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大曲中功能红曲霉菌株的筛选与功能浅析
1
作者 张柱 黄钧 +9 位作者 周荣清 雷梓伦 唐秋香 万营东 张宿义 秦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冉茂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该研究采用可培养技术从呈粉红色的高温大曲中分离红曲霉(Monascus)菌株,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在纯培养麦曲、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及强化大曲中的代谢特征,进而筛选优良的功能红曲霉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 该研究采用可培养技术从呈粉红色的高温大曲中分离红曲霉(Monascus)菌株,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在纯培养麦曲、模拟白酒固态发酵及强化大曲中的代谢特征,进而筛选优良的功能红曲霉菌株,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得到3株优良的功能红曲霉菌株,编号分别为H14、H26和H30。其中,菌株H14具有提高基酒产率(7.5%vol)、改善糟醅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33.12 mg/kg)和轮廓的潜力;菌株H30改善了高温大曲的酯化活性;菌株H26具有产特征风味化合物(吡嗪类物质)的潜力,其强化高温大曲中2,3,5,6-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达0.27 mg/kg。经鉴定,菌株H14、H26和H30均为佛罗里达红曲霉(Monascus florida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功能红曲霉 筛选 鉴定 麦曲 酿酒 强化大曲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高效定向驯化人工窖泥功能菌群及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毛凤娇 黄钧 +2 位作者 周荣清 张宿义 秦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1-218,共8页
窖泥的质量和窖龄密切相关,且显著影响基酒的品质和产率。窖泥中功能菌群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缩短优质人工窖泥(artificial pit mud,APM)的生产周期迫在眉睫。挖掘优良窖泥功能菌群资源,优化窖泥培养工艺是攻克发展障碍的... 窖泥的质量和窖龄密切相关,且显著影响基酒的品质和产率。窖泥中功能菌群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缩短优质人工窖泥(artificial pit mud,APM)的生产周期迫在眉睫。挖掘优良窖泥功能菌群资源,优化窖泥培养工艺是攻克发展障碍的关键。研究了太空(taikong,TK)大曲对窖泥群落结构的影响特点,确定了百年窖龄泥是人工窖泥功能菌群的强化源。TK大曲驯化生产APM及发酵后窖泥(pit mud,PM)显著改善了窖泥群落结构及挥发性代谢组分,提高了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浓香型白酒酿造功能菌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和古菌,尤其是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les)的丰度显著增高了2~4倍,其中己酸和己酸乙酯是关键代谢物。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优质窖泥和大曲的人工窖泥培养技术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太空大曲 人工窖泥 功能菌群 挥发性代谢物
下载PDF
人工窖泥微生物群落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风味代谢物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毛凤娇 黄均 +2 位作者 周荣清 张宿义 秦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本研究以无窖泥酒醅的小型模拟发酵体系为对照,比较窖泥组和无窖泥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窖泥显著提高酒醅中丁酸、己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浓香型白酒骨架风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乳酸和乳酸乙酯... 本研究以无窖泥酒醅的小型模拟发酵体系为对照,比较窖泥组和无窖泥发酵酒醅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组分的异同。结果表明,窖泥显著提高酒醅中丁酸、己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浓香型白酒骨架风味化合物的含量,降低乳酸和乳酸乙酯等组分的含量。在起始阶段,两组酒醅上层和下层的优势菌之一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都显著增高,结束时仅略有差异。窖泥组Lactobacillus的衰减期较对照组提前了约15 d。Lactobacillus降低的同时,对照组中Rhodococcus及窖泥组中Kroppenstedtia、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和Acetobacter的相对丰度增高。发酵过程中糖酵解途径中大多数酶以及己酸合成酶(EC 1.3.1.38、EC 2.3.1.16、EC 6.2.1.1)和丁酸合成酶(EC 2.3.1.9、EC 2.8.3.8)的丰度增加,且下层酒醅这些酶的丰度显著高于上层。以乳酸为底物的乳酸脱氢酶(EC 1.1.1.27)丰度在窖泥组中增加。这些结果揭示了窖泥对酒醅微生物群落及代谢组分的贡献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发酵 强化窖泥 酒醅 微生物群落 风味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三角片蚀刻机制区分不同产地浓香型白酒
4
作者 贾俊杰 张宿义 +4 位作者 许涛 马龙 黄张君 王松涛 佘远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4-262,共9页
