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翟丽丽 王政禄 +5 位作者 印志祺 张复波 曹凯悦 胡占东 王静文 蔡文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417-423,共7页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肝移植科收治的肝移植术后PTLD患者... 目的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肝移植科收治的肝移植术后PTL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免疫抑制方案、PTLD治疗方案、预后、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浆EBV-DNA、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2016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病理学分型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特点。结果肝移植术后经病理学确诊的PTLD患者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为1~4岁。8例患者原发病均为胆道闭锁且均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本组病例中,5例出现淋巴结肿大,5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包括腹痛、肠梗阻、腹水、腹胀),4例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浆EBV-DNA平均为46072 copies/ml。本组病例中非破坏性、多形性和单形性分别占12.5%(1/8)、25%(2/8)和62.5%(5/8)。5例单形性PTLD中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分别占60%(3/5)、20%(1/5)和20%(1/8)。患者确诊后均减量或停用他克莫司并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6例接受化疗,2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2例行局部占位手术切除治疗。8例患者中7例病情缓解,1例死亡。结论PTLD的早期诊断、根据病理分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接受化疗的患儿应警惕肿瘤溶解综合征并及时给予积极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肝移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EB病毒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胆囊癌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复波 张雅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3-1136,共4页
胆囊癌(GBC)在临床上常易被一些良性疾病所掩盖而发生意外胆囊癌(IGBC)。在病因方面,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1 cm的胆囊息肉、胆囊腺瘤及胆囊腺肌症等与GBC的关系密切。在分子生物学机制家方面,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表面生长因子... 胆囊癌(GBC)在临床上常易被一些良性疾病所掩盖而发生意外胆囊癌(IGBC)。在病因方面,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1 cm的胆囊息肉、胆囊腺瘤及胆囊腺肌症等与GBC的关系密切。在分子生物学机制家方面,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表面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一些膜蛋白等均参与GBC的发生发展,有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GBC的术中、术后的外科处理至关重要,关乎患者的生存期。在术中高度怀疑或已证实GBC的患者中,充分评估病情,应及早中转开腹,避免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的IGBC,应尽早行二次手术,以免肿瘤进展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外科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超 孟醒初 +9 位作者 董冲 王凯 郑卫萍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曹顺琪 徐敏 高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血型相合情况分为A组(供、受者血型相同,165例)、B组(供、受者血型相合,42例)、C组(供、受者血型不合,35例)。观察并比较3... 目的探讨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小儿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受者血型相合情况分为A组(供、受者血型相同,165例)、B组(供、受者血型相合,42例)、C组(供、受者血型不合,35例)。观察并比较3组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供体特异性抗体(DSA)产生情况;分析C组供、受者血型分布及红细胞抗体产生情况;比较3组受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3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肝移植术后DSA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抗体为主,多为抗HLA-DR和抗HLA-DQ。C组肝移植受者术后红细胞抗体多为IgM,所有抗体滴度均为≤12。3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儿血型不合活体肝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有效扩大肝移植供者来源,挽救患儿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不合 儿童受者 肝移植 供体特异性抗体 红细胞抗体 排斥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下载PDF
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预防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效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冲 孙超 +10 位作者 孟醒初 陈静 王凯 覃虹 郑卫萍 杨洋 韩潮 张复波 徐敏 曹顺琪 高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方案预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效果。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3年5月—2019年6月251例接受HBcAb阳... 目的比较拉米呋定与乙肝疫苗方案预防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术后新发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效果。方法对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3年5月—2019年6月251例接受HBcAb阳性供肝儿童肝移植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采用预防方案的不同分为拉米呋定组和乙肝疫苗组,对两组患儿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拉米呋定组45例和乙肝疫苗组206例,两组在供受者的临床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新发乙肝病毒感染例数分别为5例(11.1%)和10例(4.9%),发生率无显著统计意义(P=0.075),停用拉米呋定与新发乙肝存在关系。结论单用拉米呋定和乙肝疫苗均是有效预防HBcAb阳性供肝术后新发乙肝的方案,停用拉米呋定会增加新发乙肝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肝移植 乙肝病毒感染 HBcAb阳性供体 拉米呋定 乙肝疫苗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Burkitt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卫萍 张复波 +3 位作者 徐敏 覃虹 王凯 高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儿童淋巴瘤病例的25%~40%[1]。BL可分为地方性、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3种不同的临床形式。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其BL发病率约为每... 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儿童淋巴瘤病例的25%~40%[1]。BL可分为地方性、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3种不同的临床形式。实体器官移植受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其BL发病率约为每年10.8/10万人,比普通人群高出23倍,其中儿童器官移植受者BL发病率约为成人受者的3.5倍[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器官移植受者 肝移植术后 儿童淋巴瘤 免疫缺陷 免疫抑制剂治疗 普通人群 散发性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合并肝脏恶性肿瘤4例报告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敏 孙超 +4 位作者 覃虹 韩潮 张复波 杨洋 高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合并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的儿童肝移植患者中,有4例原发疾病为胆道闭锁合并肝恶性肿瘤,回顾性...