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逸《楚辞章句》的“楚辞”思想
1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3年第1期4-17,共14页
王逸眼中的楚辞,与今天的普遍认知差距较大。他认为楚辞“依托《五经》以立义”,有着与《五经》同样的性质。因此,王逸在注释《楚辞》时,采用经学“章句”的体例,以揭示《楚辞》的“讽谏”“教化”意义为其思想核心。一言以蔽之,王逸持... 王逸眼中的楚辞,与今天的普遍认知差距较大。他认为楚辞“依托《五经》以立义”,有着与《五经》同样的性质。因此,王逸在注释《楚辞》时,采用经学“章句”的体例,以揭示《楚辞》的“讽谏”“教化”意义为其思想核心。一言以蔽之,王逸持守的是有汉以来“诗言志”的思想传统。王逸“楚辞”思想中展露的一些理论新意——如重情、重兴,也都未能脱出“诗言志”的思想框架,都需要纳入汉代诗学思想史中去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楚辞”观 汉代诗学思想史
下载PDF
西汉文学思想史
2
作者 张峰屹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3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西汉 文学思想史 张峰屹 文学观念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两汉谶纬考论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峰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4,共20页
"谶"与"纬"的思想观念,在两汉时期有一个由分立而化合的过程。古今学人往往笼统讲说汉代"谶纬",并不符合实际。谶验观念始自远古,至汉末一直存续,从未间断。谶至汉初,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了新变——以... "谶"与"纬"的思想观念,在两汉时期有一个由分立而化合的过程。古今学人往往笼统讲说汉代"谶纬",并不符合实际。谶验观念始自远古,至汉末一直存续,从未间断。谶至汉初,伴随着经学兴起而发生了新变——以谶辅经、以谶释经。此一现象肇始于文帝时,至汉末一直存在。东汉明、章之后,以白虎观经学讨论会所形成的《白虎通》为标志,确立经、谶互释为正统思想。而其远源,实在汉初。考察谶、纬之发生演变史,实际上有谶而无纬。东汉后期出现的所谓"纬",实际就是谶,其实质是以谶"纬"经。历来通行的"谶纬始自哀、平之际"的论断,不仅曲解了张衡,也淆乱了"谶"、"纬"的概念,更与西汉思想发展实际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谶纬 谶纬起源 谶纬名实 以谶纬经
下载PDF
郑玄《毛诗传笺》对《毛传》的修正和超越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峰屹 张立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6,112,共8页
郑玄笺注《毛诗》多有新意,主要体现在:《毛诗序》往往注重揭橥《诗》篇的大义和本事,而郑玄《诗谱》则更多说明所论诗歌得以产生的地理环境、风俗、时代政治背景及其诗体之正变;《郑笺》对《毛诗小序》之释"兴"多有修正和丰... 郑玄笺注《毛诗》多有新意,主要体现在:《毛诗序》往往注重揭橥《诗》篇的大义和本事,而郑玄《诗谱》则更多说明所论诗歌得以产生的地理环境、风俗、时代政治背景及其诗体之正变;《郑笺》对《毛诗小序》之释"兴"多有修正和丰富;《毛传》不涉谶纬,而《郑笺》则多引谶纬说《诗》。此种情形,与东汉崇尚博学旁通的学术思想环境有关,更是郑玄本人经学思想之混同古今、兼采谶纬而博通旁融的特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毛诗传笺》 《诗谱》 谶纬
下载PDF
历史维度的缺失——自唐迄今谶纬名义研究之述评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10年第2期89-98,共10页
关于谶纬名义,有唐以来大抵形成了'谶纬有别'和'谶纬无别'两种观点,且后者有取代前者而成为定论之势。本文认为,谶纬名实的分合、演变十分复杂,'有别'、'无别'二说均失于粗陋,都缺乏史实的详确证明。... 关于谶纬名义,有唐以来大抵形成了'谶纬有别'和'谶纬无别'两种观点,且后者有取代前者而成为定论之势。本文认为,谶纬名实的分合、演变十分复杂,'有别'、'无别'二说均失于粗陋,都缺乏史实的详确证明。鉴于今存谶纬佚文零散错乱、难以自足呈现谶纬原貌之实际,只有从历史(谶纬之基本史实、汉人的语言实践和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等)演变的角度,翔实考察谶纬之名实如何分合、纠结,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有别 谶纬无别 历史思维
下载PDF
翼奉《诗》学之“五际”说考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峰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28,共4页
"《诗》有五际"以上古数术学作为知识背景,把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思想与《诗经》的篇目糅合起来,借以说明社会政治变革的规律或趋势。所谓"际",是指世运(或社会政治)发生变革的时刻;"五际"顺次轮回,就是... "《诗》有五际"以上古数术学作为知识背景,把天人合一的阴阳五行思想与《诗经》的篇目糅合起来,借以说明社会政治变革的规律或趋势。所谓"际",是指世运(或社会政治)发生变革的时刻;"五际"顺次轮回,就是社会政治发展变化的规律。亥、卯、午、酉、戌,是革命或变革的时刻;而与之相对应的《大明》、《天保》、《采芑》、《祈父》、《十月之交》五篇诗歌,则分别代表着革命或变革的意义。因此,"《诗》有五际"的实质并不是文学(诗学)思想,而是一种经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奉 《诗》有五际 阴阳五行
