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乡村教师家访:价值、困境及推进路向
1
作者 张地容 魏月寒 李祥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情感最直接、最有效、最“质感”的方式,乡村教师家访以一种温暖有爱的姿态构建并维系着乡村学校、儿童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晰家校育人的责、权、利... 作为联结学校和家庭情感最直接、最有效、最“质感”的方式,乡村教师家访以一种温暖有爱的姿态构建并维系着乡村学校、儿童和家庭之间的互动信任关系。这种关系对于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晰家校育人的责、权、利,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乡村教师“乡贤”作用,营建乡村教育生态,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实践中的乡村教师家访正面临着制度建设滞后、教师家访素养不足,以及家访环境支持不利的困境。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家访,需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健全乡村教师家访支持机制,立足乡村教师“乡贤”定位,提升乡村教师家访素养,从良性互动入手,营造乡村教师家访环境,确保乡村教师家访价值的全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家访 家校合作 乡村教育生态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张地容 李紫月 李祥 《基础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7,共10页
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方向。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51名校长和216名教师进行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数据采集和评价。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使用不足,城市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方向。研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51名校长和216名教师进行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数据采集和评价。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使用不足,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欠缺;校长城乡融合意识薄弱,文化和教育领导力不高;教师城乡交流机会缺乏,专业发展受阻;特色资源开发不到位,乡土课程实施不理想;学生学科知识不扎实,艺术素养整体偏弱;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是当前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城乡融合发展框架下,建议以城乡资源共享为抓手增强乡村小规模学校资源的配置率与使用率,以主体能力提升为关键提振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内生性和自主性,以在地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为着力点滋养现代乡村学生,以精准适配的保障体系为支撑点赋权赋能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小规模学校 高质量发展 乡村教育
下载PDF
论教师身体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3
作者 张地容 卢德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3年第3期81-88,共8页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在人的生命中、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而开展的生命活动,须臾不能离开教师身体。在教育场域中,教师身体是以“身体主体”形式而存在的,是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内在统一的生命整体,既是教师开展...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在人的生命中、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而开展的生命活动,须臾不能离开教师身体。在教育场域中,教师身体是以“身体主体”形式而存在的,是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内在统一的生命整体,既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示范、生产教育意义的载体和工具,也是教师理解自我、表达自我、认同自我、发展自我的行动主体,具有示范性、社会文化历史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等特征。作为“身体主体”的教师是“成人之人”,核心价值在于“成己成人”。对于“成己”,教师身体是教师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始源境域,对于“成人”,教师身体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最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教师身体 教师发展 教育活动 身体实践
下载PDF
试论“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地容 杜尚荣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1,共4页
"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就是让学生获得、掌握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方面的素养。"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 "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就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素养,就是让学生获得、掌握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方面的素养。"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是课程改革成功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的主动学习与发展、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可以帮助形成"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核心素养 以生为本 学生核心素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乡村教师信任危机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地容 何倩 李祥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基本逻辑前提是信任教师。然而,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教师遭遇了学生的情感信任危机、家长的道德信任危机和领导的能力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生成于乡村社会转型带来的"熟人社会"向&qu...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的基本逻辑前提是信任教师。然而,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教师遭遇了学生的情感信任危机、家长的道德信任危机和领导的能力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生成于乡村社会转型带来的"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身份认同"向"身份怀疑"、"简单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且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差异性及情境性特征,严重影响乡村教师的教育质量、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公平的实现以及传统乡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根据现代乡村社会的发展需要,营造可信任的社会生态环境、构建可信任的学校支持体系、树立可信任的乡村教师形象能有效化解乡村教师的信任危机,重塑学生、家长、领导对乡村教师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信任危机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贵州省乡镇中心园的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地容 张维娜 杨红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乡镇中心幼儿园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本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目前贵州省乡镇中心园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贵州省50个农村县调查为例:这些地区仍有一半左右... 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乡镇中心幼儿园承担着指导、示范和协调本乡镇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目前贵州省乡镇中心园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贵州省50个农村县调查为例:这些地区仍有一半左右的乡镇无中心园,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教育资源极其短缺;幼教师资数量不足,工资待遇微薄,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力量薄弱,中心园管理不到位;教育质量缺乏监管,重保轻教与"小学化"两个极端倾向严重;家园合作力度不够,教育步调不一致等。为了改变现状,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扩大乡镇中心园的教育资源,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中心园教师队伍,真正实行"专人监管、园长负责"的中心园管理模式,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加强家园合作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中心园 农村学前教育 “小学化”倾向
