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物理学”到“人性宗教的社会学”——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内在张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庆熊 《哲学分析》 2023年第5期57-67,197,共12页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 实证主义的社会学常被批评为是一种只讲预测和操控,不讲道德和教化的社会理论。然而,实证主义开创者孔德本人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他早期提出“社会物理学”概念,后期提出“建立人性宗教的社会学”概念。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有:他的前期与后期思想是自相矛盾还是能够互相协调?如何才能正确处理“道德”“秩序”“进步”这三者之间关系?对“道德科学”作实证论证的历史意义何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德 实证主义 社会物理学 人性宗教社会学
下载PDF
“历史终结”抑或“历史重新开始”?——解析达伦多夫冲突理论的思想架构和现实意义
2
作者 张庆熊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3年第3期33-50,共18页
拉尔夫·达伦多夫于2009年过世,但是他的“冲突理论”当今读起来尤饱含现实意义。他吸纳了马克思有关阶级和社会关系的学说,融合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和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因此他的思想具有广阔的包容性。他对社会现实问题观察... 拉尔夫·达伦多夫于2009年过世,但是他的“冲突理论”当今读起来尤饱含现实意义。他吸纳了马克思有关阶级和社会关系的学说,融合了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和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因此他的思想具有广阔的包容性。他对社会现实问题观察相当深刻。他关注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工业化社会中的阶级状况、社会冲突、增长限度和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稳妥机制。本文以达伦多夫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批评为契入点,展示他的冲突理论在世界局势分析中的现实意义,然后尝试阐明他的冲突理论的思想架构,最后结合他对当今社会困局的分析,评述他的冲突理论在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伦多夫 福山 冲突理论 历史重新开始
下载PDF
合法性的危机和对“大叙事”的质疑——评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庆熊 孔雪梅 黄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3期93-97,共5页
在利奥塔逝世三周年之际 ,本文试评述利奥塔的哲学成就。利奥塔把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某些占主导地位的叙事 ,他把它们称为“大叙事”或“元叙事”。现代社会的“现代性”乃是以“科学知识的... 在利奥塔逝世三周年之际 ,本文试评述利奥塔的哲学成就。利奥塔把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他认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某些占主导地位的叙事 ,他把它们称为“大叙事”或“元叙事”。现代社会的“现代性”乃是以“科学知识的大叙事”、“思辨理性的大叙事”和“人性解放的大叙事”为标志的 ,这些大叙事确立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利奥塔重新评价这些大叙事的合法性 ,并为受它们压抑的小叙事鸣不平 ,在这个意义上他呼唤公正的语言游戏。尽管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为现代指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但是在他的推动下 ,当今西方人已开始摆脱盲目的乐观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后现代主义 叙事 合法性 哲学思想 语言游戏
下载PDF
语言与结构主义方法论:从索绪尔出发的考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庆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22,共12页
结构主义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索绪尔。他所建立的有关语言系统的一系列术语,如共时与历时、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聚合等,都被移植到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中去。弗雷格的《概念文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结构主义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索绪尔。他所建立的有关语言系统的一系列术语,如共时与历时、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聚合等,都被移植到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中去。弗雷格的《概念文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一定意义上都可以被称为语言研究的著作,然而从语言研究中却发展出逻辑实证主义、现象学和结构主义三条不同的哲学路线。从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看,结构主义方法论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遗留了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绪尔 结构主义 语言 方法论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社会科学方法论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庆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9-77,共9页
大数据要求人们改变对因果关系的追问,转而追求相关关系;要求人们改变对精确性的苛求,转而追求混杂性;行业专家及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都会因为统计学家和数据分析的出现而变低。这些说法虽然刻画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和动向,但论证不够... 大数据要求人们改变对因果关系的追问,转而追求相关关系;要求人们改变对精确性的苛求,转而追求混杂性;行业专家及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都会因为统计学家和数据分析的出现而变低。这些说法虽然刻画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和动向,但论证不够深入全面,可能会引起误解。其中,第一个论点涉及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第二个论点涉及决定论和概率论,第三个论点涉及统计分析和意义理解。从哲学理路上考察上述论点,我们会发现,尽管大数据时代开辟了一条模糊地利用数据的途径,但如果没有通过理想型的理论对大数据中的相关关系的意义的理解,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去应用这些相关关系。如果我们不考虑社会理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指导意义,而沉湎于预测和操控,就会存在被彻底物化的危险。数据库再大,也是依据已经积累的过去的资料来预测将来,而将来是开放的,所以决策和预测总是存在风险,因此,机器的决策永远不能够取代人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因果关系 相关关系 统计分析 意义理解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思想解放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9,共8页
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论,批判现代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的形而上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但是后现代主义由于错误解读解构与建构、理论与实践、真理与谬误、同一与差异、本质与现象、异议与共识的关系,又使人... 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论,批判现代的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在场的形而上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但是后现代主义由于错误解读解构与建构、理论与实践、真理与谬误、同一与差异、本质与现象、异议与共识的关系,又使人陷入迷茫。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人才能真正赢得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后现代主义 思想解放
