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04例冰冻与石蜡切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尚福 古吉敏 +4 位作者 王玮 李甘地 张贤良 杨光华 步宏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61-363,共3页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404例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发现冰冻的正确诊断率为98.5%(2367/2404),误诊为1.5%(37/2404)。其中假阳性诊断6例,假阴性诊断31例。37例误诊主要发生在甲状腺和乳腺疾病。因对... 作者回顾性研究了2404例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发现冰冻的正确诊断率为98.5%(2367/2404),误诊为1.5%(37/2404)。其中假阳性诊断6例,假阴性诊断31例。37例误诊主要发生在甲状腺和乳腺疾病。因对病变的认识不足、解释错误致可避免的误诊21例、占54.1%。肿瘤异形性小且无包膜浸润和转移或切片中无肿瘤或组织小而碎、制片难度大致切片中无肿瘤的不可避免的误诊14例,占37.8%。组织退变严重、制片质量差的误诊3例、占8.1%。并对冰冻切片诊断的价值、误诊的原因以及提高冰冻诊断正确率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诊断 临床病理
下载PDF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成都分类方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尚福 徐世驎 +11 位作者 李甘地 苏祖兰 刘卫萍 谢青 张建中 张哉根 钱韵兰 沈际昆 彭其年 黄宗干 周开沼 谢铭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作者对四川地区有随访结果的24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按成都分类方案进行组织学分型复查,并对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NHL成都分类与临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该分类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 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 成都分类方案
下载PDF
4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尚福 刘卫平 +5 位作者 李甘地 徐世驎 步宏 覃质彬 李俸媛 雷尤春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3-26,共4页
作者报道4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其男女性别比为0.96:1,发病年龄9~62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为表浅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受累最多见,22例伴发热。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其病变组织观察发现:淋巴结皮质区及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灶性或(和)片状坏死... 作者报道49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其男女性别比为0.96:1,发病年龄9~62岁,平均26岁。临床表现为表浅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受累最多见,22例伴发热。应用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其病变组织观察发现:淋巴结皮质区及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灶性或(和)片状坏死,坏死区见核碎屑和核溶解,坏死周由吞噬坏死成分的巨噬细胞、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和T淋巴细胞构成,一般无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偶见B淋巴细胞,被膜外以小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Gram、Giemsa、PAS、Ziehl-Neelsen、Warthin-Starry染色未见病原体。作者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因进行了讨论,并建议将其称为“Kikuchi-Fujimoto's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炎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下载PDF
31例非何杰金民淋巴瘤尸检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尚福 赵春 +3 位作者 李甘地 雷龙春 杨秀英 覃质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13-216,共4页
本文通过3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尸检分析,发现NHL多发于40岁前的男性,首发部位以表浅淋巴结为主(32.3%),以高度恶性程度的组织学亚型为主(41.9%),受累范围以表浅淋巴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小肠、肺、心、肝和脾等部位为主。... 本文通过31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尸检分析,发现NHL多发于40岁前的男性,首发部位以表浅淋巴结为主(32.3%),以高度恶性程度的组织学亚型为主(41.9%),受累范围以表浅淋巴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小肠、肺、心、肝和脾等部位为主。与活检比较发现:13.3%(2/15人)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其病变出现形态学转化,即由低度恶性向高度恶性行变。这提示:在NHL治疗过程中应再次活检,以观察其组织学亚型衍变趋向并据以调整治疗方案,以期提高其治疗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氏 淋巴瘤 NHL 尸检 病理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尚福 苏学英 +4 位作者 刘一念 郝冀玲 张菊芬 成娘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LSAB法 )检测肺良性病变和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 3 4例肺良性病变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 95 .0 3 %±... 目的 探索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LSAB法 )检测肺良性病变和肺癌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结果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 3 4例肺良性病变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为 95 .0 3 %± 2 .10 % ,12 1例肺癌为 43 .5 9%± 14 .41% ;46例腺癌为 47.5 7%±16.2 6% ,48例鳞癌为 40 .5 9%± 14 .0 4% ,2 7例腺鳞癌为 42 .13 %± 9.84% ;2 1例低分化鳞癌为 3 1.63 %±10 .3 4 % ,18例中分化鳞癌为 41.3 9%± 9.3 5 % ,9例高分化鳞癌为 5 9.90 %± 8.61% ;16例低分化腺癌为3 4 .14 %± 12 .5 3 % ,2 6例中分化腺癌为 5 2 .10 %± 12 .19% ,4例高分化腺癌为 63 .0 5 %± 15 .84%。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阳性率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间 ,以及低分化肺癌与高分化肺癌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检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有助于鉴别肺部的良恶性疾病 ,并可能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尚福 李羽 +3 位作者 方芳 张声 成娘 周清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探索p16蛋白表达与肺癌(LC)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43例LC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LC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37%,其中腺癌(AC)为63.19%、鳞状细胞癌(... 目的:探索p16蛋白表达与肺癌(LC)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43例LC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LC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37%,其中腺癌(AC)为63.19%、鳞状细胞癌(SCC)为60.28%、腺鳞癌(ASC)为55.11%、小细胞癌(SC)为26.00%、肺泡细胞癌(BAC)为74.52%。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SC与AC、SCC及BAC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SC与AC、SC及BAC,有转移的原发癌与其淋巴结的转移性癌及无转移性癌的原发癌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肺肿瘤 P16基因 阳性
