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石油高校文科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1
作者 张庆荣 刘旭华 游永智 《高教论坛》 2023年第10期25-29,共5页
文章基于文献政策研究提炼挖掘了新文科教师教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面向石油高校文科教师开展了所在高校新文科建设情况、文科教师教学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教学素... 文章基于文献政策研究提炼挖掘了新文科教师教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面向石油高校文科教师开展了所在高校新文科建设情况、文科教师教学发展现状等方面的调研。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教学素养目标顶层设计、教师教学发展体系建构、协同提升机制建立、激励与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对石油高校文科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石油高校 教师教学发展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密封胶注胶轨迹在线调整方法
2
作者 杜进 张庆荣 刘奇群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99-10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密封胶注胶轨迹在线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前期采集大量数据给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然后将BP神经网络模型与3D相机的实时探测结果相结合,计算得到当前产品注胶轨迹偏差的调整值。接着,将该偏差调整值通过网线传... 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密封胶注胶轨迹在线自适应调整的方法。前期采集大量数据给BP神经网络模型学习,然后将BP神经网络模型与3D相机的实时探测结果相结合,计算得到当前产品注胶轨迹偏差的调整值。接着,将该偏差调整值通过网线传递到三轴耦合伺服控制系统,最后三轴耦合伺服控制系统实时更新密封胶注胶轨迹的NC程序,从而实现密封胶注胶轨迹的在线自适应调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胶轨迹的位置精度,降低产品报废率,并且减少了对个人能力和经验的依赖,减少了人工调整密封胶注胶轨迹所需要的时间,降低了调试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密封胶轨迹 在线调整 三轴耦合伺服系统 3D相机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庆荣 毛春节 +1 位作者 曹云云 林碎钗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2月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91±12.75)和(90.17±2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
下载PDF
南海暖水形态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庆荣 杜岩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Levitus资料 ,分析了南海各月某些标准层上的海温水平分布、南北向温度断面垂直分布 ,阐述了南海暖水水平和断面温度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给出了南海暖水中心点 ( 1 1 3°E ,8°N)海温垂直结构特征。使用 3次自然样条函数 ,... 利用Levitus资料 ,分析了南海各月某些标准层上的海温水平分布、南北向温度断面垂直分布 ,阐述了南海暖水水平和断面温度分布的阶段性特征 ,给出了南海暖水中心点 ( 1 1 3°E ,8°N)海温垂直结构特征。使用 3次自然样条函数 ,将格点资料插值到每米的深度上 ,求出各格点 2 8℃海温的深度 ,得出各月 2 8℃等温包络面。结果表明 :4~ 1 1月份 2 8℃等温包络面呈现大小不等和深浅不同的盆状 ,其各月的变化形象化地表示了暖水的演变过程。分析南海暖水中心点各标准层温度的季节变化表明 :30m以上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冬季 1月最低 ,春季 5月最高 ,次高出现在 1 0月份 ;50m海水温度最低值延至 3月份 ,最高在 7月份 ,次高也在 1 0月份。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暖水 等温包络面 季节变化 海温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5 位作者 印红霞 成惠林 吴伟 马驰原 王林 茅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研究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与A1的关系,以及与眶额动脉和额极动脉的区别。方法: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5例(30侧),经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Heubner回返动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后,取出脑组织块,解剖观察和测量回返动脉、眶... 目的:研究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与A1的关系,以及与眶额动脉和额极动脉的区别。方法: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5例(30侧),经翼点入路,在手术显微镜下对Heubner回返动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后,取出脑组织块,解剖观察和测量回返动脉、眶额动脉和额极动脉。结果:(1)根据回返动脉与A1的关系,将其分为:远外侧型占22.2%、周围型占69.4%、内侧型占8.3%。(2)回返动脉直径为(0.77±0.12)mm,绝大部分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周围2mm的大脑前动脉;眶额动脉的直径为(0.63±0.16)mm,均起源于A2段,距前交通动脉的距离平均(5.51±3.4)mm;额极动脉的直径为(0.66±0.18)mm,距前交通动脉的距离为(1.41±0.51)cm。结论:识别回返动脉并明确其与A1、眶额动脉和额极动脉的关系对手术中Heubner回返动脉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ubner回返动脉 眶额动脉 额极动脉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支架辅助技术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庆荣 张鑫 +6 位作者 吴琪 文立利 张翔圣 薛锦 陈姝娟 邓金龙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普遍,但远期效果尚未明确。文中总结该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 目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普遍,但远期效果尚未明确。文中总结该技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CT及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和动脉瘤介入治疗。19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双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其中1例闭塞出血侧动脉瘤及载瘤动脉,2枚支架辅助栓塞对侧夹层动脉瘤;另1例两侧均采取双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4例患者采用单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其余13例患者中,2例患者采取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1例患者采取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3例在术后半个月内死亡,其中2例明确为再出血、1例死因不明。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术后有较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其余15例患者恢复顺利,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所有存活病例均临床随访6~36个月,未见明显新发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在术后6个月~3年内行脑血管造影随访,复发2例,其中1例接受再次治疗后复查良好,1例继续随访,复发部位稳定。1例支架内狭窄、2例椎动脉闭塞。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双支架辅助在预防动脉瘤复发中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支架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庆荣 刘建民 +4 位作者 张鑫 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成惠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52-553,共2页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9例,小脑出血起病1例,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或全脑DSA明确诊断,梭形动脉瘤5例,囊状动脉瘤5例,其中合... 目的总结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9例,小脑出血起病1例,经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或全脑DSA明确诊断,梭形动脉瘤5例,囊状动脉瘤5例,其中合并动静脉畸形2例。