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善兰 钱晓萍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74-1277,共4页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天佛参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善兰 姚红玉 +3 位作者 姜觉如 茅敏华 陆若飞 黄祖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2592-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天佛参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36例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选用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佛参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 目的:探讨天佛参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36例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化疗选用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佛参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55.56%,对照组有效率为50.00%,两组有效率相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在咳嗽、咳痰、乏力、盗汗方面得到显著改善,且精神状况良好,食欲增加,其中医症候评分下降率55.56%与对照组38.89%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理状况、社交、情感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体重增加,情绪乐观,其生存质量评分下降率66.67%与对照组50.00%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7.78%,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50.00%,P<0.05。结论:给予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天佛参口服液联合常规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有效率、降低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佛参口服液 化疗 气阴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卡瑞利珠单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3
作者 柯金 王恒石 张善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9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48~87岁。总结irAEs... 目的分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7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48~87岁。总结irAEs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70例患者中,发生irAEs 43例(61.4%),其中15例(21.4%)同时出现累及多个系统的irAEs。1、2级不良反应38例(54.3%),3、4级不良反应5例(7.1%),包括免疫相关性肺炎2例、结肠炎1例、心肌炎1例、皮肤反应1例,5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结论卡瑞利珠单抗的irAEs发生率高,累及多个系统,但程度轻,3级以上irAEs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度伐利尤单抗致Graves眼病1例
4
作者 张善兰 刘晓辉 +2 位作者 柯金 王恒石 肖素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1期1583-1584,共2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兴手段,主要包括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抗体等。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兴手段,主要包括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抗体等。随着ICIs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亦逐渐被认识与重视。现报道的irAEs主要发生在胃肠道、肺、内分泌、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液、心血管等,可表现无症状、轻微并发症,甚至暴发性或致命性反应。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PD-L1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上的PD-L1与T细胞上的PD-1相结合,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重启正常的肿瘤免疫应答发挥抗肿瘤作用[1]。该药国内外均有相关不良反应报道[2-12]。本文对1例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治疗食管癌导致Graves眼病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度伐利尤单抗 GRAVES眼病
下载PDF
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开放性创伤后皮肤坏死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洋 钱松杰 +7 位作者 普布顿珠 尼玛平措 旦增欧珠 索朗次仁 扎西平措 巴桑普尺 王德国 张善兰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165-1166,共2页
目的探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开放性创伤后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人民医院(定日县平均海拔5000米)收治的因创伤造成四肢开放性损伤病人10例,一期清创缝合后皮... 目的探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开放性创伤后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人民医院(定日县平均海拔5000米)收治的因创伤造成四肢开放性损伤病人10例,一期清创缝合后皮肤出现坏死,所有病人二期行软组织创面清创后VSD覆盖治疗7~10天,最后行刃厚皮片移植。结果 10例病人经VSD治疗后,无一例伤口感染,植皮一次性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后皮肤坏死,能够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坏死 创伤 植皮
原文传递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柯金 刘晓辉 +1 位作者 王恒石 张善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0例年龄≥65岁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GA标准将患者分为适合组、不适...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试验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0例年龄≥65岁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GA标准将患者分为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概率法及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曲线间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70例患者,男39例、女31例,中位年龄69岁(65~89岁)。根据CAG分组标准,适合组35例(50.0%,35/70)、不适合组13例(18.6%,13/70)、脆弱组22例(31.4%,22/70)。与适合组、不适合组比较,脆弱组患者体力状况更差(ECOG评分)、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中危-高危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9、13.638,均P<0.01)。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35/35)、100.0%(13/13)和36.4%(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82,P<0.01)。在3组患者中,≥3级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适合组、不适合组和脆弱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7.1%(20/35)、46.2%(6/13)、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19,P<0.01);在不适合组中,接受标准剂量化疗和低剂量化疗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和2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GA能更为全面地评估老年DLBCL患者身体状况,能有效预测治疗疗效、预后,对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老年综合评估
