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麒麟系统下基于Django的网络性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李朝阳 周维贵 +1 位作者 张小锋 熊宗炬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通过对网络性能管理系统在网络运维中的重要作用和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在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事实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该文基于Django框架设计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显示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结合Pysnmp、Django... 通过对网络性能管理系统在网络运维中的重要作用和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在各关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事实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该文基于Django框架设计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显示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网络性能管理系统。结合Pysnmp、Django、Highcharts等开源工具包,重点阐述设计中所包含的各关键模块的具体实现技术细节,并给出相应的应用实例效果图。实践表明,该设计实现方法稳妥可靠,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ANGO 网络性能 SNMP KYLIN PYTHON
下载PDF
我国税收征管的静态与动态效率研究——基于31个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小锋 张春宇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5,共7页
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税务管理质效,数字化征管已成为必然趋势,亦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关键因素。选取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中的CCR和Malmquist模型对各省份和4大区域进行税收征管的静态与动态效率... 税收征管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税务管理质效,数字化征管已成为必然趋势,亦是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关键因素。选取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中的CCR和Malmquist模型对各省份和4大区域进行税收征管的静态与动态效率测算分析,挖掘影响效率变化的内在因素并提出对策。研究发现:从静态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税收征管效率普遍较高,个别地区会由于政策原因导致与此结论相悖;从动态角度分析,“金税三期”的正式实施、智慧税务的推进对税收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各地区应注重技术效率的发展,其对税收征管存在双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征管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税收政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锋 李彤彤 《商业经济》 2023年第10期115-117,133,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字经济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税收政策现状,发现推动农业农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字经济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分析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业农村现代化税收政策现状,发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税收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针对性不强、政策范围有限等,由此提出了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扩大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完善和改进税收政策的建议,以保证税收政策能发挥其职能引导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税收政策
下载PDF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屈翔 张小锋 +1 位作者 王伟 邱江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 目的针对线控四轮转向汽车横向稳定性不足及控制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主动转向反馈控制策略。方法使用Simulink搭建线控转向系统转向执行机构动力学模型,将MATLAB/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建立线控四轮转向整车模型;基于二自由度模型分析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稳定性的影响,推导理想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以横摆角速度增益恒定为依据设计理想传动比,得到期望前轮转角,以横摆角速度误差为控制量设计模糊控制器得到附加前轮转角对期望转角实时修正,实现前轮主动转向;针对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加权得到稳定性控制目标;设计自适应积分滑模反馈控制策略输出后轮转角,对理想值进行跟踪,实现后轮主动转向。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能够准确反映汽车动力学特性。相比无控制的机械前轮转向汽车与横摆反馈控制的四轮转向汽车,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汽车在双移线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控制在0值附近波动,横摆角速度跟踪误差控制在1.149 deg/s以内;在角阶跃工况下将质心侧偏角稳态值控制在0.065 deg,横摆角速度稳态值误差为0.074 deg/s。结论线控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策略在双移线和角阶跃工况下控制效果显著,鲁棒性能好,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控主动四轮转向 模糊控制 积分滑模 操纵稳定性
