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实践探索
1
作者 李永霞 张建光 张娟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下能够有效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势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育人实践工作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新时代下能够有效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势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育人实践工作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打造协同育人模式、落实多角度共育共享、成立产教融合联盟、构建多元监管机制等路径开展相关育人实践活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多方同向发力提升育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共育共享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放射治疗
2
作者 张云波 郑丽萍 +3 位作者 李沐阳 赵允正 李锦秋 张建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680-2685,共6页
颅底脊索瘤为少见肿瘤之一,生长缓慢,但具有高的复发倾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采取手术后放疗或根治性放疗。随着放疗技术提高,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治疗、质子治疗和碳离子治疗应用越来越... 颅底脊索瘤为少见肿瘤之一,生长缓慢,但具有高的复发倾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影响,手术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采取手术后放疗或根治性放疗。随着放疗技术提高,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治疗、质子治疗和碳离子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放疗技术对生存影响和不良反应也存在差异。本文对颅底脊索瘤放疗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放疗 质子治疗 碳离子放射治疗
下载PDF
幼儿眼眶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质子放疗1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3
作者 张云波 李沐阳 +2 位作者 郑丽萍 魏清龙 张建光 《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 ASPS)为罕见肿瘤,幼儿患者治疗难以配合,放疗对生长发育存在影响。本文报道一例幼儿患者术后采用质子放射治疗病例。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质子放疗
下载PDF
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建光 《当代临床医刊》 2023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应用后... 目的探讨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照组应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开始负重时间、髋关节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第4d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2w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SuperPATH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颈骨折 安全性
下载PDF
变分自编码器低质量数据生成原因剖析
5
作者 张建光 郭双乐 +2 位作者 曹吉朋 左瑞龙 齐长志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0-24,共5页
从数学角度对变分自编码器目标函数下界和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变分自编码器所生成的样本质量低的两个原因:1)由于识别模型qφ(z|x)表达能力的限制使得后验分布pθ(z|x)偏离目标分布,导致最大化证据下限时没有能够保证最大化对数似然... 从数学角度对变分自编码器目标函数下界和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变分自编码器所生成的样本质量低的两个原因:1)由于识别模型qφ(z|x)表达能力的限制使得后验分布pθ(z|x)偏离目标分布,导致最大化证据下限时没有能够保证最大化对数似然;2)变分自编码器中条件分布pθ(x|z)对应的网络结构把生成数据x和隐变量z之间的概率依赖关系近似为函数依赖关系,即把一个显示概率生成模型用一个隐式概率生成模型来近似实现。该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变分自编码器以及设计其他生成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自编码器 生成模型 重参数化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伟 张超 +2 位作者 邓春彪 张袁 张建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入路组82例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步态参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前入路组、侧入路组术后1、3、6个月的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患肢单支撑时间、单支撑时间占步态周期百分比、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改善,SI、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3个月,前入路组指标改善均优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入路组与侧入路组在上述参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参数,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术后3个月直接前入路方式患者步态恢复程度和髋关节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外侧入路,术后6个月后两种入路方式患者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入路方式 步态参数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早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思路
7
