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季秋海棠BsMYB62的抗旱性功能研究
1
作者 刘保国 张艳文 +4 位作者 姚珂心 史志坤 李菲 李永华 张开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目的】以前期从四季秋海棠叶片中克隆得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BsMYB6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方法】对四季秋海棠MYB62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BsMYB62基因在四季秋海棠根、茎、叶、雄花... 【目的】以前期从四季秋海棠叶片中克隆得到的R2R3型MYB转录因子BsMYB62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功能。【方法】对四季秋海棠MYB62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BsMYB62基因在四季秋海棠根、茎、叶、雄花和雌花5个组织部位中的表达情况;构建BsMYB6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转化到拟南芥,观察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植株在萌发期和幼苗期遭受干旱胁迫时的生长表型、种子萌发和根长情况,测定各株系在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时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以及转基因株系中BsMYB6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BsMYB62定位于四季秋海棠的细胞核,其在根、茎、叶和雌雄花中均有表达,其中以根和茎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在MS培养基中,野生型拟南芥和3个BsMYB62过表达转基因株系(OE1、OE2和OE3)的发芽率和长势均无显著差异,而在200 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培养基中,OE1、OE2和OE3在胁迫处理后前2 d的发芽率及主根长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幼苗长势也明显优于野生型。置于培养土中干旱胁迫1 d时,OE1、OE2和OE3的BsMYB62即被显著诱导;干旱胁迫13 d时,OE1、OE2和OE3的F_(v)/F_(m)、叶绿素含量、Pro含量以及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而MDA含量则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结论】BsMYB62基因通过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潜能和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其对干旱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秋海棠 BsMYB62转录因子 亚细胞定位 组织特异性表达 干旱胁迫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新农科课程的实践与改革——以“园林植物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逯久幸 刘红利 张开明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在后疫情与大数据交织的特殊时期,新农科课程的改革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契机。文章以“园林植物学”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实例。改革措施包括优化整合... 在后疫情与大数据交织的特殊时期,新农科课程的改革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契机。文章以“园林植物学”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的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实例。改革措施包括优化整合课程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和改革课程考核体系等内容。经过实践,证明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改革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增加了师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文章还进一步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未来的改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 中国慕课 雨课堂 微信公众号
下载PDF
轮式刀头超声滚压设备的优化设计及加工验证
3
作者 孙兆星 张开明 +1 位作者 朱林 刘爽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6,共11页
通过超声滚压对压气机叶片进行强化可以延长叶片的工作寿命,但由于叶片根部结构受限,常规的超声滚压设备难以对根部受限空间进行加工。为使得超声滚压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此类空间,在改进了超声滚压刀头结构后,将刀头尺寸的影响加入到变... 通过超声滚压对压气机叶片进行强化可以延长叶片的工作寿命,但由于叶片根部结构受限,常规的超声滚压设备难以对根部受限空间进行加工。为使得超声滚压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此类空间,在改进了超声滚压刀头结构后,将刀头尺寸的影响加入到变幅杆尺寸的优化设计考虑因素中,借助Abaqus与Matlab软件的联合仿真,获得了在安装刀头时具有稳定纵振频率与放大系数的变幅杆尺寸,并完善了超声滚压设备的整体设计。通过加工平板试样件分析了该设备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基于此筛选出最优加工参数并在弯曲疲劳振动试样件上进行疲劳性能实验,加工后的试样件疲劳寿命有所提升。在叶片类结构件根部受限空间进行了加工实验,加工后试样件的表面完整性有明显提升。对受限空间的成功强化证明了该轮式刀头超声滚压设备可以应用于如压气机叶片根部等具有狭窄受限空间的零件,并有望进一步提升一些具有复杂特征结构零/部件的表面完整性与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变幅杆设计 受限空间 表面完整性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四季秋海棠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4
