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7
1
作者 唐文坚 范仲杰 +6 位作者 董林垚 刘纪根 张平仓 李同录 童官军 杜俊 王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3-79,共7页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 暴雨型山洪及其链生过程是山区常见的致灾隐患,因其点多面广、成因复杂,加之相关过程常表现显著的突发性、局地性与隐蔽性等特点,增加了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的难度。目前,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是防灾减灾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特色的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为此,通过梳理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了相关研究中亟需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展望。其中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有:如何揭示暴雨-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同源链生转化机理,如何建立灾害链精准监测与稳定传输技术,如何构建灾害链预警指标体系与动态预警平台。建议研究方向为:暴雨型山洪灾害链致灾因子辨识研究,暴雨型山洪灾害链关键要素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平台研发,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展望包括:突出多科学交叉、多手段融合,以“致灾因子辨识-关键技术研发-软件平台构建-集成应用示范”为研究主线,最终在灾害链驱动演化机理、精准监测与动态预警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创新,预期成果可为提升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推动生态可持续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型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链转化机理 致灾关键因子 临界发育条件 监测预警平台 山洪灾害链防御能力
下载PDF
暴雨山洪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2
作者 许文涛 唐文坚 +4 位作者 王协康 董林垚 丁文峰 郭宜薇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 山区局地降雨是诱发暴雨山洪的最主要因素,加强山区小流域雨量监测,分析致灾临界雨量指标值并及时发布有效预警信息,是降低山洪灾害损失的有效非工程手段。目前针对暴雨山洪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领域,对山洪监测技术适用性研究不足,山洪暴发的时空尺度具有特异性,传统监测站网无法满足山区暴雨高强度短历时的监测需求,当前构建跨尺度山洪监测体系仍具有一定难度。针对山洪监测技术中雨量监测研究现状,评述了国内外雨量计、测雨雷达、卫星遥感、微波链路测雨及降雨融合技术研究进展。暴雨山洪监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单一监测传输手段及信息源将无法满足复杂山区环境的山洪监测要求,通过构建山洪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可为山洪过程模拟、洪灾风险评估及山洪预报预警提供实时雨量监测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监测技术 雨量计 测雨雷达 卫星遥感 降雨融合
下载PDF
“排水保土”措施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3
作者 程冬兵 郑瑞维 +3 位作者 张平仓 蔡道明 熊怡 张晶鑫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2-88,共7页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开发建设强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任重道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排水保土”相关研究实践还未专门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进行试验或应用。根据“排水保土”...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开发建设强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人为水土流失防治任重道远,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排水保土”相关研究实践还未专门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中进行试验或应用。根据“排水保土”的内涵,对照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对生产建设项目“排水保土”措施进行了界定,并厘清了相关规定。通过对18个不同类型、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系统总结了生产建设项目“排水保土”措施类型、材料、投资等情况,确认了“排水保土”措施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有重要比重。同时指出目前生产建设项目存在“排水保土”措施功能较为单一,“排水”和“蓄水”需求协同不足,与生态结合不足,以及缺乏基于排导土体(渣体)渗流的“排水保土”措施等不足和短板,提出了启动专门研究和呼吁同行关注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保土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平仓 杨勤科 夏艳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6-382,共7页
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 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 ,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 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 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 ,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雨和土壤蓄满壤中流参与下的重力侵蚀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坡地上土壤体表层小范围的滑动和微型阵性泥石流过程 ,导致沟道河流泥沙输移比小并产生局部严重淤积 ,土壤侵蚀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土层进一步变薄、退化和荒芜 ,其次表现为泥沙淤积和洪害。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保持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土减水” ,与黄土高原“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针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游地区 过程试验 土壤侵蚀 长江流域 机制