下载PDF
水性饰面型防火涂料的制备及其耐火性能研究
5
作者 袁忠大 张小锋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目的]配方对防火涂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方法]以苯丙乳液和硅溶胶作为基料,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作为阻燃体系,二氧化钛作为颜填料,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磷酸三丁酯作为消泡剂,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钢结... [目的]配方对防火涂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方法]以苯丙乳液和硅溶胶作为基料,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和三聚氰胺作为阻燃体系,二氧化钛作为颜填料,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磷酸三丁酯作为消泡剂,羧甲基纤维素作为增稠剂,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钢结构的水性饰面型复合膨胀防火涂料。利用模拟大板燃烧试验考察了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防火涂层燃烧后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最佳配方为:苯丙乳液20.0%,硅溶胶4.0%,聚磷酸铵27.0%,季戊四醇22.0%,三聚氰胺21.0%,颜填料4.0%,助剂2.0%。此时涂料的耐燃时间长达57 min,燃烧后形成的炭层致密。[结论]该涂料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苯丙乳液 硅溶胶 饰面型防火涂料 耐火性能 炭层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飞机客舱饰面型防火涂料的防火阻燃性能研究
6
作者 袁忠大 刘润发 张小锋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为研究飞机客舱饰面型无机复合膨胀型阻燃体系,首先提出并制备了三种不同配比的防火涂料,接着对涂料的干燥时间、涂层厚度及涂层黏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然后对其进行了模拟大板实验,得出并分析了三种试样的升温速率曲线,分析了燃烧后的炭层... 为研究飞机客舱饰面型无机复合膨胀型阻燃体系,首先提出并制备了三种不同配比的防火涂料,接着对涂料的干燥时间、涂层厚度及涂层黏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然后对其进行了模拟大板实验,得出并分析了三种试样的升温速率曲线,分析了燃烧后的炭层,最后通过热重分析(TG)、差热分析(DTA)两种热分析手段对三种试样进行了热特性分析,得出试样2的防火阻燃效果最佳。结果表明:季戊四醇、聚磷酸铵、三聚氰胺三者协同作用,在火场中不仅可产生难燃气体,起到气相阻燃作用,同时可分解产生无机物,从而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使新型涂料具有良好的防火阻燃效果;当苯丙乳液、硅溶胶、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季戊四醇、氯化石蜡、二氧化钛的质量配比为380∶95∶336∶183∶56∶46∶69时,涂料的防火阻燃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火涂料 阻燃体系 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 防火性能
下载PDF
房地产税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2011—2020年全国数据的模拟测算
7
作者 张小锋 鲁诗语 《河北企业》 2023年第5期116-118,共3页
通过对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2011年上海、重庆发布的试点文件,以及国外的房地产税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税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是对现有存量房施行房地产税的征收。以2011—2020年我国十年间的数据... 通过对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2011年上海、重庆发布的试点文件,以及国外的房地产税法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税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是对现有存量房施行房地产税的征收。以2011—2020年我国十年间的数据为基础,模拟出每年我国可征得的存量房房地产税,再将该模拟数据与历年地方财政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对存量房征收的房地产税,将会形成一定的地方财政收入,能有效缓解地方财政缺口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收入 房地产税 模拟预测
下载PDF
越夏连秋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8
作者 崔劲松 苏生平 +1 位作者 徐锦华 张小锋 《蔬菜》 2023年第4期74-76,共3页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 为改善苏北越夏连秋西瓜难立苗、病害重、长不大、产量低、容易水脱、品质差等生产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示范种植,总结形成了选用耐热、耐湿良种,种子、基质严格消毒防病,选择最佳时机播种、定植,改单膜覆盖为塑料膜+遮阳网覆盖、改平畦栽培为深沟高畦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配合适宜的水肥管理,可实现667 m~2产量1 500 kg,667 m~2经济效益5 000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设施栽培 高温 高湿
下载PDF
基体温度对悬浮液等离子喷涂TiO_(2)涂层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崔赛楠 尹辉俊 +4 位作者 范秀娟 文魁 张小锋 梁兴华 邓畅光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不同基体温度下成功地制备了TiO_(2)涂层。通过研究基体温度对TiO_(2)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究适合TiO_(2)光催化涂层的最佳基体温度。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不同基体温度下成功地制备了TiO_(2)涂层。通过研究基体温度对TiO_(2)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究适合TiO_(2)光催化涂层的最佳基体温度。