作者 李逸菲 王瑞博 +5 位作者 夏惠婷 任璞玉 赵丹丹 秦肖洁 李永华 张开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以四季秋海棠‘超级奥林匹克’叶片为外植体,探索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筛选浓度;将外源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遗传转化,探索优化预培养、侵染液浓度(OD600)、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25 mg·L^(-1... 以四季秋海棠‘超级奥林匹克’叶片为外植体,探索愈伤组织对卡那霉素筛选浓度;将外源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进行遗传转化,探索优化预培养、侵染液浓度(OD600)、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结果表明,卡那霉素最适浓度为25 mg·L^(-1)。将四季秋海棠BsRbohD外源目的基因导入愈伤组织,经转基因植株分子鉴定,共获得两组不同遗传转化条件阳性植株共12株,分别为:预培养2 d、侵染液浓度OD_(600)=0.7、侵染时间10 min、共培养4 d,阳性率为11.1%;预培养1 d、侵染液浓度OD_(600)=0.7、侵染时间8 min、共培养4 d,阳性率为58.8%。研究初步建立农杆菌介导四季秋海棠稳定遗传转化体系,为深入开展分子设计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秋海棠 组织培养 外植体 遗传转化体系
下载PDF
Cu胁迫对黄菖蒲和马蔺Cu富集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开明 佟海英 +1 位作者 黄苏珍 原海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分对Cu的富集量分别达2 933.93和5 614.56μg.g-1、2 586.83和8 846.44μg.g-1,地下部分对Cu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表明这2种植物为潜在的Cu富集植物。低浓度(1、3和5 mg.L-1)Cu胁迫下,2种植物对Mn、Ca、K和Mg的吸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高浓度Cu胁迫可导致各营养元素吸收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马蔺 CU胁迫 营养元素 吸收
下载PDF
水生花卉黄菖蒲Cu^(2+)胁迫抗(耐)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开明 黄苏珍 +2 位作者 原海燕 苏杰 仇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7-220,共4页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黄菖蒲在不同Cu2+浓度处理下的生长特点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的生长对Cu2+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根系净伸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黄菖蒲在不同Cu2+浓度处理下的生长特点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的生长对Cu2+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根系净伸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高浓度下均下降;胡萝卜素含量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Cu2+胁迫早期,SOD和POD对黄菖蒲的抗Cu2+氧化胁迫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而在后期CAT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了黄菖蒲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不同酶对Cu2+协迫具有协调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CU^2+ 胁迫 抗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中国胡椒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开明 郑服丛 +2 位作者 黎乙东 陈锦平 刘清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69-76,共8页
1982—1990年,从海南、云南、广东省13个县(市)的60多个发生胡椒瘟病的胡椒园采集大量带菌材料的样本,经分离获得65个疫霉菌株,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ara parasitica Dast.)和竦淑疫霉(P.capsici Leon.)两个种。这是国内首次报道。... 1982—1990年,从海南、云南、广东省13个县(市)的60多个发生胡椒瘟病的胡椒园采集大量带菌材料的样本,经分离获得65个疫霉菌株,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ara parasitica Dast.)和竦淑疫霉(P.capsici Leon.)两个种。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65个菌株中,寄生疫霉为34株,辣椒疫霉为31株,两者的比例接近1:1。这两个种对中国主要胡椒植区的胡椒瘟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有菌株的支配型中,两个种都以A^2占大多数,而且都存在个别同宗配合和中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疫霉 交配型
下载PDF
