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抗血栓方案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李钢 郑鉴峰 +1 位作者 张家淳 孙晓川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对比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手术后采用直接抗血小板治疗与先抗凝治疗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手术的142例颅内破裂... 目的对比颅内破裂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手术后采用直接抗血小板治疗与先抗凝治疗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手术的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抗血栓方案,抗血小板组37例(26.1%),先抗凝治疗再抗血小板治疗组105例(73.9%)。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术后出血及缺血并发症、动脉瘤尺寸、动脉瘤数量、动脉瘤位置等差异;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通过分析术后出血事件、缺血事件的发生例数和评估出院后2-5个月(平均3个月)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预后来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抗血小板组患者和先抗凝治疗再抗血小板治疗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数量、动脉瘤尺寸和动脉瘤位置无显著差异(P>0.05)。共有29例患者介入术后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全程抗血小板组12例,先抗凝治疗后再改用抗血小板组17例,与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患者相比,先抗凝治疗再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6.2%vs 32.4%;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良好率(81.1%vs 81.0%)、临床预后不良率(18.9%vs 19.0%)、死亡率(5.4%vs 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程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先抗凝再改用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抗凝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疗效
下载PDF
钢琴练习效率的提升方式解读
2
作者 张家淳 《北方音乐》 2016年第22期205-205,共1页
钢琴是一门需要掌握丰富的技术、要求具备很强技巧性的艺术,每一位钢琴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艰苦的反复练习。钢琴学习者从初学阶段到成为出色的钢琴家都离不开练琴,在每一个钢琴家的艺术生涯当中都贯穿着练琴。本文主要论述... 钢琴是一门需要掌握丰富的技术、要求具备很强技巧性的艺术,每一位钢琴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必须经过艰苦的反复练习。钢琴学习者从初学阶段到成为出色的钢琴家都离不开练琴,在每一个钢琴家的艺术生涯当中都贯穿着练琴。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钢琴练习效率的提升方式,提出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 练习效率 提升方式
下载PDF
中职学校文艺专业新生钢琴集体课教学要点分析
3
作者 张家淳 《广东教育(职教)》 2022年第7期114-114,127,共2页
一、前言在中职学校文艺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引导刚入学的新生上好枯燥、严格的钢琴专业课就是一个重要课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这领进门的前期课程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 一、前言在中职学校文艺专业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困惑,如何引导刚入学的新生上好枯燥、严格的钢琴专业课就是一个重要课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这领进门的前期课程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和动力达到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 教学方法 钢琴集体课教学 要点分析 专业新生 专业课 领进门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的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
作者 张家淳 郑鉴峰 +4 位作者 李钢 李静 陈桂虎 郭宗铎 孙晓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9,共8页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预后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预后通过改...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预后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预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对比预后良好组(mRS<3分,81例)与预后不良组患者(mRS≥3分,17例)的基线资料、首发症状、入院时根据颅内静脉和硬脑膜窦血栓形成的国际研究建立的风险评分(ISCVT-RS)、入院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分级量表(CVT-GS)、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方案、出院时mRS、影像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构建预后预测模型1,再应用Lasso回归筛选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2。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种预测模型的效能。校准曲线用于评估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方法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肢体乏力、脑实质出血、静脉性梗死、乙状窦血栓形成、横窦血栓形成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占比均较高,入院时ISCVT-RS、CVT-GS评分、GC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糖浓度、D-二聚体均较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肢体乏力(OR=9.40,95%CI:1.13~78.4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OR=1.70,95%CI:1.18~2.44)和血糖浓度升高(OR=1.36,95%CI:1.03~1.79)为CVS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OR=0.05,95%CI:0.01~0.29)以及血清白蛋白浓度升高(OR=0.82,95%CI:0.70~0.96)为CVST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基于以上5个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1。预测模型2基于静脉性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浓度、血糖浓度和D-二聚体6个预测因子构建。两种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95(95%CI:0.90~1.00)、0.94(95%CI:0.89~0.9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和实际观测之间具有良好的同质性。DCA显示,预测模型2具有更大的标准化净收益。结论基于静脉性梗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浓度、血糖浓度和D-二聚体构建的Lasso回归预测模型2为CVST患者提供了更符合临床实际的预后预测,可以更加快捷、准确地评估CVST患者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静脉血栓形成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