区分不同产地白酒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原产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种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三角片(Ag nanoprism,AgNPRs)作为传感材料,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氧化阴离子作为氧化蚀刻剂,基于AgNPRs蚀刻机制构建了一种4×3传感阵列... 区分不同产地白酒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原产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四种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三角片(Ag nanoprism,AgNPRs)作为传感材料,两种金属离子和一种氧化阴离子作为氧化蚀刻剂,基于AgNPRs蚀刻机制构建了一种4×3传感阵列,将该阵列对四川、江淮和北方三大产地共41款代表性浓香型白酒样品进行比色响应,所获得的比色信号值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进行判别分析,并进一步选取了部分未知样品对判别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比色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白酒样品对AgNPRs的蚀刻效应起促进作用,这可能与白酒中含有不同的有机酸有关。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区分结果显示,单一阵列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区分效果相对较低,三种阵列组合后的区分效果明显提高,对41个样品的产地判别率可达99%,对15个未知浓香型酒样的产地判别率可达98%。采用组合阵列对四川产地5种品牌21个样品和江淮产地3种品牌13个样品判别率分别可达99%和100%,采用单一阵列对四川各厂家不同等级产品的判别率均可达100%。本研究采用的纳米比色传感方法简便快速,不仅可用于产品鉴别和防伪,也可辅助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为白酒质量智能化监控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银纳米三角片 蚀刻机制 比色传感阵列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根霉功能曲制曲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5
作者 蒲升惠 秦辉 +8 位作者 徐琼 张宿义 杨艳 蔡小波 黄孟阳 雷雨 刘静 王品翔 付鑫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利用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出的高产糖化酶根霉Rhizopus sp.菌株制备功能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小麦粉∶熟糠∶麸皮(36∶10∶5)、接种量2.36%、料水比1∶0.6(g∶mL)、培养温度29.42℃和培养时间54.6... 利用中高温大曲中筛选出的高产糖化酶根霉Rhizopus sp.菌株制备功能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设计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小麦粉∶熟糠∶麸皮(36∶10∶5)、接种量2.36%、料水比1∶0.6(g∶mL)、培养温度29.42℃和培养时间54.69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根霉功能曲糖化力为896 mg/g·h、液化力为1.5 g/g·h、试饭试验还原糖含量为37.5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霉 糖化酶 功能曲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结合HS-GC-MS对单粮复合香型白酒挥发性特征差异的分析
6
作者 黄孟阳 秦辉 +9 位作者 卢星霏 陈吉 杨峰 刘怡 蔡小波 张宿义 周军 邵燕 代小雪 代汉聪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47-52,共6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SQDA)对A(JA1~JA3)、B(JB1~JB3)、C(JC1~JC3)三组复合香型白酒9个样品的风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组复合香型白酒在香气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粮香、焦香、麦芽香突出,在口感评分上差异显著,A组白酒各维度口感评分高于其他两组。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对3种白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48种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异丁醛、3-甲基呋喃、二甲基二硫醚、巴豆酸、环氧丙烷、丙烯醛和草酸只在A组白酒中被检测出来,丁酸乙酯在B组白酒中含量最高,JA3中含量偏低,表明3组白酒样品间存在明显的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差异。同步结合特征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出74个VIP>1的潜在差异代谢物,A vs B组、A vs C组、B vs C组分别有14种、7种、4种化合物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这些含量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化合物可能与复合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具有重要联系。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获得了3种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解析了三组复合香型白酒的风味结构特征及差异,为深入研究复合香型白酒风味形成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SQDA) 多元统计分析(MSA)
下载PDF
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
7
作者 李慧娟 金元浩 +5 位作者 李群庆 张宿义 林锋 秦辉 蔡小波 黄孟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197,共5页