下载PDF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研究构想和成果展望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平仓 丁文峰 王协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但因山洪灾害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在主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不能适应当前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如何精准预报局地强降雨,研发山洪监测技术体系,提炼山洪灾害动态多预... 中国山洪灾害点多面广,发生频繁,但因山洪灾害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在主要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不能适应当前防御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如何精准预报局地强降雨,研发山洪监测技术体系,提炼山洪灾害动态多预警指标,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如何研发因地制宜的山洪灾害预报模型,搭建风险评估平台,构建山洪灾害防御模式,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前山洪灾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目前国家大力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围绕上述问题,凝练如下3个关键研究目标:1)理清山洪灾害动力过程,建立山区局地暴雨预报模型和山洪动态模拟模型;2)研发构建山洪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与体系,实现山洪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信息的实时动态传输与发布,解决山洪洪峰流量预报精度不高、预警期和应急抢险处置时效短等问题;3)构建多层次、多目标的山洪灾害动态预警与风险评估平台,提炼山洪灾害防灾减灾模式,并示范推广。通过研究实现以下创新:1)从揭示诱发山洪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形成机理入手,研发山区短时临近暴雨预报技术,提高山区致灾洪水暴雨预报精度,有效延长山洪灾害预警期。2)通过研究多源遥感、雷达、微纳感知、智能识别等山区雨洪监测数据采集技术与适应、实用稳定的传统技术集成与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山洪多要素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实现技术创新,延长山洪预警期。3)通过解析山区暴雨洪水-灾变响应过程,阐明暴雨山洪形成过程及致灾动力机制,构建基于降雨预测和土壤含水量动态监测的山洪过程动态模拟模型,提高山洪灾害预警准确性与可靠性。4)以山区洪水的运移过程为切入点,建立山洪灾害多指标预警模型,研发山洪灾害实时动态分级预警技术,有效延长灾害预警期,提高应急抢险应对处置时效。基于以上内容,为目前实施的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改造升级完善布局建设,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立体监测 动态预警 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采煤塌陷及其对环境影响初探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平仓 王文龙 +1 位作者 唐克丽 高学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35-44,共10页
神府─东胜煤田煤质优、储量大、范围广、埋藏浅、煤层水平稳定,有利于现代化开采,经济效益显著。然而,大规模的煤层采掘,将会导致地面大范围塌陷过程,对本来十分恶劣而脆弱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考察的基础... 神府─东胜煤田煤质优、储量大、范围广、埋藏浅、煤层水平稳定,有利于现代化开采,经济效益显著。然而,大规模的煤层采掘,将会导致地面大范围塌陷过程,对本来十分恶劣而脆弱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在考察的基础上,从分析采煤塌陷形成的环境基础入手,指出本区采煤塌陷具有不可避免性、易发生性、快速性、大规模性和对环境影响的深刻性等特征。文章的最后讨论了采煤塌陷危害对策讨论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东胜矿区 采煤塌陷 采空区 环境影响 塌陷危害对策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平仓 刘玉民 张仲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24,共10页
该文论述了皇甫川流域侵蚀与产沙的过程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并分析了府谷天桥电站对该流域下游河床淤积,以及皇甫川流域对天桥电站、黄河干流府谷段泥沙淤积的影响。同时笔者还对该流域主要侵蚀产沙方式,土壤侵蚀加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 该文论述了皇甫川流域侵蚀与产沙的过程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并分析了府谷天桥电站对该流域下游河床淤积,以及皇甫川流域对天桥电站、黄河干流府谷段泥沙淤积的影响。同时笔者还对该流域主要侵蚀产沙方式,土壤侵蚀加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人类开垦,是土壤侵蚀加剧的重要原因。降水偏少,且多暴雨及强烈风化的特殊基岩,是该流域成为黄河中游剧烈侵蚀地区的关键所在。因而“保护现存黄土,增加草灌覆盖,加强沟道防护工程”是目前皇甫川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侵蚀 产沙 砒沙岩
下载PDF
工程开挖面特征及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平仓 周若 +2 位作者 程冬兵 李亚龙 许文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26,共5页
工程开挖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准确、快速监测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国四大片区不同工程类型开挖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分类体系,根据下垫面物质分异特征,分均质面和非均质面,根据有无汇... 工程开挖面是人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之一,准确、快速监测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全国四大片区不同工程类型开挖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分类体系,根据下垫面物质分异特征,分均质面和非均质面,根据有无汇水影响,可进一步分为有汇水影响开挖面和无汇水影响开挖面。开挖面下垫面一般紧实度高,干密度大,坡度大多在30°~70°,坡长主要为10m左右,开挖时间大多在2a之内。经分析推导,界定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的监测精度为t,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沟蚀。综合开挖面特征及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工程开挖面土壤流失量监测重点对象为有汇水影响、出现沟蚀、2a内的开挖面已发生的土壤流失量。在综合比较现有监测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开挖面土壤流失量快速监测最宜采取三维激光扫描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 土壤流失量 监测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泥沙来源及其数量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平仓 唐克丽 +1 位作者 郑粉丽 焦菊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6,共8页
在详细分析了皇甫川流域各种产沙地层的产沙特征及饥械组成和利用河口悬移质泥沙的机械组成作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应用等量原理建立数学模式,得出流域内基岩、上新世红色粘土、第四纪黄土和风成沙等地层的相对产沙量分别为68.49%、1.02... 在详细分析了皇甫川流域各种产沙地层的产沙特征及饥械组成和利用河口悬移质泥沙的机械组成作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应用等量原理建立数学模式,得出流域内基岩、上新世红色粘土、第四纪黄土和风成沙等地层的相对产沙量分别为68.49%、1.02%、30.37%和0.12%,分析误差小于4%。指出了基岩产沙为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认为目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应是黄土分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 数量分析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问题浅析 被引量:81
