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箫 张子洲 王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全麻维持方案相同,使用肌松监测仪(TOF)监测肌松。手术结束后,TOF计数≥2时,A组静脉推注新斯的明(2 mg/kg)、阿托品(0.5 mg/kg)逆转肌松药,B组静脉推注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15、30 min时肌松残余率。观察注射罗库溴铵后5 min(T0)、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时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A组给予肌松拮抗药5、15 min后肌松残余率明显高于B组(100.00%vs 13.95%,65.12%vs 0.00%)(χ^(2)=64.939、41.517,P<0.01)。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TT、APTT、PT、FIB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3.8±1.1)min]短于A组[(13.9±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22,P<0.001);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A组(0.00%vs 11.63%)(χ^(2)=5.309,P=0.021)。结论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快速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降低肌松残余发生率,缩短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舒更葡糖钠 残余肌松 凝血功能
下载PDF
降钙素原、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病情危重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子洲 陈华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8-650,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危重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APACHEⅡ评分将AECOPD患者114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测入院时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情危重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根据APACHEⅡ评分将AECOPD患者114例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检测入院时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计数(WBC),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评估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hs-CRP在入住ICU患者中的价值,并对疾病的预后进一步作出评估。结果 PCT、hs-CRP在高分组与低分组间差异显著;以PCT 3.23 ng/ml、APACHEⅡ25.7分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个亚组,两组住院天数、入住ICU的风险、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PCT、APACHEⅡ评分对AECOPD病情的危重度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下载PDF
MMP-9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部的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子洲 王佳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部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COP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被动吸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大鼠血清及支气管...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部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COP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被动吸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MP-9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测定两组大鼠肺部组织Occludin的表达。结果 COPD组血清及BALF MMP-9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MP-9的水平(P<0.05);COPD组BALF中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ALF(P<0.05);Occludin在COPD组大鼠肺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0)。结论 MMP-9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COPD大鼠肺泡上皮屏障功能与Occludin蛋白表达的数量及改变的一系列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紧密连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肺泡上皮
下载PDF
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淋巴瘤3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子洲 朱晔涵 何靖康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目的探讨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对39例以肺部症状首发的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淋巴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均无特异性。结论重视查体,及时行相... 目的探讨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对39例以肺部症状首发的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的淋巴瘤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均无特异性。结论重视查体,及时行相关的辅助检查有利于淋巴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部症状 诊断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原学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子洲 陈华芳 崔友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6期8081-808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呼吸道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PCT、CRP检测和痰培养。结果:PCT在非致病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之间,细菌...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与呼吸道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PCT、CRP检测和痰培养。结果:PCT在非致病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之间,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G-菌感染组与G+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非致病菌组与致病菌组中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仅在非致病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有助于判别机体是否处于肺部感染状态,帮助区分真菌或细菌感染,而且在鉴别G-菌和G+菌感染上有一定价值,其精确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子洲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258-1259,共2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2次/d,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7天的呼吸、心率、血WBC、PCT,检测PaO2、PaCO2的变化,并计算APACHⅡ评分,统计〈10d机械通气脱机的成功率及通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呼吸次数、心率、WBC、PCT均有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气分析PaO2、PaCO2和APACHⅡ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且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肺错构瘤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军 何靖康 +2 位作者 朱江 朱晔涵 张子洲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56-157,共2页
目的研究30例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行错构瘤摘除术7例,肺楔形切除21例,肺叶切除2例。结论肺错构瘤为误诊率... 目的研究30例肺错构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行错构瘤摘除术7例,肺楔形切除21例,肺叶切除2例。结论肺错构瘤为误诊率很高的常见良性肿瘤,积极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错构瘤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肺楔形切除 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病理证实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激素气道雾化治疗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俊 张子洲 +3 位作者 钱璞 沈科 徐晓晶 王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激素气道雾化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10例老年AECOPD合并P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激素气道雾化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110例老年AECOPD合并P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气道雾化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雾化吸入治疗,均治疗2 w。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因子水平[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血管功能指标[肺血管顺应性(Cpw)、肺血管总阻力(TPR)]。