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T段改变患者心电瀑布图形态特征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芬 蔺军芳 +2 位作者 张录兴 王文龙 张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究ST-T段改变患者心电瀑布图形态特征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该院进行心电瀑布图及传统心电图检查的疑似心脏病患者9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分为ST-T段改变216例及正... 目的探讨究ST-T段改变患者心电瀑布图形态特征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在该院进行心电瀑布图及传统心电图检查的疑似心脏病患者9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分为ST-T段改变216例及正常心电图754例。分析心电图ST段下降、ST段抬高、T波低平、T波负向、T波正向、T波双向波长中心电瀑布图形态特征;采用一致性检验法检测心电瀑布图、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ST-T段改变的一致性;采用四格表法检测心电瀑布图、常规心电图诊断ST-T段改变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正常心电图受检者心电图波及波群TP带、P峰带、PR峰、QPS带、ST带、T峰带、TP带心电瀑布图特征主要表现浅蓝色、亮蓝色、蓝色、红色/黄色/橙色、蓝色、蓝色/亮蓝色、浅蓝色。216例ST-T段改变患者中,156例患者心电图显示为ST段下降,其中68例患者为T波负向,心电瀑布图表现为深蓝色62例(91.18%)、蓝黑色6例(8.82%);73例患者为T波正向,心电瀑布图表现为蓝黑色66例(90.41%)、深蓝色7例(9.59%)。60例患者心电图显示为ST段抬高,其中51例患者为T波正向,心电瀑布图表现为亮蓝色43例(84.31%)、深蓝色6例(11.76%)、淡黄色2例(3.92%)。74例患者存在T波负向,心电瀑布图表现为蓝黑色;124例患者存在T波正向,心电瀑布图随T波幅度呈浅蓝-亮蓝-黄-红改变;12例存在T波低平,心电瀑布图上方随T波幅度呈浅蓝-亮蓝-黄-红改变,下方主要表现为蓝黑色。心电瀑布图诊断ST-T段改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30%、88.73%、90.41%,常规心电图诊断ST-T段改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72.68%、75.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心电瀑布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ST-T段改变的一致性极强,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ST-T段改变的一致性较好。结论ST-T改变患者心电瀑布图具有明显特征性改变,其在诊断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T改变 心电瀑布图 形态特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病情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4 位作者 李波 何勇 柳荫 张利华 薛玉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8期3504-3505,共2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7和70±7,t=9.04,P<0.05)。急性心肌...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7和70±7,t=9.04,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6,79±8和70±7;t=11.10,6.46,P均<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4±9;t=4.64,P<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8±10;t=2.42,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85%者的静息心率(81±9和71±10;t=5.86,P<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7和74±9;t=5.69,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4 位作者 许新录 王选琦 张会军 赵玉宏 贾丽茹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昼夜变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短暂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2 位作者 何勇 李志立 金葵花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方法 :监测 3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中的 72次短暂心肌缺血发作事件 ,分析心肌缺血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停止后的 HRV。结果 :在心肌缺血发作时 ,HRV降低。时域指标 SDAN...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的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方法 :监测 38例冠心病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中的 72次短暂心肌缺血发作事件 ,分析心肌缺血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停止后的 HRV。结果 :在心肌缺血发作时 ,HRV降低。时域指标 SDANN ,r MSSD,PNN50 显著降低 ,频域指标 HF也降低 ,L F未见增加 ,L F/ HF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短暂缺血、迷走神经减弱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描记术 动态 心肌缺血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aVL导联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2 位作者 何勇 李志立 金葵花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根据心电图 a VL 导联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49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组 3 4例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组 15例。根据 a VL 导联 QRS形态分为 A型 (R≥ 3 S,ST段... 目的 :根据心电图 a VL 导联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 49例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右冠状动脉闭塞组 3 4例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组 15例。根据 a VL 导联 QRS形态分为 A型 (R≥ 3 S,ST段压低≤ 1mm)和 B型 (R<3 S,ST段压低 >1mm)。结果 :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时 ,a VL 导联呈 A型变化。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80 .0 %和 79.4% ;右冠状动脉闭塞时 ,多呈 B型变化。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79.4%和 80 .0 %。结论 :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 a VL 导联 QRS波呈 A型者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的敏感、特异性标志 ;呈 B型者是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导联 预测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关动脉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QT正常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二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1 位作者 史俊忠 何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19-719,共1页
关键词 正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QT间期 罕见 室早 危重 类型 判断
下载PDF
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录兴 赵贵锋 杜日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7期878-880,共3页
目的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 (PAF)发生的可行性 ,寻找无创性筛选特发性PAF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方法 对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当的 40名特发性 PAF患者和 4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 )窦律时体表... 目的 为探讨体表心电图 P波离散度预测特发性阵发型心房纤颤 (PAF)发生的可行性 ,寻找无创性筛选特发性PAF患者与健康人群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方法 对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当的 40名特发性 PAF患者和 40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 )窦律时体表心电图的 P波离散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 .结果 特发性 PAF患者 P波离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6 0 .75± 8.31vs42 .10± 7.13,P<0 .0 5 ) ,P波离散度为 5 0ms时筛选特发性 PAF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 .0 %和 6 3.2 % ,阳性预告值和阴性预告值分别为 73.1%和92 .3% .结论 体表心电图 P波离散度可作为无创性预测特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心电图 心房纤颤 PAF
下载PDF
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前后QTc、JTc离散度的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录兴 杜日映 +2 位作者 白旭生 杜苏丰 徐微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QTC JTc 离散度
下载PDF
