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宏宁 朱永展 +2 位作者 邹运璇 李雪 杨康勇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或重建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符合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0例(21足),伤后时间3~11个月,平均(5±2.5)个月。采用跟骨体部斜形截骨保留距... 目的探讨采用保留或重建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符合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0例(21足),伤后时间3~11个月,平均(5±2.5)个月。采用跟骨体部斜形截骨保留距下关节,通过移动截骨端矫正畸形以及新的关节内截骨术重建距下关节治疗,利用凿除的外侧壁行骨移植术。术口一期闭合20足,行皮瓣覆盖创面1足。19例(19足)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11±1.5)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双跟骨陈旧性骨折)随访3个月后失访,采用临床及影像学指标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口发生延迟愈合4例(21.1%),无深部感染,骨折均在10~12周愈合,有6例(32.6%)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疼痛不适。术后的Maryland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距骨的高度、跟骨宽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距下关节面完整或大部分完整的跟骨畸形愈合患者,采用跟骨截骨保留或重建距下关节面能恢复跟骨的外形和生物力学机制,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距下关节 截骨术
下载PDF
DJ-1基因: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可能新靶点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宏宁 安春娜 蒲小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38-1141,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DJ-1的基因突变和氧化损伤分别与家族性和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DJ-1基因突变或氧化损伤导致帕金森病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和蛋白酶体损伤。此外,DJ-1还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生物标记物,并且有可能成为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 帕金森病 靶点 氧化应激 分子伴侣 转录调节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宏宁 陈志维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7期1187-1188,1196,共3页
1991年8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SIRS)这一概念,用以代表一种不完全依赖于特异病因的炎症过程。SIRS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祖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也展开了大... 1991年8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SIRS)这一概念,用以代表一种不完全依赖于特异病因的炎症过程。SIRS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祖国传统医学在这方面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拟综述近几年来中医药关于SIRS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的特点,以期发现中医药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中医药 治疗
下载PDF
斜形踝上截骨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宁 朱永展 +5 位作者 沈国栋 邹运璇 李雪 杨康勇 赖俊辉 赖志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 目的探讨斜形踝上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踝关节炎的初期临床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9年12月回顾性研究了佛山市中医院52例采用踝上截骨治疗的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Takakura踝关节炎的分级,其中Ⅰ级0例、Ⅱ级16例、ⅢA级22例、ⅢB级14例、Ⅳ级0例。采用Woo-Chun Lee的斜形截骨方法,并根据需要联合腓骨截骨和外侧副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拍片测量胫骨关节面角(tibial articular surface angle,TAS角)、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TLS角)、距骨倾斜角(talar tilit angle,TT角)情况,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的功能和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早期和晚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0例(50/52)患者随访时间为24~63个月,平均为(46.2±12.6)个月,早期术口并发症:皮肤边缘浅表坏死4例,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术口愈合,无深部感染病例。所有患者愈合时间为(10.9±0.9)周,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患者。TAS角由术前(85.3°±1.8°)至术后(93.4°±2.2°),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角由术前(79.8°±1.1°)至术后(80.1°±1.1°),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角由术前(5.3°±3.7°)降低至术后(2.1°±1.6°),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50.0±7.5)分提高至术后(78.0±8.0)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术前(7.4±1.2)分降低至术后(3.3±0.8)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例患者症状无显著改善,2例患者拒绝一进步手术治疗,2例患者行踝关节融合术后症状得到缓解。结论斜形踝上截骨能显著改善轻中度内翻性踝关节炎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行踝上截骨 内翻 踝关节炎
下载PDF
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国栋 邹运璇 +4 位作者 张宏宁 李雪 杨康勇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43-5348,共6页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但多用于治疗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作为复杂的跟骨骨折的辅助复位、关节内损伤探查清理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但多用于治疗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作为复杂的跟骨骨折的辅助复位、关节内损伤探查清理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4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2组,全关节镜入路组(n=21)接受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跗骨窦入路组(n=21)接受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查X射线片,检测B?hler角及Gissane角;评估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试验已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跗骨窦入路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全关节镜入路组(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无胫后血管、胫神经及腓肠神经损伤,无切口软组织感染;跗骨窦入路组发生皮肤浅表感染3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无切口软组织深部感染及坏死;②术后12个月时,两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的踝关节周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踝关节周径小于跗骨窦入路组(P<0.05),两组间术后1年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12个月时,两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与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相比,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内固定 跟骨骨折 关节镜 足部功能