结果治疗后,两组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O水平高于治疗前,ET-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FEV1/FV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w高于治疗前,TRP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pw高于对照组,T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激素气道雾化治疗老年AECOPD合并PH能有效减弱患者炎症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指标及肺血管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动脉高压 前列地尔 布地奈德 气道雾化吸入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钱璞 张子洲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817-819,共3页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6例,治疗组(62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对照组(54例)给...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6例,治疗组(62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APACHII与mMRC评分,比较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和临床疗效以及不良药物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38%;治疗组总有效率85.94%,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多项临床指标出现明显下降,APACHII与mMRC评分也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COPD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莫西沙星 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误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钱璞 张子洲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5期22-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误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治COPD患者116例,正常对照组45例,记录一般临床特征,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分析误吸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OPD组发生误吸33例(28.4%),对照组发生误吸... 目的:探讨误吸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治COPD患者116例,正常对照组45例,记录一般临床特征,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分析误吸与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OPD组发生误吸33例(28.4%),对照组发生误吸4例(8.9%),COPD组发生误吸的概率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RC是导致COPD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结论:COPD患者误吸的风险明显增加,而误吸是导致COPD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R-497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俊 钱璞 +2 位作者 赵婷婷 王婷婷 张子洲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7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microRNA-497(miR-49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60例,取患者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497的...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microRNA-497(miR-49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60例,取患者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497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癌变组织中miR-497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497的表达量为0.46±0.02,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0±0.04(P<0.05);miR-497相对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miR-497高表达的NSCLC患者三年无复发生存率(RFS)高于miR-497低表达的NSCLC患者,其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知:miR-497对预后(复发情况)的预测诊断价值的AUC为0.837,理论阈值为0.42,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32、0.803。结论 miR-497在NSCLC组织中呈异常低表达,且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MicroRNA-497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婷婷 张子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VC、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治疗结果 肺功能 氧化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玉兵 张子洲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9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应用罗红霉素(长期低剂量)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价值。方法遵循药物差异分组方式,将该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内接收的9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盐酸氨溴索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7例,联... 目的分析在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应用罗红霉素(长期低剂量)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价值。方法遵循药物差异分组方式,将该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内接收的9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盐酸氨溴索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7例,联合长期低剂量罗红霉素);观察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咳痰量、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5.7%,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咳嗽消失各指标用时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0,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痰量明显较少,肺功能各指标改善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建议在盐酸氨溴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剂量罗红霉素实施长期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缩短临床指标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大幅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低剂量 罗红霉素 盐酸氨溴索 联合治疗 支气管扩张
下载PDF
活血通络毓种胶囊与妇科诊疗自控仪治疗子宫因素不孕3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明秀 张子洲 +8 位作者 史延超 郭志伟 张树成 王敬海 杨海涛 李巧凤 孙桂荣 杜淑英 杜明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50-51,共2页
应用活血通络毓种胶囊与妇科诊疗自控仪治疗子宫因素不孕 30 8例。妇科诊断治疗仪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药液进入子宫腔的输入量及压强 ,精确测量宫腔容积。利用传感波刺激子宫壁 ,使子宫腔平滑肌松弛 ,宫腔容积增大 ;改善血液循环 ,调节... 应用活血通络毓种胶囊与妇科诊疗自控仪治疗子宫因素不孕 30 8例。妇科诊断治疗仪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药液进入子宫腔的输入量及压强 ,精确测量宫腔容积。利用传感波刺激子宫壁 ,使子宫腔平滑肌松弛 ,宫腔容积增大 ;改善血液循环 ,调节内分泌 ,治疗子宫因素不孕效果良好。四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30 8例 :治愈 10 6例 ,好转 189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95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 子宫因素不孕 妇科诊疗自控仪
下载PDF
补肾助孕方药促进人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树成 陈秋梅 +9 位作者 夏誉薇 沈明秀 蔡连香 贺斌 刘效群 张子洲 李巧凤 杜淑英 阚国英 王介东 《中医药学刊》 CAS 2004年第5期820-822,共3页
对服用 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 -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 ,VEGF、TGF、LIF、bFGF/FGF共 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 对服用 3种补肾助孕方药的临床排卵障碍性不孕者 ,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的LH -2、LH +7、LH +10进行子宫内膜组织活检取材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内膜组织形态学表现 ,VEGF、TGF、LIF、bFGF/FGF共 4种血管生成因子和VEGFR、EGFR、TGFR、CD10 5、PDGFR -α共 5种血管生成因子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方药对人子宫内膜组织的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均具有强烈的正向促进作用 ,组织中具有旺盛的血管生成表现 ,除TGF和TGFR外其它 7种因子的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强。说明补肾助孕中药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不孕症 补肾药 血管生成因子 受体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文明 李传江 +1 位作者 张子洲 董庸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4期254-258,共5页
对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的沉积环境、成藏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油层砂体的成因、沉积微相类型、非均质特征、油气富集的圈闭条件以及油水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纵向和平面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储层的分布状况,预测了成藏有利区.
