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丰度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张庆芳 魏振勇 +4 位作者 于爽 王严 周姝静 迟乃玉 刘春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67-77,共11页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属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酸菜中的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等有害菌属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亚硝酸盐对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和Enterococcus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又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Serratia的抑制作用最强;乳酸菌能够降解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对Lactococcus与Leuconostoc的生长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对Lactobacillus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亚硝酸盐被大量降解,其对Lactobacillus的抑制作用会解除。亚硝酸盐通过影响菌属结构及丰度,进而影响发酵体系的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酸菜 亚硝酸盐 高通量测序 菌群结构
下载PDF
纳米气泡的特性及其在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若愚 李万华 +1 位作者 张庆芳 王天烽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纳米气泡(NBs)的基本性质和产生方式,以及改善厌氧消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综述了NBs在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增强厌氧消化稳定性、加快水解速率、提高甲烷产量等3个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加强不同...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纳米气泡(NBs)的基本性质和产生方式,以及改善厌氧消化性能的作用机理,综述了NBs在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中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增强厌氧消化稳定性、加快水解速率、提高甲烷产量等3个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加强不同气体NBs理化性质研究、开发多种气源、提升检测能力、降低能耗和成本等后续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厌氧消化 有机固体废物 稳定性 水解速率 甲烷产量
下载PDF
大蒜汁对东北酸菜发酵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孙全敏 王严 +4 位作者 王晓辉 贾倩雯 李田田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为研究大蒜汁对酸菜发酵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浓度蒜汁的抑菌性及对L.pentosus DY2-7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酸菜发酵的蒜汁添加量,然后以自然发酵酸菜为对照添加蒜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pH、总酸、亚硝酸盐)进行... 为研究大蒜汁对酸菜发酵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浓度蒜汁的抑菌性及对L.pentosus DY2-7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酸菜发酵的蒜汁添加量,然后以自然发酵酸菜为对照添加蒜汁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pH、总酸、亚硝酸盐)进行监测;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后期酸菜样品中细菌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汁的抑菌性随蒜汁浓度增大而增强,0.3%左右蒜汁可能对L.pentosus DY2-7的生长有益,0.6%有显著抑制作用;添加0.3%蒜汁发酵能抑制高“亚硝峰”出现,提高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Lactiplantibacillus、Leuconostoc的丰度,显著降低Lactococcus、Pseudomonas的丰度,不会对发酵酸菜中微生物的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汁 酸菜 亚硝酸盐 菌群结构
下载PDF
以OBE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4
作者 迟乃玉 王倩倩 +2 位作者 刘春莹 迟雪梅 张庆芳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2期113-116,121,共5页
为了训练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科研思维、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将成... 为了训练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与科研思维、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教师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引入到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该教学模式可很大程度地激发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科学实验问题能力,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步入社会或进入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课嵌合微研课教学体系构建
5
作者 孔秀琴 赵霞 +3 位作者 陈吉祥 贾小宁 张庆芳 谢刚 《环境教育》 2023年第9期45-48,共4页