下载PDF
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与研究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峰屹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1期53-60,共8页
“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路径“文学批评史”之后新生的一种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它以尽可能描述古代文学思想的原貌为旨归;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研究理论表述形态的文论之外,又加入了实际的文学创作倾向的... “中国文学思想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典路径“文学批评史”之后新生的一种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路径。它以尽可能描述古代文学思想的原貌为旨归;它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研究理论表述形态的文论之外,又加入了实际的文学创作倾向的提炼总结,把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描述一个作家或一个文学流派、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想;它的思想理路的特色,是在外部的政局社会、文化思潮等重要影响因素与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之间,加入了士人心态这个不可或缺的中介(或折射)环节,从而建构出“政局社会—文化思潮—士人心态—文学创作倾向—文学思想观念”的研究范式,使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思理逻辑更为严密而合理;同时,这个研究范式也更能有效地保证文学思想史描述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宗强 文学本位 历史还原 文学创作倾向 士人心态
下载PDF
经籍注疏与汉大赋的铺排、求实风貌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峰屹 张文亭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汉赋的生态环境,一是《诗》、《骚》、诸子等文本传统,二是经籍阐释的当下背景。加之汉赋作家一般均具有较为深厚的经学修养,汉人往往将经与赋相提并论,故而大赋的创作风貌与经籍注疏(阐释)有密切关系。本文从《春秋》笔法的阐释空间与... 汉赋的生态环境,一是《诗》、《骚》、诸子等文本传统,二是经籍阐释的当下背景。加之汉赋作家一般均具有较为深厚的经学修养,汉人往往将经与赋相提并论,故而大赋的创作风貌与经籍注疏(阐释)有密切关系。本文从《春秋》笔法的阐释空间与汉大赋的铺排夸饰、天人合一的阐释义法与汉大赋的比物连类思维、经解的"谨于名伦"与汉大赋的写实风貌三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春秋》笔法 天人合一 谨于名伦 铺排求实
下载PDF
也谈荀子的人性论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峰屹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9期53-55,共3页
周炽成博士“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一文(载《光明日报》2007年3f120日第11版。以下简称周文),提出两个相互联系的新见:第一,推断《性恶》篇非荀子所作;第二,
关键词 人性论 荀子 《光明日报》 相互联系 性恶论
下载PDF
经谶牵合,以谶释经:东汉经学之思想特征概说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4-17,共14页
自光武帝刘秀始,东汉一朝的政治思想文化中,贯彻着经谶牵合、以谶释经的思想路径。受此导引和规约,东汉时期无论谶纬学者、方术士,还是正统经学家及其他著名学人,他们的学养和思想中,也无不呈示着经、谶牵合互释特征。以谶文牵合经义,... 自光武帝刘秀始,东汉一朝的政治思想文化中,贯彻着经谶牵合、以谶释经的思想路径。受此导引和规约,东汉时期无论谶纬学者、方术士,还是正统经学家及其他著名学人,他们的学养和思想中,也无不呈示着经、谶牵合互释特征。以谶文牵合经义,经、谶互释,成为东汉一朝普遍的思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经学思想特征 以谶释经
下载PDF
