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肉鸡屠宰检疫要点与监督管理
1
作者 张宏飞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屠宰检疫工作主要是确保肉鸡产品的安全性能,降低食品安全对消费者饮食的影响。《动物防疫法》中对肉鸡动物的检疫检测流程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指出了各检疫检测环节的重点工作,这样能够在进行肉鸡屠宰和检疫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更好... 屠宰检疫工作主要是确保肉鸡产品的安全性能,降低食品安全对消费者饮食的影响。《动物防疫法》中对肉鸡动物的检疫检测流程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指出了各检疫检测环节的重点工作,这样能够在进行肉鸡屠宰和检疫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障肉鸡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屠宰 检疫检测 《动物防疫法》 饮食安全 检疫要点 肉鸡产品 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下载PDF
时序数据分析下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发展趋势预测
2
作者 张宏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4期92-95,共4页
生态环境监测与发展趋势预测已经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平衡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难以体现其客观性及有效性,本文基于长时序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的优势... 生态环境监测与发展趋势预测已经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平衡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传统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难以体现其客观性及有效性,本文基于长时序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应用于生态环境变化评估的优势,结合遥感生态指数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评价乌鲁木齐的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卷积神经网络 环境变化监测 发展趋势预测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群下煤层开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宏飞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导致下煤层顶板破坏严重,支护难度增大。为了研究下煤层巷道顶板支护最佳方案,以甘庄煤矿11和14号煤层开采为背景,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现场窥视和理论计算得到了巷道的理论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理论支护参数... 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导致下煤层顶板破坏严重,支护难度增大。为了研究下煤层巷道顶板支护最佳方案,以甘庄煤矿11和14号煤层开采为背景,通过岩石力学实验、现场窥视和理论计算得到了巷道的理论支护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理论支护参数进行模拟分析,并在现场展开监测。研究表明,14号煤层理论计算支护参数为锚杆φ18 mm×2 000 mm的螺纹钢,间排距1 200 mm×1 100 mm;锚索φ15.24 mm×4 000 mm的钢绞线,间排距为2 400mm×1 100 mm,根据巷道垂直应力和垂直位移云图得到最优支护方案,并进行现场监测验证。该研究为后续巷道的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类似地质条件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群 巷道支护 钻孔窥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炼厂污水臭氧处理系统的腐蚀特性与选材研究
4
作者 杨琰嘉 王雪峰 +4 位作者 宋延达 刘超 杜延年 张宏飞 段永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炼厂污水臭氧处理系统长周期运行过程中,设备及管道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尤其是在管道的焊缝热影响区腐蚀尤为严重的问题,采用电化学试验、模拟浸泡试验和现场腐蚀评价试验,研究臭氧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明确不同金属材... 针对炼厂污水臭氧处理系统长周期运行过程中,设备及管道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尤其是在管道的焊缝热影响区腐蚀尤为严重的问题,采用电化学试验、模拟浸泡试验和现场腐蚀评价试验,研究臭氧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明确不同金属材料在臭氧和污水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并给出了推荐选材方案。结果表明,在炼厂高氯污水和臭氧环境中,022Cr17Ni12Mo2的点蚀敏感性与臭氧浓度和氯离子浓度呈正相关,且两因素之间存在协同腐蚀作用;Q245R,022Cr19Ni10,022Cr17Ni12Mo2材料在该环境下的耐蚀性能相对较差;022Cr19Ni13Mo3,015Cr21Ni26Mo5Cu2,022Cr23Ni5Mo3N,015Cr20Ni18Mo6CuN等材料则表现出良好的抗点蚀及缝隙腐蚀能力。建议炼厂污水臭氧处理系统主要设备和管道的选材以022Cr19Ni13Mo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炼厂污水 腐蚀 臭氧 氯离子 选材
下载PDF
乳制品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碳源的可行性评估
5
作者 文梅 张培培 +2 位作者 李英 杨书序 张宏飞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污水处理厂为了应对高排放标准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投加碳源,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目标的完成对于我国... 我国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污水处理厂为了应对高排放标准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投加碳源,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排目标的完成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支持具有良好可生化性的食品加工废水作为碳源供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使用。文章分析了某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替代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乳制品废水具有高碳、低碳的水质特点,可以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替代商业碳源。乳制品废水作为污水处理厂碳源既降低了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经济、环境双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废水 碳源 污水处理厂