下载PDF
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地容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4,共7页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内生式扶贫脱贫方式,能提升贫困人口教育素质,推进乡村治理民主化;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推进乡村治理科学化;精准设计与实施扶贫制度,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目前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存在多元扶贫主体协同治理不足... 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内生式扶贫脱贫方式,能提升贫困人口教育素质,推进乡村治理民主化;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推进乡村治理科学化;精准设计与实施扶贫制度,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目前农村教育精准扶贫存在多元扶贫主体协同治理不足、“相对贫困”群体识别不精准、扶贫内容过于注重教育的“GDP”、扶贫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治理现代化框架下,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精准识别“相对贫困”群体的个性化教育需求,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及完善扶贫的制度体系,是突破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逐步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精准扶贫 乡村治理 相对贫困 实践困境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地容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经济待遇降低、生存压力大,专业不适应,幼师资格的取得、职称评定晋升等难度大,培训少且缺乏适切性,权益保障制度缺乏等生存困境。"被动"转岗、专业素养缺乏、转岗制度不合理、幼儿园内部生态环境恶劣等...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经济待遇降低、生存压力大,专业不适应,幼师资格的取得、职称评定晋升等难度大,培训少且缺乏适切性,权益保障制度缺乏等生存困境。"被动"转岗、专业素养缺乏、转岗制度不合理、幼儿园内部生态环境恶劣等是造成这些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引导转岗幼儿教师的主动适应、主动发展,制定并严格执行合理的制度保障教师的权益,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路径,能有效地帮助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走出现有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岗幼儿教师 教师转岗 生存困境 解决路径
下载PDF
基于成人学习的有效校本教研新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地容 何倩 尹达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5,共4页
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具有自我导向性、基于经验、多样性和情境性等特征。针对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教研主体参与度不高、内容碎片化、方式传统单一和过程脱离真实情境等问题,必须遵循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充分发... 校本教研的本质是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具有自我导向性、基于经验、多样性和情境性等特征。针对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教研主体参与度不高、内容碎片化、方式传统单一和过程脱离真实情境等问题,必须遵循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精选教师所需教研内容,利用和开发多样化的教研形式,尤其要在真实动态的情境中开展校本教研,成为当前提升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成人学习 成人教师
下载PDF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归因及建议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地容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121,共4页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身份认同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制度欠合理、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融洽、专业素养缺乏、不适应"新"岗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身份认同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制度欠合理、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融洽、专业素养缺乏、不适应"新"岗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为提升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促进专业自主发展,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设计充满人文情怀、以教师为本的制度环境,幼儿园应创设和谐、愉悦、合作互助的民主氛围,转岗幼儿教师应主动学习、主动适应幼儿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岗幼儿教师 身份认同 农村教育 专业发展
下载PDF
幼儿园师德考核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地容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第6期75-78,共4页
幼儿园在师德考核过程中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包括师德考核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现象,缺乏科学、具体的师德考核内容体系,重视量性轻视质性评价、重视惩罚轻视激励、重视师德考核轻视师德建设、幼儿园教师权利保障... 幼儿园在师德考核过程中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包括师德考核存在"形式化""走过场"现象,缺乏科学、具体的师德考核内容体系,重视量性轻视质性评价、重视惩罚轻视激励、重视师德考核轻视师德建设、幼儿园教师权利保障的缺位等。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与幼儿园应整合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与资源,使师德考核的目标定位更具适切性,师德考核的内容更科学、具体、易操作,师德考核的方式注重量性与质性相结合,师德考核的结果应奖励与惩罚合理使用,师德考核与师德建设相统一,帮助教师形成道德自觉,依法治园健全制度充分保障师德考核中教师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考核 师德建设 教师考核
下载PDF
区域性教研: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地容 《荆楚学刊》 2019年第3期86-90,共5页
区域性教研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优质园或示范园为引领,区域内公办民办园共同参与,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形式,具有区域性、互动性、共享性、自主性等四大显著特点。区域性教研可以实现教研... 区域性教研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以优质园或示范园为引领,区域内公办民办园共同参与,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形式,具有区域性、互动性、共享性、自主性等四大显著特点。区域性教研可以实现教研的一体化、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弥补园本教研的短板、拓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均衡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多元化。为了实现这些作用,相关人员必须树立区域性教研的理念、构建区域性教研的制度、丰富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园本教研