下载PDF
8例儿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尸检报道
7
作者 张尚福 谭永淑 姚先莹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2-304,共3页
本文总结了8例儿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尸体解剖和临床资料,发现儿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与成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间存在肺部病变、临床经过和表现方面的差异,并对其差异发生的原因和容易误诊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肺心病 尸检 儿童
下载PDF
肺癌中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6
8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5 位作者 唐梦琳 张世雯 张尚福 刘伦旭 王允 秦建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9-612,共4页
目的:研究VEGF、KD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1)肺癌组织中VEGF、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 目的:研究VEGF、KDR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3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1)肺癌组织中VEGF、KD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肺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MVD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2)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P<0.01)。3)VEGF在腺癌中表达最高,鳞癌次之,腺鳞癌最低。4)VEGF、KDR、MVD三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KDR及MVD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管生成 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KD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颖 周清华 +4 位作者 张尚福 刘伦旭 李俸媛 薛洋 车国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6例肺癌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结果 ①endostat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84....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 (endostatin)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6例肺癌组织、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结果 ①endostati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84.91%± 7.65 % )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 (63 .70 %± 12 .45 % )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4 0 .2 9%± 15 .0 1% ) (P <0 .0 1) ,癌旁肺组织亦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 (P <0 .0 1) ;②endostatin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有无远处转移、细胞分化程度、P 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5 ) ,而与肺癌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endostatin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有无远处转移、P TNM分期均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 ,与原发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类型、性别、年龄、吸烟史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ndostatin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病理生理特征 肺肿瘤 内皮抑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人肺癌中FHIT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生理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允 周清华 +6 位作者 张尚福 成娘 刘伦旭 李潞 伍伫 车国卫 秦建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研究FHIT基因表达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1 66例肺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肺组织和 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 研究FHIT基因表达与人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探讨FHIT基因在人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1 66例肺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肺组织和 37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 (63 .0 3 %± 2 6 .41 %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83 .74%± 1 7.46 % ) ,而癌旁组织又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92 .98%± 5 .56 % ) (P <0 .0 1 ) ;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 ,患者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存在相关性 (P <0 .0 5) ;吸烟组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阳性率 (55 .1 4 %± 2 7.55 % )明显低于非吸烟组 (71 .93%± 2 2 .0 5 % ) (P <0 .0 1 ) ;FHIT基因低表达组肺癌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 (P <0 .0 5)。结论 FHIT基因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吸烟是导致肺癌患者FHIT基因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肺肿瘤 FHIT基因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病理特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3 位作者 刘伦旭 张尚福 王艳萍 朱文 《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 )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表...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 cularendotheliagrowthfactor ,VEGF)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肺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 )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表达水平。结果 :1)肺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78 70± 17 1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4 6 76±2 1 97)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17 70± 15 5 3 ) ,P <0 0 1;癌旁组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5。 2 )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 3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VEGF在腺癌中表达最高 ,鳞癌次之 ,腺鳞癌最低 ,P <0 0 1。 4)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组患者 5年生存率 (18 18% )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5年生存率 (61 19% ) ,P <0 0 1;VEGF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异常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癌基因 基因表达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遗传学