作者 张建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72-0175,共4页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新思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2022年1月份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新思路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2022年1月份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荷丹片、痰瘀同治中西医相结合疗法,比较疗效、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不同干预实施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中,应用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新思路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早期防治 中西医结合 调脂治疗 新思路 效果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建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8-0081,共4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40例/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之后,观察组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 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40例/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之后,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AMQP的分布式系统消息可靠传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魏连秋 张义红 +3 位作者 张建光 马倩 邢春燕 刘伟 《数字通信世界》 2023年第12期51-53,共3页
在分布式环境下,各模块子系统需要通过消息系统来进行通信,消息系统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子系统中进行处理,一旦消息系统发生问题,如消息丢失、消息阻塞、消息系统瘫痪,将使整个业务系统的处理效率低下甚至崩溃而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对消息系... 在分布式环境下,各模块子系统需要通过消息系统来进行通信,消息系统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子系统中进行处理,一旦消息系统发生问题,如消息丢失、消息阻塞、消息系统瘫痪,将使整个业务系统的处理效率低下甚至崩溃而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对消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在研究了现有的可靠性传输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AMQP改进的可靠性传输方案,该方案利用springboot和RabbitMQ实现消息可靠传输、消息可靠存储、消息可靠消费,可对投递异常及消费异常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QP springboot RabbitMQ 消息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的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波 李敬 +3 位作者 刘俊启 郑丽萍 徐燕 张建光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腺癌(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19095例,统计患者2、3、5 a总生存率,并进行HCC、ICC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腺癌(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2010年至2015年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19095例,统计患者2、3、5 a总生存率,并进行HCC、ICC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HCC组和ICC组2 a总生存率分别为44.5%和32.2%(P<0.001),3 a总生存率分别为35.6%和21.7%(P<0.001),5 a总生存率分别为34.6%和20.4%(P<0.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和1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CC组中性别(HR:1.074,95%CI:1.004~1.149,P=0.037)、年龄(HR:0.932,95%CI:0.879~0.988,P=0.019)、人种(HR:1.075,95%CI:1.012~1.142,P=0.018)、分化程度(HR:0.656,95%CI:0.608~0.707,P<0.001)、T分期(HR:0.787,95%CI:0.707~0.876,P<0.001)、N分期(HR:0.869,95%CI:0.790~0.956,P=0.004)、M分期(HR:0.656,95%CI:0.599~0.717,P<0.001)、临床分期(HR:0.636,95%CI:0.563~0.718,P<0.001)、手术(HR:4.461,95%CI:4.143~4.804,P<0.001)和化疗(HR:1.748,95%CI:1.649~1.853,P=0.019)均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ICC组中性别(HR:1.329,95%CI:1.161~1.521,P<0.001)、年龄(HR:0.778,95%CI:0.666~0.909,P=0.002)、分化程度(HR:0.743,95%CI:0.634~0.776,P<0.001)、临床分期(HR:0.606,95%CI:0.474~0.776,P<0.001)、手术(HR:4.611,95%CI:3.856~5.515,P<0.001)和化疗(HR:2.002,95%CI:1.720~2.330,P<0.001)均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ICC比HCC生存预后差,两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应当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腺癌 预后
下载PDF
套袋对苹果果实微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7
11
作者 张建光 王惠英 +3 位作者 王梅 孙建设 刘玉芳 Larry Schrader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2-1087,共6页