关键词 榆树林油田 扶杨油层 评价 沉积环境 成藏系统
下载PDF
气道激素雾化吸入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沈科 张子洲 +4 位作者 钱璞 王婷婷 赵婷婷 徐晓晶 陈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283-2287,共5页
目的探究气道激素雾化吸入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疗效及对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老年AE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究气道激素雾化吸入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疗效及对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老年AE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bid)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5 mL(qi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前列地尔注射液0.2μg·kg^(-1),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肺血管功能指标[肺血管顺应性(Cpv)、肺血管总阻力(TPR)]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过程中共脱落3例,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纳入56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4%(53例/56例)和78.57%(44例/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EV1/FVC分别为(76.45±9.10)%和(72.54±7.62)%;PaO_(2)分别为(70.52±11.39)和(59.63±9.40)mmHg;SaO_(2)分别为(89.46±16.03)%和(81.15±14.27)%;Cpv分别为(29.95±5.72)和(26.74±3.90)mL·kPa-1;血浆黏度分别为(1.16±0.10)和(1.63±0.18)mPa·s;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2.40±4.33)%和(30.28±6.07)%;TNF-α表达水平分别为(5.14±1.12)和(12.60±3.18)mg·L^(-1);CRP表达水平分别为(8.27±2.03)和(17.20±3.19)ng·L^(-1);IL-6表达水平分别为(4.22±0.78)和(9.50±2.66)ng·L^(-1)。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1%和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道激素雾化吸入联合前列地尔比单纯气道激素雾化吸入治疗老年AECOPD合并PH患者的疗效更佳,可改善肺功能、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功能,降低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气道激素雾化吸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动脉高压 血气指标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重症H7N9禽流感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子洲 王佳佳 +8 位作者 黄建安 朱晔涵 陈成 雷伟 陈延斌 刘泽毅 郭强 朱烽烽 周炳元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2-827,共6页
目的初步分析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临... 目的初步分析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合并急性肺源性心脏病(AC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将数据完整的2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ACP定义为右心室扩张合并室间隔矛盾运动,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CP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床边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1例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中发生ACP6例,发生率为28.6%。ACP组患者从出现流感症状至发生ACP的中位时间为11.00(6.25,20.50)d;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发生ACP当日心率最差值为(102.83±20.53)次/min,平均动脉压最差值为(81.83±12.14)mmHg(1mmHg=0.133kPa),氧合指数最差值为(132.40±74.90)mmHg,SpO2最差值为0.863±0.051;除SpO2外各指标与非ACP组最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P组患者从使用呼吸机至发生ACP的中位时间为3.50(1.75,6.75)d,呼气末正压(PEEP)及气道平台压(Pplat)明显高于非ACP组lPEEP(cmH2O,1cmH2O=0.098kPa):15.17±3.71比11.73±2.57,Pplat(cmH2O):27.50±1.05比23.09±4.37,均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略高于非ACP组(83.3%比53.3%,50.0%比26.7%,均P〉0.05)。ACP组电轴右偏的比例较非ACP组明显增高(83.3%比13.3%,P〈0.01),中一重度三尖瓣反流(TR)及下腔静脉(Ivc)塌陷指数〈50%的患者比例高于非ACP组(100.0%比60.0%,P〉0.05;100.O%比20.0%,P〈0.01),三尖瓣反流压差(TRPG)及IVC内径明显大于非ACP组[TRPG(mmHg):45.00±8.65比28.01±9.02,IVC内径(mm):2.25±0.14比1.87±0.15,均P〈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与非AC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23.33±7.06比19.27±5.50,7.33±1.21比7.80±3.01,均P〉O.05);而ACP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CP组(83.3%比26.7%,P〈0.05)。结论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ACP发生率较高,机械通气是导致重症H7N9禽流感发生ACP的重要因素。ACP患者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强重症H7N9禽流感患者右心功能的早期监测和干预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 床旁超声
原文传递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张子洲 钱璞 沈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每次1~2吸,每天2次,当每天2次可控制...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血必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每次1~2吸,每天2次,当每天2次可控制临床症状时,可减少剂量为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 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肺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趋化因子CXCL12、s E-SLT、C反应蛋白(CRP)、IL-6、呼吸困难评分(m MRC)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 13%(41例/46例),69. 57%(32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2. 33±0. 52) L,(64. 41±6. 93)%,对照组分别为(2. 00±0. 25) L,(55. 73±5. 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血清IL^(-1)7A、CXCL12、s E-SLT、CRP、IL-6分别为(23. 75±3. 35) pg·m L^(-1),(173. 68±12. 99) pg·m L^(-1),(16. 88±1. 19)μg·L^(-1),(8. 20±1. 18) mg·L^(-1),(9. 48±2. 22) pg·m L^(-1),对照组分别为(35. 02±3. 40) pg·m L^(-1),(192. 41±18. 21) pg·m L^(-1),(20. 49±1. 95)μg·L^(-1),(12. 32±8. 20) mg·L^(-1),(14. 97±2. 01) pg·m 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m MRC评分为(1. 00±0. 37)分,对照组为(1. 93±0.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心悸1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2例及失眠1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04%(6例/46例);对照组出现心悸2例,头痛2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70%(4例/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血必净治疗可以改善COPD患者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必净注射液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呼吸训练配合四肢运动改善COPD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子洲 陈华芳 +1 位作者 钱璞 王玉兵 《现代医学》 2017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配合四肢运动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呼吸组、四肢... 目的:探讨呼吸康复训练配合四肢运动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呼吸组、四肢组、混合组,每组各36例。3组患者在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四肢运动康复以及呼吸康复训练配合四肢运动康复,共进行3个月的训练。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指标及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组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改善程度较其他两组更明显(P<0.05);混合组和四肢组除胸大肌外,其余各项肌群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the 6-min walk distance,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总分改善程度较其他两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COPD患者采用呼吸康复训练配合四肢运动康复训练可提高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的QOL,可以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康复训练 四肢运动康复 运动功能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