依托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力量和场地资源,促使研究生尽早进入科研环境,训练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延伸学位课相关理论的实践体验,为“双一流”背景下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校科学研究 教学体系构建 学位课 实践体验 科研环境 场地资源 研究生导师 团队合作精神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的白菜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明昊 孙全敏 +2 位作者 周姝静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 本实验基于高通量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手段对大白菜内生菌及可于LB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的内生菌的多样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菜内生菌共299个菌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属。于LB培养基上可分离培养大白菜内生菌共55个菌属,占整个白菜内生菌的16.7%,其中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等为优势菌种。KEG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内生菌处于内生状态时氨基酸、核酸与脂质代谢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而能量代谢与糖代谢等有利于共生系统的代谢途径会一定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植物内生菌 菌群多样性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酸菜中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魏振勇 李娜 +3 位作者 孙全敏 王严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38,72,共7页
为深入探讨亚硝酸盐(NIT)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各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与OD_(600 nm)、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以S组(自然发酵)、Y组(添加亚硝酸盐)不同发酵时间点酸菜匀浆作为研究对象,对测得的指标(理化指标、OD_(600 nm)、微生物... 为深入探讨亚硝酸盐(NIT)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各菌属微生物量的影响及其与OD_(600 nm)、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该研究以S组(自然发酵)、Y组(添加亚硝酸盐)不同发酵时间点酸菜匀浆作为研究对象,对测得的指标(理化指标、OD_(600 nm)、微生物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IT与总酸(TAN)、OD_(600 nm)为极显著负相关,与pH为极显著正相关,3种乳酸菌菌属Lactococcus、Leuconostoc和Lactobacillus均与pH、NIT呈负相关,与OD_(600 nm)、TAN呈正相关,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与pH、NIT呈负相关,与TAN、OD_(600 nm)呈正相关,NIT的降解与Lactococcus、Leuconosto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文章阐明NIT可以影响酸菜菌属的微生物量,优势乳酸菌与酸菜匀浆的理化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东北酸菜发酵菌剂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东北酸菜 微生物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小型独立发酵体系制备的发酵菜中菌群结构及功能代谢分析
8
作者 夏水英 孙全敏 +3 位作者 王严 袁文涛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9,共10页
为探究发酵菜在不同发酵阶段的菌群结构,解析优势乳酸菌与功能代谢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小型独立发酵体系制备发酵菜,以大白菜发酵液及其平板培养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Alpha多样性分析,解析发酵过程中的菌群... 为探究发酵菜在不同发酵阶段的菌群结构,解析优势乳酸菌与功能代谢的关系,该研究采用小型独立发酵体系制备发酵菜,以大白菜发酵液及其平板培养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Alpha多样性分析,解析发酵过程中的菌群结构并挖掘优势乳酸菌与功能代谢的关系。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随发酵的进行逐渐降低。在发酵汤汁中,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未培养的肠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分别在发酵12 h、24 h和15 d占据绝对优势;在优势菌中,Lactobacillu s(乳杆菌属)与Carbohydrate metabolism(碳水化合物代谢)、Transcription(转录)等代谢途径呈正相关;Leuconostoc(明串株菌属)与Infectious diseases:Bacterial(细菌性传染病)、Nucleotide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与运输)等代谢途径呈正相关;Lactococcus(乳球菌属)与Amino acid metabolism(氨基酸代谢)、Cell wall/membrane/envelope biogenesis(细胞壁/细胞膜/膜结构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呈正相关。该研究阐明了发酵菜中优势乳酸菌与功能代谢的关系,为后续发酵菜风味的改善、发酵工艺的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研发最佳菌种配比的发酵菌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菜 小型独立发酵体系 优势乳酸菌 功能代谢途径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蔬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对细菌群落积累量的影响
9
作者 魏振勇 王严 +3 位作者 迟雪梅 孙全敏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26,共9页
高通量测序(HTS)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对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但是对相对丰度的分析忽略了不同样本之间细菌群落积累量存在的现实差异。该研究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与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 高通量测序(HTS)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对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相关研究,但是对相对丰度的分析忽略了不同样本之间细菌群落积累量存在的现实差异。该研究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与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将相对丰度与OD_(600 nm)值结合的方法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积累量进行量化,只修正分析相对丰度带来的偏差,进而更好地分析蔬菜发酵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丰度的降低并不能代表其微生物积累量的减少;当相对丰度值没有明显波动时不能表示其菌微生物的积累量也没有波动;相对丰度上升或下降的比例也不能完全说明该菌的积累量也呈现相同比例的增加或减少。该研究中对相对丰度的量化方法还未见报道,对未来利用相对丰度对细菌群落结构研究的方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进一步强调在利用高通量测序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时,不能仅仅考虑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应该同时考虑微生物的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发酵 亚硝酸盐 相对丰度量化 群落积累量