生长季晴天,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温度变化规律各有不同。就日最高温度而言,以西南方位套袋果最高,东北方位套袋果最低,二者相差8.13℃。除了东北方位以外,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一般低于裸露果2 .95~6 .6 7℃。一天中,不同方位套袋果日... 生长季晴天,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温度变化规律各有不同。就日最高温度而言,以西南方位套袋果最高,东北方位套袋果最低,二者相差8.13℃。除了东北方位以外,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一般低于裸露果2 .95~6 .6 7℃。一天中,不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与裸露果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日照和气温能更直接地影响裸露果。在正常套袋前提下,袋内、外湿度差异不大,袋内湿度主要受袋外环境湿度的影响。生长季晴天,外袋温度和外袋与内袋之间的温度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度超出最高果温8.6℃。而袋内气温和果温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仅差0 .4℃,说明袋内果温直接受袋内气温的制约。一天中,袋内最低温度和最高湿度一般出现在6 :0 0左右,而最低湿度和最高温度出现在16 :0 0左右,袋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0 98.4 x- 1.35 34。日照强度或气温与套袋果日最高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 .0 4 6 8x+8.91和y=1.4 11x- 2 .4 4 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苹果 果实 微域环境 相关性
下载PDF
高温、强光对苹果树冠不同方位果皮的氧化胁迫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建光 李英丽 +2 位作者 刘玉芳 邸葆 孙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76-1980,共5页
自然条件下,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抗氧化胁迫能力有很大差异。树冠西南面最易发生高温和强光胁迫。生长季晴天树冠西南面果实接受的日最大光照强度比其它4个方位(东北、东、北、西北)高600~1260μmol穖-2穝-1,果面日最高温度比其它4个方位... 自然条件下,树冠不同方位果实抗氧化胁迫能力有很大差异。树冠西南面最易发生高温和强光胁迫。生长季晴天树冠西南面果实接受的日最大光照强度比其它4个方位(东北、东、北、西北)高600~1260μmol穖-2穝-1,果面日最高温度比其它4个方位高5~6.5℃。一般在中度高温强光胁迫条件下,处于树冠西南方位外围充分暴露的果实,其表皮组织中超氧物自由基和MDA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都高于其它方位。果实日灼症状出现前后,表皮组织中SOD和POD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可能与其作用位点及对高温的抗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 POD活性 苹果树 果实 光胁迫 果皮 强光 SOD 表皮 中度
下载PDF
高温强光胁迫对苹果果皮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建光 陈少春 +3 位作者 李英丽 邸葆 张健强 刘玉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45-4651,共7页
苹果果实日烧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最常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果实表面出现褐变。通常认为PPO与植物的酶促褐变密切相关。研究了自然和控制条件下,高温强光胁迫对果实PPO活性的影响,以便揭示高温强光胁迫下苹果果实褐变与PPO活性之间... 苹果果实日烧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生理病害,最常见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果实表面出现褐变。通常认为PPO与植物的酶促褐变密切相关。研究了自然和控制条件下,高温强光胁迫对果实PPO活性的影响,以便揭示高温强光胁迫下苹果果实褐变与PPO活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高温和强光胁迫与果皮PPO活性变化密切相关。就树冠不同方位而言,西南方位是高温和强光胁迫最严重的区域,其外围裸露果实的PPO活性也最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升高,果皮PPO活性也逐渐增强。短时间剧烈升温能够引起PPO活性骤然上升。在同样程度的高温胁迫下,提高环境湿度有利于抑制果皮PPO活性,从而减轻褐变症状的发生。室内外试验一致证实:果实日烧褐变现象与高温强光胁迫下果皮组织PPO活性大幅度提高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高温 强光 胁迫 PPO
下载PDF
苹果果实日灼人工诱导技术及阈值温度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建光 刘玉芳 +1 位作者 孙建设 施瑞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6-448,共3页
使用自制的日灼诱导设备 ,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对活体果实进行田间日灼诱导 ,通过改变诱导室内的气温来控制和调节果面温度 ,从而确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发生日灼的阈值温度。试验证明 :自制的诱导设备运行平稳 ,诱导期间可保持果温基本... 使用自制的日灼诱导设备 ,在无风或微风的晴天对活体果实进行田间日灼诱导 ,通过改变诱导室内的气温来控制和调节果面温度 ,从而确定了不同苹果品种果实发生日灼的阈值温度。试验证明 :自制的诱导设备运行平稳 ,诱导期间可保持果温基本稳定 ,大多数情况下 ,处理期间果面平均温度与实际设定温度的差异小于 0 12℃ ,温度变化幅度一般小于± 0 5℃。本试验所测定的 9个苹果品种日灼阈值温度为( 4 5 9± 0 5 )℃~ ( 4 8 5± 0 5 )℃。光照对日灼发生有重要影响 ,即使在同样的阈值温度下 ,有光的处理果实发生日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日灼 人工诱导技术 阈值温度 果面温度 品种 诱导设备
下载PDF
我国无公害干果产地土壤重(类)金属限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建光 刘玉芳 +3 位作者 郭素萍 李保国 周俊义 王文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无公害生产 土壤 产地 灌溉水 环境互作 限量标准 干果 可持续发展 中国 基础因素
下载PDF
苹果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及光照的影响 被引量:43
16
作者 张建光 孙建设 +1 位作者 刘玉芳 Larry Schrader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3-676,共4页
探索套袋果实微域温湿度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套袋栽培技术。本试验中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研究了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和除袋方法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袋内微域温湿度及其... 探索套袋果实微域温湿度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套袋栽培技术。本试验中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研究了套袋及除袋技术对果实微域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和除袋方法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袋内微域温湿度及其果实表面温度。在一天中不同时刻除袋,套袋果表面温度与气温和裸露果表面温度有所不同。