下载PDF
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庆熊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1998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比较东西方文化的时候,“市民社会”(civilsociety)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以它为线索可发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间的一些重大差别,并对我们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具有启发意义。西方的市民社会概念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 在比较东西方文化的时候,“市民社会”(civilsociety)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以它为线索可发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间的一些重大差别,并对我们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具有启发意义。西方的市民社会概念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用法有较大的歧义。所以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当代中国 机会平等 马克思 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 封建社会 消费文化 公共领域 资产阶级
下载PDF
时间、生命与直觉——论柏格森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新”路向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2,111,共10页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 本体不是通过概念思维所能达到的,而要靠直观来把握。这一观点并非柏格森的原创。在普罗提诺(Plotinus)等新柏拉图主义者的作品中我们就能读到相关的论述。然而,在新柏拉图主义者与柏格森之间存在如下重大差别:前者把永恒不变的理念当作最高实在和把流变的世界万象当作幻影;柏格森则倒过来,他告诉人们:倘若你试图认识实在,那么你就跳入到那条"流"本身中去直接体认那种活生生的东西。他主张依靠对意识绵延和生命冲力的直觉建立本体界的形而上学,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概念思维建立现象界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 时间 绵延 生命冲力 直觉 非理性主义
下载PDF
“朝向事情本身”与现象学运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庆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8,共8页
"朝向事情本身"是胡塞尔为现象学确立的基本态度,它被视为现象学的座右铭,受到现象学家广泛拥护,因而好似现象学运动中的"主题曲"。但在什么是事情本身和如何才能通达事情本身的关键问题上,现象学界还存在诸多分歧... "朝向事情本身"是胡塞尔为现象学确立的基本态度,它被视为现象学的座右铭,受到现象学家广泛拥护,因而好似现象学运动中的"主题曲"。但在什么是事情本身和如何才能通达事情本身的关键问题上,现象学界还存在诸多分歧。大体上说,"先验现象学""自然的态度以及实在论""基础存在论以及存在主义"是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立场,它们可谓现象学运动中的三大"变奏曲"。厘清现象学运动中的"主题曲"和"变奏曲"的关系,就能把握纷繁复杂的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朝向事情本身 先验唯心主义 实在论 基础存在论 存在主义
下载PDF
经典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论皮尔士、詹姆斯、杜威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30,111,共13页
经典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有用就是真理"这一命题刻画了实用主义注重真理的实践效果的观点,但它容易被庸俗化。如何才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克服这种庸俗化的倾向,是实用主义的另一个问题意识... 经典实用主义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有用就是真理"这一命题刻画了实用主义注重真理的实践效果的观点,但它容易被庸俗化。如何才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克服这种庸俗化的倾向,是实用主义的另一个问题意识。皮尔士的实用主义方法及其真理观来源于一种以"化学实验家"的思想方式为蓝本的科学探索理论。詹姆士把它扩展到心理学和宗教学等涉及人生的领域中。杜威在肯定詹姆士的推广工作和赞同"实用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的同时,也在设法消解詹姆士对实用主义思想表述的缺陷所造成的误会,特别是克服其彻底经验主义的主观主义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士 詹姆斯 杜威 经典实用主义 问题意识 克服庸俗化
下载PDF
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新哲学途径的开拓——论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及作为其方法的诠释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0,共8页
狄尔泰是在意识到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新康德主义等诸种哲学流派的缺陷之后提出他的精神科学构想和诠释学的方法的。他论证精神科学的自主性,目的在于开拓一条突破形而上学的途径。他倡导生命意义的诠释学,目的在于完善研究精... 狄尔泰是在意识到十九世纪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新康德主义等诸种哲学流派的缺陷之后提出他的精神科学构想和诠释学的方法的。他论证精神科学的自主性,目的在于开拓一条突破形而上学的途径。他倡导生命意义的诠释学,目的在于完善研究精神科学的方法。他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成为德国20世纪新哲学的开路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精神科学 诠释学
下载PDF
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克尔凯郭尔思想解读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40,共6页
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兼有哲学和神学两个维度,舍弃其一,就说不通。此外,他以反讽的、否定性辩难的方式进行写作,其目的不是让一方胜过另一方,而是让其两败俱伤,让理性陷于绝境,从而引向信仰。克尔凯郭尔志趣在于揭示理性主义生存... 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兼有哲学和神学两个维度,舍弃其一,就说不通。此外,他以反讽的、否定性辩难的方式进行写作,其目的不是让一方胜过另一方,而是让其两败俱伤,让理性陷于绝境,从而引向信仰。克尔凯郭尔志趣在于揭示理性主义生存方式的困境,以面向上帝的个体生存之路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凯郭尔 生存 反讽 绝望 拯救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刍议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庆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28-33,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对此课题的探讨,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两大问题,然后寻求回答为什么和如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对此课题的探讨,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两大问题,然后寻求回答为什么和如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传统文化以特别牢固的方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上层的政治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方案要经过文化媒介才能通达到社会基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有机结合
下载PDF
