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3 位作者 袁留锁 顾燕芳 朱孟钦 赵斌 《贵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51,共7页
研究保护剂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还原剂水合肼与银离子比例、反应温度和时间,添加晶种等因素对Ag粉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和团聚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高分子保护 纳米银粉末 制备 还原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高分子保护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宗涛 赵斌 +2 位作者 胡黎明 石庆红 袁留锁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的高分子保护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能有效地阻止颗粒团聚并降低Ag晶粒尺寸,得到近单分散200nm以下的Ag粉.PVP的保护机制为:第一步,PVP与Ag^+形成配位键.第二步,配位键促进Ag颗粒成... 本文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级Ag粉的高分子保护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能有效地阻止颗粒团聚并降低Ag晶粒尺寸,得到近单分散200nm以下的Ag粉.PVP的保护机制为:第一步,PVP与Ag^+形成配位键.第二步,配位键促进Ag颗粒成核.第三步,形成大量小晶核使Ag颗粒平均尺寸减小,而PVP吸附在Ag颗粒表面形成位阻效应阻止了颗粒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保护机理 化学还原法 钠米材料
下载PDF
SiC晶须表面涂覆Al_2O_3的溶胶-凝胶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宗涛 黄勇 +1 位作者 胡晓清 江作昭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72-575,518,共5页
用异丙醇铝为先驱体通过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地在SiC晶须表面涂覆了5—30nm的Al_2O_2涂层。认为SiC表面与Al(OC_2H_7)_2(OH)形成配位键并构成胶团是形成涂层的重要机制。研究了溶胶浓度、晶须预处理,晶须直径和反复涂层对涂层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SIC晶须 溶胶-凝胶 工艺 涂层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Ag粉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宗涛 赵斌 +1 位作者 胡黎明 朱孟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于形成小晶粒银粉。保护剂与银盐的比例是影响银粉团聚和形状的关键参数,该比例为1:1时效果最佳,银颗粒彼此相互不团聚,颗粒呈球型,粒度小于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纳米粉末 高分子保护 化学还原 银粉
下载PDF
晶须表面涂层对SiC_w/TZP陶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界面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宗涛 黄勇 江作昭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5,共8页
研究了在SiC晶须表面涂覆10~100nm厚的氧化铝或莫来石对15%(vo1)SiC_w/2.5Y-TZP陶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可显著改善复会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涂覆莫来石效果最佳,室温σ_f=1... 研究了在SiC晶须表面涂覆10~100nm厚的氧化铝或莫来石对15%(vo1)SiC_w/2.5Y-TZP陶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可显著改善复会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涂覆莫来石效果最佳,室温σ_f=1450MPa,K_(1c)=17MPa·m ̄(1/2),1000℃下σ_f=520MPa,比无涂层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别提高了80%,100%和45%,SEM,TEM和HREM观察表明:SiC_w表面涂覆Al_2O_3和莫来石时在SiC_w与TZP界面附近形成少量玻璃相,涂层使SiC_w/TZP界面的化学结合转变为涂层/TZP界面的物理结合,而且涂层降低了界面残余热应力,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涂层 氧化锆 界面 陶瓷
下载PDF
间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宗涛 刘中林 +1 位作者 郝培文 张登良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5,共4页
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形态入手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骨架密实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基于体积法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推荐级配。经室内路用性能试验验证 ,用本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 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形态入手 ,利用均匀设计法对骨架密实结构类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基于体积法的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推荐级配。经室内路用性能试验验证 ,用本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滑、防渗、抗车辙以及耐低温和疲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路面 路用性能 沥青混合料 间断密级配 均匀设计法 配合比 M0.6
下载PDF
以“挑战杯”科技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宗涛 辛荣生 +4 位作者 李冰 周颖 王宇 董林 贾晓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挑战杯"是目前国内影响最为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挑战杯"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发展机制,将有助于高校... "挑战杯"是目前国内影响最为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挑战杯"科技活动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探讨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发展机制,将有助于高校从顶层设计出发,稳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 科技活动 挑战杯 创新创业培养