除袋方法对果实温度有一定影响,分次除袋更有利于果实对强光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实 生态环境 套袋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建光 赖必华 +2 位作者 潘俊晖 邱必成 叶剑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984-987,共4页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49岁,平均39.3岁。Denis分类:屈曲...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治疗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7~49岁,平均39.3岁。Denis分类:屈曲型7例,爆裂型18例,不伴有神经损伤临床表现,影像学提示椎体矢状面角度变化大于20°和(或)椎体前缘塌陷大于40%,无椎间盘损伤的表现。伤后3~7d行手术治疗,平均5d。术后8~12个月取出内固定,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内及术后24个月行影像学测量比较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并将术前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均获随访,其中24例最后随访时间为术后24个月,1例为术后30个月。手术时间70~110min,平均90min;出血量120~280ml,平均200ml。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明显矫正,术后即刻及最终随访时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取出后最终随访时矫正无明显丢失,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随访时临床结果良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5.36±1.21)%,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伴有神经及椎间盘损伤Denis分型屈曲型或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不植骨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保留脊柱运动节段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外源物质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苹果果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建光 李英丽 +2 位作者 邸 葆 张健强 刘玉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58,共4页
高温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代谢变化的总趋势是O2-·和MDA含量升高,当胁迫在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超过一定限度,SOD和POD活性下降.外源自由基产生剂能够增加内源O2-·的含量,同时极显著提高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代谢变化的总趋势是O2-·和MDA含量升高,当胁迫在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超过一定限度,SOD和POD活性下降.外源自由基产生剂能够增加内源O2-·的含量,同时极显著提高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温度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O2-·含量增加14.52%~61.70%;SOD活性提高1.07~1.66倍.不同种类外源活性氧产生剂对内源O2-·含量的影响效能有所不同.碱性二亚硫酸钠可直接产生O2-,所以诱导内源O2-·合成的效果更大一些.不同种类外源物质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果实表皮组织SOD和POD活性,提高果实的抗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物质 高温胁迫 苹果 果实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苹果果实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建光 刘玉芳 +1 位作者 孙建设 Larry SCH RADER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06-1310,共5页
光照强度对于果实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一天中 ,日落后和日出前 ,果实表面温度都接近气温。树冠外围暴露果实表面温度主要来源于气温和由于吸收光能后转化成热能所增加的温度。当光照强度较低和持续时间较短时 ,光照对果实表面温度... 光照强度对于果实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一天中 ,日落后和日出前 ,果实表面温度都接近气温。树冠外围暴露果实表面温度主要来源于气温和由于吸收光能后转化成热能所增加的温度。当光照强度较低和持续时间较短时 ,光照对果实表面温度的影响较小。不同月份光致果实温度增加的幅度有所不同 ,6~ 10月日光致最大果实温度的变化幅度范围为 14 .4 6~ 18.98℃。光照强度与光致果实增温具有极显著相关 ,其回归方程为 Y=0 .0 0 88x+6 .0 97,r=0 .4 3382 * * 。遮荫由于减少了果实表面接受的光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苹果 果实 果实表面温度
下载PDF
苹果果面日最高温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建光 刘玉芳 +2 位作者 孙建设 施瑞德 谭格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0-855,共6页
一天中 ,苹果果实表面最高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生长季自动监测果实表面温度的变化 ,并与设置在监测树旁边气象记录仪数据对比 ,揭示出树冠西南部果实表面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呈高度相关... 一天中 ,苹果果实表面最高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生长季自动监测果实表面温度的变化 ,并与设置在监测树旁边气象记录仪数据对比 ,揭示出树冠西南部果实表面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呈高度相关。结果还表明 :日照和气温是导致果实表面高温 (>45℃ )的两个主要因子。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两个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果实高温是否发生 ,但气温的作用更为重要。一般在晴天 ,树冠西南部果实表面高温通常出现在 1 3 :3 0~ 1 5 :5 0。果实达到临界日烧高温 (>45℃ )的综合气象条件是 (1 0 :0 0~ 1 6 :0 0平均值 ) :日照 >5 80 W/m2 ;气温 >3 1 .8℃ ;风速 <1 .0 m/s;相对湿度 <3 0 %。气温、日照、风速和相对湿度与果实表面温度都呈高度相关 ,其多元回归方程为 :果实表面温度 (℃ ) =1 9.7+0 .842×气温 (℃ ) +0 .0 0 989×日照 (W/m2 ) - 2 .0 8×风速 (m/s) - 0 .1 48×相对湿度 (% ) ,r2 =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果面日最高温 气象因子 日照 气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