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戊二醛与环氧氯丙烷处理后猪瓣的形态与组织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卫达 段大为 +3 位作者 刘维永 蔡振杰 易定华 潭红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 :研究戊二醛 (glutaraldehyde ,GA)与环氧氯丙烷 (epoxychloropropan ,EC)处理猪动脉瓣对其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方法 :将宰杀 1h的猪主动脉瓣 4 0枚 ,平均分成 4组 ,分别置入对照组 :4℃的 30mL·L-1GA保存液中 ;GA组 :4℃... 目的 :研究戊二醛 (glutaraldehyde ,GA)与环氧氯丙烷 (epoxychloropropan ,EC)处理猪动脉瓣对其形态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方法 :将宰杀 1h的猪主动脉瓣 4 0枚 ,平均分成 4组 ,分别置入对照组 :4℃的 30mL·L-1GA保存液中 ;GA组 :4℃的 5mL·L-1GA液保存 ;EC改性组 :经 4℃的 5mL·L-1GA液保存 4 8h后 ,移入 4℃的 2 0mL·L-1EC液保存 4 8h ,再用 4℃的 5mL·L-1GA液保存 ;EC处理组 :用 4℃的 2 0mL·L-1EC液保存 .各组在处理后 2mo观察大体形态 ,显微和超微结构 ,测定组织稳定性 ,组织含水量 ,保存 1a后测定组织断裂强度 .结果 :对照组 ,GA组 ,EC改性组的纤维形态结构无差别 ,EC处理组胶原纤维出现局灶性松乱和溶解现象 ;对照组 ,GA组和EC改性组 3组间热皱缩温度无明显差别 (P>0 .0 5 ) ,但分别明显高于EC处理组 (P <0 .0 0 1) ;4组间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4组间组织断裂强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EC改性的GA瓣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钙化优于其他组 .结论 :EC改性的GA瓣较GA瓣能保持瓣膜结构的完整性并提高瓣膜组织的稳定性 ,具有更好的抗张强度和抗钙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戊二醛 环氧氯丙烷 形态 组织结构 影响 抗张强度 抗钙化能力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胡青锟 林曦 +2 位作者 张本 王显悦 张卫达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TAAD)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0例AS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TAAD)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0例AS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45例)和未发生组(2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收缩压、舒张压、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患者伴有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占比高于未发生组,cTnⅠ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和cTnⅠ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846(P<0.05)。结论 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和cTnⅠ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脑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肌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升主动脉瘤的外科诊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卫达 蔡振杰 +3 位作者 刘维永 王晓武 方福珍 崔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结合外科治疗 5 7例升主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此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 .方法 :我院升主动脉瘤手术 5 7(男 4 6 ,女 11)例 ,年龄 18~ 6 3岁 .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瘤 4 3例 ,DeBekeyI型主动脉夹层 11例 ,De Be... 目的 :结合外科治疗 5 7例升主动脉瘤的经验 ,探讨此病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 .方法 :我院升主动脉瘤手术 5 7(男 4 6 ,女 11)例 ,年龄 18~ 6 3岁 .其中单纯升主动脉瘤 4 3例 ,DeBekeyI型主动脉夹层 11例 ,De BekeyⅡ型主动脉夹层瘤 3例 ,瘤体直径 5~ 16cm .手术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组件替换主动脉根部 5 3例 ,保留主动脉瓣的升主动脉替换术 4例 .结果 :1990 0 5 / 1998 0 5手术 18例 ,死亡 6例 ,病死率为 33% (6 / 18) .1998 0 6 / 2 0 0 1 0 5手术 39例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3% (1/ 39) .除 2例分别死于心律失常和全身衰竭外 ,余均死于出血 .结论 :升主动脉瘤自然病程险恶 ,外科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旦确诊 ,如升动脉瘤直径超过 5c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Bentall术后并发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再次手术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卫达 张本 +2 位作者 王晓武 王晓莉 李杰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总结报道1例Bentall术后并发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再手术体会,探讨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风险。方法女,39岁,升主动脉瘤并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术后2年,再发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 目的总结报道1例Bentall术后并发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再手术体会,探讨其发病原因、手术方法及风险。方法女,39岁,升主动脉瘤并发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术后2年,再发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结果术后无并发症,2周后康复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夹层复发与原发病、首次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术后血压控制不良等因素有关。DebakeyⅠ型、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二次手术 支架象鼻术
下载PDF