下载PDF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3
6
作者 张宏飞 陈岳龙 +3 位作者 徐旺春 刘荣 袁洪林 柳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10-2922,共13页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 Pb-Sr-Nd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皓石 U-Pb LA-ICP-MS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 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 SiO_2=63.34~68.06%,K_2O/Na_2O=0.82~1.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1.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_N 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 Eu 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 Sr 同位素比值 I_(Sr)=0.70701-0.70952,ε_(Nd)(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因 Pb 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 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_t=18.068~18.748、(^(207)Pb/^(204)Pb)_t=15.591~15.649、(^(208)Pb/^(204)Pb)_t=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达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构造属性 地球动力学 共和盆地 青海 中国西部
下载PDF
冈底斯南缘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新特提斯洋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21
7
作者 张宏飞 徐旺春 +3 位作者 郭建秋 宗克清 蔡宏明 袁洪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07,为弱过铝质岩石。变形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显示贫大离子亲石元素(e.g.Rb=47×10^(-6)~71×10^(-6))和高场强元素(e.g.Nb=1.3l×10^(-6)~3.09×10^(-6),Ta=0.23×10^(-6)~0.54×10^(-6)),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变形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为178±1Ma,该年龄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显示ε_(Hf)(178Ma)值变化于+14.1~+17.7,表明变形花岗岩岩浆来自初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形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新特提斯洋向欧亚板块南缘的俯冲消减作用存在联系,其岩浆结晶年龄反映了新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的开始时代不晚于早侏罗纪,说明了新特提斯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花岗岩 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冈底斯块体 新特提斯洋
下载PDF
冈底斯印支期造山事件:花岗岩类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成因证据 被引量:59
8
作者 张宏飞 徐旺春 +3 位作者 郭建秋 宗克清 蔡宏明 袁洪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 对冈底斯中部地区二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5±1)Ma,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6~1.20,K2O/Na2O=1.67~1.95.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9~0.41,(La/Yb)N=22.62~35.08.锆石εHf(t)=-12.4^-1.8.二云母花岗岩的岩浆产生于地壳中泥质岩类在无外来流体加入的情况下云母类矿物脱水反应所诱发的部分熔融作用,其岩石形成机制类似于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02±1)Ma,岩石属于准铝质(A/CNK=0.96~0.98),K2O/Na2O=1.42~1.77,Eu/Eu*=0.54~0.65,(La/Yb)N=6.76~13.35.锆石εHf(t)=-8.2^-5.5.根据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自于地壳中基性岩类的部分熔融.冈底斯印支晚期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了冈底斯在印支晚期以前曾发生地壳的缩短与加厚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冈底斯印支早期的造山事件及冈底斯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类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地球化学:区域对比、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5
9