该研究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分别考察不同熟粮与糠壳体积比(粮糠比)(1∶4、1∶1、4∶1)及水分含量(48%、55%、59%和63%)入罐糟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与产酒情况,提出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粮糠... 该研究酿造小曲清香型白酒,分别考察不同熟粮与糠壳体积比(粮糠比)(1∶4、1∶1、4∶1)及水分含量(48%、55%、59%和63%)入罐糟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与产酒情况,提出基于CO_(2)浓度的固态发酵在线监测白酒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粮糠比入罐糟在固态发酵过程中,其CO_(2)浓度呈前期快速上升、中期保持稳定和后期缓慢下降的特点,粮糠比为1∶1的入罐糟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CO_(2)含量最高,酒精度及出酒率均最高,分别为65%vol、19.5%。不同水分含量的入罐糟在固态发酵过程中,CO_(2)含量在发酵前期呈快速上升趋势至发酵中器趋于稳定,在发酵中后期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水分含量为55%的入罐糟在发酵前期CO_(2)含量上升速度最快,此时,原酒酒精度及出酒率均最高,分别为61.6%vol、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型白酒 固态发酵 CO_(2)浓度 发酵状态 实时监测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高粱带压蒸煮工艺的研究
8
作者 罗杰 张宿义 +8 位作者 许德富 秦辉 杨艳 李德林 蔡小波 徐琼 康承霞 田利 王品翔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期94-97,103,共5页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整粒高粱蒸煮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高粱的带压蒸煮工艺参数:泡粮,90℃以上热水淹过粮面20~30 cm,0.05~0.10 MPa带压浸泡1~5 min,关闭蒸汽继续浸泡5~10 min;初蒸,0.14 MPa条件下初蒸5~10 min;焖粮,70℃热水淹过粮面20~30 ... 本文对浓香型白酒整粒高粱蒸煮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高粱的带压蒸煮工艺参数:泡粮,90℃以上热水淹过粮面20~30 cm,0.05~0.10 MPa带压浸泡1~5 min,关闭蒸汽继续浸泡5~10 min;初蒸,0.14 MPa条件下初蒸5~10 min;焖粮,70℃热水淹过粮面20~30 cm,焖粮时间15~20 min;复蒸,复蒸压力0.03~0.08 MPa条件下,复蒸15~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整粒高粱 蒸煮工艺
下载PDF
高粱整粒酿造大曲清香型白酒工艺研究
9
作者 张兵 张宿义 +2 位作者 杨艳 张何兴 罗杰 《酿酒》 CAS 2023年第4期37-41,共5页
研究以整粒高粱为酿酒原料,对整粒高粱大曲清香型白酒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研究不同曲药添加量对大曲清香型白酒大米查、二米查发酵升温及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查最佳曲药用量为10%,二米查最佳曲药用量为12%,在该曲药添加量条件下,综... 研究以整粒高粱为酿酒原料,对整粒高粱大曲清香型白酒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研究不同曲药添加量对大曲清香型白酒大米查、二米查发酵升温及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米查最佳曲药用量为10%,二米查最佳曲药用量为12%,在该曲药添加量条件下,综合出酒率最高,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最高,清香风格明显,清香纯正,酒体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粒高粱 大曲清香型白酒 曲药用量
下载PDF
场地异质性对中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慧芳 黄钧 +7 位作者 周荣清 秦辉 张宿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母雨 潘强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7-244,共8页
该研究以环境和生产方式差异显著的2个生产场地的大曲为对象,应用常规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探讨了理化参数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场地的大曲水分含量略高于老场地,而后者的的酸度则明显高于前者。平面及空间位置异质性... 该研究以环境和生产方式差异显著的2个生产场地的大曲为对象,应用常规检测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探讨了理化参数及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新场地的大曲水分含量略高于老场地,而后者的的酸度则明显高于前者。平面及空间位置异质性影响大曲的酸度、酶活力、群落结构,空间位置差异的影响大于平面位置。老场地大曲的淀粉水解酶及酯化酶的活力均高于新场地,且下层大曲的酶活力更高,其中老场地门位点下层大曲的糖化力、液化力、酯化力均最佳。老场地的大曲中优势菌包括Weissella、Staphylococcus、Rhizomucor和Rhizopus,新场地的大曲中的优势菌是Saccharopolyspora、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和Thermomyces。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Rhizopus和Rhizomucor的相对丰度与淀粉水解活力和酯化活力呈正相关,而Thermoactinomyces的相对丰度与酸度呈正相关。这些结果均表明场地异质性对大曲质量影响显著,同时,可通过控制门、窗打开程度来调节曲房通风,进而减缓大曲水分的散失,有利于大曲酶活力的提升。该研究为提升大曲的智能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微生物群落 空间特性 冗余分析 智能制造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结合中红外光谱的浓香型白酒分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瑞 陈晓明 +10 位作者 张莉丽 张良 许德富 张宿义 代小雪 毛洪川 谢菲 代汉聪 宋艳 郭佳 陈雯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3,共6页