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对TiO_(2)涂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光催化测试、结合强度测试和划痕测试,深入研究了基体温度对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温度由250℃降到110℃,涂层的锐钛矿含量逐渐增加了15%,间接带间隙减小了0.5 eV,同时可见光吸收强度显著提高;在可见光照射下,亚甲基蓝去除率增加了11%;随着基体温度的降低,涂层的机械性能有所减弱,结合强度降低了12.28 MPa,划痕试验的正常临界载荷减小1.77 N。该研究为选择TiO_(2)光催化涂层最佳基体温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基体温度 光催化性能 机械性能 带间隙 TiO_(2)光催化涂层 光吸收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异种金属电偶腐蚀防护方法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学敏 林贤坤 +2 位作者 王旭东 杨焜 张小锋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等高端装备的管路系统中,用来传送水、油/气等工质并连接各种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异种金属在电解液中接触而引起电化学反应并发生明显的电偶腐蚀现象,直接影响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和... 铝合金、钛合金等轻质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舰船等高端装备的管路系统中,用来传送水、油/气等工质并连接各种机械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异种金属在电解液中接触而引起电化学反应并发生明显的电偶腐蚀现象,直接影响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和服役安全性,必须采取措施预防此类电偶腐蚀的发生。介绍了电偶腐蚀发生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电偶腐蚀防护方法及绝缘防护涂层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电偶腐蚀防护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偶腐蚀 影响因素 防护方法 涂层防护 异种金属 电化学反应 阴极保护 阳极氧化
下载PDF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11
作者 赵丽靓 许清华 +4 位作者 张小锋 赵举辉 蔡杰 何晓 于泓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6期747-752,共6页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 目的 研究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修复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 将12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接受激光治疗后给予^(32)P同位素敷贴。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中文版精简烧伤后健康量表(BSHS-B)评分,监测瘢痕瘙痒及血清中P物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创面愈合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BSHS-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物质、TNF-α、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9,P=0.212)。结论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联合^(32)P同位素敷贴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有确切的修复效果,利于缓解瘙痒,改善瘢痕柔软度、色泽、形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中P物质、TNF-α、TGF-β_(1)等表达有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 剥脱性点阵CO_(2)激光 ^(32)P同位素 修复
下载PDF
氢能航空发动机研究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12
作者 刘佳育 罗纳 +2 位作者 李俊辰 罗奎林 张小锋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加剧,欧美中等多国纷纷提出各自碳中和发展战略,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氢能源是航空业中较为理想、可取代传统石化燃料的能源,目前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着手布局氢能航空...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加剧,欧美中等多国纷纷提出各自碳中和发展战略,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氢能源是航空业中较为理想、可取代传统石化燃料的能源,目前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在着手布局氢能航空体系。氢能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其最重要的1个研究方向—氢燃料航空发动机,仍处于大力发展和技术创新阶段。总结了近期氢燃料发动机在航空领域的新发展,综述了氢燃料发动机在材料应用方面的短板和现实阻碍,具体从氢能航空发展现状、氢能航空发动机关键技术、氢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3大方面进行介绍。氢燃料一直备受关注和青睐,国外早已启动开发氢能飞机的研究项目,并在研发氢能飞机、推动氢能航空相关产业方面已取得一定实质性进展,而我国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制氢(风能、光能等电解制氢)、储氢、供氢(氢燃料加注站)及氢燃料电池和汽车领域。为推动氢能航空发动机的大力发展,未来必须突破氢动力推进技术、机载氢燃料存储技术及氢燃料生产制备技术等技术壁垒,而提供飞行动力的航空发动机是其中首要核心点。尽管氢能航空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但如要大规模推行,仍面临诸多挑战。若要实现氢能航空飞机大范围应用推广,还需在核心动力、交叉技术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航空 氢能源 氢燃料发动机 研究现状 制约因素 氢涡轮发动机 E-TBCs TGO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7YSZ热障涂层沉积机理及其CMAS腐蚀失效机制 被引量:40
13