下载PDF
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激励路径探析——基于生存、关系与成长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地容 秦菲 杜尚荣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0年第3期80-84,共5页
教师交流轮岗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对交流轮岗制度进行良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关注作为交流轮岗的主体——教师的意愿和诉求。当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之所以存在自主性不高、归属感缺乏、专业素养提升不理想等问题,根源在于教师的生存、关... 教师交流轮岗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对交流轮岗制度进行良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关注作为交流轮岗的主体——教师的意愿和诉求。当前,教师参与交流轮岗之所以存在自主性不高、归属感缺乏、专业素养提升不理想等问题,根源在于教师的生存、关系与成长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满足教师的生存需要,激发参与交流轮岗的内生动力;满足教师的关系需要,增加参与交流轮岗的归属感;满足教师的成长需要,实现参与交流轮岗的共生长,成为提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效果的有效激励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轮岗 教师流动 生存、关系与成长理论
下载PDF
教材园本化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地容 张维娜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年第9期55-57,共3页
教材园本化作为课程园本化的一种体现,可以增强教材适宜性和科学性,提高教材使用效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四个路径实现教材园本化:从领域实际、幼儿园实际和幼儿实际出发,研读教材;以园本教研为手段,预设教材;遵... 教材园本化作为课程园本化的一种体现,可以增强教材适宜性和科学性,提高教材使用效率,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四个路径实现教材园本化:从领域实际、幼儿园实际和幼儿实际出发,研读教材;以园本教研为手段,预设教材;遵循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使用教材;以主题活动交流为方式,反思和评价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园本化 课程园本化 幼儿园教材编制
下载PDF
从课程创生取向看师幼关系的重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地容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33-35,共3页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创生取向指导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师幼主体间性关系的具体表现为:师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关系的建立;教师重视与幼儿个体的交往。...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创生取向指导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师幼主体间性关系的具体表现为:师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关系的建立;教师重视与幼儿个体的交往。课程创生取向为重新认识、建构新型的师幼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创生 师幼关系 重建
下载PDF
幼儿园形象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地容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08年第10期33-34,共2页
幼儿园形象是幼儿园的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总体评价。良好的幼儿园形象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园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实力、赢得竞争优势,还可以增强幼儿园的内部凝聚力,吸引更多的生源,招纳更多优秀的... 幼儿园形象是幼儿园的表现和特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总体评价。良好的幼儿园形象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园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实力、赢得竞争优势,还可以增强幼儿园的内部凝聚力,吸引更多的生源,招纳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也能获得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重视幼儿园形象建设,不仅是做好幼儿园总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促进幼儿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形象 形象建设 社会公众 政府主管部门 竞争优势 内部凝聚力 教育人才 管理工作
下载PDF
刍议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开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地容 《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0年第12期40-43,共4页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新领域。幼儿园应整合和运用各方面的资源,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科学图画书,构建适合各年龄班的科学阅读活动内容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对幼儿的科学阅读进行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教育 早期科学阅读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指导
下载PDF
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性的个案分析
18
作者 张地容 严新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2期40-41,共2页
幼儿家园行为不一致的现象有日益增多的倾向,其表现可以归结在生活自理、卫生习惯、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四个维度中。幼儿在家、在园所处的地位不同,家园教育的不一致等是造成幼儿家园行为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幼儿 家园行为 不一致
下载PDF
娃得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19
作者 张地容 杨晓萍 《基础教育参考》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娃得福教育在理念和实施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强调教育的艺术性更是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娃得福艺术化教育的理念、内容、原则的介绍,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娃得福 艺术化教育 启示
下载PDF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经验反思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地容 杨丹 李祥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38,共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实施政策指引下,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趋向合理,儿童发展稳步提升。十年间,以习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在优先发展和重点实施政策指引下,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趋向合理,儿童发展稳步提升。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考量乡村教育发展情况,采取了多项行而有效的措施,积累了许多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重视教育公平优质均衡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系统精准政策体系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法治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发展阶段,在汲取这些历史经验和智慧力量的基础上,乡村教育亟须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因而在目标上要以育人为旨归、内容上要实施“在地化”教育、路径上要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机制上要构建内生发展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乡村振兴 高速度 高质量 历史成就 发展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