下载PDF
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Ⅱ期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永展 李逸群 +3 位作者 吴峰 张宏宁 温建强 包杭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与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55例(58足),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7h,平... 目的:比较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与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55例(58足),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7h,平均3h。克氏针组:男20例(20足),女9例(9足);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5足,Ⅱ型13足,ⅢA型1足;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8足,Ⅳ型2足;采用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软组织缺损采用VSD临时覆盖,Ⅱ期皮片或皮瓣移植术。钢板组:男18例(19足),女8例(10足);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3足,Ⅱ型14足,ⅢA型2足;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1足,Ⅲ型15足,Ⅳ型3足;采用早期清创,创面稳定后采用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克氏针组15例(23足)和钢板组13例(22足)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4个月。2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的X线片与术前比较,跟骨高度、宽度、B觟hler角和Gissane角均有改善。根据AOFAS踝-后足评价,克氏针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差1足,术后早期伤口局部皮肤坏死2足,经换药后治愈,1足出现大面积皮肤坏死并深部感染,1足出现慢性骨髓炎,后期均行关节融合术;钢板组优7足,良4足,可4足,差7足,清创早期轻度并发症2例,慢性骨髓炎1例,Ⅱ期术后切口并发症10例,其中皮肤坏死7例,浅表感染3例。2组放射学指标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清创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清创克氏针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早期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分期功能锻炼对桡尺骨干双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邱沈虹 黎庆卫 +1 位作者 张宏宁 柯泽春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4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期功能锻炼对桡尺骨干双骨折行手法复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骨伤科门诊行闭合性桡尺骨骨折手法复位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92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门诊行手法... 目的探讨分期功能锻炼对桡尺骨干双骨折行手法复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本院骨伤科门诊行闭合性桡尺骨骨折手法复位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92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门诊行手法整复达到功能复位,术后用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患者每次就诊时,护士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实时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护士为其建立功能锻炼登记卡,随后为其实施分期功能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前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前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建立功能锻炼登记卡,实施全程和系统的分期功能锻炼指导能有效提高门诊桡尺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后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尺骨 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拔脓膏对软组织感染早期创面细菌学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周莲 周小红 +1 位作者 潘杏玲 张宏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0-532,536,共4页
【目的】探讨拔脓膏配合抗生素对软组织感染早期创面细菌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感染早期创面患者12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各30例。按照感染创面的细菌种类,采... 【目的】探讨拔脓膏配合抗生素对软组织感染早期创面细菌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感染早期创面患者12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各30例。按照感染创面的细菌种类,采用分层随机化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方法清创消毒创面,用拔脓膏填敷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同时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创消毒创面,外敷优锁纱,同时配合敏感抗生素治疗。2组均每天换药1次,疗程2周。每次换药时评估创面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感染创面的细菌学和形态学指标变化。【结果】(1)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25%、14.29%、6.67%、0.00%,对照组分别为35.71%、50.00%、40.00%、0.00%。试验组的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的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血、尿、大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也未见局部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拔脓膏具有显著的抑菌杀菌效果,并能显著促进软组织感染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脓膏 药理学 软组织感染 中药疗法 细菌学 形态学
原文传递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6
9
作者 冯周莲 张宏宁 康玉闻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在骨伤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经细菌培养明确诊断为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的患者100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按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在骨伤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经细菌培养明确诊断为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创面感染的患者100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按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致伤原因频数匹配的同时段内同科室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200例,均为四肢开放性骨折未合并有创面感染的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调查表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对可疑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感染倾向时未及时处理、使用钢板、术后管理不当、使用髓内钉、创口遗留死腔、至医院清创时间>6 h、至医院就诊时间>6 h、院前治疗不当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23、5.045、4.266、4.134、3.408、3.353、2.319、1.871,使用外固定支架为保护因素,OR值为0.005,使用螺丝钉+钢丝内固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合并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贯穿于发病到治疗的全过程,应加强相关健康知识普及,减少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开放性骨折 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健荣 吴峰 +1 位作者 邹泽良 张宏宁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陈氏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单边双杆肱骨微型支架外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采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市中医院陈氏正骨十四法手法复位,单边双杆肱骨微型支架外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3例,良1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法具有不切开、不剥离骨膜,手术操作简单,复位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陈氏正骨十四法 手法复位 支架外固定