结果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血管内治疗5例。随访3个月~3年,正常工作和生活7例,生活自理1例,失访2例。结论早期外科处理破裂出血的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能取得良好结果。对不能单纯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闭塞载瘤动脉也是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庆荣 张鑫 史继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脊液引流对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脑积水形成情况,本组均在急性期行栓塞治疗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发生脑积水9例,其中急性脑积水7例,...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急性脑脊液引流对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3例行栓塞治疗的动脉瘤性SAH病人的临床资料和脑积水形成情况,本组均在急性期行栓塞治疗和腰大池持续引流。结果发生脑积水9例,其中急性脑积水7例,慢性脑积水2例,仅4例需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动脉瘤性SAH后急性期行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即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可以预防脑积水的发生,减少需行永久性脑室分流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下载PDF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庆荣 刘建民 +1 位作者 张鑫 吴琪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在神经外科领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是否行外科处理是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和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UIA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文中总结分析UI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 目的在神经外科领域,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是否行外科处理是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影像学技术和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UIA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文中总结分析UI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患者共计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即时情况、随访结果、并发症、复发情况和再治疗的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1个动脉瘤)因血管扭曲显著,微导管无法超选至动脉瘤腔而未能完成血管内治疗外,其他所有动脉瘤均顺利进行血管内治疗。术中出现血栓性事件2例,动脉瘤出血3例,出现永久性并发症3例。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3例患者接受再次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UIA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DSP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庆荣 刘平 杨春帆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817-820,共4页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模型。根据实际DSP应用中各种重要的硬件功能、控制方法,以及各种环境干扰和非线性因素,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了整个DSP模型,包括CAP模块、AD采样模块、PWM产生模块和控制... 给出了一种应用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模型。根据实际DSP应用中各种重要的硬件功能、控制方法,以及各种环境干扰和非线性因素,在Simulink环境中构建了整个DSP模型,包括CAP模块、AD采样模块、PWM产生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使用Simulink模型优化技术,如CMEXS-函数和子系统封装技术,提高了DSP模型的仿真精度和速度。结合无刷直流电机模型和三相逆变桥模型仿真所得到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出无刷直流电机用DSP控制器的工作特性,对无刷直流电机的DSP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无刷直流电机(BLDC) 仿真建模
下载PDF
LR算法在MIMO-LAS-CDMA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庆荣 王刚 +1 位作者 孙宇昊 李道本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2-17,共6页
在多入多出系统中,使用减格算法进行信号检测,如果结合多用户检测算法可以达到接近极大似然检测的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给定多入多出系统的信道矩阵需要转化成一个正交的矩阵,以减小或消除信号检测过程中常规迫零算法对噪声的放大作... 在多入多出系统中,使用减格算法进行信号检测,如果结合多用户检测算法可以达到接近极大似然检测的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给定多入多出系统的信道矩阵需要转化成一个正交的矩阵,以减小或消除信号检测过程中常规迫零算法对噪声的放大作用。为此,将减格算法与常规迫零检测算法结合,分析和仿真了接收机中使用减格辅助的迫零算法在M IMO-LAS-CDMA系统中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使用这个新算法在复杂度开销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性能上超过了使用迫零算法接收机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区域同步 码分多址 多人多出 迫零 减格
下载PDF
论中西药配伍联用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庆荣 赵世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1,共2页
中西医结合日益深入发展,中西药同时合用十分普遍。然而,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中西药配伍使用的相互作用的临床药理尚有待深入研究。中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各具优势,各有特色。怎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减毒增效,趋利避害,缩短疗程... 中西医结合日益深入发展,中西药同时合用十分普遍。然而,中药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中西药配伍使用的相互作用的临床药理尚有待深入研究。中西药在临床治疗中各具优势,各有特色。怎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疗效,减毒增效,趋利避害,缩短疗程,这是中西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加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对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西药药理学,对中西药配伍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临床中西药联合配伍应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 配伍 药代动力学 学术探讨
下载PDF
海绵窦MRI解剖与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2 位作者 印红霞 唐晓俊 吴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海绵窦MRI影像解剖学特点,对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实施MRI三维重建。方法对25例海绵窦正常者,分别进行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Film软件对MRI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在海绵窦MRI解剖结构辨别的基础上,采用Stealth... 目的研究海绵窦MRI影像解剖学特点,对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实施MRI三维重建。方法对25例海绵窦正常者,分别进行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采用eFilm软件对MRI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在海绵窦MRI解剖结构辨别的基础上,采用StealthStation导航系统三维重建软件,对2例病人的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进行三维重建。结果①动态增强扫描中期对海绵窦的结构显示最佳。②海绵窦外侧壁脑神经在冠状位上有良好的显示。③采用eFilm软件的测量结果:海绵窦段颈内动脉间距离为(16.6±4.3)mm,床突上段颈内动脉间距离为(13.8±3.3)mm,颈内动脉与垂体的距离为(2.9±0.9)mm,垂体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分别为(4.8±1.9)mm、(15.8±5.7)mm、(9.6±2.8)mm。④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可成功实施对颈内动脉和垂体、垂体腺瘤的三维重建。结论海绵窦MRI解剖学研究与三维重建对指导海绵窦区影像学诊断和海绵窦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基于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庆荣 冯其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115,共3页