社会历史与文学观念的中介——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学科的士人心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峰屹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28-30,共3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角度看,士人心态介于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与文学思想本体之间,对文学思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文学思想史关注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研究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一个时代的士人心态,并通过士人心态对文...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角度看,士人心态介于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与文学思想本体之间,对文学思想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文学思想史关注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研究政局、社会思潮等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一个时代的士人心态,并通过士人心态对文学观念发生了怎样的作用。揭示士人群体的心态倾向,对文学思想面貌的描述就更准确、更深入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 政局状况 社会思潮 士人心态 中介 社会历史 文学观念
下载PDF
西汉的诗歌创作及其与西汉诗论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峰屹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8-15,共8页
本文以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著录的西汉诗歌为依据,疏理考察了西汉诗歌创作与西汉诗论的关系。认为,西汉诗坛并不“沉寂”,而是承继先秦且有所发展,其创作表现为重实用和纯抒情;而西汉诗学理论则强调诗歌的实用价值... 本文以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著录的西汉诗歌为依据,疏理考察了西汉诗歌创作与西汉诗论的关系。认为,西汉诗坛并不“沉寂”,而是承继先秦且有所发展,其创作表现为重实用和纯抒情;而西汉诗学理论则强调诗歌的实用价值和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用、尚情为西汉诗学理论中两个最显著的特点,这与西汉诗歌创作特征不谋而合,从而证明:西汉诗歌的创作实践与西汉诗学思想有着一定渊源关系,而一般认为《诗大序》等是前代思想的总结和集成,而忽视它与当代诗歌创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诗歌 西汉诗论 关系 《诗大序》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下载PDF
儒家诗、乐观念异同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峰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5,共8页
诗、乐如形影不离,是早期歌诗的基本特征。缘乎此,学界往往认为,儒家的诗、乐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本身既不准确,也由此导致了对后代相关文学观念理解的偏颇。儒家把教化看作文学艺术的终极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对诗、乐... 诗、乐如形影不离,是早期歌诗的基本特征。缘乎此,学界往往认为,儒家的诗、乐观念是完全一致的。实际上,这种认识本身既不准确,也由此导致了对后代相关文学观念理解的偏颇。儒家把教化看作文学艺术的终极目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对诗、乐的观念固然相同;但是儒家对诗、乐的各自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对诗、乐的具体要求,却不完全相同。概而言之,乐具有与礼同等崇高的正统教化地位,而诗的地位则不在同一层次。因此,乐必须雅正,而诗则可以姿彩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分离 儒家诗乐观念 《毛诗大序》 《礼记·乐记》
下载PDF
谶纬研究的两个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峰屹 《北方论丛》 2018年第1期54-59,共6页
近百年的谶纬研究,在文献辑佚、谶纬自身研究和谶纬与相关历史思想文化之关系的研究诸方面,都展开了比较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文献稀少散乱和相关知识背景比较陌生的原因,谶纬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精准、明... 近百年的谶纬研究,在文献辑佚、谶纬自身研究和谶纬与相关历史思想文化之关系的研究诸方面,都展开了比较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文献稀少散乱和相关知识背景比较陌生的原因,谶纬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精准、明晰。其中最为基本和急迫的,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基本的原典文献(谶纬佚文)需要重新精确地辑校;谶纬本身的性征需要更加明晰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谶纬佚文辑佚 谶纬性质特征
下载PDF
先秦阴阳五行思想检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21年第4期4-18,共15页