现象学的本体论: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现象学的贡献及其遗留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庆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思想家。他在存在主义运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举世公认,但他在现象学方面的哲学贡献则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萨特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文学家,《存在与虚无》是一本充满逻辑矛盾的不值得认真对待的著作。本文论... 萨特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思想家。他在存在主义运动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举世公认,但他在现象学方面的哲学贡献则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萨特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文学家,《存在与虚无》是一本充满逻辑矛盾的不值得认真对待的著作。本文论证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萨特在《存在与虚无》通过建构"现象学的本体论"解决了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中的一些问题,奠定了"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的基础。这在现象学运动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现象学的本体论 胡塞尔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庆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4,共8页
狄尔泰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戏剧性的联姻与激烈争论的关键所在。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立场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狄尔泰从来不接受这一评语,反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 狄尔泰以描述心理学而不是以先验现象学作为他的认识论的基础,这是他与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戏剧性的联姻与激烈争论的关键所在。胡塞尔认为狄尔泰的立场势必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狄尔泰从来不接受这一评语,反对胡塞尔的先验唯心主义,坚持自己的“实在论的或批评地客观导向的”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心理学 先验现象学 狄尔泰 胡塞尔
下载PDF
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责任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庆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9,共6页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智慧至少应包含知识和责任两个方面。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对知识的责任。哲学的知识是为理解世界的实在和人生的意义服务的,而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原理需要由哲学知识来论证。传统的形而上学尽管有种种缺陷,但它们作为...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智慧至少应包含知识和责任两个方面。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对知识的责任。哲学的知识是为理解世界的实在和人生的意义服务的,而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原理需要由哲学知识来论证。传统的形而上学尽管有种种缺陷,但它们作为理性论证的世界图式曾为这种论证做出过重大贡献。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形而上学的时候,把哲学的这种责任也抛弃了,这是导致当代哲学和道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知识 智慧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西方技术文化时代的问题和出路——思考罗蒂在复旦大学讲演的深层含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庆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9-93,共5页
罗蒂在复旦大学讲演的主题是“世界政府”和“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什么是罗蒂鼓吹世界政府的动机呢?为什么他要批评后现代主义呢?本文将试图反思这两个问题,并力图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世界政府 后现代主义 社会正义 乌托邦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对“说明”和“理解”的重新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庆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1,共7页
维特根斯坦对"说明"与"理解"的研究可以用"实践的转向"来刻画。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明"是自然科学的目标纲领,而"理解"是社会科学的目标纲领。维特根斯... 维特根斯坦对"说明"与"理解"的研究可以用"实践的转向"来刻画。20世纪初西方学术界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明"是自然科学的目标纲领,而"理解"是社会科学的目标纲领。维特根斯坦的研究表明"说明"与"理解"在实践中的统一,从而反驳了这种二元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说明 理解
下载PDF
试析基督教和儒家的罪恶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8,共6页
在《旧约》(希伯来圣经 )和《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人和中国的上古先民在有关上帝的观念 ,以及上帝如何护佑善人和他们的国家 ,如何惩罚罪人和毁灭他们的国家方面 ,存在诸多相似看法。而在《新约》和《论语》中 ,随着保罗... 在《旧约》(希伯来圣经 )和《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人和中国的上古先民在有关上帝的观念 ,以及上帝如何护佑善人和他们的国家 ,如何惩罚罪人和毁灭他们的国家方面 ,存在诸多相似看法。而在《新约》和《论语》中 ,随着保罗阐发“原罪”和“基督拯救”的观念 ,和孔子对“天命”和“君子”的义务的新解释 ,它们间的重要区别就显露出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保罗和孔子的观点为代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儒家
下载PDF
熊十力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解读和批评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庆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22,共10页
耿宁先生在《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中,以王阳明的"致良知"为主题,深入剖析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并梳理了其后学在"致良知"问题上对"心体"、"意念&q... 耿宁先生在《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中,以王阳明的"致良知"为主题,深入剖析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并梳理了其后学在"致良知"问题上对"心体"、"意念"、"良知"和"工夫"之间关系的看法。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在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解读中,在"致良知"及"格物"问题上对王阳明及其后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立了本,但在"格物"方面的"遗物"导致阳明后学丢弃实学。朱熹的"格物致知"之说,阐发了辩物析理的思想。熊十力认为,这两者应该结合在一起,即见证本体后不可废量智,一切格物之事皆以致良知为本,方能达到他所期待的"内圣外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句教 致良知 王阳明 格物致知 朱熹 熊十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