下载PDF
SiC_w/涂层/TZP陶瓷复合材料界面化学键的XPS和IR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宗涛 黄勇 江作昭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用XPS和IR测定了SiC_w/(Al_2O_3,莫来石)涂层/TZP陶瓷复合材料的界面化学键。结果表明SiC_w/Al_2O_3、莫来石、TZP界面为化学结合而Al_2O_3、莫来石/TZP界面为物理结合。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氧化锆 陶瓷 涂层
下载PDF
无团聚Al_2O_3-ZrO_2复合纳米粉末的制备及机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共沸蒸馏法制备了无团聚Al_2O_3-ZrO_2复合纳米粉末。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正丁醇脱水剂与Zr(OH)_4-Al(OH)_3凝胶的表面化学键。TEM观察该复合粉末的平均粒径约20nm,无硬团聚形成,干压成型的坯体气孔呈... 共沸蒸馏法制备了无团聚Al_2O_3-ZrO_2复合纳米粉末。用红外光谱研究了正丁醇脱水剂与Zr(OH)_4-Al(OH)_3凝胶的表面化学键。TEM观察该复合粉末的平均粒径约20nm,无硬团聚形成,干压成型的坯体气孔呈单峰分布,只有一次颗粒间气孔。烧结温度比未处理的粉末降低了300℃,经1300℃保温4h的烧结体相对密度达0.9775,平均晶粒尺寸0.2μm。共沸蒸馏消除团聚的机理是由于正丁醇脱除了氢氧化物颗粒间水分而降低了干燥时产生的毛细管力,且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与烷氧基形成物理吸附,消除了水分子氢键在颗粒间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团聚 三氧化二铝 陶瓷 氧化锆
下载PDF
SiC(W)—TZP复合材料电泳沉积成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宗涛 黄勇 +2 位作者 管葆青 胡晓清 江作昭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建立了SiC(W)—TZP复合材料电泳沉积动力学模型,提出了ZrO_2—SiC(W)在无水Al_2O_3溶胶中的胶团结构并给出了测定晶须ζ电位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利用电泳沉积成型制备出晶须在基质中均匀分布的SiC(W)—TZP... 本文建立了SiC(W)—TZP复合材料电泳沉积动力学模型,提出了ZrO_2—SiC(W)在无水Al_2O_3溶胶中的胶团结构并给出了测定晶须ζ电位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动力学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利用电泳沉积成型制备出晶须在基质中均匀分布的SiC(W)—TZP坯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沉积成型 碳化硅晶须 氧化锆 Ζ电位
下载PDF
注浆成型AlN粉末的抗水解表面处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9-52,共4页
用表面处理剂ZJ-1对氮化铝粉末表面进行处理有效地改善了其抗水解性能,在100℃的沸水中蒸煮4h氮化铝粉末的悬浮液pH值不随蒸煮时间而改变。抗水解的机理是在氮化铝表面形成一种ZJ-1和铝的化合物保护膜。
关键词 氮化铝粉末 表面处理 抗水解 电子材料
下载PDF
纳米ZrO_2-Al_2O_3复合粉末注浆成型与烧结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宗涛 方敏 +1 位作者 杨晓玲 胡黎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9,共5页
平均粒径为20nm的ZrO_2添加5~15vol%的粒径为200nm的Al_2O_3粉末注浆成型与烧结特性表现出与普通微米及亚微米级粉末不同的特性:浆料具有较低的含固量,粘度为5厘泊时为55wt%;浆料呈微弱触变性:生... 平均粒径为20nm的ZrO_2添加5~15vol%的粒径为200nm的Al_2O_3粉末注浆成型与烧结特性表现出与普通微米及亚微米级粉末不同的特性:浆料具有较低的含固量,粘度为5厘泊时为55wt%;浆料呈微弱触变性:生坯具有较低相对密度,仅为理论值的35.5%;少量Al_2O_3(5~10vol%)促进复合材料的烧结,但也伴随着Al_2O_3晶粒异常长大。上述现象归因于纳米粉末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粉末表面吸附大量紧吸附水不能被石膏模所排除,而粉末巨大的表面能促进了烧结过程中的质点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注浆成型 氧化锆 氧化铝 烧成
下载PDF
车辆动载对路面的永久变形损伤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宗涛 朱月风 张洪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8-983,共6页
不平整路面能够引起较大动荷载,动荷载的激励又使路面不平度增加,该互相促进过程使得路面破坏在不断加大,因此研究车辆动载对路面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永久变形作为路面的主要病害,对路面不平度和行车舒适性有较大影响。文章用自回归(au... 不平整路面能够引起较大动荷载,动荷载的激励又使路面不平度增加,该互相促进过程使得路面破坏在不断加大,因此研究车辆动载对路面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永久变形作为路面的主要病害,对路面不平度和行车舒适性有较大影响。文章用自回归(auto regressive,AR)模型模拟路面随机激励的时域模型,并应用在建立的1/2车辆模型中,求解汽车在不平整路面的振动响应量;根据"四次方定律"提出了车辆动载对路面永久变形损伤的评价指标,并在不同路面等级、不同车速等情况下研究车辆动载对路面永久变形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度 自回归模型 时域模型 永久变形 损伤评价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锆粉末的塑性挤制成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65-56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平均粒径为20nm的ZrO_2粉末塑性挤制成型.结果表明。在粘合剂PVA含量为2~6wt%范围内,可塑性指标1.0~4.0与可塑性粘土相当,但也具有高含水率40~60wt%;泥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类超塑性,... 本文研究了平均粒径为20nm的ZrO_2粉末塑性挤制成型.结果表明。在粘合剂PVA含量为2~6wt%范围内,可塑性指标1.0~4.0与可塑性粘土相当,但也具有高含水率40~60wt%;泥团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类超塑性,具有低的生坯密度(<27%th)和高的烧成收缩率(47%);1650℃×4h烧结相对密度为99.5%,晶粒尺寸3~10μm.纳米粉末的小粒径导致泥团的高表面张力,使之具有高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末 氧化锆粉末 塑性 挤制成型 陶瓷
下载PDF
铣刨机行走液压系统速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宗涛 陈琦 +1 位作者 谢瑞 张伟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2-84,共3页
