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褚向乾 吕卫光 +7 位作者 樊海丹 白娜玲 郑宪清 李双喜 张娟琴 张海韵 张月 张翰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0-1359,共10页
为深入了解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稻鳝种养模式下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完全氨氧化微生物(Comammox)]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明确该模式... 为深入了解稻鳝种养模式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稻鳝种养模式下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完全氨氧化微生物(Comammox)]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明确该模式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试验设置两个处理(常规稻田处理和稻鳝种养处理),分别在处理小区的中心区域和沟渠边缘区域取样,即:常规稻田中心区域(CCS)、常规稻田沟渠边缘区域(CMS)、稻鳝种养处理中心区域(ICS)和稻鳝种养处理沟渠边缘区域(IMS)。结果表明:与常规稻田处理相比,稻鳝种养模式显著降低了土壤pH,减少了稻田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间有机质和总氮的含量差异,增加了土壤硝化势;相较于常规稻田处理,稻鳝种养模式显著提高了AOA、Comammox Clade-A和Comammox Clade-B的丰富度,显著降低了AOB的丰富度;同时,IMS显著提高了AOA的群落多样性,但降低了AOB的群落多样性;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的关键环境因子(P<0.05);AOA和Comammox促进了土壤硝化速率,而AOB反之;稻鳝种养模式改变了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并增强了氨氧化微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其内部连接更加紧密。研究表明,稻鳝种养模式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因子,特别是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显著影响了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增强了氨氧化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氮循环关键微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鳝种养 氨氧化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余婷 王佳颖 +7 位作者 樊海丹 吕卫光 李双喜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石瑞娟 张翰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2-1418,共7页
科学评价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储存状况,阐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崇明岛农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海崇明岛4种主要农林种植方式(粮田、菜田、果园和生态林)及3种代表性土壤类型(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采集0~20 cm土壤样... 科学评价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储存状况,阐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崇明岛农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海崇明岛4种主要农林种植方式(粮田、菜田、果园和生态林)及3种代表性土壤类型(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采集0~20 cm土壤样点100个,分析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岛农林土壤pH均值为7.99,电导率(EC)均值为0.56 mS/cm;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29 g/kg,属于中下水平;全氮平均含量为1.91 g/kg,属于丰富水平;全磷平均含量为1.33g/kg,属于中上水平。崇明岛的农林土壤基本呈碱性,中部的EC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南部和中部较高,在东部偏低;全氮含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偏高,西部偏低;全磷含量呈现出中部偏高,从南部向东北、东南方向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不同种植方式下各土壤养分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粮田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9.20 g/kg;粮田与菜田全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09、2.17g/kg;土壤EC与全磷含量表现为菜田>果园>粮田>生态林。不同类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表现为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潮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8.00 g/kg,EC最低。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受种植方式的影响显著,选择粮田种植方式有助于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种植方式 土壤类型
下载PDF
含腐植酸水溶肥对空心菜生长及土壤养分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马梦谦 樊海丹 +6 位作者 李红娜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李双喜 吕卫光 张翰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4-1450,共7页
为研究不同含腐植酸水溶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空心菜品质、土壤含碳量、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空白(CK)、常规化肥(CF)、根施腐植酸水溶肥全量替代(RT_(1))、根施腐植酸水溶肥50%替代(RT_(0.5))、根施腐植酸水... 为研究不同含腐植酸水溶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对空心菜品质、土壤含碳量、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空白(CK)、常规化肥(CF)、根施腐植酸水溶肥全量替代(RT_(1))、根施腐植酸水溶肥50%替代(RT_(0.5))、根施腐植酸水溶肥25%替代(RT_(0.25))、叶施腐植酸水溶肥全量替代(LT_(1))、叶施腐植酸水溶肥50%替代(LT_(0.5))、叶施腐植酸水溶肥25%替代(LT_(0.25)),测定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空心菜产量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RT_(1)较CF产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了11.5%、8.7%和8.8%;LT_(1)较CF可溶性固形物、粗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了17.6%、15.5%和11.0%,但产量和土壤SOC含量分别下降了2.9%和11.3%。空心菜产量与土壤速效氮和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和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速效氮养分和有机质的添加对于促进空心菜的生长和增加产量起重要作用。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施加含腐植酸水溶肥有利于高品质蔬菜生产及提高土壤质量,根部施用全量含腐植酸水溶肥替代化肥(RT_(1))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实现化肥减施并增加土壤固碳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腐植酸水溶肥 土壤质量 施肥策略 空心菜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制备及其对土壤营养和青菜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白娜玲 陈昭良 +4 位作者 李双喜 张娟琴 张翰林 张海韵 吕卫光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价值,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基于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A-5制备一种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制备过程为:(1)将秸秆风干粉碎后与畜禽粪便、豆粕、味精废液混匀,得到发酵基质,所述畜禽粪便、秸秆、豆粕和味精废... 