平滑肌细胞与基质在静脉桥内膜增生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卫达 朱海龙 +2 位作者 白鸿志 山川智之 松田晖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 :研究移植静脉桥内膜增厚过程中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表型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方法 :将兔自体颈浅静脉桥移植到颈动脉 ,在术后 3,8,15 d和 2 ,6个月取血管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静脉桥中层 SMC在术后... 目的 :研究移植静脉桥内膜增厚过程中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表型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方法 :将兔自体颈浅静脉桥移植到颈动脉 ,在术后 3,8,15 d和 2 ,6个月取血管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静脉桥中层 SMC在术后 3d表现受损并开始增殖 ,8d迁移到内层并形成新内膜层 ,SMC表型从正常成熟型向胚胎型转化。术后 15 d,SMC增殖率达高峰 ,2月后迅速下降 ,且绝大部分细胞从胚胎型转变为成熟表型 ,但在术后6个月 ,仍有少量胚胎型 SMC存在。新内膜层自形成后在整个观察期呈进行性增厚。内膜层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 : 型胶原、硫酸肝素、硫酸皮肤素。术后 2月基质大多堆积在内膜深层细胞稀疏区。结论 :静脉桥新内膜的形成起源于表型转化胚胎型 SMC的迁移 ,细胞增殖和基质积聚使新内膜增厚。而胚胎型 SMC在新生内膜的持续存在 ,可能促使基质不断堆积和新内膜层进行性增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桥 平滑肌细胞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应用桡动脉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达 蔡振杰 +3 位作者 杨光 刘维永 赵荣 程云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573-573,共1页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血管桥
下载PDF
异种猪瓣移植人体后衰败的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
7
作者 张卫达 段大为 +4 位作者 刘维永 张道全 谭红梅 易定华 杨景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 研究植入人体经戊二醛处理的生物猪瓣衰变后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方法 取 2 0枚再次二尖瓣置换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衰变猪二尖瓣 ,观察其大体形态的变化和瓣叶的镜下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的变化 ,同时和 3枚未植入人体生物猪... 目的 研究植入人体经戊二醛处理的生物猪瓣衰变后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 .方法 取 2 0枚再次二尖瓣置换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衰变猪二尖瓣 ,观察其大体形态的变化和瓣叶的镜下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的变化 ,同时和 3枚未植入人体生物猪瓣比较 .结果  2 0枚生物瓣植入人体6 0~ 15 6 (平均 96 .8) mo,切除后发现有 16枚瓣叶撕裂 ,3枚瓣叶穿孔 ,1枚为感染性瓣膜炎 ,所有瓣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镜下见 :胶原纤维透明变性 ,局灶性溶解 ,颗粒性物质增多和炎细胞侵润 ,纤维间粘多糖物质明显增加 ,尚见红细胞渗出和脂质体沉积 .免疫组化显示抗 、 型胶纤维单克隆抗体的表达较未移植猪瓣叶明显减弱 .结论 戊二醛处理的猪瓣植入人体后 ,瓣叶胶原纤维退行性变性 ,撕裂与钙化是生物瓣衰败的病理基础 ,多糖类物质渗入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加速病变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形态 超微结构 异种移植 二尖瓣 移植物衰败
下载PDF
胶原和弹性纤维积聚与移植静脉桥狭窄的相关性
8
作者 张卫达 朱海龙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研究胶原和弹性纤维分布及量的变化 ,探讨其在移植静脉桥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 30只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测定胶原和弹性纤维 ,计算机图像分析 ,量化胶原和弹性纤维与桥壁及桥腔的关系。结果 :静脉... 目的 :研究胶原和弹性纤维分布及量的变化 ,探讨其在移植静脉桥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 30只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模型 ,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测定胶原和弹性纤维 ,计算机图像分析 ,量化胶原和弹性纤维与桥壁及桥腔的关系。结果 :静脉桥于术后 15 d至 6月 ,胶原和弹性纤维积聚进行性增加 ,增加程度与静脉桥管壁增厚和管腔缩小密切正相关。结论 :胶原大量积聚可能对静脉桥狭窄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静脉桥 胶原 弹性纤维 静脉桥狭窄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20例死亡报告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武 张卫达 +3 位作者 袁彬彬 梅汝刚 王晓莉 李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11例死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窒息死亡),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年龄小、肺血管及左室发育差是术后低心排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技巧及畸形矫治方法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体外循环转流及心肌保护是根治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正确的术后治疗处理及严密的监护是降低术后死亡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 死亡原因 心肌保护 低心排综合征
下载PDF
142例婴儿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附5年随访资料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本 许炜 +4 位作者 张卫达 王晓武 王显悦 童光 马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并对早期、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42例婴儿TOF,术前经心脏彩超和(或)心脏CTA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9例,女性63例;年龄1~12个月,平均(6.4±2.7)个月;体质量3.0~12.0kg,平均(6.7±...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的临床经验,并对早期、中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42例婴儿TOF,术前经心脏彩超和(或)心脏CTA检查确诊,其中男性79例,女性63例;年龄1~12个月,平均(6.4±2.7)个月;体质量3.0~12.0kg,平均(6.7±1.4)kg。McGoon值0.80~2.47,平均1.59±0.34;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4.0~36.3mL/m2,平均(25.5±5.9)mL/m2。