下载PDF
拔脓膏配合黄油纱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冯周莲 高少茹 +1 位作者 陈婉敏 张宏宁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4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拔脓膏配合黄油纱治疗新鲜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按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创面后外敷中药拔脓膏,待肉芽长出后,改敷2层黄油纱;对照组... 目的探讨拔脓膏配合黄油纱治疗新鲜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按分层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对照组9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创面后外敷中药拔脓膏,待肉芽长出后,改敷2层黄油纱;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创面及外敷优锁纱,待肉芽长出后,改敷2层黄油纱;两组均每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评估创面疗效,观察比较用药后1周、3周肉芽状况、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体疗效、肉芽生长状况、抑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脓膏配合黄油纱能促进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感染创面 拔脓膏 黄油纱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基础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4
12
作者 肇玉明 唐玉 +5 位作者 李晓蓉 熊杰 张宏宁 许焕丽 金增亮 薛明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758-760,共3页
论述了在基础医学专业的药理学教学中实施PBL模式的办法以及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基础医学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应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PBL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 药理学 PBL教学 基础医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足创面修复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雪 朱永展 +3 位作者 谭彩霞 邹运璇 沈国栋 张宏宁 《解剖学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63-267,271,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足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皂苷Rg1(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DM组和G-Rg1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均...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大鼠足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人参皂苷Rg1(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DM组和G-Rg1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均进行足部创面造模。阳性对照组不予干预,正常愈合;G-Rg1组,按40 mg·kg^(-1)·d^(-1)的剂量予以G-Rg1生理盐水溶液灌胃;DM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干预后3、7、14 d取创面组织,进行评价。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HE和Masson染色表明,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皮连接完好,新生胶原纤维和管腔组织均优于DM组。各组大鼠Col-1、Col-3及VEGF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均在术后前期达到高峰,术后14 d明显回落,组间比较显示,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表达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Col-1、Col-3及VEGF蛋白的表达均在术后前期达到高峰,术后14 d回落,Col-1及VEGF组间比较显示,G-Rg1组和阳性对照组表达显著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l-3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术后7 d的阳性对照组显著优于G-Rg1组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Rg1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g1可以通过上调VEGF和Col-1、Col-3的表达来促进新生血管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糖尿病大鼠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时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永展 张宏宁 +1 位作者 何利雷 吴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9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急诊手术组(伤后24 h内)、早期手术组(伤后5~14 d)、延期手术组(伤后17~26 d),分别为12例、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急诊手术组(伤后24 h内)、早期手术组(伤后5~14 d)、延期手术组(伤后17~26 d),分别为12例、17例、16例,采用Pugh-McKee标准术式治疗,术后12个月按照Mayo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40例获得随访(早期手术组丢失3例,延期手术组丢失2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9个月)。急诊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118.1°(76°~145°),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37.5°(67°~179°),Mayo评分平均88.3分(63~100分)。早期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119.7°(77°~145°),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36.5°(67°~178°),Mayo评分平均89.2分(65~100分)。延期手术组肘关节平均屈伸弧度为98.5°(45°~120°),前臂平均旋转弧度为110.2°(60°~155°),Mayo评分平均78.3分(57~93分)。动态观察三组患者前臂旋转、屈曲功能,发现急诊组术后3个月好于其他两组,但在第6、12个月时急诊组与早期组结果相当,并均好于延期手术组。结论急诊或早期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疗效优于延期手术治疗。对于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手术时机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踝关节周围截骨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运璇 张宏宁 +2 位作者 沈国栋 朱永展 尹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踝上截骨...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D打印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踝上截骨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踝上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果: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TT)均较术前减小(P<0.05);胫骨踝穴角(TC)、胫骨前面角(TAS)、胫骨侧面角(TLS)均较术前增大(P<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P<0.05);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评价系统(AO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踝关节周围截骨术相比,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的踝上截骨术治疗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矫正效果一致,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关节炎 截骨术 3D打印 个性化截骨导板