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儿童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合并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的儿童肝移植患者中,有4例原发疾病为胆道闭锁合并肝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这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BA合并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3例,BA合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例,所纳入的患者术前均诊断BA,其中1例术前诊断为BA合并HB,其余3例为肝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BA合并HB或HCC。4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5.5个月,4例患者全部存活,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肝移植是BA合并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对于低风险患者,移植术后未行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胆道闭锁 肝脏恶性肿瘤 肝移植
下载PDF
儿童多米诺肝移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敏 孟醒初 +4 位作者 孙超 覃虹 韩潮 张复波 高伟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0年第6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多米诺肝移植(domino liver transplantation,DLT)治疗儿童肝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3组6例DLT患者,包括2例活体捐献者(living donor,LD)及1例脑死亡捐献者、3例枫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患者及3例... 目的探讨多米诺肝移植(domino liver transplantation,DLT)治疗儿童肝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3组6例DLT患者,包括2例活体捐献者(living donor,LD)及1例脑死亡捐献者、3例枫糖尿病(maple syrup urine disease,MSUD)患者及3例胆管闭锁(biliary atresia,BA)DLT受者。每组DLT供受者手术同期进行。活体供者获取左外叶,脑死亡器官捐献者(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获取全肝,根据供肝血管条件决定是否行血管成型。MSUD患者均切除全部病肝,其中2例分别接受肝左外叶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1例接受DBD供肝移植。DLT受者切除全部病肝,分别接受MSUD患者病肝全肝供肝肝移植。结果3例MSUD患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均降至正常范围,移植肝血流无异常。3例DLT受者术后2周内胆红素基本降至正常范围,移植肝血流均正常。其中1例MSUD患者术后1个月后出现门静脉吻合口狭窄,介入下行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MSUD患者术后2周余因出现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1例DLT受者术后1周余即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应用激素后好转。1例DLT受者术后1周出现肺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较长,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8~16个月)所有肝移植患者及移植物均存活。结论应用MSUD患者的供肝行DLT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预后良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肝移植供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米诺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儿童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魏新哲 孙超 +10 位作者 董冲 王凯 郑卫萍 张复波 韩潮 覃虹 杨洋 张国锋 徐敏 焦利俊 高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同年龄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396例肝移...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不同年龄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评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对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396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分布:0~1岁282例(0~1岁组),1~6岁92例(1~6岁组),>6岁22例(>6岁组)。根据6个月内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斥组(n=71)和非排斥组(n=325)。比较不同年龄急性排斥组和非排斥组患儿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的差异,绘制轮廓图并对两组连续测量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确定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临界值。结果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7.93%(71/396)。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术后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而其他年龄段的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P>0.05);术后1~7 d急性排斥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连续变化值显著高于非排斥组(F=25.380,P<0.001);在0~1岁儿童肝移植受者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743(95%CI:0.668~0.817),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73%,临界值为3.23%,阳性预测值为31.18%(29/93),阴性预测值为91.05%(173/190)。结论在接受肝移植的儿童受者中,术后早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对于0~1岁儿童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早期风险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排斥 嗜酸细胞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血清乳酸水平与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张国锋 董冲 +7 位作者 孙超 王凯 张威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高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血清乳酸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共67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早期血清乳酸水平及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血清乳酸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共67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早期血清乳酸水平及清除率,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按移植术后12 h血清乳酸浓度是否超过1.99 mol/L,将受者分为高乳酸组(185例)和低乳酸组(490例),比较不同乳酸水平与术后早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以及受者、移植物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术后12 h血乳酸水平>1.99 mmol/L同术后早期移植物丢失相关(AUC为0.73,95%CI:0.62~0.84,P=0.01)。高乳酸组受者月龄、体重分别为7.17(5.70~10.40)月和7.00(6.00~8.60)kg,均显著低于低乳酸组的7.80(6.21~13.58)月和7.20(6.45~9.00)kg,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和0.034)。