10
作者 张平仓 汪稔 《岩土力学》 EI CSCD 2000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论述和分析强夯加固深度研究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量纲统一的加固深度公式 :H =Wh/[Ard( 1-w) ] 。
关键词 强夯 影响因素 加固深度 地基处理
下载PDF
关于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平仓 郭熙灵 刘晓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9-104,共6页
在全国土壤抗侵蚀特征原位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坡地土壤侵蚀的基本过程、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证,指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是严重的,但与江河泥沙的关系并... 在全国土壤抗侵蚀特征原位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基本问题诸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坡地土壤侵蚀的基本过程、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论证,指出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是严重的,但与江河泥沙的关系并不密切。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水土保持亦应提倡"排水保土",而不是"水土保持"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特殊性 排水保土 长江中上游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初探 被引量:48
12
作者 张平仓 任洪玉 +3 位作者 胡维忠 张明波 石林 张玻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6-200,共5页
在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中国山洪灾害发育现状、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成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等3个类型区。借鉴相关区划已有成果,从剖析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分异... 在掌握大量全国山洪灾害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中国山洪灾害发育现状、成因、时空分布特征,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分成一级重点防治区、二级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等3个类型区。借鉴相关区划已有成果,从剖析中国山洪灾害区域分异特征入手,研究提出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的原则、方法和依据,初步拟定出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洪灾害 防治区类型划分 防治区划
下载PDF
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平仓 程冬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39,49,共6页
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迫切而严峻,由于南方或是自然条件、或是经济条件、抑或是农耕文化的原因,现有水土保持措施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南方坡耕地治理。在多年从事水土保持经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验,探讨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过程与调... 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任务迫切而严峻,由于南方或是自然条件、或是经济条件、抑或是农耕文化的原因,现有水土保持措施仍不能很好地满足南方坡耕地治理。在多年从事水土保持经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验,探讨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过程与调控,为南方坡耕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坡面细沟发育是坡耕地水土流失转向强烈的最明显标志。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结合南方实际,将细沟消灭作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标准,提出了"排水保土"的坡耕地治理原理、以"调控坡面径流"为核心的坡耕地治理措施总体布局、新型截水沟设计和"保土增肥"技术,以期抛砖引玉,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实现水土流失科学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细沟侵蚀 排水保土 保土增肥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平仓 程冬兵 丁文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立足长江、面向南方,紧密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地质灾害、面源污染等关系,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基础科研与技术咨询,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职责,...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立足长江、面向南方,紧密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地质灾害、面源污染等关系,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基础科研与技术咨询,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职责,积极承担相关社会公益责任,为治江事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10 a的发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首创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完善创新以长江上游"排水保土"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区划理论首次用于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建立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且提出并解决了以工程开挖面与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技术和水利行业标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成果 长江