作者 张宏飞 Nigel Harris +3 位作者 Randall Parrish 张利 赵志丹 李德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北喜马拉雅出露一系列片麻岩穹窿,这些穹窿被形成于27.5~10Ma的淡色花岗岩侵入.淡色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70.97%~74.54%、K2O+Na2O=6.27%~8.09%、K2O/Na2O=0.91~1.36及A/CNK=1.10~1.33.然而,... 北喜马拉雅出露一系列片麻岩穹窿,这些穹窿被形成于27.5~10Ma的淡色花岗岩侵入.淡色花岗岩的岩石类型为二云母花岗岩,它们的主量元素组成为SiO2=70.97%~74.54%、K2O+Na2O=6.27%~8.09%、K2O/Na2O=0.91~1.36及A/CNK=1.10~1.33.然而,它们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呈现出较大的变化:Rb=(41~322)×10-6、Sr=(26~139)×10-6、Ba=(135~594)×10-6、(La/Yb)N=0.97~17.31、Eu/Eu=0.29~0.72.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类似于高喜马拉雅中新世的二云母花岗岩,而在Ti、Mg、Ca、Ba含量和Rb/Sr比值上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中新世的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87Sr/86Sr)t=0.7344~0.8503(t=10Ma),εNd(10Ma)=-12.5~-19.3,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无明显差异.在岩石成因上,北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均起因于构造减压作用,由此导致白云母发生脱水反应诱发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深熔.但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背景明显不同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前者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开始形成于喜马拉雅渐新世的地壳增厚期,之后形成于中新世穹窿片麻岩的折返时期,而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与中新世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构造挤出作用有关.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北喜马拉雅 高喜马拉雅
下载PDF
大别山地壳结构的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44
10
作者 张宏飞 高山 +3 位作者 张本仁 钟增球 贾望鲁 王林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研究了大别山东部北大别变质杂岩、南大别变质杂岩和白垩纪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大别变质杂岩与南大别变质杂岩相比,前者以相对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按照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指出在大别山... 研究了大别山东部北大别变质杂岩、南大别变质杂岩和白垩纪花岗岩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大别变质杂岩与南大别变质杂岩相比,前者以相对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按照Pb同位素组成在地壳垂向剖面上的变化模型,指出在大别山地壳垂向结构上,北大别变质杂岩应位于南大别变质杂岩之下。这一认识得到大别山不同构造岩石单元中产出的白垩纪花岗岩Pb同位素对岩浆源区示踪的有力支持,因此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是发育在北大别杂岩之上的一个构造岩片。这对进一步确定扬子克拉通向华北克拉通俯冲碰撞的缝合线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大别山 变质杂岩 花岗岩
下载PDF
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限制祁连山带的构造属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宏飞 靳兰兰 +3 位作者 张利 袁洪林 周炼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5,共9页
对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限定.中央山系西段祁连山带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的Pb-Nd同位素组成为限定扬子陆块的西北边界提供限制.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主要分布于 0.75-2.5 Ga之... 对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至今尚未得到有效的限定.中央山系西段祁连山带基底岩系和花岗岩类的Pb-Nd同位素组成为限定扬子陆块的西北边界提供限制.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岩系的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主要分布于 0.75-2.5 Ga之间,峰值为2.1 Ga左右;该带古生代花岗岩类的TDM变化于1.07-2.14 Ga之间.由此表明,祁连山带地壳增长主要发生于元古宙,缺乏太古宙地壳增长的信息.祁连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和花岗岩类全岩均以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极大多数样品的206Pb/204Pb>18.0,207Pb/204Pb>15.5,208Pb/204Pb>38.0.因此,祁连山带地壳增长特征和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华北陆块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与扬子陆块一致,从而表明祁连山带具有扬子型陆块的构造属性.因此,扬子陆块的西北部边界扩大至祁连山带的北侧.自新元古代以来,祁连山带经历了岩石圈裂解作用,并有洋盆形成,但这些构造事件均发生在扬子型陆块内部的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基底岩系 花岗岩类 Pb-Nd同位素 构造属性
下载PDF
南秦岭宁陕地区花岗岩类Pb、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深部地质信息 被引量:41
12
作者 张宏飞 欧阳建平 +1 位作者 凌文黎 陈岳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 本文报道了南秦岭印支期(—200Ma)宁陕岩体群中8个花岗岩类岩体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宁陕岩体群花岗质岩石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t比值变化于0.70495—0.70908之间,εNd(t)值变化于-2.41—-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0—1.71Ga之间,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规律变化。宁陕岩体群的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深部地壳,在岩浆源区中,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的基性火山岩占有主要比例,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然而,从该岩体群的东部到西部,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比例逐渐增高。根据花岗岩对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的指示,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主要由垫托于佛坪群之下的晚元古代基性岩浆物质组成。从该穹窿的东部到西部,地壳深部含有古老地壳物质的比例逐渐增高,由此反映佛坪穹窿的深部地壳物质呈现出东西分带,具南北向构造,这不同于佛坪穹窿地表浅部物质的环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组成 深部地质