下载PDF
Snail和Claudin-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娟 涂媛 +2 位作者 蒋莉莉 徐缓 张尚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83-5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上皮细胞极性丧失是其主要标志,表现为Claudin等上皮标记丢失。锌指转录因子Snail是调控EMT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对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上皮细胞极性丧失是其主要标志,表现为Claudin等上皮标记丢失。锌指转录因子Snail是调控EMT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对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研究发现Snail能提高多种肿瘤的侵袭能力。本研究旨在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转录因子Snail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和EnVision法检测59例癌旁正常肺组织、302例NSCLC原发灶以及5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Snail和Claudin-3的表达。结果 Snail在癌旁正常肺组织、NSCLC原发灶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audin-3在癌旁正常肺组织、NSCLC原发灶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逐渐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原发灶中,Snail和Claudin-3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nail与Claudin-3的表达呈负相关(r=-0.178,P=0.00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有无癌转移、TNM分期、Snail的表达以及Snail与Claudin-3的差异性表达影响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有无癌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nail和Claudin-3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NSCLC患者预后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SNAIL CLAUDIN-3 免疫组化 组织芯片
下载PDF
人肺癌中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允 周清华 +3 位作者 黄颐 张尚福 成娘 张宏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增殖相关抗原 Ki- 67的表达水平 ,应用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 1 )肺癌组织中Ki- 67指数 ( KI)增高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 目的 探讨人肺癌细胞增殖、凋亡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增殖相关抗原 Ki- 67的表达水平 ,应用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 1 )肺癌组织中Ki- 67指数 ( KI)增高与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 ,而凋亡指数 ( AI)与患者 P-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显著相关 ;( 2 )高 KI组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 KI组 ,按 P-TNM分期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 ;( 3) 、 期肺癌患者中高 AI组术后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AI组 ,而在 、 期肺癌患者中显著高于低 AI组。结论  KI反应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AI反映机体清除损伤细胞的一种自稳态机制 ,还不能认为是一个稳定、独立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增生 细胞凋亡 TUNEL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文燕 李甘地 +3 位作者 刘卫平 任兴昌 李俸媛 张尚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和肿瘤细胞属性。方法 :运用E BER1/ 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32例肠道原发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以及LMP 1、TIA 1、bcl 2和CD2 1的表达。...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和肿瘤细胞属性。方法 :运用E BER1/ 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 32例肠道原发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以及LMP 1、TIA 1、bcl 2和CD2 1的表达。结果 :(1) 2 7例 (84 4% )为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其中 11例 (4 0 7% )表达LMP 1。 (2 ) 32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RO ,CD8+。 4例 (12 5 % ) ,CD4+ 8例 (2 5 0 % ) ,CD5 6 + 9例 (2 8 1% )。 17例 (5 3 7% )为CD4-、CD8-、CD5 6 -。TIA 1+ 31例 (96 9% )。无 1例表达bcl 2、CD2 1。形态上 2 8例为多形性中~大细胞性 ,单形性中等大细胞性和多形性小细胞性各 2例。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以腹痛、便血、发热、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 ,预后较差 (中位生存期 1 7月 )。 (3)EB病毒相关者与不相关者在出现便血和发热以及CD3、CD8、CD5 6的表达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我国 ,绝大多数肠道T细胞淋巴瘤为EB病毒相关 ,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其肿瘤细胞源自不同T细胞亚群 (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EB病毒 免疫表型分型 肠道T细胞淋巴瘤 ITCL
下载PDF
检测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5 位作者 张尚福 刘伦旭 陈军 成娘 秦建军 李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 vasculardensity ,MVD)与肺癌病理生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VD。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VD( 3 0 .3 7± 10 .5 6)显著...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 vasculardensity ,MVD)与肺癌病理生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VD。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VD( 3 0 .3 7± 10 .5 6)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 10 .2 3± 6.2 9) (P <0 .0 1) ;②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状态 ,P TNM分期 ,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 ,而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肺癌组织中MVD高密度(MVD≥ 3 0 )组患者 5年生存率 ( 17.2 7% )明显低于低密度 (MVD <3 0 )组 5年生存率 ( 5 2 .74% ) (P <0 .0 1) ;④MVD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2 1,P <0 .0 1) ;⑤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 :P TNM分期和MVD是判断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MVD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检测肺癌中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及指导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微血管密度 预后
下载PDF
肋软骨连结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耘熳 冯杰雄 +3 位作者 胡廷泽 张尚福 刘文英 蒋小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3-225,F002,共4页