138例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根治术,4例行分期根治手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95.0±21.7)min,主动脉阻闭时间(54.3±1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0.2±30.5)h,监护室停留时间(5.0±3.5)d。治愈出院140例,死亡2例(院内死亡率1.4%)。术后二次手术4例(2.8%)。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0%(10/142)。随访患儿127例,随访率89.4%,随访时间11~62个月(中位数37个月),均无死亡或再次手术;心功能Ⅰ级117例(92.1%),心功能Ⅱ级10例(7.9%);心脏超声提示右室射血分数(EF)均正常,微量或少量肺动脉瓣反流113例(89.0%),中量反流14例(11.0%),无大量反流。结论婴儿期行TOF根治术是安全有效的,优化手术方法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婴儿期TOF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术后早期和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婴儿 心脏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医护 随访
原文传递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晓武 张卫达 +1 位作者 罗林 袁彬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不同时间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大面积心梗,分别于术后1、2、4、8周测心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后开胸取心脏。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不同时间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时程变化。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左室大面积心梗,分别于术后1、2、4、8周测心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后开胸取心脏。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观察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HMGB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心功能检测提示造模成功,心梗大鼠术后早期(1 w)HMGB1 mRNA表达上调(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mRNA水平变化类似,HMGB1蛋白水平在心肌梗死组大鼠术后早期(1~2周)表达水平增加(P<0.01),而心梗后期(8周)则显著下调(P<0.05)。结论HMGB1作为炎症调节因子,在心梗早期对心肌的炎性反应进行调控;并在心梗后期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进行心肌修复。在心梗的不同阶段对HMGB1的表达进行干预有望减少心梗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长期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迁移率族蛋白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鼠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治疗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晓武 蔡振杰 +2 位作者 张卫达 方福珍 单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nven tional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 ing ,OPCABG)治疗结果 ,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 .方法 :将 35 0例冠状动...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nven tional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 ing ,OPCABG)治疗结果 ,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 .方法 :将 35 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OPCABG和CCABG组 ,O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 ;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术后O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 ,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OPCABG组为 6 .4 % ,CCABG组为 9.1% ,OPCABG组无 1例死亡 ,CCABG组死亡率为 1.5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 ,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但不能替代CCAB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疗效 比较
下载PDF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显悦 董文鹏 +5 位作者 童光 毕生辉 张本 陆华 王晓武 张卫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组,未使用乌司... 目的观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患者的脏器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中心收治拟行全弓置换术治疗的66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围术期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的36例患者设置为乌司他丁(UTI)组,未使用乌司他丁的3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CTL)组。UTI组入院至术后3 d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静脉滴入,每8 h/次,手术中体外循环每2 h使用乌司他丁300 000 U。观察UTI组和CTL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CP)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最低直肠温度,以及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BACP)、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UACP)例数;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血液指标:包括UTI组和CTL组患者动脉血乳酸、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氧合指数以及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包括再次开胸止血、ICU时间、长期机械通气、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PND)和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结果 UTI组和CTL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停搏时间、ACP时间、BACP和UACP方式选择、术中最低直肠温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与CTL组比较,UTI组术后第1天血乳酸较低,第1、3、5天氧合指数较高,第1天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较低(P<0.05);UTI组和CTL组患者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再次开胸止血、术后肾功能不全血滤治疗例数、气管切开、PND和TND例数,院内死亡例数无明显差异。与CTL组比较,UTI组患者ICU滞留时间较短,长期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例数较少(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A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肺脏保护作用明显,有临床意义,并能降低脑损伤特异指标表达,但脑保护作用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全弓置换术 乌司他丁