体外研究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对表皮通过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刘玉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揭示T细胞在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T细胞与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检测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通过时间产生的影响 ;采用3 H胸腺嘧啶核苷 ( 3 H TdR)标记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基底层有丝分裂S期细胞 ,放射自显影法... 目的 揭示T细胞在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T细胞与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的方法检测银屑病T细胞对表皮通过时间产生的影响 ;采用3 H胸腺嘧啶核苷 ( 3 H TdR)标记体外培养的皮肤组织基底层有丝分裂S期细胞 ,放射自显影法追踪标记细胞从基底层到颗粒层的表皮通过时间。结果 未受T细胞作用的银屑病皮损表皮通过时间为 ( 4 .5± 2 .1)天 ,较正常人皮肤 ( 11.5± 3 .8)天显著缩短 (P <0 .0 1) ;银屑病外观正常皮肤 ( 8.7± 3 .2 )天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银屑病外观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分别与银屑病T细胞共培养后 ,表皮通过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 表皮通过时间缩短 ,表皮周转速率加快是银屑病皮损重要的表皮动力学改变 ,与银屑病皮损形态学改变密切相关 ;银屑病T细胞可以影响正常皮肤的表皮通过时间 ,表明T细胞在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表皮通过时间 ^3H胸腺嘧啶核苷 体外培养
下载PDF
海南湛江柑桔疫霉种的鉴定及交配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开明 黎乙东 郑服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 1988~1990年,从海南和湛江地区发生柑桔脚腐病的11个柑桔园采集了大量的病组织和病株基部的土壤样品,经分离共获得48个疫霉分离菌,根据孢子囊形态、脱落性、卵孢子产生、最高生长温度和淀粉利用能力等将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 R.E.& E.H.Smith)和辣椒疫霉(P.capsici Leonian)。这三种疫霉均是柑桔树的致病菌,其中寄生疫霉和柑桔褐腐疫霉的出菌率高,认为是这两个地区柑桔脚腐病的主要致病菌,而辣椒疫霉在中国柑桔园是首次发现。交配型测定结果以寄生疫霉的A^1,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类果树 柑桔疫霉 鉴定 交配型
下载PDF
PCR技术在皮肤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开明 王春芳 +1 位作者 唱文娟 李慧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3-134,共2页
采用PCR技术对68例皮肤结核及相关疾病进行结核杆菌基因扩增,结果寻常狼疮19/21例为阳性,疣状皮肤结核5/5例阳性,颜面粟粒性狼疮1/23例阳性,而硬红斑均为阴性,结显示PCR是皮肤结核一种快速、简便及敏感性高的... 采用PCR技术对68例皮肤结核及相关疾病进行结核杆菌基因扩增,结果寻常狼疮19/21例为阳性,疣状皮肤结核5/5例阳性,颜面粟粒性狼疮1/23例阳性,而硬红斑均为阴性,结显示PCR是皮肤结核一种快速、简便及敏感性高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结核 PCR技术 诊断 结核
下载PDF
骨髓,银屑病的发病“中枢”?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01-503,共3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银屑病研究的最新报道 ,分析了银屑病的免疫学发病特点 ,提出骨髓可能是银屑病发病“中枢” ,并预见了在这一发病模式下银屑病的研究前景 ,这一理论旨在探讨将银屑病研究带向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 骨髓 银屑病 免疫学 T细胞
下载PDF
牡丹不同生育期茎与根系糖组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开明 王翠丽 +2 位作者 王丹 栗燕 李永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胡红’为材料,利用DionexICS-3000离子色谱仪对7个生育期中茎与根系韧皮部糖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牡丹不同生育期根系与茎中糖组分的转运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蔗糖含量在主根中先下降后...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胡红’为材料,利用DionexICS-3000离子色谱仪对7个生育期中茎与根系韧皮部糖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牡丹不同生育期根系与茎中糖组分的转运规律.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蔗糖含量在主根中先下降后上升,而侧根中则逐渐下降;圆桃期时主根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上升明显,分别比显蕾期增加75.34%和73.68%,开花期达到最高.每个生育期上、中、下茎段中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且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立蕾期开始缓慢下降,开花期降到最低,下茎中的蔗糖含量下降幅度最大(43.55%).根和茎中蔗糖含量开花期均降到最低,从圆桃期开始茎逐渐高于根系,谢花期时茎中蔗糖含量比根中高出48.9%.在每个生育期,茎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高于根系,根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茎中相比差异性显著.分析表明,牡丹立蕾期时根系中蔗糖开始转变成葡萄糖和果糖,茎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为开花供应能量;谢花期时,根和茎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开始下降,蔗糖含量则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生育期 糖组分
下载PDF
中国橡胶树疫霉种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开明 黎乙东 +1 位作者 郑服丛 黄庆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85-97,共13页