为探究无损、快速和准确判别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该研究选取不同酒度和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采集120份酒样的原始光谱,结合平滑滤波与标准正态变换分别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 为探究无损、快速和准确判别不同类型浓香型白酒的方法,该研究选取不同酒度和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仪采集120份酒样的原始光谱,结合平滑滤波与标准正态变换分别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光谱预处理效果。光谱数据按Kennard-Stone方法以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经数据归一化后使用蚱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光谱预处理结合主成分分析不能区分不同酒度和品牌的浓香型白酒,但平滑滤波处理后不同酒度酒样的聚类区分较好,标准正态变换处理后不同品牌酒样的聚类区分更好,二者都能有效减少中红外光谱的噪音,提高识别的精度。基于蚱蜢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判别时,训练集和测试集的酒样分类准确率均为100%。综上所述,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快速准确地判别不同酒度以及不同品牌浓香型白酒,可为白酒的香型区分、产地溯源、市场监管和售后管理等提供数字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中红外光谱 浓香型白酒 分类 支持向量机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不同上甑条件对浓香型白酒乙醇及风味物质馏出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红平 罗惠波 +4 位作者 刘淼 黄丹 张宿义 秦辉 李子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为探明不同上甑条件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馏出的影响,对上甑过程中不同蒸汽压力和不同上甑速率下酒醅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蒸馏所得酒液中乙醇及主要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蒸汽压力和不同上甑速率下的风味... 为探明不同上甑条件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馏出的影响,对上甑过程中不同蒸汽压力和不同上甑速率下酒醅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蒸馏所得酒液中乙醇及主要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蒸汽压力和不同上甑速率下的风味物质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压力越大,温度上升速率越快;上甑速率越快,酒醅各层温度达到一致所需时间越短。且增大蒸汽压力有利于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缩醛、乙酸、丁酸、己酸、乳酸、仲丁醇、β-苯乙醇的馏出,减小蒸汽压力有利于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和乙醇的馏出。提高上甑速率,有利于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缩醛、仲丁醇、正丙醇、β-苯乙醇、乳酸、乙酸、丁酸、己酸的馏出;降低上甑速率,有利于丁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和乙醇的馏出。研究结果揭示了上甑速率和蒸汽压力对酒醅升温及风味物质馏出的影响,为浓香型白酒乙醇及风味物质蒸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蒸汽压力 上甑速率 风味物质 蒸馏规律
下载PDF
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下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长彪 明红梅 +5 位作者 张宿义 李德林 张程 杜向军 马世源 马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153,共9页
为探究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学方法统计分析,对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车间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酿造方式的不同环境区域的... 为探究机械化与传统酿造方式浓香型白酒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数学方法统计分析,对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车间不同环境区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种酿造方式的不同环境区域的真菌群落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而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较为相似。机械化酿造方式的环境真菌类群主要分布在摊晾区,细菌类群在不同环境区域均衡分布;传统酿造方式的环境真菌类群主要分布在摊晾、窖池及上甑周围环境区域,而细菌类群在不同环境区域的分布较为均衡。两种酿造方式的各环境区域共有46种真菌属,占真菌属总种类的13.90%;共有229种细菌属,占细菌属总种类的23.32%。机械化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有25种特有真菌属、62种特有细菌属,而传统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有14种特有真菌属、35种特有细菌属,但这些特有的微生物在各环境区域的相对丰度均<1%。从两种酿造方式的摊晾、窖池区检测到的假丝酵母属、威克汉姆酵母、魏斯氏菌属、短杆菌属等白酒酿造的重要微生物,其相对丰度均>1%且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原因与两种酿造方式下酿造环境条件不同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车间 环境微生物 群落结构 差异性
下载PDF
耐盐异养好氧氨氧化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荷芬 施明雨 +2 位作者 郭亭 张宿义 宋珊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1期76-82,共7页