作者 张小锋 周克崧 +3 位作者 宋进兵 邓春明 牛少鹏 邓子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以团聚烧结的ZrO2-7wt%Y2O3(7YSZ)为原料,在850℃基体温度下制备了具有柱状结构的热障涂层,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柱状涂层的显微结构。此外,基于原子聚集理论研究了PS-PVD中7YSZ... 采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以团聚烧结的ZrO2-7wt%Y2O3(7YSZ)为原料,在850℃基体温度下制备了具有柱状结构的热障涂层,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了柱状涂层的显微结构。此外,基于原子聚集理论研究了PS-PVD中7YSZ气相分子在基体上的形核与生长过程,并分析了高温基体下7YSZ柱状涂层的沉积机理。另外,在1200℃下考察了7YSZ柱状涂层的CaO-MgO-Al2O3-SiO2(CMAS)腐蚀性能并探讨了其失效机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7YSZ气相分子首先吸附在基体上,通过扩散迁移形成分子团并吸附在基体表面上,然后分子团再与其它吸附分子碰撞结合形成临界晶核,临界晶核捕获其它吸附分子进一步长大形成晶核小岛,此后依次经过岛状、联并、沟道、连续这四个阶段最终形成柱状涂层。高温下CMAS熔融并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沿着柱状涂层孔隙往深度方向渗透并与涂层发生热化学反应使涂层热物性能发生变化,最终在热化学与热机械的相互作用下使涂层内产生平行于表面的横向裂纹,并层离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 沉积机理 CMAS腐蚀 腐蚀机制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量子旋转门量子遗传算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小锋 睢贵芳 +2 位作者 郑冉 李志农 杨国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34-238,共5页
量子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为此,提出一种改进量子旋转门的量子遗传算法。将量子比特的概率幅值应用于染色体编码,使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的更新操作,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求解。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以概率1收敛,强收敛于1... 量子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为此,提出一种改进量子旋转门的量子遗传算法。将量子比特的概率幅值应用于染色体编码,使用量子旋转门实现染色体的更新操作,从而实现目标的优化求解。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以概率1收敛,强收敛于1ε,与双链遗传算法相比,能增加算法复杂度,延长平均时间,对验证函数1收敛次数由3次增加到7次,对验证函数2收敛次数由8次增加到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比特 量子遗传算法 量子染色体 H门 收敛性
下载PDF
热震中7YSZ热障涂层结构演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小锋 周克崧 +3 位作者 张吉阜 张永 刘敏 邓春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1-1266,共6页
采用低温超音速等离子喷涂(LT-HVOF)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o Cr Al YTa粘结层,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粘结层上`制备了7wt%Y2O3-Zr O2(7YSZ)陶瓷层。基于动态试验即热震实验研究了粘结层的扩散氧化机制,探讨了陶瓷层的烧结... 采用低温超音速等离子喷涂(LT-HVOF)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o Cr Al YTa粘结层,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粘结层上`制备了7wt%Y2O3-Zr O2(7YSZ)陶瓷层。基于动态试验即热震实验研究了粘结层的扩散氧化机制,探讨了陶瓷层的烧结及相变过程并观察了涂层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热循环下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加,粘结层组元扩散氧化形成热生长氧化物(TGO)且厚度逐渐增加。此外,粘结层组元在温度梯度下沿陶瓷层内部裂纹向高温区扩散,最终在陶瓷层表面裂纹区域出现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同时粘结层组元的扩散有助于陶瓷层的烧结,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而粘结层由于Kirkendall效应,其内部出现大量的孔洞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另外,陶瓷层在相变及热循环应力的作用下表面出现了大尺度的宏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 热生长氧化物 失效机理 结构演变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新植大棚西瓜施肥方式与栽培畦型组合试验初报
16
作者 袁姜丽 张小锋 +3 位作者 荀贤玉 苏生平 孟爱红 王华 《上海蔬菜》 2023年第6期66-69,共4页
为了研究施肥模式与栽培畦型对大棚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设计不同施肥方式(基施不同有机肥、复合肥、滴灌水肥)及不同栽培畦型(一畦双垄、一畦一垄)开展栽培试验,通过对西瓜前期生长,后期产量、品质等指标的综合考察,优选出肥料与... 为了研究施肥模式与栽培畦型对大棚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设计不同施肥方式(基施不同有机肥、复合肥、滴灌水肥)及不同栽培畦型(一畦双垄、一畦一垄)开展栽培试验,通过对西瓜前期生长,后期产量、品质等指标的综合考察,优选出肥料与垄型模式,以寻求新植大棚西瓜的最佳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新植大棚基施有机肥加复合肥有利于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尤以基施济青有机肥加济青复合肥效果为好。C处理(每667m^(2)基施济青有机肥45kg、济青复合肥130kg)每667m^(2)商品瓜平均产量最高(1495.2kg),较E(ck)增产幅度最大(30.00%);西瓜平均中心糖含量(12.7%)和平均边糖含量(10.5%)均最高,分别较E(ck)提高5.0%和8.9%。整体看,一畦一垄优于一畦双垄,N处理(一畦一垄)每667m^(2)商品瓜平均产量为1536.1kg,较M处理(一畦双垄)提高194.0kg;N处理西瓜的平均中心糖含量(12.6%)和平均边糖含量(9.8%)高于M处理。两因素互作,以CN处理产量增幅最大,较EN(ck)增产40.25%;西瓜的中心糖含量和边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较EN(ck)提高2.3%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西瓜 施肥方式 栽培畦型 产量 糖分含量 江苏沿海地区
下载PDF