为提高农业资源利用价值,发展可持续农业,本研究基于产γ-聚谷氨酸的枯草芽孢杆菌A-5制备一种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制备过程为:(1)将秸秆风干粉碎后与畜禽粪便、豆粕、味精废液混匀,得到发酵基质,所述畜禽粪便、秸秆、豆粕和味精废液的质量比为4~8∶4~8∶1~4∶0~1;(2)将枯草芽孢杆菌A-5种子接种液接入所述发酵基质中,混匀发酵,得到所述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小青菜的促生作用及在降低作物热害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本研究的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发酵基质,成本低廉,能够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增产提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并提高作物的对高温天气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生物有机肥 作物热害 农业废弃物 土壤性质 植物抗逆性
下载PDF
读者张娟琴同志来信
5
作者 张娟琴 《当代外语研究》 1997年第10期28-28,共1页
《科英》主编 您好! 请允许我真诚的道声:辛苦了! 我从高中时,偶然翻阅哥哥的大学书本发现了《科英》,当时,虽水平有限,但还是被她的知识性、趣味性所迷住了,上了大学后,去阅鉴室看书《科英》又一次与我相遇,于是就订阅。
关键词 知识性 大学后 现代生活 仅供参考 内容丰富 高中 书本 心声 篇幅 学院
原文传递
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小白菜生长及氮磷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宇 吕卫光 +6 位作者 李双喜 郑宪清 张翰林 张娟琴 张海韵 白娜玲 刘善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9-337,共9页
对比研究γ-聚谷氨酸(纯品)和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肥料,对蔬菜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以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的γ-聚谷氨酸高产菌A-5及其发酵产物,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γ-聚谷氨酸和γ-聚... 对比研究γ-聚谷氨酸(纯品)和发酵液作为微生物肥料,对蔬菜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以小白菜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筛选的γ-聚谷氨酸高产菌A-5及其发酵产物,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小白菜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计算肥料表观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Bacillus subtilis sp.A-5所生产的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促生增效效果;与减30%氮肥处理相比,γ-聚谷氨酸和γ-聚谷氨酸发酵液处理分别使小白菜产量增加20.19%和37.63%,后者促生效果更佳。在含有大量活性生产菌株的γ-聚谷氨酸发酵液处理下,N/P当季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γ-聚谷氨酸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Bacillus subtilis sp.A-5所产γ-聚谷氨酸发酵液对促进小白菜生长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有显著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小白菜 芽孢杆菌 发酵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秸秆促腐菌剂对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樊海丹 吕卫光 +8 位作者 褚向乾 白娜玲 郑宪清 李双喜 张娟琴 张海韵 张月 王全华 张翰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3,共8页
采用大田小区的试验方式,通过分析常规施肥+秸秆还田(CK)和常规施肥+秸秆还田+秸秆促腐菌剂(IT)两个处理土壤团聚体、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以及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秸秆促腐菌剂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采用大田小区的试验方式,通过分析常规施肥+秸秆还田(CK)和常规施肥+秸秆还田+秸秆促腐菌剂(IT)两个处理土壤团聚体、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以及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稻麦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秸秆促腐菌剂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解磷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腐菌剂处理秸秆腐解率显著提升42.1%,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显著增加,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显著提升46.7%,大团聚体数量(R0.25)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增加62.5%和22.2%,但无显著差异。促腐菌处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1.8%、59.8%、62.6%和33.8%,但土壤pH、EC以及腐殖酸、全量氮磷钾和速效钾含量等无显著差异。促腐菌处理小麦产量增加不显著,而籽粒全磷含量较CK显著提升28.1%。基于phoD基因的微生物群落对比分析,IT处理显著增加了phoD微生物群落物种数量,同时显著改变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但两个处理phoD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与pH、速效氮和MWD均呈显著相关。添加秸秆促腐菌剂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优化土壤phoD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磷养分的供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促腐菌剂 腐解率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phoD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2 位作者 张翰林 吕卫光 李双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87,共7页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炭、碳库管理指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长期秸秆还田(5年)条件下土壤质量对氮肥配施的响应,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T17、T20、T23 3个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上升,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容重下降;土壤中汞、砷、铅、镉、铬、铜、锌7种重金属(全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现象。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秸秆还田(T20)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较秸秆不还田(TB)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21. 1%,8. 9%。综合考量经济、土壤质量、产量等因素,无污染的秸秆还田后,合理的配施氮肥(300 kg/hm^2)不仅可以避免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夺氮肥,而且可以促进土壤碳、氮的更新,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施用量 土壤理化特性 重金属 有机质 碳管理指数 产量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双孢菇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娟琴 邢增涛 +1 位作者 白冰 宋卫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2,共5页
