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LIG4、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及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宇卉 折虹 +3 位作者 王艳阳 何剑莉 海平 刘长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修复通路中DNA连接酶IV(LIG4)、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5、6、7(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 目的研究DNA双链断裂非同源末端链接(NHEJ)修复通路中DNA连接酶IV(LIG4)、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5、6、7(XRCC4、XRCC5、XRCC6、XRCC7)的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中的LIG4、XRCC4、XRCC5、XRCC6和XRCC7的mRNA表达量,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将放疗后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放疗高敏感组和放疗低敏感组,对比两组间以上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61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R):60.7%(37/61),部分缓解及无变化(PR+NC):39.3%(24/61)。据此分为宫颈癌放疗高敏感组(CR)与放疗低敏感组(PR+NC)。放疗高敏感组LIG4mRNA、XRCC4mRNA、XRCC5mRNA、XRCC6mRNA、XRCC7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84±0.60、1.46±0.58、2.07±1.09、0.54±0.23和0.60±0.34;放疗低敏感组为1.30±0.50、2.08±0.75、2.96±1.07、0.72±0.17和0.90±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3.24、2.70、2.73、2.97,P=0.014、0.002、0.009、0.008、0.004)。结论患者宫颈癌组织中LIG4、XRCC4、XRCC5、XRCC6和XRCC7的mRNA高表达者,其对放疗抗拒,低表达则放疗高度敏感,上述基因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指标和放疗增敏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链接 MRNA 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宇卉 梁海田 +1 位作者 陈素琼 袁葆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 4例晚期住院患者 ,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和给药途径 ,每 2 8天为 1个周期 ,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 5 4 7%,其中大肠癌尤...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 4例晚期住院患者 ,不同病种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和给药途径 ,每 2 8天为 1个周期 ,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为 5 4 7%,其中大肠癌尤为明显 ,有效率为 6 7 7%。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 10例 (17 1%) ,腹泻 4例 (6 3%) ,恶心呕吐 6例 (9 4 %)。结论 HCPT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联合化疗 治疗 晚期 消化道肿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LIG4mRNA与XRCC4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卉 折虹 +3 位作者 王艳阳 何剑莉 海平 刘长虎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DNA连接酶4(LIG4)及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XRCC4)的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LIG4和XRCC4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分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DNA连接酶4(LIG4)及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XRCC4)的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61例宫颈癌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LIG4和XRCC4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分期、分化程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LIG4 mRNA和XRCC4mRNA在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2.88±1.97)、(5.02±1.87)和(2.16±0.99)、(3.7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和0.00;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61±0.17)、(0.41±0.28)和(0.80±0.31)、(0.58±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和0.01;宫颈癌低分化组和中高分化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81±0.99)和(2.03±1.25)、(1.50±0.76)和(1.45±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G4 mRNA在Ⅱ期和Ⅲ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71±0.34)和(0.96±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G4 mRNA与XRCC4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0)。结论 LIG4 mRNA和XRCC4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发展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DNA连接酶4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4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腺癌致下肢动脉栓塞死亡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素琼 梁海田 张宇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腺癌 动脉栓塞 取栓术
下载PDF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素琼 马玉英 +1 位作者 张宇卉 袁葆琳 《陕西肿瘤医学》 2003年第1期70-70,77,共2页
目的 验证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12 0例乳腺增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8例 ,应用平消胶囊治疗 ;对照组 5 2例 ,口服乳康片。结果 治疗组肿块缩小和乳腺疼痛总有效率为 91.2 %和 91.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9.... 目的 验证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12 0例乳腺增生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 8例 ,应用平消胶囊治疗 ;对照组 5 2例 ,口服乳康片。结果 治疗组肿块缩小和乳腺疼痛总有效率为 91.2 %和 91.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9.2 %和 6 7.3%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疗效观察 平消胶囊 乳腺增生病 临床实验
下载PDF