下载PDF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平仓 任洪玉 +3 位作者 胡维忠 张明波 石林 张玻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2,21,共5页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及防治类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强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及防治类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强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之以工程措施综合整治的山洪灾害防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洪灾害 区域特征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我国石漠化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平仓 丁文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从石漠化的概念、成因、分级指标、防治对策等方面对我国石漠化问题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根据石漠化的形成机理及特点将石漠化的内涵作了引申,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石漠化分布及程度分级判别指标、石漠化防治理论等方面目前研究中存在的... 从石漠化的概念、成因、分级指标、防治对策等方面对我国石漠化问题的研究作了简要回顾。根据石漠化的形成机理及特点将石漠化的内涵作了引申,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石漠化分布及程度分级判别指标、石漠化防治理论等方面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石漠化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①对于石漠化问题的科学概念和科学内涵应进一步深化;②在进行石漠化等级的划分和评价时,应根据导致石漠化发生的因素,运用将现状和潜在危险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且应注重加强定量评价方面的研究;③急需在宏观尺度上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侵蚀过程、水土保持原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建立一套适合长江流域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为石漠化地区的合理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石漠化 治理措施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解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平仓 程冬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34,共7页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独特复杂,水土流失特点与其它区域有很大差异,采取的治理措施也存在很大差异,国家颁布实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缺少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难以完全满足指导... 南方红壤丘陵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自然条件独特复杂,水土流失特点与其它区域有很大差异,采取的治理措施也存在很大差异,国家颁布实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缺少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难以完全满足指导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规范和指导该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标准作为指导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规范性文件,总结了该区二十多条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经验,内容全面扼要,条款清晰,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丘陵区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技术标准 解读
下载PDF
六道沟流域有效水蚀风蚀能量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平仓 唐克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2-40,共9页
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属于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该文是在流域5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土壤有效水蚀能量和风蚀能量以及年内分配特征。指出该地区从2~5月、11~12月地表裸露,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有效风蚀能量表现最高,... 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属于典型的水蚀风蚀交错带,该文是在流域5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计算了土壤有效水蚀能量和风蚀能量以及年内分配特征。指出该地区从2~5月、11~12月地表裸露,气候干旱,风力强盛,有效风蚀能量表现最高,其中4~5月和11月是风蚀能量的高峰时期,同时,占流域面积40.4%的NW、N、S、E、S坡(8方位计)又是风力吹蚀和风积的最主要坡面,是防治风蚀的重点部位。6~10月份,有效风蚀能量低,风力不强,加之地面湿润,风蚀风积作用表现微弱,但有效水蚀能量高,并集中于7~8月份,形成水力侵蚀的高峰。这种水力与风力侵蚀能量在一年之中相互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道沟流域 有效水蚀风蚀能量 年内分配特征 气候因素 降水
原文传递
子午岭地区自然区域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平仓 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对子午岭地区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子午岭地区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指出:子午岭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岩性疏松、地貌类型齐全、沟深坡陡、降水丰沛、降雨强度大、冲刷强烈,具备了各科侵蚀过程的发生条件。... 在对子午岭地区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子午岭地区区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指出:子午岭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岩性疏松、地貌类型齐全、沟深坡陡、降水丰沛、降雨强度大、冲刷强烈,具备了各科侵蚀过程的发生条件。但由于地面覆盖着良好的植被,侵蚀很轻微。子午岭地区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样板表明,大力恢复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核心和中心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地区 区域特征 植被覆盖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分区防治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平仓 任洪玉 +3 位作者 张明波 胡维忠 石林 张波华 《水资源研究》 2007年第1期1-4,7,共5页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及防治区的类型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强调以非工程... 以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为依据,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山洪灾害形成的暴雨、地形地质条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山洪灾害的类型、数量以及防治区的类型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各区山洪灾害防治对策,结合我国国情,强调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之以适当工程措施综合整治的山洪灾害防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洪灾害 区域特征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