下载PDF
“杂交手术”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本 张卫达 +2 位作者 王晓武 王晓莉 李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25-2728,共4页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人工血管置换同期行远端顺行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体会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l术)并全弓置换加降... 目的总结"杂交手术"(人工血管置换同期行远端顺行置入血管内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体会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升主动脉置换(或Bentall术)并全弓置换加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为二次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胸部多排CT及CT血管造影,了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人工血管及降主动脉血管内支架情况。6例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结果 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208~291min(平均242min),升主动脉阻断112~194min(平均145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63~102min(平均7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4~32月(平均15.5月),CT示人工血管通畅,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血管内支架无内瘘及移位,远端假腔明显缩小。结论对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行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全弓)同期行顺行远端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 心脏外科手术 杂交技术
下载PDF
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在A型夹层全弓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华 张卫达 +5 位作者 马涛 王晓武 王俊 于浩 杨博 徐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常温非体外循环情况下优先完成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在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使用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23例。建立体外管道:将四分叉人工血管单分... 目的探讨在常温非体外循环情况下优先完成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在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使用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23例。建立体外管道:将四分叉人工血管单分支侧与体外循环动脉管连接,并通过Y型管连接股动脉插管。重建弓部血管:依次行弓上三血管与人工血管三分支吻合,并由股动脉供血。完成分支重建后,插二级管,开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后,完成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弓部吻合,最后完成人工血管近心端与升主动脉根部吻合。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总循环时间187±6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8 min,平均鼻咽温22±2℃。死亡1例(4.3%),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8.7%),术后意识恢复时间6-48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最短18 h,11(48%)名患者在48 h内脱离呼吸机,ICU停留时间3-7 d。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可明显缩短复杂弓部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闭时间,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 体外循环 弓部重建 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
下载PDF
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对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15
16
作者 于浩 闫玉生 +3 位作者 张卫达 袁彬彬 董文鹏 乔国庆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行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125例3岁以下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 目的比较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行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125例3岁以下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显示左右肺动脉、主肺动脉、心内结构性畸形的能力,评价心率对双源CT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双源CT显示发育不良肺动脉的能力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双源CT在心率120/min以下时测量小儿肺动脉的准确性更高。结论双源CT诊断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的心外血管和心内结构性畸形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超声心动图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血清Leptin、SFRP5、RBP4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瑶瑶 董文鹏 +4 位作者 陆华 童光 王晓武 马涛 张卫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瘦素(Lepti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和视黄醇结合单核蛋白4(RBP4)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方法选取71例怀疑为CAD的患者,根据心电图、冠脉造影等分为CAD组和非CAD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 目的探讨血清中瘦素(Lepti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和视黄醇结合单核蛋白4(RBP4)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关系。