高乳酸组受者术中输血浆量、输红细胞量、关腹前门静脉压力、术后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发生率、术后早期肺感染发生率和受者病死率分别为400(200~400)ml、2.00(2.00~4.00)U、(15.71±4.44)mmHg、2.50(2.00~3.00)d、3.81(2.47~8.50)h、22.95%(42/185)、16.76%(31/185)和6.49%(12/185),均显著高于低乳酸组200(100~400)ml、2.00(2.00~3.00)U、(14.69±4.68)mmHg、2.00(2.00~3.00)d、3.53(2.34~6.12)h、14.69%(72/490)、11.02%(54/490)和1.43%(7/490),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4、0.015、0.037、0.043、0.011、0.045和P<0.001)。高乳酸组受者术后早期急性细胞性排斥发生率为11.89%(22/185),显著低于低乳酸组的22.86%(112/4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个月、3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6%、94.1%和92.4%、91.4%,低乳酸组受者和移植物术后1个月、3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2%、98.6%和99.0%、98.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01)。广义相加模型绘制拟合曲线显示,随术后12 h乳酸水平升高,早期移植物丢失及早期受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血清乳酸水平是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有效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儿童 肝移植 预后
原文传递
儿童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复波 高伟 +12 位作者 马楠 董冲 孙超 孟醒初 张威 王凯 覃虹 韩潮 吴斌 杨洋 宋卓伦 郑卫萍 沈中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对于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以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儿童供肝(供体年龄<14岁)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受者术后早期发生HAT,比较HAT组和无HAT组间术后受者和移... 目的探讨儿童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对于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以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儿童供肝(供体年龄<14岁)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受者术后早期发生HAT,比较HAT组和无HAT组间术后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率,以及两组受者间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36例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其中HAT组37例,无HAT组199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和22个月,受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88.2%和93.2%,术后3年分别为88.2%和92.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73);术后1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73.9%和91.8%%,术后3年分别为73.9%和9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者术后胆漏发生率分别为13.5%和2%,胆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9.7%和5.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HAT组7例(18.9%)受者出现移植肝功能丧失,接受再次肝移植术。236例受者中,3例(8.1%)死亡,7例再次肝移植受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童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HAT可导致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移植物丢失比例增加,对于移植物功能丧失的受者可在合适的时机行再次肝移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供者 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形成 胆道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免疫抑制状态行胃大部切除后出现十二指肠残端瘘并发腹腔感染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复波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64,共1页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原位肝移植术后三年半,胃癌切除术后2周”入院。患者于三年半前因“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行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前2周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手术顺利,术后给予静脉营养、预防感染、通畅腹腔...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原位肝移植术后三年半,胃癌切除术后2周”入院。患者于三年半前因“原发胆汁性肝硬化”行肝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入院前2周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手术顺利,术后给予静脉营养、预防感染、通畅腹腔引流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残端瘘 胃大部切除后 免疫抑制状态 腹腔感染 原发胆汁性肝硬化 肝移植术后 并发 胃大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儿童再次肝移植病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超 董冲 +10 位作者 孟醒初 王凯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郑卫萍 宋卓伦 李豪豪 高伟 沈中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 目的探讨儿童再次肝移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024例患儿(<18岁)的临床资料,其中再次肝移植25例(26例次)。二次肝移植24例,三次肝移植1例。25例患儿中,男13例,女12例。再次移植手术时中位年龄[M(Q_(R))]为12.9(20.5)个月(范围:5.8~134.8个月),体重为8.0(5.6)kg(范围:5.0~30.0 kg),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为17.0(21.3)分(范围:0~45分)。再次肝移植的病因:胆道并发症(7例次)、移植肝原发无功能(5例次)、抗体介导排斥(4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次)、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次)、下腔静脉闭塞(1例次)、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例次)。按两次移植间隔时间30 d为界线,早期(≤30 d)再移植8例次,晚期(>30 d)再移植18例次。比较两组患者再次肝移植的病因、术前PELD评分、与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手术情况、主要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本组病例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8(30.2)个月(范围:1 d至85.7个月),再次肝移植的发生率为1.9%(19/998)。早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439.8±151.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5.0(1.8)%(范围:3.6%~6.1%),再移植病因主要为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血管并发症;晚期再移植组手术时间为(604.4±158.0)min,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为3.4(2.1)%(范围:1.4%~5.3%),再移植病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早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均为62.5%;晚期再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1年、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3.8%、9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移植肝原发无功能及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是儿童再次肝移植的主要原因。早期再次肝移植患儿的PELD评分较高,晚期再次肝移植手术相对困难。晚期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受者的术后生存率无差异,优于早期再次肝移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儿童再次肝移植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再移植 生存率