以1.0、2.0、3.0和4.0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双孢菇,4℃下储藏保鲜,研究辐照对双孢菇外观品质、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双孢菇中水溶性糖、氨基酸、VB1、VB2、烟酸含量无显著影响,Vc对辐照比较敏感,当剂量为4.0kGy时,... 以1.0、2.0、3.0和4.0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双孢菇,4℃下储藏保鲜,研究辐照对双孢菇外观品质、水溶性维生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双孢菇中水溶性糖、氨基酸、VB1、VB2、烟酸含量无显著影响,Vc对辐照比较敏感,当剂量为4.0kGy时,其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31.1%(P<0.01)。2.0kGy辐照处理可有效延长双孢菇的保藏时间,并对营养成份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 电子束 子实体 营养成分 外观品质
下载PDF
蚯蚓防控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机理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娟琴 李双喜 +4 位作者 郑宪清 张翰林 白娜玲 张海韵 吕卫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6,共7页
为了探明蚯蚓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机制,开拓西瓜枯萎病防控的新思路,本试验以西瓜连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西瓜长势、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合西瓜... 为了探明蚯蚓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机制,开拓西瓜枯萎病防控的新思路,本试验以西瓜连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密度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西瓜长势、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结合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数量、土壤微生物总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脱氢酶活性)以及土壤总酚酸的动态变化,探索蚯蚓对西瓜植株枯萎病的防控机理。结果表明,西瓜定植后45 d,试验组的西瓜蔓长、鲜质量较不投放蚯蚓对照分别增长了18.57%~67.27%、39.29%~87.24%。西瓜定植后30 d、45 d,对照的西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为62.15%、85.32%,显著高于蚯蚓试验组(P<0.05)。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蚯蚓密度能有效促进西瓜生长,减缓枯萎病发生。在蚯蚓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威廉环毛蚓的促生防病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0~45 d的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土壤中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数量、总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63%~69.39%、31.0%~77.4%,45 d时试验组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土壤脱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15.10~175.71 mg/kg、1.41~2.40μg/(g·h)。蚯蚓能有效降低西瓜植株枯萎病的发病率,促进植株生长,其防控机理可能为:蚯蚓的穴居、取食等活动直接抑制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快速繁殖,同时蚯蚓通过降解土壤化感物质(总酚酸),提升微生物总量和活性等方式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防控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枯萎病 蚯蚓 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 总酚酸 土壤微生物量碳 脱氢酶
下载PDF
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娟琴 陈思尹 +5 位作者 唐卫红 白娜玲 李双喜 郑宪清 肖明 吕卫光 《上海农业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4,共7页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高毒且较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筛选高效降解菌,采用微生物降解PAHs对于消除PAHs的环境污染和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萘平板法初筛、氧化还原酶活性复筛,筛选到3株PAHs高效降解菌,分别命名...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高毒且较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筛选高效降解菌,采用微生物降解PAHs对于消除PAHs的环境污染和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采用萘平板法初筛、氧化还原酶活性复筛,筛选到3株PAHs高效降解菌,分别命名为B5、sh4、sh2。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依次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罗尔斯通菌(Reutropha)、中华单胞菌(Sinomonas)。降解条件优化结果表明:B5、sh4、sh2均能以萘、蒽、芘为唯一的碳源,120 h内,三个菌株对单一萘(200 mg/L)、蒽(100 mg/L)、芘(50 mg/L)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1%、65%、53%以上;混合多环芳烃萘(200 mg/L)、蒽(100 mg/L)、芘(50 mg/L)的降解率分别为:82.17%—99.13%、70.76%—87.25%、52.59%—75.07%。PAHs的降解率与其分子量相关,同时PAHs的分子量也影响着菌株B5、sh2的生长活性。相比较而言,菌株B5、sh4、sh2均具有较强PAHs降解能力;菌株B5对PAHs降解效果最佳,可能与其氧化还原酶活性高有关;菌株sh4对芘的耐受力强,具有降解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高效降解菌 降解特性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双孢菇中农药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娟琴 邢增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双孢菇进行辐照处理,以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双孢菇中农药的降解效果和不同浓度农药对辐照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农药的降解作用显著。辐照剂量增大,降解率增大,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 采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双孢菇进行辐照处理,以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双孢菇中农药的降解效果和不同浓度农药对辐照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农药的降解作用显著。辐照剂量增大,降解率增大,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极显著;在相同的辐照剂量下,农药浓度越大,降解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 农药残留 降解 电子束
下载PDF