由于先秦阴阳家的著述全部散佚,今天已很难做翔实系统的了解。加之部分著名学者据于现代的知识和思想立场妄评臆断,更导引了后人的错误认知。然而,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却是:无论政治思想还是社会人生思想,乃至世俗文化,无不渗透甚至充... 由于先秦阴阳家的著述全部散佚,今天已很难做翔实系统的了解。加之部分著名学者据于现代的知识和思想立场妄评臆断,更导引了后人的错误认知。然而,中国思想文化史的史实却是:无论政治思想还是社会人生思想,乃至世俗文化,无不渗透甚至充斥着先秦阴阳家的基本思想观念。对此,既不能忽略不顾,更不可粗暴否弃了事。本文分别梳理先秦阴阳、五行的思想实迹,勾勒阴阳、五行思想的合流,意在证实:自殷商周初至战国末,阴阳五行思想一直存续,且具有普遍的思想意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五行生克 五德终始
下载PDF
“交相利”:墨子思想核心新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峰屹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14-19,共6页
长久以来,学人大都认定"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但笔者认为"兼爱""非攻"只是墨子实现其核心思想的方式或路径,他的思想核心是"交相利",也就是"互利"。《墨子·... 长久以来,学人大都认定"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核心思想。但笔者认为"兼爱""非攻"只是墨子实现其核心思想的方式或路径,他的思想核心是"交相利",也就是"互利"。《墨子·鲁问》自述的十条思想纲领,虽是基于不同的社会现实,但都以"互利"为出发点和目的地。墨子以"交相利"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比较严整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互利
下载PDF
东汉初期文学创作的颂世思潮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4期4-14,共11页
本文以今存所有文学作品为依据,胪述东汉初期多种文体如赋、颂、碑、铭、诔和诗歌等的创作旨趣,揭橥其中普遍存在的颂世倾向。认为,这个时期集中而鲜明的颂世文学思潮是空前的,它为后世文学发展树立了一种文学价值标杆。
关键词 东汉初期 文学创作倾向 颂世思潮
下载PDF
严可均辑校《蜀王本纪》之误漏举要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峰屹 《文学与文化》 2013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校扬雄《蜀王本纪》,功绩空前,但是存在诸多误漏。本文归纳其主要问题,分为七类述之。
关键词 严可均 《蜀王本纪》辑校 误漏
下载PDF
《管子》四篇审美心胸论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峰屹 《管子学刊》 1993年第2期30-37,17,共9页
一、反思:对先秦美学史审美心胸理论研究中缺环问题及研究方法的思考探讨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源头,是研究者多所涉足的课题。基本观点有二:一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奠定了审美心胸论的基石;二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 一、反思:对先秦美学史审美心胸理论研究中缺环问题及研究方法的思考探讨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源头,是研究者多所涉足的课题。基本观点有二:一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奠定了审美心胸论的基石;二是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以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共同开创了审美心胸论的源头。本文不拟对这两种观点本身做什么评论,而只愿思考这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迄今为止,对先秦审美心胸理论的研究尚存在着两个不应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胸 直观感知 中国美学史 虚静 哲学认识论 管子 思维方式 主体精神 老子 荀子
下载PDF
清人辑录三家《诗》学佚文的方法和理据之检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峰屹 黄泰豪 《长江学术》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以陈乔枞、王先谦为代表的清代学者所辑录的三家《诗》学佚文,成就卓著,影响甚大,迄今为学界所信重。但是清人辑录三家《诗》学佚文的基本方法和理据——以师法、家法为依据安置佚文之归属,是不可靠的。前贤对清人三家《诗》辑佚成果虽... 以陈乔枞、王先谦为代表的清代学者所辑录的三家《诗》学佚文,成就卓著,影响甚大,迄今为学界所信重。但是清人辑录三家《诗》学佚文的基本方法和理据——以师法、家法为依据安置佚文之归属,是不可靠的。前贤对清人三家《诗》辑佚成果虽有一些具体指摘,但未能从根本上清理他们的辑佚方法和理据。本文从清人对于三家《诗》学佚文归属之判断纠纷、汉代师法家法的实际情状两个方面,论析清人此一辑佚方法和理据的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诗》辑佚 师法 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