下载PDF
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42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健荣 吴峰 +2 位作者 温建强 张宏宁 包杭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42例,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42例患者中优27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目的探讨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42例,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42例患者中优27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为92.9%。结论一期修复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 距腓前韧带 手术
下载PDF
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金增亮 张宏宁 +3 位作者 李晓蓉 熊杰 许焕丽 郑元元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6期449-451,共3页
药理学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更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这种特殊的定位,促使教师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文章旨在探讨药理学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培养模式中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得到更好... 药理学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更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这种特殊的定位,促使教师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文章旨在探讨药理学在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培养模式中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课堂教学 疾病为中心
下载PDF
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国栋 邹运璇 +3 位作者 张宏宁 杨康勇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92,9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治疗的重度[母]外翻患者45例(50足),均采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通过X线片测... 目的探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治疗的重度[母]外翻患者45例(50足),均采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通过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跖骨间角、跖骨远端关节角、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趾骨间角,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OMA)评分标准进行测评。结果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14.20±1.55)个月,无复发病例。上述指标及评分方面,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疗效确切,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母]外翻 Juvara截骨术 Akin截骨术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灿杨 张宏宁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9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和慢行踝关节不稳的足底压力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踝关节炎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20例(踝慢性不稳定组)以及健康志愿者20名... 目的研究原发性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和慢行踝关节不稳的足底压力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踝关节炎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20例(踝慢性不稳定组)以及健康志愿者20名(正常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组受试者足底最大压力和平均压力、前后足压力、足内侧、足外侧压力百分比等相关参数的特征。结果在足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方面,踝关节炎组和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底内外侧压力百分比方面,踝关节炎组和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组的足底外侧压力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后足压力方面,踝关节炎组前足压力高于后足压力,而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组和正常组则没有区别。结论踝关节炎组和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组在足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前后足压力以及足底内外侧压力方面均有各自的特征,两者在足底压力病理表现上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慢性踝关节不稳 足底压力分析
下载PDF
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运璇 朱永展 +3 位作者 沈国栋 张宏宁 李雪 尹航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纳入课题分析中,治疗方式为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比较不同时间点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目的探讨分析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纳入课题分析中,治疗方式为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比较不同时间点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查体结果、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踝关节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踝关节跖屈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踝关节内翻角度、踝关节外翻角度较手术前有显著的好转(P<0.001);Davis⁃Weber A、B、C型患者术后疼痛、异常步态、踝部支撑与自主功能、踝关节屈伸情况、最大步行距离和踝关节的稳定性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Davis⁃Weber A、B、C型术后患者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踝关节跖屈角度、踝关节背伸角度、踝关节内翻角度、踝关节外翻角度较术前有了显著的好转(P<0.001)。术后随访两年,患者踝关节查体结果与术后相比,能够得到较为良好的维持,各项查体结果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及术后随访两年,均无显著的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踝关节慢性不稳定患者采取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踝关节查体情况良好,术后AOFAS评分及VAS评分显著降低,临床效果显著,预后患者疼痛、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改良brostrom手术 踝关节 慢性不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