西瓜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生物耕作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4 位作者 李双喜 张翰林 白娜玲 张海韵 吕卫光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2期81-87,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考察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西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耕作90 d,土壤p H趋近中性,为7.25—7.68;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51%—36.68%、26.45%—46.33... 采用盆栽试验,考察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西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耕作90 d,土壤p H趋近中性,为7.25—7.68;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3.51%—36.68%、26.45%—46.33%、8.74%—22.29%;粒径> 0.25 mm的土壤大团聚体的比重提升了2.88%—29.10%;随生物耕作时间延长,土壤Cu、Zn、 Mn、Fe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而C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Mg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生物耕作组细菌数和放线菌较对照组分别提升54.95%—107.69%和15.81%—27.49%,而真菌则下降了28.67%—52.68%。综上,生物耕作能有效改善西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升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细菌和真菌比,促进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生物耕作的密度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速度,缩短处理时间;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威廉环毛蚓对土壤的修复效果优于赤子爱胜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环毛蚓 赤子爱胜蚓 生物耕作 土壤理化特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花菜-毛豆轮作系统碳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2 位作者 李双喜 张翰林 吕卫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1-1136,共6页
基于蔬菜生长季的时间尺度,从土壤固碳量和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两个角度,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花菜-毛豆轮作系统碳收支的影响。试验为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单施化肥(H)、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HY)、秸秆堆肥配施化肥(HJ)3个施... 基于蔬菜生长季的时间尺度,从土壤固碳量和净生态系统碳收支(NECB)两个角度,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花菜-毛豆轮作系统碳收支的影响。试验为大田小区试验,设置单施化肥(H)、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HY)、秸秆堆肥配施化肥(HJ)3个施肥处理,旨在探索菜田减排增汇的施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有机肥料配施化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固碳量,HJ、HY固碳量分别比H高191.38%和73.10%;土壤固碳量与肥料中有机质的含量有关,HJ固碳量比HY高68.32%。(2)各施肥处理NECB为302~5 135 kg·hm^(-2),均为净碳汇,有机肥配施无机肥能显著提高NECB值,平均较化肥处理(H)NECB高出约16倍。其中,H处理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分别比HJ、HY高出10.57%、19.60%,而蔬菜固碳量却较HJ、HY低14.76%、13.87%,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既可以减排,同时可以提高轮作系统的净碳收支(NECB)。总之,土壤固碳量、系统净碳收支两方面的试验结果均表明: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可以有效提高花菜-毛豆轮作系统净碳汇。综合考虑经济、环保效益,HJ是最佳的施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花菜-毛豆轮作系统净碳收支,达到减排增汇的效果,而且可以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碳源 碳汇 碳收支
下载PDF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娟琴 袁大伟 +3 位作者 郑宪清 李双喜 何七勇 吕卫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1,共4页
综述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污染现状以及检测技术,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的新技术,并展望了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产品 农药残留 检测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法对毛豆温室气体排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娟琴 郑宪清 +3 位作者 李双喜 何七勇 张翰林 吕卫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9-72,共4页
以毛豆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综合分析了单施化肥(H)、有机肥配施化肥(HY)、秸秆堆肥配施化肥(HJ)3个处理对CH4、CO_2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毛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J处理增加了CH4排放量,分别比HY和H平均增加了18.... 以毛豆为试材,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综合分析了单施化肥(H)、有机肥配施化肥(HY)、秸秆堆肥配施化肥(HJ)3个处理对CH4、CO_2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毛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HJ处理增加了CH4排放量,分别比HY和H平均增加了18.42%和32.35%;毛豆生长季节H、HY、HJ处理CO_2的季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 197.90、1 173.60、1 183.86kg·hm^(-2),各处理的差异不显著;H处理显著增加了N2O排放量,较HJ、HY增加了37.5%和35.09%。HY、HJ处理较H处理分别增产7.31%和6.72%。HY、HJ处理毛豆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与H处理相比分别提高11.47%、9.18%,12.80%、12.60%,12.41%、10.15%。综合考量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产量及品质等指标,HJ、HY处理能明显降低温室气体增温潜势及排放强度,提高毛豆的产量及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豆 温室气体 产量 品质 施肥方法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翰林 白娜玲 +6 位作者 郑宪清 李双喜 张娟琴 张海韵 周胜 孙会峰 吕卫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1-539,共9页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2种农田措施对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释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7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无肥空白(CK)、常规施肥(RT)、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 为探索秸秆还田与施肥方式2种农田措施对水稻-小麦(稻麦)轮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释其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7年稻麦轮作长期定位监测试验,设置无肥空白(CK)、常规施肥(RT)、秸秆还田+常规施肥(RS)和秸秆还田+缓释肥(SS)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探索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控环境因子。