1982—1988年从海南省10个县21个植胶场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州4个县9个植胶场采集橡胶树地上部的各种疫霉病害的样本,通过分离、提纯,共获得172株疫霉分离菌。经鉴定有以下5种疫霉: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辣椒疫... 1982—1988年从海南省10个县21个植胶场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州4个县9个植胶场采集橡胶树地上部的各种疫霉病害的样本,通过分离、提纯,共获得172株疫霉分离菌。经鉴定有以下5种疫霉: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辣椒疫霉(P.capsici)、密氏疫霉(P.meadii)、寄生疫霉(P.parasitica)和棕榈疫霉(P.palmivora)。其中 P.citrophthora 有91株,占52.8%。其它4种疫霉顺次为45侏,占26.2%,19株,占11.1%,14株,占8.1%;3株,占1.8%。本文对这5种疫霉分别作了种的描述,其中密氏疫霉和寄生疫霉在中国橡胶树上是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疫霉属 病害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弱磁控制的设计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开明 钱东波 陈杰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5,62,共6页
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恒功率弱磁扩速的基本原理以及弱磁扩速难的原因。基于专业电机设计软件RMXPRT和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包MAXWELL 2D,以内置径向式转子磁路结构为例,阐明了弱磁控制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原理和方法,要求所... 阐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恒功率弱磁扩速的基本原理以及弱磁扩速难的原因。基于专业电机设计软件RMXPRT和二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包MAXWELL 2D,以内置径向式转子磁路结构为例,阐明了弱磁控制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原理和方法,要求所设计的电机其恒功率弱磁扩速范围(CPSR)达两倍以上。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设计电机实际的扩速范围,并对满足设计要求(CPSR>2)的弱磁扩速用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瞬态电磁场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电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恒功率弱磁扩速 有限元 ANSOFT
下载PDF
金边黄杨和大叶黄杨的光能吸收分配特征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开明 王珂 +2 位作者 祝亚军 李永华 李永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9-434,共6页
以金边黄杨和大叶黄杨为试材,从光的吸收反射、色素含量、吸收光能的分配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边黄杨的黄色区域具特殊的物理特性,横切面较薄,对光能的反射较多而吸收较少,且色素含量(Chla,Chlb和Car)显著低于其正常的绿色区... 以金边黄杨和大叶黄杨为试材,从光的吸收反射、色素含量、吸收光能的分配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边黄杨的黄色区域具特殊的物理特性,横切面较薄,对光能的反射较多而吸收较少,且色素含量(Chla,Chlb和Car)显著低于其正常的绿色区域.金边黄杨与大叶黄杨绿色区域对光能的分配利用不同,大叶黄杨吸收的光能多用于光化学反应(ФPSⅡ),而金边黄杨则更多地用于热耗散(ФNPQ),这可能与金边黄杨较高的叶黄素循环库(A+Z+V)值有关.光抑制处理后,金边黄杨相对大叶黄杨虽未表现出较强的光保护能力,但是对光抑制过程中的光损伤修复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边黄杨 大叶黄杨 光能分配 光抑制 色素
下载PDF
人骨髓造血细胞经腹腔内和尾静脉注射移植SCID鼠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尹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0,123,共4页
目的 :比较腹腔内与尾静脉注射对SCID鼠进行异种骨髓移植的体内植入能力及GVHD的发生情况 ,为异种骨髓移植构建银屑病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 ,以 4× 10 7的剂量分别经尾静脉和... 目的 :比较腹腔内与尾静脉注射对SCID鼠进行异种骨髓移植的体内植入能力及GVHD的发生情况 ,为异种骨髓移植构建银屑病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 ,以 4× 10 7的剂量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移植于经γ射线预照射的SCID鼠 ,移植后观察GVHD反应及外周血白细胞恢复动力学 ,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中人源性CD4 5 + 细胞比例 ,观察嵌合状态。结果 :单纯尾静脉注射移植组 ,在移植后 2周即出现明显GVHD症状 ,12周仅存活 1例 ;尾静脉注射结合CsA +MTX处理组 ,个别小鼠出现轻度GVHD表现 ,12周存活率 80 % (8 10 ) ;而经腹腔内注射者移植后出现轻度GVHD症状 ,之后逐渐恢复正常 ,12周存活率 70 % (7 10 )。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动力学恢复情况、外周血及骨髓中人CD4 5 + 细胞比例 ,尾静脉注射结合CsA +MTX处理者与经腹膜腔内注射者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骨髓造血细胞可以顺利地由SCID鼠腹腔归巢到骨髓造血组织 ,并能重建骨髓造血 ,腹腔内注射的移植方式不影响植入能力 ,既可达到骨髓移植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髓移植 SCID鼠 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鸡冠花品种间耐热性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开明 李永华 +1 位作者 孔德政 何松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8,共8页