下载PDF
长乐市托、幼园所工作人员2000~2004年健康检查结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善兰 李碧英 陈秋萍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5期1186-1187,共2页
目的 为加强托幼园所工作人员的健康准入,也为儿童身心健康创造更优良的环境,确保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方法 依据有关法规,按照《福建省托幼园所工作人员健康表》项目,对长乐市133个托幼园所工作人员上岗前和上岗后每年1次的健康查体... 目的 为加强托幼园所工作人员的健康准入,也为儿童身心健康创造更优良的环境,确保儿童健康茁壮成长。方法 依据有关法规,按照《福建省托幼园所工作人员健康表》项目,对长乐市133个托幼园所工作人员上岗前和上岗后每年1次的健康查体。结果 2000~2004年共检查4174人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58人(3.79%),RPR(TPHA)阳性11人(0.26%),霉菌性阴道炎是156人(3.73%),滴虫阴道炎22人(0.53%)。结论 指定传染病和相关疾病检出率为8.31%,有必要加强托幼园所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和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规范化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幼机构 工作人员 健康情况
下载PDF
长乐市2000—2004年儿童生命监测情况分析
8
作者 张善兰 李碧英 陈仲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577,共2页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监测情况分析 长乐市 生命 构成情况 行政村
下载PDF
石见穿醇提取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善兰 钱晓萍 +4 位作者 刘宝瑞 胡静 万莉 李茹恬 禹立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7-126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石见穿醇提取物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模型,通过MTT法观察石见穿醇提取物对HUVECs及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石见穿... 目的探讨石见穿醇提取物体外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培养模型,通过MTT法观察石见穿醇提取物对HUVECs及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石见穿醇提取物对HUVECs迁移、小管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12.5-200μg/ml的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于HUVECs48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17.73%-59.70%,明显高于其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的7.19%-39.66%(P<0.01);12.5-200μg/ml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HUVECs 12h后,迁移抑制率为1.83%-64.51%,且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940,P<0.05);12.5-200μg/ml石见穿醇提取物作用于HUVECs 24h后,形成管腔数目明显减少,管腔不完整甚至消失。结论石见穿醇提取物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UVECs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见穿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一期清创术后皮肤坏死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洋 陆永刚 +2 位作者 张善兰 毛广平 田纪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术后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自2011-05—2015-06对11例因创伤造成四肢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患者,二期行软组织创面清创及VSD覆盖治疗,7~10 d后行刃厚皮片移植。结果 11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术后皮肤坏死的疗效。方法自2011-05—2015-06对11例因创伤造成四肢开放性损伤一期清创缝合后皮肤坏死患者,二期行软组织创面清创及VSD覆盖治疗,7~10 d后行刃厚皮片移植。结果 11例经VSD治疗后,全部形成新鲜创面,植皮后全部一次成功,创面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一期清创缝合后坏死的皮肤组织经VSD治疗后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皮肤坏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皮肤坏死 四肢创伤 植皮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维莺 范燕琴 +7 位作者 刘媛 范璐 柯金 王恒石 朱锐锋 肖素芳 张善兰 胡喜梅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33-737,共5页
目的 研究治疗前后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及CD19^(+)B细胞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 目的 研究治疗前后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及CD19^(+)B细胞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诊治的老年ITP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情况,将观察组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观察分析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CD19^(+)B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共纳入患者35例,治疗总有效率85.71%(30/35)。对照组共纳入健康体检者40例。治疗前,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CD8^(+)外(P>0.05),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NK细胞和CD19^(+)B细胞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有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CD19^(+)B细胞表达水平则低于治疗前(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CD19^(+)B细胞表达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老年ITP患者中存在异常,T淋巴细胞的免疫异常可能是老年ITP患者致病的原因之一,随疗效的改善免疫细胞亚群也得到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老年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CD19^(+)B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