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在骨髓增殖性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杉 段依璠 +3 位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杜晨霄 白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32例MPN患者,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并进行胚系验证,分析携带髓系肿瘤遗... 目的:探讨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232例MPN患者,通过靶向二代测序技术检测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并进行胚系验证,分析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MP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结果: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率为21.6%(50/23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PV、ET、PMF患者分别为25/114(21.9%)例、8/69(11.6%)例、17/49(34.7%)例,其中PMF患者携带率最高(P=0.01),且年龄较大(P=0.02)。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组的MPN患者较未携带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26.5%vs 11.8%,P=0.05)。MPN患者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主要集中在RAS通路,且携带RAS通路相关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患者无AML进展生存期较未携带组更短(P<0.001)。携带CBL、TP53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总生存期较未携带者更短(P=0.001;P=0.043)。结论:MPN中PMF患者更易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携带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易发生染色体异常;集中于RAS途径的髓系肿瘤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的MPN患者更易进展为AML;CBL、TP53胚系突变影响MPN患者的总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易感基因 骨髓增殖性肿瘤 疾病进展
原文传递
左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7
作者 陈素琼 张宇卉 袁葆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5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表现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生白能治疗化放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素琼 蒲玮 +2 位作者 袁葆琳 张宇卉 罗建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28-28,共1页
应用生白能治疗因肿瘤化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其毒副作用 ,对 85例恶性肿瘤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用药 3~ 5天后 ,WBC、ANC、RBC、PLT均能回升 ,治疗前后的均值差、WBC、ANC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RBC也有显著性差异 ... 应用生白能治疗因肿瘤化放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其毒副作用 ,对 85例恶性肿瘤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用药 3~ 5天后 ,WBC、ANC、RBC、PLT均能回升 ,治疗前后的均值差、WBC、ANC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RBC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LT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果表明 :生白能对防治肿瘤化放疗所致骨髓抑制 ,作用确切 ,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保证病人能如期进行化放疗 ,是一种有价值的化放疗辅助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白能 骨髓抑制 肿瘤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腺癌所致下肢动脉栓塞死亡1例
9
作者 陈素琼 梁海田 张宇卉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76-376,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腺癌 动脉栓塞 取栓术
下载PDF
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陈素琼 张宇卉 +1 位作者 袁葆琳 田韵 《陕西肿瘤医学》 2001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观察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入康莱特联用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结果 ①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47 5 %和 2 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前者的完全缓解率也较高。②联用组治疗前后... 目的 观察康莱特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入康莱特联用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结果 ①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47 5 %和 2 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前者的完全缓解率也较高。②联用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也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 (P <0 0 1)。③联用组疼痛缓解明显 ,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康莱特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效果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肿瘤 联合化疗 疗效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宇卉 王海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18期14-16,共3页
目的比较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7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35例,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 目的比较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一线治疗后复发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7例,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35例,服用吉非替尼250mg,每天1次,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培美曲塞组32例,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治疗,每3周重复,至少化疗2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组:部分缓解(PR)28.6%,疾病稳定(SD)42.9%,疾病进展(PD)20%,疾病控制率71.4%,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培美曲塞组:PR25%,SD37.5%,PD37.5%,疾病控制率62.5%,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结论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疗效相似,但口服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培美曲塞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向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及核心基因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艳 张宇卉 +3 位作者 胡耐博 滕广帅 周圆 白洁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3期6-10,共5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选取PMF向AML转化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3319,利用R语...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中选取PMF向AML转化的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53319,利用R语言对数据集进行质控、降维、聚类和注释,筛选出HSC和细胞间高度变化的基因。利用R语言的Seurat包Findmarkers函数筛选PMF慢性期和AML转化期HSC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和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STRING10在线数据库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簇并进行GO功能富集,通过CytoHubba插件按MCC算法筛选出排名前5的基因,即为PMF向AML转化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9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PMF慢性期相比,AML转化期HSC中有78个上调基因、20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负调控、炎症反应的负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反应、成骨细胞分化的负调控以及血管新生等,CC主要富集在细胞核和细胞质,MF主要富集在DNA结合以及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子活性;下调基因的BP主要富集在炎症反应、干扰素-γ介导的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对α干扰素的反应,CC主要富集在细胞质。