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进风系统对间接空冷塔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学镭 贾程广 +3 位作者 梁建雄 王普 赵哲 贾雅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87-3997,I0020,共12页
削弱环境风对间接空冷塔散热器性能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其安全和经济运行。该文提出一种新型间接空冷塔地下进风系统,将空冷散热器整体布置在低于地表平面的地下空间内。建立配置地下进风系统的间接空冷塔数值计算模型,得到间接空冷塔的... 削弱环境风对间接空冷塔散热器性能的不利影响,有助于其安全和经济运行。该文提出一种新型间接空冷塔地下进风系统,将空冷散热器整体布置在低于地表平面的地下空间内。建立配置地下进风系统的间接空冷塔数值计算模型,得到间接空冷塔的空气流场特性和热力特性。基于凝汽器和空冷散热器协同调节、相互制约的作用机制,采用机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排汽压力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地下进风系统的热经济性。结果表明,在4 m/s风速下,虽然迎风扇段空气流量减少14.5%,热负荷降低12.4%,但侧风扇段和背风扇段冷却空气量分别增加46.0%、8.0%,热负荷分别提升30.9%、3.2%。在高风速工况下,地下进风系统削弱环境风对排汽压力的影响,具有抵御自然大风的能力。某660 MW间接空冷机组,采用地下进风系统全年可节约标煤9554.3 t,节省燃料费1094.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进风系统 间接空冷塔 数值模拟 环境风 排汽压力
原文传递
基于S-CO_(2)布雷顿循环的太阳能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学镭 梁建雄 +2 位作者 王普 赵哲 贾程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05-1215,共11页
设计了一种以S-CO_(2)和石英石为储能介质、再压缩S-CO_(2)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基于Gensystem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集热系统性能和S-CO... 设计了一种以S-CO_(2)和石英石为储能介质、再压缩S-CO_(2)布雷顿循环为动力循环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储能一体化系统。基于Gensystem计算平台,建立了动力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集热系统性能和S-CO_(2)斜温层储热罐的储、释热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体化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3次循环储、释热过程,斜温层储热罐出口温度趋于稳定。释热结束时,斜温层储热罐热流体出口温度下降了63 K,储热结束时,冷流体出口温度升高了46 K。与配置双储热罐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比,一体化系统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均发电效率分别提高了1.8%和1.7%,系统总投资降低了9.46%,平准化度电成本下降了9.45%,投资回收期缩短了1.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布雷顿循环 斜温层 超临界二氧化碳 储能
下载PDF
300 MW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分析
3
作者 范志强 焦晓峰 +1 位作者 魏超 张学镭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 供热机组低压缸零出力运行可有效提升机组供热能力和调峰深度。该文基于Ebsilon软件,建立300 MW供热机组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的数学模型,从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三个维度对常规抽凝模式和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机组的供热能力,并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当主蒸汽量为957.6 t/h时,供热量比常规抽凝供热模式提高16.25%,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27.2 g/kWh。低压缸零出力模式下,虽然供热机组的电负荷不具备调节能力,但其最小电负荷低于常规抽凝供热模式,适宜参与电网的深度调峰。从净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当热负荷在162~310 MW时,应采用低压缸零出力模式进行供热;当热负荷在310~375 MW时,应采用抽凝模式进行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供热 低压缸零出力 调峰
下载PDF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与钙基CO_(2)捕集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张学镭 王高锋 张卓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73-7183,共11页
燃煤机组捕集CO_(2)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将燃煤发电机组和钙基碳捕集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改造锅炉受热面布置与热力系统的配置,可提升系统能量集成度;分别构建基于蒸汽朗肯循环(steam rankine cycle,SRC)和SCO_(2)-蒸... 燃煤机组捕集CO_(2)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将燃煤发电机组和钙基碳捕集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改造锅炉受热面布置与热力系统的配置,可提升系统能量集成度;分别构建基于蒸汽朗肯循环(steam rankine cycle,SRC)和SCO_(2)-蒸汽联合循环(SCO_(2)-steamcombinedcycle,CSCC)的发电、碳捕集一体化系统,利用?方法和热效率法计算其热力性能,基于平准化发电成本和碳捕集成本评价其经济性。结果表明,CSCC一体化系统?效率为39.05%,捕集CO_(2)造成的?效率损失为3.91%;利用SCO_(2)替代水蒸汽回收碳捕集系统余热能够减少?损失,使得CSCC一体化系统性能优于SRC一体化系统;CSCC一体化系统的平准化发电成本为654.9元/(MW·h),碳捕集成本为135.1元/t CO_(2)。一体化系统可实现燃料化学能和碳捕集余热的一体化协同转化和高效利用,并能降低碳捕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燃煤电厂 SCO_(2)循环 能量集成 ?分析
原文传递
300MW机组厂级供热优化调度方式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焦晓峰 范志强 +3 位作者 贾斌 段学友 李晓波 张学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从厂级角度优化机组的供热调度方式能够提升其深度调峰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厂级两台300MW供热机组为例,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了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机组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机组的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提出了5种厂级供热... 从厂级角度优化机组的供热调度方式能够提升其深度调峰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厂级两台300MW供热机组为例,利用Ebsilon软件建立了抽凝工况和低压缸零出力工况机组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机组的热力性能、调峰性能和经济性能。提出了5种厂级供热调度方式,研究了各调度方式下厂级的深度调峰能力和净收益;提出了串联梯级、并联平级供热系统,对比了二者对厂级净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供热量一定时,两台机组“双切缸模式”运行时,厂级发电功率最小,深度调峰能力最强;当供热负荷低于600MW时,两台机组“双切缸”模式运行时净收益最高;当供热负荷高于600MW时,“双抽凝”或“切缸+抽凝”模式运行时净收益最高;在厂级700MW供热负荷下,串联梯级供热系统的厂级净收益高于并联平级供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供热 低压缸零出力 供热优化
