0mL·min- 1 。结果 :呱仑酸钠的... 目的 :建立复方谷氨酰胺中呱仑酸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InertsilCN 3(5μm ,4.6mm× 2 50mm) ,磷酸盐缓冲液 (pH 7) 乙腈 (50∶50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 90nm ,流速1 .0mL·min- 1 。结果 :呱仑酸钠的浓度在 1 .0~ 6 .0mg·L- 1 范围内呈线形关系 ,平均回收率为 99.8% ,RSD为 0 .4 % (n =8)。结论 :本法具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谷氨酰胺 哌仑酸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
下载PDF
1,1′-联二萘-2,2′-二硫酚的制备、拆分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占辉 默丽萍 刘淑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 1 ,1′-联二萘 2 ,2′-二硫酚的制备、拆分及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引用文献 2 3篇 .
关键词 1 1-联二萘2-2二硫酚 制备 拆分 应用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呱仑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占辉 刘庆彬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7-158,共2页
以愈创为原料 ,用二烷·三氧化硫加合物 (D.S.试剂 )作磺化剂合成呱仑酸钠 ,总收率 71% ,产品纯度在99.5 %以上。
关键词 呱仑酸钠 合成 愈创Yu 二恶烷 三氧化硫试剂
下载PDF
仿生非光滑表面对对磨副的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占辉 王义强 +3 位作者 叶国云 韩子渊 张志杰 骆海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03,共6页
利用激光处理技术在灰铸铁表面加工了4种具有非光滑形态的试样,对比研究非光滑形态对对磨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对对磨副的损伤机理与光滑试样不同,为非光滑表面凸起对对磨副的微观切削作用。非光滑表面对磨副的磨损质量均... 利用激光处理技术在灰铸铁表面加工了4种具有非光滑形态的试样,对比研究非光滑形态对对磨副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非光滑表面对对磨副的损伤机理与光滑试样不同,为非光滑表面凸起对对磨副的微观切削作用。非光滑表面对磨副的磨损质量均远大于未处理试样的对磨副,以对磨副磨损质量为评价指标,条状、环状、点状和网状对对磨副的损伤作用依次减小,损伤最小的网状对磨副其质量损失仅为等面积比下的条状对磨副的55.66%,在相同的单元体面积比和几乎相同的显微硬度条件下,通过调整单元体的形态可以有效地减轻对对磨副的损伤作用。这是由于不同形态的非光滑表面在磨损过程中的载荷分配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非光滑表面 对磨副 仿生工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V亚砜酸的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占辉 郭秀斌 +1 位作者 刘庆彬 薄海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81-282,294,共3页
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 V亚砜酸含量的新方法 .所用色谱柱为 HypersilODS-2柱 ,以磷酸盐缓冲液 ( p H=5 .8)乙腈 (体积比为 80∶ 2 0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0 m L/ min,检测波长为2 6 8nm,并对副产物青霉素 V砜酸进行了... 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霉素 V亚砜酸含量的新方法 .所用色谱柱为 HypersilODS-2柱 ,以磷酸盐缓冲液 ( p H=5 .8)乙腈 (体积比为 80∶ 2 0 )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0 m L/ min,检测波长为2 6 8nm,并对副产物青霉素 V砜酸进行了液相色谱的定性检测 .结果表明 ,实验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 ,可以用于青霉素 V亚砜酸生产的质量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普法 青霉素V亚砜酸 青霉素V砜酸 含量测定 广谱抗生素 医药中间体 色谱柱
下载PDF
手性螺环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占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5-363,共9页
手性螺环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是不对称合成和催化研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一些手性螺环配体被合成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综述了近十年来手性螺环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不对称催化反应 应用研究进展 螺环 手性 配体 不对称合成 研究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