原文传递
巴利昔单抗应用于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移植的随机对照研究初步结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超 董冲 +9 位作者 郑卫萍 王凯 覃虹 杨洋 韩潮 张复波 宋卓伦 曹顺琪 徐敏 高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997-1002,共6页
目的探索巴利昔单抗在小于2岁的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的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及术后第... 目的探索巴利昔单抗在小于2岁的ABO血型不相容儿童肝脏移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的4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中及术后第4天使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对照组不使用诱导治疗。比较2组肝移植受者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的肝肾功能变化、生长发育情况和患儿存活情况。结果共44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试验组19例,对照组25例。2组患儿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使用剂量和他克莫司谷值浓度、血肌酐、血胱抑素、身高和体质量的变化趋势差别不大;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肺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EBV病毒血症及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血流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急性细胞性排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儿的DSA阳性率(0,0/19)低于对照组(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所有患儿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6.6个月(3.8-25.4个月)。随访期间对照组死亡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结论巴利昔单抗可安全应用于小于2岁的ABO血型不相容儿童的肝移植,不增加术后感染风险,且术后早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DSA发生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ABO血型不相容 巴利昔单抗 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受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洋 董冲 +9 位作者 孙超 王凯 张威 郑卫萍 张复波 覃虹 韩潮 王振 徐敏 高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2-929,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 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供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供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供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供肝组供者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供肝组和非脂肪变性供肝组受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供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比较,供者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者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供受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供者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供受者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原文传递
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八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凯 孙超 +6 位作者 董冲 郑卫萍 杨洋 张复波 韩潮 覃虹 高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534-538,共5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并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NAFLD的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穿刺活检为诊断NA...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并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NAFLD的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穿刺活检为诊断NAFLD的标准,总结并分析移植术后早期NAFLD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自移植术至发现NAFLD的时间为1.55(0.63,2.93)个月,随访时间为23.60(8.74,32.58)个月。结果全部8例受者均经肝穿刺活检为NAFLD,其中7例伴有肝功能异常,仅1例在活检前的超声检查中发现,2例受者合并存在急性细胞性排斥、1例合并药物性肝损害,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为32.0(12.0,34.0)d。肝组织病理检查示半数以上受者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大泡性为主。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NAFLD出现较早,常伴有移植物功能异常,需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较长,但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移植物 脂肪变性
原文传递
胆管闭锁患儿肝移植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韩潮 孟醒初 +9 位作者 孙超 董冲 郑卫萍 王凯 覃虹 杨洋 张复波 徐敏 曹顺琪 高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胆管闭锁患儿首次肝移植术中大量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的613例胆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70例,女343例;受者年龄为7.4(3.9)个月... 目的探讨胆管闭锁患儿首次肝移植术中大量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行肝移植的613例胆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70例,女343例;受者年龄为7.4(3.9)个月(范围:3.2~148.4个月);体重为(7.8±3.5)kg(范围:4.0~43.3 kg)。以所有移植患儿的第85分位估计出血量(EBL)(74 ml/kg)为界值,将患儿分为大量EBL组(96例)和非大量EBL组(517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发生大量EBL的相关因素;再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吻合口狭窄等。通过Kaplan-Meier曲线、Log-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的总体生存率及移植物存活率。结果大量EBL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为[M(Q_(R))]21(16)d(范围:2~116 d),非大量EBL组为22(12)d(范围:3~138 d)(U=24224.0,P=0.32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者体重、是否有葛西手术史、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是胆管闭锁患儿肝移植术中发生大量EBL的相关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10 h比<10 h)、手术时间(≥8 h比<8 h)、体重(<5.5 kg比≥5.5 kg)是胆管闭锁患儿肝移植术中发生大量EBL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大量EBL受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肝静脉狭窄、肠漏、肺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非大量EBL组(3.1%比0.8%、9.4%比2.1%、6.3%比0.8%、30.2%比20.1%,P值均<0.05)。