结果表明,SS作物产量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比RT显著提高11.6%和8.2%(水稻)、4.8%和3.6%(小麦),与RS无显著差异。相比RT,秸秆还田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提升了土壤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与RS相比,SS处理提高了铵态氮含量。秸秆还田处理提升了真菌群落多样性,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SS与RS在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与总氮含量呈正相关;真菌群落多样性则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NMDS分析表明,施肥对于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55.61%),真菌群落结构则对秸秆还田响应更明显(26.94%)。与RT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细菌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显著提升了真菌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相对丰度,加强了土壤碳氮循环能力并抑制了病原菌。SS与RS相比,仅提升了真菌中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秸秆还田配施缓释肥有助于维持或者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作物产量及细菌真菌群落多样性,可以促进土壤碳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秸秆还田 缓释肥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翰林 吕卫光 +6 位作者 郑宪清 李双喜 王金庆 张娟琴 何七勇 袁大伟 顾晓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8,共7页
为揭示稻麦轮作系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空白对照(CK)、常规处理秸秆不还田(NT)、1年秸秆还田(SR1)和5年秸秆还田(SR5)]对CH4、CO2和N2O 3种温... 为揭示稻麦轮作系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减排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空白对照(CK)、常规处理秸秆不还田(NT)、1年秸秆还田(SR1)和5年秸秆还田(SR5)]对CH4、CO2和N2O 3种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固碳量,估算了秸秆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综合计算了4种处理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SR1和SR5均显著提升CH4和CO2的排放通量,分别高出NT、CK处理73.52%、309.49%和13.29%、13.06%;同时显著降低N2O排放通量,较NT降低29.68%和42.55%;但SR1和SR5之间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与NT相比,SR1和SR5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固碳量517.9%和709.03%,SR5土壤固碳量高出SR1达30.93%;NT秸秆焚烧产生的全球气温变暖贡献为9 698.49 kg(CO2-eqv)·hm?2,比CK高126.98%。综合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固碳以及秸秆焚烧3个因素,SR1全球升温贡献最低,显著低于NT 4.72%。短期全量秸秆还田有助于降低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后降低幅度会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秸秆还田年限 稻麦轮作 秸秆焚烧 全球升温贡献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9
19
作者 张翰林 郑宪清 +3 位作者 何七勇 李双喜 张娟琴 吕卫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6-220,共5页
为了揭示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0,3,4,5,6,7,8,9a)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 为了揭示稻麦轮作不同秸秆还田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及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不同秸秆还田年限(0,3,4,5,6,7,8,9a)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影响,并研究其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大团聚体数量R_(0.25)、MWD和GMD均显著提升,分形维数D则显著降低,随还田年限越长趋势越明显,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对土壤MWD和分形维数D的改善效果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TOC,但短期秸秆还田(5a以内)与不还田处理差异不显著,长期和短期秸秆还田均对活性有机碳AC的提升效果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C,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更能促进TOC的增长,GWD与土壤有机碳组分的拟合度最高,更适合用于揭示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年限 土壤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稻麦轮作
下载PDF
生物耕作对蔬菜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宪清 李双喜 +3 位作者 袁大伟 何七勇 吕卫光 张娟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7-1184,共8页
通过在上海市崇明岛西部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生物耕作对菜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3年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生物耕作有助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最高增幅分别为182.2%、174.5%和133.2%,速效氮、速效... 通过在上海市崇明岛西部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探讨生物耕作对菜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3年结果表明,与免耕处理相比,生物耕作有助于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最高增幅分别为182.2%、174.5%和133.2%,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最高增幅分别为125.0%、432.5%和21.3%,最高值多出现在生物耕作两年和三年时,差异显著(P<0.05)。同时,随生物耕作年限的增加,0—5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最高增幅分别为27.78%、951.11%、16.11%和420.00%,分别出现在生物耕作的第三年和第二年,且差异显著(P<0.05)。此系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含水量等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有机质等是土壤酶活性主要影响因子,它们单独或是综合影响酶活性;生物耕作时间对酶活性直接影响力大小顺序为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蛋白酶活性,直接通径系数为分别为1.353、1.070、0.421和0.110,其主要通过有机质和速效氮正向影响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耕作 蚯蚓 土壤养分 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