本文以四轮驱动的冷铣刨机为研究对象,对冷铣刨机行走驱动液压系统的速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冷铣刨机行走速度特性方程。同时,对利用冷铣刨机的行走速度来实现功率自动分配进行了分析,分析后认为,通过控制电磁阀电流可实现发动机功... 本文以四轮驱动的冷铣刨机为研究对象,对冷铣刨机行走驱动液压系统的速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冷铣刨机行走速度特性方程。同时,对利用冷铣刨机的行走速度来实现功率自动分配进行了分析,分析后认为,通过控制电磁阀电流可实现发动机功率的自动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铣刨机 速度特性 功率自动分配 外负荷
下载PDF
碳热还原法合成AIN粉末的径向反应器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现代技术陶瓷》 CAS 1997年第2期12-18,共7页
本文将传质原理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导出了氮气流量与碳热还原法合成AIN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了径向反应器内部气体压力及其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气体在反应器内均匀分布的条件和反应器选型准则。根据这些条件和... 本文将传质原理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相结合,导出了氮气流量与碳热还原法合成AIN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基于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了径向反应器内部气体压力及其分布的规律,提出了气体在反应器内均匀分布的条件和反应器选型准则。根据这些条件和准则设计了合成AIN粉末的径向反应器。实验结果显示AIN的转化率及颗粒度在径向反应器内均匀分布,且产率高于平底状反应器。这一结果证明反应器设计合理,径向反应器比平底状反应器有更好的传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反应器 碳热还原 氮化铝陶瓷 陶瓷 反应器
下载PDF
晶界非晶晶化法制备SiC/晶化玻璃纳米复合材料
17
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6-100,共5页
以纳米SiC颗粒为主晶相,锂铝镁硅玻璃为晶界相,用晶界非晶晶化法制备了SiC/30%(按质量计)晶化玻璃纳米晶复合材料。玻璃相含量、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是影响致密化的主要因素,适当的热处理使晶界玻璃析出纳米晶。所制备的... 以纳米SiC颗粒为主晶相,锂铝镁硅玻璃为晶界相,用晶界非晶晶化法制备了SiC/30%(按质量计)晶化玻璃纳米晶复合材料。玻璃相含量、热压温度和热压压力是影响致密化的主要因素,适当的热处理使晶界玻璃析出纳米晶。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可达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晶化玻璃 碳化硅陶瓷 复合陶瓷
下载PDF
超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末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志杰 赵斌 +1 位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了粒径均为50nm和1μm的超细铜粉末,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得到了与原铜粉粒径和形貌大致相同的核壳铜-银双金属粉末,用热重仪和XRD衍射仪分别测定了铜-银双金属粉末的热重曲线和XRD图谱,... 本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了粒径均为50nm和1μm的超细铜粉末,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得到了与原铜粉粒径和形貌大致相同的核壳铜-银双金属粉末,用热重仪和XRD衍射仪分别测定了铜-银双金属粉末的热重曲线和XRD图谱,研究了粉末的抗氧化性能。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粉末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 双金属粉末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 被引量:19
19
作者 沈勇 张宗涛 +2 位作者 赵斌 朱裕贞 胡黎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 All kinds of spherical ultrafine nickel powders, varied in mean particle size (0.1-5μm),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pH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nickel powder and the main factors of their morphological control were studied. The nickel powder with purity 98.5% was obtained in the Na2CO3-NaHCO3 buffer system at pH 9.2-11. The surface-rubbed stirring oar help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nickel particles. The mean particle size was decreased to subndcron range by using AgNo3 as nucleating agent. PVP was an efficient agent to regulate particle shape andreduce aggre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粉 超细镍粉 化学还原 溶液还原法
下载PDF
超细铜粉表面磷化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志杰 赵斌 +1 位作者 张宗涛 胡黎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本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 50 nm和 1 μm的超细铜粉 ,分别进行类似钢铁器件的表面防腐蚀处理—磷化处理 ,在铜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 ,显著提高了铜粉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了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纳米级铜粉 ,其氧化温度高... 本文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粒径约 50 nm和 1 μm的超细铜粉 ,分别进行类似钢铁器件的表面防腐蚀处理—磷化处理 ,在铜颗粒的表面形成一层磷化膜 ,显著提高了铜粉的抗氧化性能。得到了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纳米级铜粉 ,其氧化温度高于 2 2 0℃。并将微米级粉末的氧化温度提高约 1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铜粉 磷化 抗氧化性能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