下载PDF
加热器端差对机组热经济性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 被引量:55
6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万逵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6-171,共6页
准确而快速地评价各级加热器端差的运行热经济性,对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以热力系统的热平衡方程、汽轮机功率方程和锅炉吸热量方程为基础,采用了将上述基本方程两端分别对加热器出口水焓求偏导的方法,... 准确而快速地评价各级加热器端差的运行热经济性,对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以热力系统的热平衡方程、汽轮机功率方程和锅炉吸热量方程为基础,采用了将上述基本方程两端分别对加热器出口水焓求偏导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型式的加热器,找出了公式的规律性,得到了分析加热器端差运行热经济性的通用计算模型。推导过程中,定义了端差等效焓降和端差等效吸热量系数两个重要的概念。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结果准确、使用方便简捷、通用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机组运行经济性在线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 热力系统 加热器 机组 热经济性 通用计算模型
下载PDF
焦炉煤气利用项目的经济性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2 位作者 陈海平 刘文宇 倪维斗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52,共5页
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选取了合成甲醇、联合循环发电、热电联产和内燃机发电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按照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对选取的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均可盈利,并且合成甲醇项... 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等因素,选取了合成甲醇、联合循环发电、热电联产和内燃机发电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按照经济可行性分析的步骤,对选取的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焦炉煤气利用项目均可盈利,并且合成甲醇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最高。从原料价格、产品价格以及产品产量方面,对4种项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找出了影响各项目经济性的最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技术经济性 敏感性分析 甲醇 燃气轮机 内燃机
下载PDF
燃烧中低热值燃料时燃气轮机系统的应对方案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周兰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0-116,共7页
证明了燃料热值的降低,必将使燃料量增加;提出燃用中低热值燃料时燃气轮机系统工况点调整的理论依据,并给出5种调整方案,即:增加压气机的压比(方案1)、关小进口可调导叶(IGV)角度(方案2)、降低燃气轮机进口温度(方案3)、从压气机末级抽... 证明了燃料热值的降低,必将使燃料量增加;提出燃用中低热值燃料时燃气轮机系统工况点调整的理论依据,并给出5种调整方案,即:增加压气机的压比(方案1)、关小进口可调导叶(IGV)角度(方案2)、降低燃气轮机进口温度(方案3)、从压气机末级抽气(方案4)、增加燃气轮机的通流面积(方案5);计算了各调整方案对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系统热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焦炉煤气,方案1的热经济性最高,方案4的热经济性最低,各方案对燃气轮机的安全运行几乎没有影响;对于煤基合成气,方案5的热经济性最高,方案4的热经济性最低,方案1的安全性最差;综合考虑热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焦炉煤气,方案1是最佳方案,对于煤基合成气,方案2是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压气机 中低热值燃料 性能分析
下载PDF
环境风影响下直接空冷机组排汽压力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学镭 王金平 陈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0-47,148,共8页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预测环境风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压力,是实施空冷岛优化运行的关键。针对某330MW直接空冷机组,建立了空冷凝汽器的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各空冷单元的入口平均温度和空气流量,将排汽... 环境风对直接空冷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预测环境风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压力,是实施空冷岛优化运行的关键。针对某330MW直接空冷机组,建立了空冷凝汽器的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各空冷单元的入口平均温度和空气流量,将排汽压力的计算尺度由空冷岛细化到空冷单元,建立了环境风影响下直接空冷机组排汽压力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位于环境风下游的空冷单元,其空气入口平均温度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位于环境风上游的边缘空冷单元,其空气流量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大;有风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的排汽压力要比无风时高,正y方向环境风对排汽压力的影响要大于正x方向;环境风导致空冷机组排汽压力升高的主导因素是使空冷单元的空气流量减少。所建模型能预测出直接空冷机组受到环境风扰动后,达到稳定工况时的排汽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空冷凝汽器 环境风 排汽压力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78
10