为了研究鸡冠花品种间耐热性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选用耐热品种世纪绿叶"和热敏品种世纪铜叶"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体各成分含量、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及能量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生长的世纪... 为了研究鸡冠花品种间耐热性差异的光合生理机制,选用耐热品种世纪绿叶"和热敏品种世纪铜叶"进行高温胁迫处理,从气体交换参数、叶绿体各成分含量、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利用及能量分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生长的世纪绿叶"叶绿素a含量较高,增加了用于光化学的能量,同时非光化学猝灭(NPQ)中状态转换猝灭(qT)的成分较多,能够帮助及时耗散过剩光能,因此没有发生光抑制现象,其净光合速率(Pn)也较高;世纪铜叶"具有较强的耐受高光强能力,但在高温下,其光合作用因非气孔因素导致下降而发生光抑制,这与高温导致其对光能的利用减少,产生了过多的激发能有关,同时,世纪铜叶"叶绿素a含量较少,能态猝灭(qE)和qT含量较小而光抑制和光损伤猝灭(qI)比例较大,不能及时耗散过剩光能,因此对高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花 高温 机制 光合 耐性
下载PDF
海南岛菠萝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开明 黎乙东 +1 位作者 郑服丛 李锐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89-92,共4页
从海南岛的菠萝植区发生根腐病或心腐病的菠萝上收集大量病组织样本,经纯化获得40个疫霉分离菌株,全部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一个种。所有菌株均为A^2交配型。
关键词 菠萝 病害 疫霉属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白介素8受体A、B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和P75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开明 唱文娟 刘玉峰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 研究银屑病皮损白介素 8受体A、B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 5和P75的表达 ,以了解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银屑病皮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及皮疹消退后的正常皮肤白介素 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进... 目的 : 研究银屑病皮损白介素 8受体A、B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 5和P75的表达 ,以了解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对银屑病皮损、皮损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及皮疹消退后的正常皮肤白介素 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进行染色。结果 : 正常对照皮肤未见白介素 8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皮损部位真皮浸润的单一核细胞可表达白介素 8受体A ,皮损表皮及皮疹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及皮疹消退后的正常皮肤表皮可表达白介素 8受体B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 5和P75 ,但皮损部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皮损处 ,而皮损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 5表达强度又明显高于P75。结论 : 银屑病皮损白介素 8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异常表达 ,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 5的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介素8受体A 白介素8受体B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P55 P75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与银屑病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开明 徐海涛 李新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6-638,共3页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银屑病的研究进展,分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甚至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活性的异常,及这些细胞之间的复杂联系,各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了银屑病复杂的免疫炎性网络,...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银屑病的研究进展,分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甚至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活性的异常,及这些细胞之间的复杂联系,各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了银屑病复杂的免疫炎性网络,因各种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故推测骨髓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免疫细胞 骨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