大量EBL受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及总体移植物存活率较非大量EBL组明显降低(87.5%比95.7%、84.4%比95.4%,P值均<0.05)。结论对于首次行肝移植手术的胆管闭锁患儿,为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应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冷缺血时间,对于不合并成长障碍的患儿,应尽量让患儿体重增重至5.5 kg以上。减少术中出血对患儿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出血 相关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巴利昔单抗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诱导免疫方案在儿童肝移植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董冲 孙超 +7 位作者 陈静 郑卫萍 覃虹 王凯 杨洋 张复波 韩潮 高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巴利昔单抗联合减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9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 目的观察巴利昔单抗联合减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在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9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实验组采用巴利昔单抗联合术中单次糖皮质激素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抗排斥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诱导,术后联合应用他克莫司和糖皮质激素抗排斥方案。分析比较两组受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受者/移植肝存活率、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150例受者术后随访时间为9.2个月(0.7~15.5个月)。两组受者在肝移植3个月和1年累积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后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层发现实验组中活体肝移植的56例受者中6例(10.7%)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活体肝移植的47例受者中12例(25.5%)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实验组中活体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可安全应用于供受者血型相容儿童肝移植受者,可降低活体肝移植儿童受者的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巴利昔单抗 糖皮质激素 排斥反应
原文传递
短疗程更昔洛韦预防儿童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涛 董冲 +8 位作者 孙超 王凯 覃虹 韩潮 杨洋 张复波 宋卓伦 郑卫萍 高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预防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预防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235例和未预防组169例,记录两组受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术后存活率、CMV感染发生率、首次CMV感染发生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404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56d,CMV感染的发生率为39.1%;预防组与未预防组两组间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PELD评分、CHILD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免疫抑制方案、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014d与731d;术后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7.4%(88/235)与41.4%(70/169),术后首次CMV感染发生平均时间分别为术后75.5d与110.2d,首次CMV感染后再次CMV感染率分别为26.1%(23/88)和18.6%(13/70),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更昔洛韦静脉注射2周并不能降低CMV感染的发生率,也不能延缓CMV感染的发生时间,不推荐作为儿童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的预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巨细胞病毒 预防
原文传递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敏 孟醒初 +10 位作者 孙超 董冲 王凯 覃虹 韩潮 郑卫萍 张复波 杨洋 曹顺琪 李豪豪 高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V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LDLT)术后门静脉狭窄(PVS)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PVS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例儿童LDLT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429例LDLT病例中,LDLT术后PVS总体发生率为6.8%(29/429),首次发生PVS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7 d^14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39)、术中门脉多次吻合(P=0.000)、置入间置血管(P=0.003)及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与LDLT术后PVS的发生相关。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受者性别(P=0.019)、术中门脉血栓形成(P=0.000)是引起LDLT术后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患儿、术中门脉血栓形成是儿童LDLT术后发生PVS的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受者在术后随访复查中,尤须重视PVS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降低受者因PVS导致移植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门静脉狭窄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性肝移植受者术前树突状细胞表型、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友成 朱志军 +3 位作者 孙丽莹 张纪元 张复波 沈中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42-2144,共3页
目的 观察乙肝相关性肝移植受者术前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表型、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DC生成培养基体外诱导健康人(对照组)和拟行肝移植的乙肝患者(患者组)DC,并分别负载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 目的 观察乙肝相关性肝移植受者术前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表型、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DC生成培养基体外诱导健康人(对照组)和拟行肝移植的乙肝患者(患者组)DC,并分别负载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原(HBcAg)诱导成熟,比较两组DC形态、表型、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IL-10分泌量的变化,并检测患者组中负载HBsAg和HBcAg抗原成熟的DC(负载组,n=9)与未负载抗原成熟的DC(未负载组,n=9)诱导辅助性T细胞(Th)极化的能力.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的CD83阳性率分别为(53.10±16.23)%、(81.91±9.20)% (P <0.01),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40/CD80/CD86等共刺激信号分子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患者组IL-12、IL-10浓度分别为(141.94±58.81)、(12.86±5.72) ng/L,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负载组与负载组诱导T细胞极化(Th1)比例分别为(7.59±2.62)%、(11.17±1.11)%(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前DC的表型、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但在体外有效的负载抗原后亦能有效的诱导Th1应答,从而激活细胞免疫,提高患者主动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肝移植 树突状细胞 乙肝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