针对常规微生物难以处理的高盐氨氮废水的问题,笔者从泸州老窖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耐盐菌株,命名为LZLJ-8,对菌株LZLJ-8进行形态观察、Biolog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ZLJ-8... 针对常规微生物难以处理的高盐氨氮废水的问题,笔者从泸州老窖污水处理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耐盐菌株,命名为LZLJ-8,对菌株LZLJ-8进行形态观察、Biolog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LZLJ-8的耐盐性、氨氧化能力以及胞外聚合物(EP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盐度耐受能力达到15%,并能在盐质量分数范围为3%~5%、初始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条件下,48~120 h内将氨氮完全降解;且菌株在质量分数为5%盐的条件下能产生胞外聚合物(EPS)491 mg/g。菌株LZLJ-8的生物学特性表明其在高盐氨氮等废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筛选 鉴定 高盐废水 高氨氮废水
下载PDF
空间异质性对大曲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5
作者 唐慧芳 黄钧 +7 位作者 周荣清 秦辉 张宿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母雨 潘强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06-215,共10页
以接种独特母曲生产的浓香型大曲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常规检测方法,探讨空间异质性对大曲主发酵期微生物群落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母曲是由经宇宙射线诱变的大曲逐步扩大培养而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间驱动因子变化的强度不同,但... 以接种独特母曲生产的浓香型大曲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常规检测方法,探讨空间异质性对大曲主发酵期微生物群落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母曲是由经宇宙射线诱变的大曲逐步扩大培养而成。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间驱动因子变化的强度不同,但趋势相同。发酵同期下层曲的发酵特性(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均高于上层和中层曲,且波动较小。大曲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Lactobacillus、Weissella、Bacillus等12个优势细菌属和Pichia、Thermoascus、Rhizomucor等7个优势真菌属。主坐标分析与层次聚类分析表明,各时期和各层次间大曲的细菌和真菌群落聚类方式差异显著。普氏分析与Mantel检验结果表明,水分显著影响大曲的细菌群落,酸度显著影响中层和下层曲的细菌群落,湿度显著影响中层和上层曲的真菌群落。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和酸度均与Lactobacillus和Pichia呈正相关,但驱动因子对不同层次大曲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同,层次间驱动因子差异性改变了大曲群落中种属间的互作关系及共现模式。因此,调控生产过程中的驱动因子是改善大曲群落结构及品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空间异质性 驱动因子 微生物群落 普氏分析
下载PDF
奇孢根霉强化中温大曲对糟醅发酵过程的影响
16
作者 万营东 唐秋香 +9 位作者 黄钧 周荣清 张宿义 秦辉 董异 王超 张程 李德林 王小军 张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3,共9页
以奇孢根霉(Rhizopus azygosporus)强化的大曲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大曲作为对照,通过在6 L容器中装入蒸熟的高粱和大曲进行模拟发酵,探究根霉强化对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霉强化改善了大曲的理化性质,同... 以奇孢根霉(Rhizopus azygosporus)强化的大曲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大曲作为对照,通过在6 L容器中装入蒸熟的高粱和大曲进行模拟发酵,探究根霉强化对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霉强化改善了大曲的理化性质,同时降低了糟醅的淀粉含量,增加了糟醅的酸度、还原糖含量和酒精度。根霉强化使糟醅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增加,发酵28 d时,根霉糟醅挥发性物质总量为59.52 mg/kg,对照仅为28.11 mg/kg,且己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1和1.44倍。涉及糟醅风味差异代谢物共12种,主要是酯类,且21 d是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的关键时间节点。根霉强化使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嗜热真菌属及高温放线菌属等是根霉糟醅中属水平的特征真菌和细菌,毕赤酵母属、横梗霉属则是普通糟醅的特征真菌属。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根霉和糟醅中大多数优势挥发性物质呈正相关。根霉强化通过调整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提高了糟醅中特征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了优势挥发性组分的含量,改善了风味和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霉 大曲 糟醅 微生物群落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中温大曲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17
作者 刘宁 张宿义 +8 位作者 明红梅 董异 王超 敖宗华 郭家秀 李德林 杨艳 周燕妮 贾俊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44,共7页