下载PDF
从岩石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论北秦岭地壳增生和地壳深部性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宏飞 赵志丹 +1 位作者 骆庭川 张本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 北秦岭各岩类116个样品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2.4Ga之间,反映北秦岭地壳主要形成于元古代,0.9Ga之后没有明显大规模新生地壳的形成。在Nd模式年龄分布图上出现2.05Ga、1.40Ga和1.05Ga三个明显的峰值,它们相应地代表北秦岭地壳的三个增生期。与华北克拉通南缘地壳存在2.65Ga、2.10Ga和1.40Ga三个增生期相对比,表明从华北克拉通南缘到北秦岭,地壳侧向增生是逐渐发展的,这是一个统一典型陆块的地壳增长过程,而北秦岭原来应属于华北的一部分。另外,从北秦岭花岗岩揭示的北秦岭地壳深部性质看,北秦岭地壳深部在1.0Ga~1.2Ga左右的板底垫托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而在晚古生代后可能又受到区域折离层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地壳增生 地壳深部
下载PDF
南秦岭新元古代地壳增生事件:花岗质岩石钕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30
14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2 位作者 凌文黎 高山 欧阳建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6-24,共9页
本文根据南秦岭花岗质岩石和有关基底岩石的钕同位素示踪,研究了南秦岭地壳的增生。结果表明,南秦岭基底最古老的地壳物质可追溯到新太古代以前,以南秦岭基底中的鱼洞子群岩石为代表,然而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在南秦岭基底中规模不大。... 本文根据南秦岭花岗质岩石和有关基底岩石的钕同位素示踪,研究了南秦岭地壳的增生。结果表明,南秦岭基底最古老的地壳物质可追溯到新太古代以前,以南秦岭基底中的鱼洞子群岩石为代表,然而这种古老地壳物质在南秦岭基底中规模不大。大约11亿年左右的新元古代是南秦岭地壳一次强烈的增生或,增生物质可能类似于南秦岭基底中的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南秦岭无统一的基底,基底中的各个前寒武纪岩块很可能由于这次新元古代大范围的地壳增生事件才被焊接在一起,形成南秦岭拼合基底,从此这些基底岩块进入南秦岭统一的构造演化阶段。中生代是南秦岭地壳物质的强烈再造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地壳增生 花岗岩类 钕同位素
下载PDF
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对地壳深部物质的指示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宏飞 高山 +2 位作者 张利 钟增球 张本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本文对产于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燕山期梁湾岩体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 Nd- 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桃园花岗岩与二朗坪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两者均来自于亏损地... 本文对产于桐柏北部二朗坪蛇绿岩片中加里东期桃园岩体和燕山期梁湾岩体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 Nd- 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桃园花岗岩与二朗坪基性岩具有相同的岩浆来源,两者均来自于亏损地幔源区,其中桃园花岗岩浆来自于基性岩浆的分异结晶,是与蛇绿岩共生的岩浆侵入单元,形成于与洋壳消减作用有关的弧后盆地环境,从而支持了二朗坪蛇绿岩属弧后盆地型蛇绿岩的认识。梁湾花岗岩的岩浆物质来自于南部(南秦岭)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指示在桐柏北部(北秦岭)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南秦岭陆壳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南秦岭陆壳向北俯冲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 深部地壳性质 蛇绿岩片
下载PDF
桐柏地区变质杂岩和侵入岩类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宏飞 张利 +2 位作者 高山 张本仁 王林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桐柏地区存在两个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基底块体,在桐柏-商城断裂北侧,基底岩石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而桐柏-商城断裂南侧,基底岩石以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它们分别可与南阳盆地以西的北秦岭和南秦岭... 桐柏地区存在两个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的基底块体,在桐柏-商城断裂北侧,基底岩石以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而桐柏-商城断裂南侧,基底岩石以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它们分别可与南阳盆地以西的北秦岭和南秦岭构造带中基底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对比,从而证明桐柏地区是秦岭造山带的构造东延部分.同时,通过桐柏地区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分析表明,早古生代侵入岩浆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高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块体,而中生代侵入岩浆则来源于南秦岭低放射性成因铅同位素组成的块体,指示在南阳盆地以东,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的地壳深部存在南秦岭的陆壳物质,反映南秦岭的陆壳物质早期向北俯冲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侵入岩 桐柏地区 变质杂岩 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学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宏飞 张本仁 +2 位作者 赵志丹 骆庭川 陈岳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岩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于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 