21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4 位作者 史俊忠 何勇 柳荫 张利华 薛玉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Tdp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Jackman分类法,将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15例,多为药物、电解质紊乱(低钾、镁、钙)及各种原因...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Tdp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根据Jackman分类法,将其分为3种类型。Ⅰ型(间歇依赖性长QT间期综合征)15例,多为药物、电解质紊乱(低钾、镁、钙)及各种原因所致心动过缓基础上引起。Ⅱ型儿茶酚胺依赖型(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2例。1例为儿茶酚胺依赖型,另1例为长间歇依赖型。Ⅲ型(短联律间期室早所致Tdp)4例,其中2例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另2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者,用异搏定终止发作和预防发作有特效,其余对镁盐治疗有效;同时针对不同病因病情采取综合治疗。结果除1例及外伤未来得及治疗死于室颤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后30min^24h以内得到控制。结论Tdp多数为Ⅰ型,均有晕厥发作,部分患者发生心室颤动。Ⅲ型中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异搏定治疗有特效。其余以镁盐及针对病因病情采用综合治疗,均使Tdp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间期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变化
10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3 位作者 许新录 张会军 赵玉宏 贾丽如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昼夜节律 自主神经系统 预后
下载PDF
交界区逸搏合并4相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11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3 位作者 刘军 金葵花 王子宽 丁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2-852,914,共2页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年余,于2007年8月29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3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期...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主因发作性心悸1年余,于2007年8月29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63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5/8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3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左房大(左房前后径38mm),肺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 心脏复合征 早搏 心房颤动
下载PDF
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伴两侧束支交替差异性传导
12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3 位作者 王子宽 何勇 金葵花 李志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8-618,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间断心悸10年,伴发作性胸闷、胸痛20d,于2007年9月3日入院。体检:体温36.5℃,呼吸18次/min,血压110/8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胸廓无畸形,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6次/min,心律不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 1病例报告患者女,44岁。间断心悸10年,伴发作性胸闷、胸痛20d,于2007年9月3日入院。体检:体温36.5℃,呼吸18次/min,血压110/85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胸廓无畸形,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76次/min,心律不齐,各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早搏复合征 束支传导阻滞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下载PDF
间位室性期前收缩三联律致房室传导伪文氏现象一例
13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4 位作者 刘军 薛玉生 吴学勤 何勇 李志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9-929,I0008,共2页
1<正>病例报告患者男,12岁。因查体时发现室性心律失常2d,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主要症状为心悸。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5℃,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75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关键词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律失常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文氏现象
下载PDF
室性早搏二联律射频消融后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14
作者 张录兴 王选琦 +2 位作者 郑强荪 薛玉生 何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45-445,共1页
关键词 室性早搏 二联律 射频消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伴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15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1 位作者 谢宏杰 赵印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9岁.阵发性心慌、气短5年,加重2周,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26次/分,脉搏86次/分,血压90/70 mmHg,心律1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束支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 病例报告 诊断
下载PDF
异位早搏后倒置T波转直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录兴 杜日映 杨欣国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5年第1期37-37,共1页
异位早搏后倒置T波转直立张录兴,杜日映,杨欣国例1,男性68岁,反复阵发性心慌、气短、大汗、头昏。持续时间10~30min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24h动态心电图(AECG)MV... 异位早搏后倒置T波转直立张录兴,杜日映,杨欣国例1,男性68岁,反复阵发性心慌、气短、大汗、头昏。持续时间10~30min后自行缓解。实验室检查:血电解质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为24h动态心电图(AECG)MV5导联记录,见窦性心律的R-R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异位早搏 T波 冠心病
下载PDF
室性早搏舒张晚期发生的窦性P波脱落
17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5 位作者 李波 何勇 柳荫 金葵花 薛玉生 李志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74-874,I0002,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复合征 早搏 心脏传导阻滞病例报告
下载PDF
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18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3 位作者 薛玉生 田建伟 何勇 柳荫 《心脏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 :分析局灶性房颤的发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局灶性房颤患者 6 5例 ,以只有常见型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为对照组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 目的 :分析局灶性房颤的发作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局灶性房颤患者 6 5例 ,以只有常见型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4 0例为对照组 ,统计单个房性早搏 (房早 )总数 ,房颤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 ,能够诱发房颤的房早 (包括直接诱发房颤和诱发房速或房扑转变成房颤 )的数量 ,房早的配对间期 (PP′)和早搏指数 (PI)。大于 1.5 s以上长间歇出现的例数 ,房颤发生前出现房早二联律的例数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例数。结果 :局灶性房颤组共记录到 4 97阵房颤 ,均由房早诱发 ,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P′on T”现象。诱发房颤房早的 PP′ 4 2 9± 96 ms,PI=0 .4 5± 0 .0 9;与诱发房颤的房早非同源的未诱发房颤的房早 PP′5 19± 88m s,PI=0 .5 5± 0 .12 ,两组房早 P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PI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 6 5例患者房颤发作时均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 15例患者有房颤前发生房早二联律。 9例患者在房颤自然终止后出现>1.5 s的长间歇。对照组 4 0例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均有常见型的短阵房速 ,引发房速的第 1个房早 PP′为 5 2 1± 85ms,PI=0 .6 2± 0 .15 ,与局灶性房颤组诱发房颤的房早 PP′和 P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局灶性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下载PDF
始动局灶性心房纤颤的房性期前收缩特征
19
作者 张录兴 郑强荪 +5 位作者 李波 刘军 王海燕 李志立 金葵花 李长庆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局灶性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除与其本身基质有关外,始动或触发机制在其发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是局灶性房颤的主要触发因素。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始动房颤之房早的特征,并探讨房早诱发房颤的心电机制。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纤颤 阵发性 期前收缩 房性
原文传递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旁路不同比例正传1例
20
作者 张录兴 张录民 +4 位作者 郑强荪 刘军 王健 吴学勤 汤雁玲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01-802,共2页
关键词 传导阻滞 房室 动态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