大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缺失是长期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是限制学生个性发展、阻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分析了自主发展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校实施自主发展教育... 大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缺失是长期以来国内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更是限制学生个性发展、阻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文章研究了自主发展教育理念的内涵特征,分析了自主发展教育实施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高校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有效路径,即树立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实施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探索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发展 内涵特征 制约因素 路径
下载PDF
海绵窦断层及三维重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庆荣 史继新 +1 位作者 张绍祥 林支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海绵窦断层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方法收集数字化可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数据,从水平、矢状和冠状三个方位观察海绵窦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利用医学图像可视化软件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目的对海绵窦断层结构进行研究,并建立海绵窦的三维模型。方法收集数字化可视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数据,从水平、矢状和冠状三个方位观察海绵窦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利用医学图像可视化软件对海绵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海绵窦内各结构在断层层面上可清晰显示,所获得的海绵窦三维重建模型可以清楚显示海绵窦内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海绵窦的断层研究和三维重建对于该区域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尸体解剖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庆荣 赵世芬 《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循证医学 (EBM )已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本质的区别。但做为医学科学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它与EBM有许多相通之处。循证医学的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启示。... 循证医学 (EBM )已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本质的区别。但做为医学科学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它与EBM有许多相通之处。循证医学的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启示。应借鉴EBM的策略和方法学 ,加快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EBM的发展 ,使医学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中医学 医学发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减格算法在LASMAX系统中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荣 王刚 +1 位作者 孙宇昊 李道本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6,共5页
将减格(LR)算法与常规迫零(ZF)算法结合,应用到具有丰富多径的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环境中.分析和仿真了LR辅助的ZF(LR-ZF)算法在1个具体系统LASMAX中的性能,结果显示这个新算法在运算复杂度开销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大程度地... 将减格(LR)算法与常规迫零(ZF)算法结合,应用到具有丰富多径的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环境中.分析和仿真了LR辅助的ZF(LR-ZF)算法在1个具体系统LASMAX中的性能,结果显示这个新算法在运算复杂度开销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系统性能,特别是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因此,LR算法在移动多径环境中仍然可以用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区域同步 微波接入 码分多址 多入多出 迫零 减格-迫零
下载PDF
神经外科加强监护病房镇静剂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庆荣 周建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573-575,576,共4页
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使用镇静剂处于两难境界,既担心躁动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又担心使用镇静剂延误病情判断和抑制呼吸、循环功能,因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存在使用镇静剂的指征。镇静剂的使用除了以镇静为目的外,还用于癫疒间持续状... 对神经外科危重症病人使用镇静剂处于两难境界,既担心躁动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又担心使用镇静剂延误病情判断和抑制呼吸、循环功能,因此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人存在使用镇静剂的指征。镇静剂的使用除了以镇静为目的外,还用于癫疒间持续状态、脑保护以及低温治疗中辅助用药。在使用镇静剂时必需有合适的镇静评分系统,特别是一些客观评价指标。同时,为了达到合理用药目的,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种镇静剂的常规剂量、药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 催眠药和镇静药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庆荣 张鑫 +3 位作者 史继新 王汉东 杭春华 成惠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7期403-406,共4页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讨论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84例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积水21例,其它并发...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讨论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84例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包括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血管内栓塞6例,脑积水21例,其它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5例,肢体功能障碍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脑积水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要积极防治,熟悉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解剖特点,掌握栓塞技巧和手术操作要求,早期引流蛛网膜下腔积血,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围手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直译/异化与意译/归化“和而不同”——中医药英语翻译的辩证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庆荣 宋海英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中医具有科技和中华文化双重属性。中医英译应奉行多元标准的原则,直译/异化和意译/归化动态把握,"和而不同",还要遵守"约定俗成"等语言自身的规律。
关键词 中医药学 语言学 英语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