方法选取71例怀疑为CAD的患者,根据心电图、冠脉造影等分为CAD组和非CAD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Leptin、SFRP5、RBP4的表达水平,将Leptin、SFRP5、RBP4表达水平与CA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AD组血清SFRP5水平明显低于非CAD组(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SFRP5水平呈负相关性(r=-0.20,P=0.01);CAD组Leptin水平高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RBP4水平在CAD组和非CA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eptin、SFRP5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CAD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可以作为预防、评估和治疗CAD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脂肪细胞分泌因子 瘦素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6
18
作者 左健 蔡振杰 +8 位作者 张卫达 崔勤 徐学增 李军 姚志勇 郑霄 崔会丽 张维 马爱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F003-F003,共1页
0 引言先天性心脏病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修补为人熟知,但手术带来的开胸,体外循环的创伤仍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和生理的伤痛. 人们已尝试了多种装置以期替代外科经导管关闭这类缺损,但因先前的一些装置递送鞘大,膜部再定位困难,... 0 引言先天性心脏病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修补为人熟知,但手术带来的开胸,体外循环的创伤仍然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和生理的伤痛. 人们已尝试了多种装置以期替代外科经导管关闭这类缺损,但因先前的一些装置递送鞘大,膜部再定位困难,残余分流率高,术后并发症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Amplatzer膜部和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专为经导管关闭膜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而设计,国内外肌部室缺也已有成功应用的个例报道[1,2],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我科在西北率先完成首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目前总例数达24例国内领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适应证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动脉血乳酸对心脏术后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显悦 毕生辉 +5 位作者 王晓武 张卫达 梅鲁刚 梁爱琼 徐宇 林曦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2011-03/2011-10月间,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低乳酸组,余32例为高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 目的明确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对于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评估作用。方法 2011-03/2011-10月间,随机抽取62例心脏术后患者,选择入监护室即时动脉血乳酸低于2.0mmol/L的30例患者分为低乳酸组,余32例为高乳酸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和碱性药物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动脉血乳酸、酸碱度和碱剩余的变化趋势。结果低乳酸组1例患者术后左肺不张;高乳酸组1例患者因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两组患者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乳酸组患者手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碱性药物使用频次较高(P<0.05),手术后动脉血乳酸、酸碱度(pH)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波动较大,术后5 h为波动最高峰,术后15~20 h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动脉血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病情有一定评估作用,动脉血乳酸较高患者术后早期病情不稳定,需要更多的药物维护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术后恢复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心脏术后 病情评估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20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显悦 张卫达 +4 位作者 王晓武 马涛 梅鲁刚 梁爱琼 张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明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0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该中心2009年3月~2010年5月同期入院手术治疗的20kg以下心脏患儿随机分为两部分,设置每部分中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患儿分别F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不同... 目的明确纤维支气管镜治疗20kg以下心脏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该中心2009年3月~2010年5月同期入院手术治疗的20kg以下心脏患儿随机分为两部分,设置每部分中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患儿分别F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例数。结果 FB组所有患儿均安全顺利完成检查及治疗;所有患儿恢复良好。对照组1例患儿术后第5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患儿恢复良好。FB组患儿体温及白细胞计数较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FB组患者并发症持续时间、ICU滞留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FB组二次或多次气管插管较对照组数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纤维支管镜治疗20kg以下心脏术后小儿肺部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治愈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心脏术后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