目的 :了解肋软骨连结形态特点 ,为临床选择切除肋软骨的部位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9具儿童尸体标本进行肋软骨测量 ,光镜下观察肋软骨连结组织学特点 ,并对肋软骨折断后进行断端组织学观察。结果 :左侧第 1~ 8肋软骨长度分别为 2 .9、... 目的 :了解肋软骨连结形态特点 ,为临床选择切除肋软骨的部位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9具儿童尸体标本进行肋软骨测量 ,光镜下观察肋软骨连结组织学特点 ,并对肋软骨折断后进行断端组织学观察。结果 :左侧第 1~ 8肋软骨长度分别为 2 .9、3.0、3.5、4.2、5.0、6 .5、8.4、1 0 .9cm ,右侧者与左侧者相近。第 5~ 7肋增殖区加肥大区厚度相近 ,平均为 0 .43mm。折断肋软骨后 ,髓腔骨松质、Ranvier区和肥大区明确受损。结论 :胸骨上举术应改牵拉折断为锐性切断肋软骨 ,并至少保留 0 .5cm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软骨连结 组织学 胸骨上举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MIF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倩 杨红 张尚福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327例NSCLC原发灶以及112例淋巴...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327例NSCLC原发灶以及11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MIF和CD147的表达。结果MIF和CD147在良性病变肺组织、NSCLC原发灶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原发灶中,MIF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IF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0,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F和CD147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CD147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IF和CD147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NSCLC患者预后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MIF CD147 预后 免疫组化 组织芯片
下载PDF
胃癌术中动脉区域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肖乾虎 彭兵 +2 位作者 赖毅 张尚福 陈代云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5-586,608,共3页
目的 评价胃癌术中动脉区域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0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 (治疗组 )于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 ,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与同期术中行全身静脉化疗的 2 4例胃癌患者 (对照组 )进行临床疗效比... 目的 评价胃癌术中动脉区域灌注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0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 (治疗组 )于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 ,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并与同期术中行全身静脉化疗的 2 4例胃癌患者 (对照组 )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 ,治疗组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 ,其近期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有效率为 41.6 7%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胃癌患者术中经动脉灌注化疗 ,其近期抗癌效果好 ,毒副反应轻 ,对减少或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与种植以及术后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中动脉灌注 化学疗法 疗效
下载PDF
MMP-2、MMP-9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薛洋 周清华 +1 位作者 张尚福 刘伦旭 《华西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0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9例肺良性病变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1)肺...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0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9例肺良性病变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1)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1)。(2)伴有淋巴结或/和远外转移的肺癌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或/和远外转移的肺癌(P<0.01或P<0.05)。(3)MMP-2、MMP-9在肺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腺癌和腺鳞癌中的表达水平(P<0.01)。(4)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MMP-2、MMP-9的表达水平对于预测肺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结论:(1)肺癌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肺癌的进展和转移有密切关系。(2)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3)检测肺癌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肺癌的预后,指导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CRABPII和E-FAB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倩 王世凤 +1 位作者 徐缓 张尚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9,共8页
背景与目的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II,C BPII)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 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作为维甲酸(retinoic acid,)的转运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细... 背景与目的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cellular retinoic acid-binding protein II,C BPII)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pidermal fa y acid-binding protein,E-FABP)作为维甲酸(retinoic acid,)的转运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从正反两方面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CRABPII和E-FABP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4例正常肺组织、287例NSCLC原发癌组织以及103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C BPII和E-FABP的表达。结果 C BPII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E-FABP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正常肺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0.05)。在NSCLC原发癌组织中,E-FABP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转移有关(P<0.05)。在NSCLC中,E-FABP的阳性表达较CRABPII占优势(P<0.05),两种蛋白的差异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瘤体愈大,肿瘤发生转移,临床分期愈晚,E-FABP的表达愈占优势。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 BPII的表达、C BPII与E-FABP的差异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结论 E-FABP在NSCLC中高表达,其表达的增强可能与NSCLC的发生和演进有关;C BPII可能在NSCLC的发展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C BPII阴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更高,对NSCLC患者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BPII E-FABP 预后 组织芯片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