作者 张学镭 陈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5,共8页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以某30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及其供热系统为例,研究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对热泵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性能评...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能够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以某30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及其供热系统为例,研究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系统的可行性及各关键部件的数学模型,计算其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对热泵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热泵性能系数为1.706,热泵供热方式的火用效率比传统供热方式提高了11.17个百分点,机组功率增加4.63MW;冷凝器出口热网水温度的升高使热泵性能系数下降,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逐渐增加;热网返回水温的降低使热泵性能系数升高,但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蒸发器出口循环水温度的升高或蒸发器内循环水温降的减小均使热泵性能系数、机组功率增加量和热泵供热方式火用效率增大。回收循环水余热的热泵供热方式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循环水 余热利用 热力性能 供热系统
原文传递
简单循环燃气轮机系统建模及其变工况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周兰欣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9-623,共5页
以PG6541B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公开的燃气轮机数据,探讨了简单循环燃气轮机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建模的方法。用半经验公式,对冷却空气量的分配进行了计算。利用基元叶栅法,计算得到了压气机的通用特性曲线。分析了燃烧室喷水... 以PG6541B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公开的燃气轮机数据,探讨了简单循环燃气轮机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建模的方法。用半经验公式,对冷却空气量的分配进行了计算。利用基元叶栅法,计算得到了压气机的通用特性曲线。分析了燃烧室喷水对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燃气轮机 简单循环 变工况 压气机
下载PDF
非补燃余热锅炉变工况性能计算模型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朱娜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性能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以具有整体除氧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汽水系统为例,建立了余热锅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得到了余热锅炉设计工况和变工... 余热锅炉的变工况性能对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较大的影响。以具有整体除氧器的单压余热锅炉汽水系统为例,建立了余热锅炉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得到了余热锅炉设计工况和变工况下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计算出变工况下余热锅炉汽水侧和烟气侧的参数;变工况下,非补燃余热锅炉的热端端差、节点温差和接近点温差主要受进口燃气温度的影响;余热锅炉的当量热效率主要受排烟温度的影响,降低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是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锅炉 性能 变工况 经济运行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下载PDF
基于基元叶栅法的轴流式压气机变工况性能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学镭 王松岭 +1 位作者 陈海平 周兰欣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基于基元叶栅法,建立了轴流式压气机的变工况计算模型,并采用变比热公式计算空气的热力参数;绘制了压比、等熵效率、折合耗功率和折合出口总温的通用特性曲线;计算了压气机的运行工况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压气机的喘振边界线。定量计算... 基于基元叶栅法,建立了轴流式压气机的变工况计算模型,并采用变比热公式计算空气的热力参数;绘制了压比、等熵效率、折合耗功率和折合出口总温的通用特性曲线;计算了压气机的运行工况线。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压气机的喘振边界线。定量计算了IGV对压气机通用特性曲线的影响。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空气相对湿度对压气机通用特性曲线的影响。算例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能够对具有IGV的压气机进行变工况计算。本文所做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压气机的变工况性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变工况 基元叶栅法 特性曲线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冷却塔冷却性能的评价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学镭 张明智 +1 位作者 刘树华 韩爽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9-300,303,共3页
冷却塔是汽轮发电机组重要的冷端设备之一 ,其运行性能对电站的经济和安全运行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建立自然通风冷却塔出水温度和冷却性能的计算模型 ,为冷却塔的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并且还可以为冷却塔的检修和改造提供指导。
关键词 冷却塔 冷却性能 评价模型 出塔水温 电厂 热力循环 汽轮发电机组
下载PDF
直接空冷凝汽器加装消旋导叶栅的性能及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学镭 王梅梅 张耀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148-4155,共8页
消除轴流风机进风口处的漩涡可以显著提高风机出力,增加冷却空气流量,有效提升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性能。以某600MW机组单列空冷单元为例,数值模拟了加装消旋导叶栅对空冷单元流场的影响,计算了空冷单元的换热性能,并对消旋导叶栅的结构参... 消除轴流风机进风口处的漩涡可以显著提高风机出力,增加冷却空气流量,有效提升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性能。以某600MW机组单列空冷单元为例,数值模拟了加装消旋导叶栅对空冷单元流场的影响,计算了空冷单元的换热性能,并对消旋导叶栅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装消旋导叶栅能明显减弱风机入口处和空冷岛内部的涡旋,缩小风机入口处负压区范围,有效提高了风机出力,并降低了各空冷单元风机入口平均温度,大大提高了空冷机组换热能力。在6m/s工况下,风机容积效率提高了5.4%,换热效率提高了5.2%。当消旋导叶栅叶型结构为NACA6412叶型时,空冷凝汽器的换热性能最佳;消旋导叶栅的最佳导流角度为45°,最佳叶片数量为30,加装多列导叶栅的效果好于单列。所得结论为改善直接空冷凝汽器在环境风工况下的换热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消旋导叶栅 数值模拟 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监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学镭 周兰欣 +1 位作者 陈海平 朱海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09-814,共6页