本文对东秦岭造山带内27个花岗岩类岩体48件长石样品进行了铅同位素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本区的南秦岭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具有明显的铅同位素块体效应,反映它们属于同一个铅同位素构造-地球化学省;而本区的北秦岭花岗岩类从晚元古代到早古生代,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富铀铅和钍铅为特征,但从晚古生代开始,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明显发生变化,以贫铀铅和钍铅为特征,反映晚古生代及其后形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明显发生改变,指示在北秦岭有着不同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南秦岭和北秦岭相近时代花岗岩类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在晚古生代以前,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它们分属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但自晚古生代开始,南、北秦岭具有非常相似的铅同位素组成,反映该时期以后,南、北秦岭已焊结在一起,形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相似,同时指示南秦岭陆壳物质俯冲垫托于北秦岭陆块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花岗岩类 铅同位素组成 构造意义 长石
下载PDF
桐柏北部燕山期花岗岩对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宏飞 张利 +3 位作者 高山 钟增球 凌文黎 张本仁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通过对桐柏北部(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燕山期老湾岩体和梁湾岩体花岗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岩浆的物质来源,并用来指示地壳深部组成。结果表明,老湾和梁湾花岗岩均属壳源型花岗岩,岩... 通过对桐柏北部(相当于北秦岭构造块体)燕山期老湾岩体和梁湾岩体花岗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分析了岩浆的物质来源,并用来指示地壳深部组成。结果表明,老湾和梁湾花岗岩均属壳源型花岗岩,岩浆物质并不来自于北秦岭基底和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而是来自南秦岭构造块体中桐柏杂岩的部分熔融。这表明在桐柏北部的深部地壳中,含有南秦岭的地壳物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早期南秦岭陆壳向北俯冲并叠置于北秦岭块体之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地球化学示踪 地壳深部地质 燕山期
下载PDF
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宏飞 王婧 +1 位作者 徐旺春 袁洪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34,共11页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在岛弧背景,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已得到共识,但在大陆碰撞背景,埃达克质岩浆是否形成于俯冲陆壳的部分熔融尚未有研究报导。对祁连山东南部关山花岗岩(229Ma)的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研究提供了俯冲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的一个实例。关山花岗岩以高K(K2O=4.12%~5.16%,K2O/Na2O=0.97~1.64)、高Sr/Y比值(13.6~84.1)、低Y(6.8×10-6~15.7×10-6)和低HREE(eg.Yb=0.62×10-6~1.31×10-6)为特征,并具有强分异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N=17.5~41.6]和演化的Sr-Nd同位素组成[初始87Sr/86Sr=0.70587~0.70714,εNd(t)=-10.9~-5.16,tDM=1.10~1.49Ga]。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关山花岗岩属于大陆型(C型)埃达克质岩石,而明显不同于俯冲洋壳板片或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关山花岗岩Pb-Sr-Nd同位素组成与商丹断裂北侧的祁连山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早古生代火山岩和花岗岩类存在显著差异,但类似于商丹断裂南侧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由此认为具有埃达克质的关山花岗岩的岩浆来自于南部俯冲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提出了大陆碰撞背景中埃达克质岩浆产生的一个新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山花岗岩 埃达克质岩 岩石成因 俯冲陆壳 祁连山
下载PDF
北秦岭漂池岩体的源区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宏飞 骆庭川 张本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北秦岭漂池花岗质岩基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通过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Nd,Sr,O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其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成岩物质来自壳源碎屑物。研究表明,秦岭群片麻岩类是形成漂池岩体的主要源岩。... 北秦岭漂池花岗质岩基为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类型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通过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及Nd,Sr,O同位素特征的分析,其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成岩物质来自壳源碎屑物。研究表明,秦岭群片麻岩类是形成漂池岩体的主要源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岩体并不形成于板块碰撞环境,而形成于北秦岭早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受板块俯冲作用的动力学影响所诱发的陆缘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因此,漂池岩体形成的构造类型是活动陆缘的S型花岗岩,它作为一个新的构造类型应在今后关于花岗岩板块构造环境分类中单独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源区 构造环境 漂池岩体 北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