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KEGG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凋亡相关通路以及Apelin信号通路等。FOS、EGR1、PTGS2、CXCL8、CXCR4等5个基因可能是PMF转化为AML过程中HSC的核心基因。结论与PMF慢性期相比,AML转化期HSC中有98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炎症调控、细胞增殖以及分化等过程中,参与TNF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凋亡相关通路以及Apelin信号通路的调控;HSC的FOS、EGR1、PTGS2、CXCL8、CXCR4等5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PMF转化为AML的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表达基因 造血干细胞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单细胞测序 核心基因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杜晨霄 张宇卉 +3 位作者 胡耐博 滕广帅 邵宗鸿 白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L合并ITP的临床过程,总结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以皮肤、脏器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入院,经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为ITP,...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L合并ITP的临床过程,总结诊疗方法。结果患者以皮肤、脏器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入院,经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诊断为ITP,应用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不佳。经完善影像学检查发现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切检,确诊为HL。给予标准剂量ABVD(多柔比星脂质体、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方案规范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水平,HL达到CR。随访到发病后6个月,未见ITP复发。结论以ITP为首发症状的HL治疗上应及时给予抗肿瘤的治本治疗,避免因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严重出血、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副肿瘤综合征 化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器官移植前贫血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耐博 张宇卉 白洁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终末期脏器疾病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前贫血是移植前的主要合并症。因为移植前贫血的原因不尽相同,所以目前尚无器官移植前贫血发生情况的统计,但贫血的存在无疑阻碍了患者进行实体器官移植的进程,增加了移...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类型终末期脏器疾病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前贫血是移植前的主要合并症。因为移植前贫血的原因不尽相同,所以目前尚无器官移植前贫血发生情况的统计,但贫血的存在无疑阻碍了患者进行实体器官移植的进程,增加了移植风险和移植后病死率。在移植前给予明确诊断贫血原因并从病因上纠正贫血,有希望改善这些器官移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患者 贫血原因 脏器疾病 贫血诊断 实体器官移植 明确诊断 纠正贫血 合并症
下载PDF
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的临床特征研究
15
作者 杜晨霄 向光朋 +7 位作者 彭岚 肖湘遥 滕广帅 张宇卉 王艳 段依璠 邵宗鸿 白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0,共5页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 髓系肿瘤(MN)为一组造血干祖细胞生物学功能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N患者异常的免疫、造血微环境与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其疾病的发生、发展。髓系肿瘤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殖(Myeloid neoplasms-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MN-LGLP)为此类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罕见的临床现象,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队列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影响LGLP对MN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的影响。提示MN-LGLP患者更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脾大。LGLP的存在不是影响MN-LGLP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STAG、ASXL1、TET2是MN-LGLP最常见的伴随基因突变,伴有STAG2突变MN-LGLP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颗粒淋巴细胞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现象 中性粒细胞减少 髓系肿瘤 neoplasms 脾大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马金玉 张宇卉 +8 位作者 滕广帅 杜晨霄 张会勤 王艳 李艳旗 段依璠 周圆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336-2341,共6页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静脉血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PV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进行分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 目的探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静脉血栓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的PV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进行分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性别因素后,最终静脉血栓组纳入102例[男46例,女56例,年龄M(Q_(1),Q_(3))为52(44,60)岁],无静脉血栓组纳入204例[男92例,女112例,年龄为52(44,59)岁]。比较两组PV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疾病进展、基因突变发生率等。随访截止日期为2023年11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M(Q_(1),Q_(3))]为11(1,53)年。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对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PV患者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估。结果静脉血栓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55%比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5比例、高血压比例、脾肋下≥5 cm比例、继发骨髓纤维化比例均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均P<0.05)。且静脉血栓组发生既往血栓栓塞史比例、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比例、糖尿病比例、携带ASXL1突变比例、继发网状纤维银染色≥3级比例均高于无静脉血栓组(均P<0.05)。静脉血栓组PV患者发生3个及以上基因突变比例为44.1%(45/102),高于无静脉血栓组的29.9%(61/204)(P=0.014)。静脉血栓组发生ASXL1基因突变比例为17.6%(18/102),高于无静脉血栓组的4.9%(10/204)(P<0.001)。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既往血栓栓塞史(HR=2.031,95%CI:1.297~3.179,P=0.002)、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HR=2.141,95%CI:1.370~3.347,P=0.001)、ASXL1突变(HR=4.632,95%CI:1.497~14.336,P=0.008)、脾肋下≥5 cm(HR=1.771,95%CI:1.047~2.996,P=0.033)是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建立PV患者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评分系统:既往血栓栓塞史、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脾肋下≥5 cm分别赋值1分,ASXL1突变赋值2分。低危组:评分为0分,中危组:评分为1~2分,高危组:评分≥3分。该模型预测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07(95%CI:0.755~0.860),当约登指数为0.48时,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59.8%。结论既往血栓栓塞史、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50%、ASXL1突变、脾肋下≥5 cm是PV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7