以某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影响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凝结水与抽空气温度偏差等因素对防冻性能的影响较大;该空冷凝汽器的第2排和第5排散热管... 以某300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分析了影响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凝结水与抽空气温度偏差等因素对防冻性能的影响较大;该空冷凝汽器的第2排和第5排散热管束的防冻性能较差;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所建模型不仅能对空冷凝汽器防冻性能进行定量评价,还能缩小查找结冰故障的范围,为结冰故障的预防、采取预处理措施、实施冬季优化运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防冻 模糊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直接空冷凝汽器加装导流叶栅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学镭 王梅梅 +2 位作者 张耀祖 卜跃刚 刘强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7年第6期60-66,共7页
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易受环境风的影响。以某600 MW机组中单列空冷单元为例,建立了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加装导流叶栅后空冷单元的流场特性,计算了加装导流叶栅对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 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易受环境风的影响。以某600 MW机组中单列空冷单元为例,建立了环境风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加装导流叶栅后空冷单元的流场特性,计算了加装导流叶栅对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导流叶栅明显缩小了空冷单元风机入口处负压区的范围,进而提升了风机效率,当风速为6 m/s时,a1单元风机效率提高了17.5%;加装导流叶栅还能降低各空冷单元风机入口平均温度,当风速为12 m/s时,a1单元风机入口平均温度下降了3.7℃。因此,加装导流叶栅使得各空冷单元的换热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当风速为12 m/s时,整列空冷单元的换热效率升高了14%。所得结论为改善环境风工况下直接空冷凝汽器的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导流叶栅 环境风 数值模拟 换热性能
下载PDF
供能方式对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捕集CO_2热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学镭 陈海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49-56,7,共8页
控制和减缓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CO2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建立了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捕集CO2的系统流程,基于Aspen Plus软件得到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了太阳能集热和煤富... 控制和减缓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CO2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建立了钙基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法捕集CO2的系统流程,基于Aspen Plus软件得到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了太阳能集热和煤富氧燃烧驱动CaCO3煅烧反应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煤富氧燃烧方案相比,太阳能集热方案增加了发电功率,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1/3,但其发电热效率降低3.8个百分点;太阳能集热方案的等效太阳能热发电效率为28.36%,高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的峰值效率;提升太阳能集热方案性能的关键是提高集热器场的能量利用效率sol-avi,当sol-avi高于75%时,太阳能集热方案比煤富氧燃烧方案发电热效率高。所得结论为低能耗减排CO2、高效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吸收剂 煅烧 碳酸化 CO2捕集 太阳能
原文传递
太阳能海水淡化的新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学镭 卜跃刚 +1 位作者 刘强 王梅梅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7年第12期1-8,共8页
分析了传统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重点介绍利用增湿—除湿技术或膜蒸馏技术与海水淡化技术结合的新型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热能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然后介绍了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在海水淡化过程... 分析了传统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重点介绍利用增湿—除湿技术或膜蒸馏技术与海水淡化技术结合的新型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热能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然后介绍了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能量的耦合匹配问题及系统设计集成。通过对传统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和新型海水淡化系统的产水成本和系统性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虽然新型海水淡化技术的成本较高,但在能量综合利用效率和系统性能、稳定性方面有很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太阳能 增湿—除湿 膜蒸馏
下载PDF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镭 陈海平 +1 位作者 王松岭 周兰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合理利用焦炉煤气,设计了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鲁奇气相法甲醇合成系统的工艺流程,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得到了系统的关键参数;对燃用焦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并与燃用天然气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设计了利用焦炉... 为合理利用焦炉煤气,设计了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鲁奇气相法甲醇合成系统的工艺流程,基于Aspen Plus软件模拟得到了系统的关键参数;对燃用焦炉煤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并与燃用天然气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设计了利用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的并联式多联产系统,并与单产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炉前补碳工艺可提高甲醇合成产量,并降低能耗6%左右;由天然气改烧焦炉煤气后,联合循环的净功率下降了0.87%,热效率下降了0.91%;甲醇–发电并联式多联产系统的热效率比单产系统高约两个百分点,采用炉前补碳工艺的多联产系统热经济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甲醇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多联产 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