下载PDF
低盐泡菜制作工艺优化
10
作者 刘祯珍 贾倩雯 +3 位作者 李田田 周姝静 迟乃玉 张庆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37,151,共7页
为探究低盐泡菜的最佳制作工艺,对盐浓度为0%、2%、4%的3种泡菜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追踪检测,感官评判泡菜产品的品质,采用高通量技术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的泡菜发酵过程... 为探究低盐泡菜的最佳制作工艺,对盐浓度为0%、2%、4%的3种泡菜发酵过程中pH、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进行追踪检测,感官评判泡菜产品的品质,采用高通量技术进行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盐浓度的泡菜发酵过程中总酸、可溶性固形物、亚硝酸盐含量均有差异。发酵第9天时,不同盐浓度的泡菜的pH均达到3.6左右,亚硝酸盐含量均不超过6.0 mg/L,无盐泡菜的总酸、还原糖含量最高,分别达2.73 g/dL和2.80 mmol/L,4%盐浓度的泡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达11.05%。对不同时间下3种盐浓度的泡菜进行评定,发现发酵30 d、4%盐浓度的泡菜产品评价最好。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Lactobacillus,10.09%)、明串珠菌(Leuconostoc,4.29%)等菌群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盐 泡菜 感官评价 制作工艺优化
下载PDF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9
11
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5 位作者 郑燕 王淑琴 冯颖 孟宪军 薛景珍 魏毓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31,共5页
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为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 2个阶段。在发酵的前期 ,培养液 pH值 >4 5时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 ;发酵后期 ,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酸 ,使培养液 pH值降低 ... 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为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 2个阶段。在发酵的前期 ,培养液 pH值 >4 5时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 ;发酵后期 ,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酸 ,使培养液 pH值降低 ,<4 0后 ,亚硝酸盐的降解主要以酸降解为主。由于乳酸杆菌产酸能力强于球菌 ,乳酸杆菌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大于乳酸球菌 ,而在发酵前期 (pH值 >4 5 ) ,杆菌与球菌降解亚硝酸盐并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亚硝酸盐 降解机理 发酵 蔬菜
下载PDF
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去除亚硝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2 位作者 郑学仿 袁玉莲 孟宪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60,共6页
短乳杆菌有较强去除亚硝酸盐能力 ,亚硝酸盐含量在 2 5 0mg L以内 ,接种短乳杆菌48h亚硝酸盐全部去除。短乳杆菌处理亚硝酸盐主要处于亚硝酸还原酶还原亚硝酸盐阶段。短乳杆菌去除亚硝酸盐的最适pH值为 5 0~ 6 0 ,最适温度为 3 0℃ ;... 短乳杆菌有较强去除亚硝酸盐能力 ,亚硝酸盐含量在 2 5 0mg L以内 ,接种短乳杆菌48h亚硝酸盐全部去除。短乳杆菌处理亚硝酸盐主要处于亚硝酸还原酶还原亚硝酸盐阶段。短乳杆菌去除亚硝酸盐的最适pH值为 5 0~ 6 0 ,最适温度为 3 0℃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发酵初期 (1 0~ 2 6h)亚硝酸盐去除量随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加 ,最适接种量为5 %。亚硝酸盐含量在 2 0 0mg L以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乳杆菌 亚硝酸盐 去除处理
下载PDF
关于蔬菜腌渍发酵亚硝酸盐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7 位作者 郑艳 谷瑛 郑学仿 袁玉莲 李晓艳 孟宪军 薛景珍 许青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1-44,共4页
综述多篇文献,探讨分析认为:蔬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亚硝峰”出现的时间应在环境pH 4.0左右;“亚硝峰”前应有亚硝酸盐大量被酶降解;对各因素影响蔬菜腌渍发酵亚硝酸盐消长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想了理想的蔬菜腌渍发酵工艺。
关键词 蔬菜 腌渍发酵 亚硝酸盐 发酵工艺
下载PDF
蔬菜腌渍发酵乳酸菌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庆芳 迟乃玉 +1 位作者 孟宪军 薛景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初筛出了适合生产发酵蔬菜的SⅠ 、LI、M5、M8、M4 五株乳酸菌 ,以不同组合发酵蔬菜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菌剂为 2株乳酸杆菌LⅠ 、M8和 2株乳酸球菌M5、SI 按 1∶1∶1∶1组合。在实验条件下 ,接种该发酵菌剂M5M8SILI( 1∶1∶1∶1 )的蔬... 初筛出了适合生产发酵蔬菜的SⅠ 、LI、M5、M8、M4 五株乳酸菌 ,以不同组合发酵蔬菜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菌剂为 2株乳酸杆菌LⅠ 、M8和 2株乳酸球菌M5、SI 按 1∶1∶1∶1组合。在实验条件下 ,接种该发酵菌剂M5M8SILI( 1∶1∶1∶1 )的蔬菜 ,发酵速度快 ,生产出的酸白菜口感适合 (总酸为 0 83%) ,菜色正常 ,特别是在发酵期间未检测出亚硝酸盐 ,菜中也无亚硝酸盐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乳酸发酵 亚硝酸盐 乳酸菌剂 腌渍发酵
下载PDF
餐厨垃圾废弃物处理技术概述 被引量:57
15
作者 张庆芳 杨林海 周丹丹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6,37,共6页
餐厨垃圾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垃圾,具有危害和资源双重属性。文章一方面介绍了我国餐厨垃圾的产生特点、管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另一方面就目前主要处理技术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我国未来餐厨垃圾处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管理 资源化 处理技术
下载PDF