为了获得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划线法从中温大曲中分离纯化芽孢杆菌,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产淀粉酶芽孢杆菌,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 R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进行... 为了获得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划线法从中温大曲中分离纯化芽孢杆菌,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复筛,获得高产淀粉酶芽孢杆菌,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16S r RNA同源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种鉴定。以淀粉酶活力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试验对筛选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纯化出72株芽孢杆菌,从中筛选得到一株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ZTW17-6,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最佳培养条件为乳糖50 g/L、蛋白胨60 g/L、接种量5%、发酵温度35℃、转速180 r/min、装液量76 m L/250 m L、初始pH值7。在此优化条件下,淀粉酶活力达到8 352.95 U/m L,是优化前的2.6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大曲 芽孢杆菌 淀粉酶 筛选 鉴定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黄水与酒醅的相关性
18
作者 张榆俊 张宿义 +7 位作者 张楷正 敖宗华 贾俊杰 杨艳 周燕妮 雷磊 刘芮荻 王思浓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0,共6页
酒醅是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的主要来源,黄水为酒醅发酵的副产物,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黄水的感官特征反映酒醅的发酵质量是一项传统的技艺,但其相关性尚未见研究报道。通过理化分析发现,黄水的总酸和pH值变化与酒醅相同,而... 酒醅是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产生的主要来源,黄水为酒醅发酵的副产物,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通过黄水的感官特征反映酒醅的发酵质量是一项传统的技艺,但其相关性尚未见研究报道。通过理化分析发现,黄水的总酸和pH值变化与酒醅相同,而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与酒醅具有差异。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分析发现,黄水与酒醅共有3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进一步通过离差平方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筛选出8种含量变化趋势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可以通过分析其在黄水中的含量变化反映出酒醅发酵质量;通过对黄水和酒醅中不易挥发的7种有机酸含量分析发现,其总量在酒醅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其在黄水中则持续增加,黄水中乳酸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酒醅中不易挥发有机酸含量的变化。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黄水的pH值、电导率、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酒醅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水 酒醅 相关性 浓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组合工艺研究
19
作者 罗明 张宿义 +5 位作者 邵燕 杨艳 侯冰峰 代小雪 郭佳 罗继东 《酿酒科技》 2023年第7期116-120,128,共6页
组合是白酒生产中储存环节的重要工艺,如何提高白酒贮存质量稳定性、降低酒体损耗一直是行业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建立理化指标、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素模型,计算得到浓香型白酒最佳组合比例。通过小试和中试验证... 组合是白酒生产中储存环节的重要工艺,如何提高白酒贮存质量稳定性、降低酒体损耗一直是行业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建立理化指标、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素模型,计算得到浓香型白酒最佳组合比例。通过小试和中试验证,白酒组合后,酒的感官评分、总酸、总酯和风味组分等指标更为稳定,该技术对白酒贮存后用于成品酒设计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组合工艺 比列 因素模型
下载PDF
青梅桂花果酒发酵工艺优化及风味成分分析
20
作者 郭明遗 范俐红 +4 位作者 熊森业 吴华昌 张宿义 秦辉 邓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209,共7页
为丰富果酒品类,以青梅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备复合果酒,分析桂花添加量、初始糖含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其感官、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 为丰富果酒品类,以青梅和桂花为主要原料发酵制备复合果酒,分析桂花添加量、初始糖含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对青梅桂花酒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其感官、理化指标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桂花添加量2 g/kg、初始糖含量24%、初始pH值4.1、发酵温度22℃、发酵时间5 d。在此优化条件下,青梅桂花酒的酒精度为10.8%vol,感官评分为83.9分,总糖含量为61.7 g/L,总酸含量为5.8 g/L,均符合果酒的标准要求。基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共检测出37种香气成分,果酒香气成分来源主要是酯类和醇类,其中醇类占比32.71%、酯类占比25.59%。青梅桂花酒酒香清冽,口感上佳,风味独特,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青梅酒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桂花酒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