作者 滕广帅 张宇卉 +6 位作者 王艳 杜晨霄 李艳旗 胡耐博 向光朋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45-3651,共7页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其中男9例,女25例,年龄[M(Q_(1),Q_(3))]为57(19,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24(16,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CD56^(dim)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骨髓中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为47%(16/34),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中乏力、转氨酶升高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4.1%(15/34)、32.3%(11/34)。结论PEG-IFN-α2b治疗MPN具有较高的血液学、分子学及骨髓组织病理反应率,具有降低恶性克隆负荷、调节免疫微环境等作用,总体安全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7 位作者 马金玉 胡新 杜晨霄 王艳 胡耐博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52-3657,共6页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23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12例,年龄[M(Q_(1),Q_(3))]为57(21...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23例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MPN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12例,年龄[M(Q_(1),Q_(3))]为57(21,66)岁。根据随访时有无血栓栓塞分为血栓组(n=102)和无血栓组(n=121)。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特征、细胞遗传学等疾病进展及生存情况。截至2023年3月31日,随访时间[M(Q_(1),Q_(3))]为6(3,10)年。应用Cox风险模型对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23例JAK2^(V617F)阳性MPN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44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28例。血栓组患者ASXL1、BCORL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9.6%(20/102)、6.9%(7/102),均高于无血栓组的9.1%(11/121)、0.8%(1/121)(均P<0.05)。血栓组患者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升高比例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HR=2.132,95%CI:1.376~3.303,P=0.001)、血栓栓塞史(HR=3.636,95%CI:2.121~6.202,P<0.001)、ASXL1突变阳性(HR=2.245,95%CI:1.093~3.231,P=0.022)、TNF-β升高(HR=2.009,95%CI:1.113~3.624,P=0.021)是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结论除年龄、血栓栓塞史、ASXL1突变阳性外,TNF-β升高也是JAK2^(V617F)阳性MPN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因素,干预炎症可能对防治血栓栓塞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栓栓塞 炎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治疗对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向光朋 杜晨霄 +4 位作者 张宇卉 滕广帅 彭岚 段依璠 白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1月25例JAK2^(V617F)突变MPN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样本,检测IFN-α治疗前后34个细胞因子差异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分析IFN-α治疗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结果IFN-α治疗后MPN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12、CCL3、CXCL10、CXC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β水平升高,IL-4、IL-10、Notch-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水平降低。IFN-α治疗后JAK2^(V617F)突变负荷(V617F%)降低的水平与血浆VEGF降低有相关性。IFN-α治疗后,MPN患者外周血中总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其中,CD8+HLA-DR+T细胞和效应T细胞(T-eff)亚群增高;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显著扩增,CD56^(dim)NK细胞比例降低;树突状细胞(DC)中浆细胞样DC(pDC)比例增加。结论 IFN-α治疗后,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等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等下降。IFN-α治疗后V617F%与VEFG降低的正相关性可能是IFN-α治疗减少纤维化进展的机制。IFN-α治疗后,T-eff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比例的变化与各细胞因子改变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炎症因子 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PIGA突变阴性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会勤 张宇卉 +6 位作者 滕广帅 胡耐博 杜晨霄 王艳 李艳旗 邵宗鸿 白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5期3694-3696,共3页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 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因“确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年,贫血加重半年”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先后予以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达那唑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促造血、口服磷酸芦可替尼靶向治疗,半年后贫血进行性加重,且出现茶色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及FLaer结果均为阳性,PIGA突变阴性,诊断为PMF合并PNH克隆。加用糖皮质醇激素后1个月,患者脱离输血。治疗24个月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AML-M5),除JAK2^(V617F)、ASXL1、SRSF2基因突变外,新获得RUNX1、PTPN11、KRAS、NRAS基因突变。患者疾病进展过程中,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和PNH克隆在粒系表达均逐渐增高。给予阿扎胞苷联合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为提高患者深度缓解率,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例提示,高风险突变基因ASXL1、RUNX1、PTPN11、KRAS、NRAS有可能使PMF细胞、PNH克隆细胞获得了“二次基因突变打击”,助长了恶性克隆增殖优势,可能促进PMF向AML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