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射降解及产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庆芳 王锋 哈益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049,共9页
【目的】探讨γ射线辐射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解效果及产物毒性,为辐射技术用于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通过2、4、6、8和12kGy剂量辐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水溶液,研究农药的辐解效果;通过8和32kGy剂量辐射,... 【目的】探讨γ射线辐射对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辐解效果及产物毒性,为辐射技术用于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通过2、4、6、8和12kGy剂量辐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水溶液,研究农药的辐解效果;通过8和32kGy剂量辐射,研究农药的主要辐解产物及毒性。【结果】4kGy剂量辐射,毒死蜱的降解率在98%;12kGy剂量辐射,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在84%;通过GC/MS分析得出4种毒死蜱主要辐解产物和2种氯氰菊酯主要辐解产物。【结论】辐射能有效去除水溶液中的毒死蜱和氯氰菊酯。毒死蜱产物3,5,6-三氯吡啶酚与前人研究的毒死蜱在环境水体中水解产物相同,其毒性小于毒死蜱;产物硫特普毒性略高于毒死蜱。氯氰菊酯辐射产物苯氧基苯甲醛与前人研究的降解酶降解氯氰菊酯的产物相同,其毒性要小于氯氰菊酯;产物苯氧基苯乙腈毒性也小于氯氰菊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氯氰菊酯 辐射 辐解产物 毒性
下载PDF
海洋高产尿酸氧化酶菌株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庆芳 逄飞 +3 位作者 于爽 肖景惠 窦少华 迟乃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9,共9页
尿酸氧化酶广泛用于常规临床分析和临床药物,在医学治疗和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得到高产尿酸氧化酶的优良菌株,以大连黄海海泥、海水为材料,依次分别采用透明圈法、酶偶联分光光度法进行初筛和复筛,获一株高产尿酸氧化酶菌株Z7,... 尿酸氧化酶广泛用于常规临床分析和临床药物,在医学治疗和诊断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得到高产尿酸氧化酶的优良菌株,以大连黄海海泥、海水为材料,依次分别采用透明圈法、酶偶联分光光度法进行初筛和复筛,获一株高产尿酸氧化酶菌株Z7,根据菌株Z7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该菌株被鉴定为苛求芽孢杆菌(Bacillus fastidiosus)。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尿酸氧化酶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3.1 kD;最适作用温度是25℃,酶活高达673.7 U/mg;最适作用pH为8.0,在pH 8-9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Fe^3+、Ca^2+对尿酸氧化酶具有激活作用。Ag^+、Hg^2+对该酶抑制性较强,使其几乎丧失活性。该菌株产酶活性及稳定性良好,可为尿酸氧化酶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并具有潜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苛求芽孢杆菌 鉴定 尿酸氧化酶 分离纯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半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庆芳 马菁玲 +3 位作者 孔秀琴 贾小宁 陈吉祥 赵霞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5,共5页
实验采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透明圈筛选和摇瓶培养基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木聚糖降解效果的菌株,记为2a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通过液体摇瓶发酵对该株菌发酵产木聚糖酶所需的碳源、氮... 实验采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利用平板透明圈筛选和摇瓶培养基发酵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得到一株具有木聚糖降解效果的菌株,记为2a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通过液体摇瓶发酵对该株菌发酵产木聚糖酶所需的碳源、氮源、起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上述因素均对产酶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一个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根据证交试验结果确定这株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产酶培养基中木聚糖添加量为6g·L-1,起始pH值为4.5,30℃,150r·min-1恒温振荡箱培养84h;其中起始pH值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木聚糖酶 液体发酵 优化
下载PDF
添加四种微量元素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庆芳 张婷婷 +3 位作者 陈吉祥 贾小宁 赵霞 张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0,共4页
通过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4),探究了4种微量元素的投加组合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量元素Fe、Co、Ni、Mo的投加量分别为15、2.0、0.5、0.6mg/L时,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效率最高;另外... 通过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L_9(3~4),探究了4种微量元素的投加组合对餐厨垃圾和剩余污泥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量元素Fe、Co、Ni、Mo的投加量分别为15、2.0、0.5、0.6mg/L时,混合原料厌氧消化效率最高;另外,这4种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对混合原料发酵相关指标:NH^(4+)-N含量、VFA浓度、辅酶F_(420)浓度、pH值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对发酵气体成分中甲烷含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餐厨垃圾 厌氧消化
下载PDF
开发设计型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庆芳 纪淑娟 +2 位作者 王淑琴 吕素彬 孟宪军 《高等农业教育》 2001年第3期65-66,共2页
针对食品检验与分析课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阐述了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设计型实验教学的实施 。
关键词 食品检验 实验教学 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