燃烧中铅元素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小锋 姚强 +1 位作者 宋蔷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8-23,共6页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铅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等排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铅颗粒的形成机理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铅颗粒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微观形貌等排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铅颗粒的形成机理和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等动量采样以获得颗粒粒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约2/3的铅颗粒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480nm,质量浓度呈单峰分布且峰值在0.2~0.6μm,颗粒的化学成分是PbO;存在氯元素时,铅颗粒粒径分布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颗粒的化学成分变为PbCl2,表明氯与铅有非常强的反应性。对铅颗粒微观形貌的观察发现了一种基本颗粒,其特征为粒径在50nm左右且边界清晰,是构成整个颗粒团的基本单元。基本颗粒连接形成链状,颗粒链又交织形成网状,最终形成粒径数百纳米的颗粒团,这是铅颗粒排放时的主要形态。根据对微观形貌的观察将铅颗粒形成途径进行了细化,指出基本颗粒可能是颗粒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特性 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形成
下载PDF
镀铝对7YSZ热障涂层冲刷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小锋 周克崧 +3 位作者 董淑娟 徐伟 宋进兵 刘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587-2593,共7页
采用磁控溅射在大气等离子喷涂的ZrO_2-7%Y_2O_3(7YSZ)热障涂层表面制备一层厚度约15μm铝膜,对镀有铝膜的热障涂层样品在700、900℃分别保温1h和5h进行真空热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真空热处理前后镀铝热障涂层的微观结构... 采用磁控溅射在大气等离子喷涂的ZrO_2-7%Y_2O_3(7YSZ)热障涂层表面制备一层厚度约15μm铝膜,对镀有铝膜的热障涂层样品在700、900℃分别保温1h和5h进行真空热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真空热处理前后镀铝热障涂层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经真空热处理前后镀铝热障涂层的物相变化进行分析。对等离子喷涂的7YSZ原始热障涂层和镀铝真空热处理后的热障涂层进行室温粒子冲刷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镀铝热障涂层经真空热处理后在涂层表面出现疏松表层和致密底层,其成分主要为α-Al_2O_3,其中致密底层来源于Al膜与ZrO_2的高温原位反应且该层有较高的显微硬度。此外,冲刷实验后发现镀铝真空热处理后热障涂层的冲刷性能比无镀铝热障涂层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ZrO_2-7%Y_2O_3(7YSZ) 抗冲刷性 原位反应 α-Al_2O_3
下载PDF
粗糙度对热障涂层冲蚀失效的影响及模型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小锋 周克崧 +3 位作者 张吉阜 韩滔 宋进兵 刘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采用气体喷砂试验机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PS)ZrO2-7%Y2O3(7YSZ)热障涂层的冲蚀失效机理,分析了陶瓷层表面粗糙度对热障涂层冲蚀磨损率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多孔层状的热障涂层在常温高速粒子90°攻角下的冲蚀失效特征,探... 采用气体喷砂试验机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APS)ZrO2-7%Y2O3(7YSZ)热障涂层的冲蚀失效机理,分析了陶瓷层表面粗糙度对热障涂层冲蚀磨损率及失效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基于多孔层状的热障涂层在常温高速粒子90°攻角下的冲蚀失效特征,探讨了多孔层状结构对涂层冲蚀失效演变机制的作用,此外,建立了基于粗糙度的冲蚀失效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冲蚀磨损率与陶瓷层表面粗糙度呈线性递增关系;涂层在高速粒子冲蚀下多孔层状结构加剧了涂层的冲蚀失效;涂层表面在粒子冲蚀下承受着非均匀、非连续的压–压脉动循环载荷,在微凸粗糙表面承载着正应力和切应力的相互作用;正应力迫使涂层出现凹坑,切应力易导致涂层出现沟槽,并同时以原喷涂态表面网状裂纹为策源地诱发裂纹在粒子晶界和层间界面萌生扩展导致涂层产生粒子和片状剥落,最终涂层显示出典型的磨粒磨损和低周疲劳失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障涂层 冲蚀机理 粗糙度
下载PDF
燃烧中吸附剂捕集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小锋 姚强 +1 位作者 宋蔷 李水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5,共5页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氧化铝、氢氧化钙和高岭土3种吸附剂对铅的捕集进行了实验研究。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吸附剂由压缩空气携带从1473K喷入炉内。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 使用一维炉实验台对氧化铝、氢氧化钙和高岭土3种吸附剂对铅的捕集进行了实验研究。铅以醋酸铅溶液的形式通过空气雾化引入到液化石油气燃烧区,吸附剂由压缩空气携带从1473K喷入炉内。按照美国EPA标准方法使用Andersen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等动量采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样品中铅的含量。结果表明:亚微米范围的铅未被吸附剂所捕集,仍以PbO或PbCl2颗粒存在,微米范围的铅被吸附剂捕集形成。高岭土对铅的捕集明显好于其他吸附剂,这是由于高岭土与氧化铝、氢氧化钙相比,对Pb有更强的化学吸附作用。高岭土给料量为10g/h时大部分铅分布在亚微米范围,给料量为20g/h时铅呈双峰分布,给料量为60g/h时大部分铅被捕集转移到微米范围。氯元素对高岭土捕集铅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很可能是因为高岭土活性位Al2O3·2Si2O与PbCl2的反应性要大大低于Al2O3·2Si2O与PbO的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捕集 颗粒物 粒径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