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
作者 张丽帆 马亚楠 +19 位作者 邹小青 张月秋 张奉春 曾小峰 赵岩 刘升云 左晓霞 吴华香 武丽君 李鸿斌 张志毅 陈盛 朱平 张缪佳 齐文成 刘毅 刘花香 侍效春 刘晓清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组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 目的:以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作为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工具,调查我国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并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国东、中、西部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诊的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15例。应用T-SPOT.TB对研究对象进行LTBI筛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地区、体质量指数、病程、吸烟史、基础疾病、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结核病既往史,以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化验结果,风湿免疫病诊断结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POT.TB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3715例研究对象T-SPOT.TB检测阳性者有672例(18.1%,95%CI:16.9%~19.3%)。不同风湿免疫病病种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03,P<0.001),白塞综合征患者检测阳性率最高(44.4%,32/72),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检测阳性率最低(8.9%,4/45)。男性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为23.6%(168/711),明显高于女性(16.8%,504/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3,P<0.001)。不同年龄组风湿免疫病患者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89,P<0.001),51~6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高(24.8%,143/577),16~20岁组检测阳性率最低(8.1%,13/1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1岁(aOR=1.81,95%CI:1.48~2.23),吸烟≥21支/d(aOR=1.66,95%CI:1.15~2.40),有结核病既往史(aOR=3.88,95%CI:2.71~5.57),患白塞综合征(aOR=3.00,95%CI:1.70~5.28)是T-SPOT.TB检测阳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使用大剂量激素(aOR=0.67,95%CI:0.47~0.96)或生物制剂(aOR=0.55,95%CI:0.36~0.84),淋巴细胞计数偏低(aOR=0.39,95%CI:0.25~0.62),低蛋白血症(aOR=0.72,95%CI:0.52~0.99),以及患多发性肌炎/皮肌炎(aOR=0.54,95%CI:0.29~0.99)、系统性红斑狼疮(aOR=0.75,95%CI:0.57~0.99)是T-SPOT.TB检测阴性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风湿免疫病患者总体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为18.1%,各病种T-SPOT.TB检测阳性率差异明显。当患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的使用,淋巴细胞计数偏低,低蛋白血症,以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时警惕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分枝杆菌 结核 感染 免疫学技术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柳叶刀上的长青人生——记我国著名妇科肿瘤诊治专家张志毅教授
2
作者 张志毅 《抗癌》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宫颈癌根治术以Meigs术式为基础,张教授首创分离输尿管术,采用打开输尿管鞘膜、鞘膜内分离法分离输尿管,既可避免术中损伤输尿管,又能减少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451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94%,术后无输尿管瘘发生。
关键词 肿瘤诊治 宫颈癌根治术 输尿管术 专家 妇科 人生 柳叶 5年生存率
原文传递
生物降解地膜对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闫仁凯 张志毅 王玲 倪承凡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 为明确不同材质生物可降解地膜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聚乙烯地膜(PE)、天然产物类(PM1、PM2)、合成聚合物类降解膜[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PM3、PM4、PM5)进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地膜的增温作用、降解性能和不同地膜覆盖下辣椒的生长性状。结果表明,辣椒生育前期(覆膜后0~52 d)是地膜增温的主要时期,覆膜种植主要提高该时期0~5 cm和5~10 cm土层各时间段土壤温度。其中,PM5的增温效果与PE相近,5~10 cm和10~1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比CK(露地种植)提高了2℃以上。地膜覆盖使辣椒株高在覆膜后24~47 d得到明显生长,平均增长了20.28 cm,在覆膜后39 d,PM5比CK提高了8.2 cm;不同覆膜处理的辣椒叶绿素SPAD在覆膜后23 d存在显著差异,PM5和PE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5.67和3.70。地膜覆盖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表现为PM3、PM4、PM5处理的辣椒总产量均显著高于CK,分别提高了4 123、4 445、5 552 kg/hm^(2),其增产效果接近或优于PE,其中PM5对辣椒产量提升的效果最明显。因此,辣椒露天栽培推荐使用厚度为0.01 mm,主要成分为PBAT、PHA的可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降解材质 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面向成果转化推进医工结合的对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宏 黄山 +1 位作者 张志毅 王艳丽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医工结合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需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施主体穿透力不足、学科融合困难、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方法:推进医工结合要注重成果转化,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精准对接,克... 目的:医工结合为高校学科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但需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实施主体穿透力不足、学科融合困难、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方法:推进医工结合要注重成果转化,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精准对接,克服共性技术短板、“死亡之谷”和资本瓶颈。结论:从总体上需要系统构建医工结合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平台+生态”运营体系、制度和文化的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工结合 成果转化 创新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 “平台+生态”
下载PDF
子莲采收期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
5
作者 刘冬碧 揭志辉 +9 位作者 朱丹丹 唐记平 杨良波 张志毅 郑兴汶 张富林 夏颖 程子珍 赖克强 谢世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00-1712,共13页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 【目的】研究加工通芯莲用子莲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运特征,为子莲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太空莲36号和建选17号为供试品种,在江西省广昌县开展微区(3 m^(2))试验。分别在子莲移栽后85天(始收期)、103天(收获早期)、121天(收获盛期)、139天(收获中期)、160天(收获后期)、180天(终收期)采样,测定各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源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转运量,以及汇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增量。【结果】子莲干物质累积总量主要集中在子莲始收期—收获盛期(移栽后85~121天),其中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部位)干物质累积量先增后降,在移栽后139天(花果期末,收获中期)达最高值;莲蓬和果实干物质累积量持续增加;膨大茎开始生长后,干物质累积量迅速增加。叶片、根状茎等源器官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相似,在移栽后139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迅速或逐渐下降;花蕾、果实和膨大茎氮磷钾含量相对稳定;莲蓬氮、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叶片相似,钾的变化与果实相似。子莲氮和钾累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21天,磷积累量主要集中在移栽后85~139天,此期间氮、磷和钾累积量分别占其累积总量的53.9%、61.4%和55.9%。移栽后139~180天,子莲汇器官氮累积量增量在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3.0%、67.8%和29.2%,磷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5%、65.0%和33.5%,钾的分配比例分别为6.7%、40.5%和52.8%,源器官氮磷钾转运量占汇器官累积量增量的比例分别为88.8%、49.9%和77.7%。每生产100 kg通芯莲,子莲植株N、P_(2)O_(5)和K_(2)O最大累积量平均分别为7.50、3.47和9.45 kg,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之比为1∶0.46∶1.26。【结论】收获中期(花果期末)—终收期,子莲植株体内氮磷钾的累积有“莲蓬+果实”和“膨大茎”两个汇,并以果实发育为主,氮和钾的来源以体内转运为主,磷的来源体内转运和吸收各约50%。因此,保证花果期充足的养分供应和成藕期磷素的持续供应是子莲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莲 干物质累积 养分含量 养分累积量 养分转运
下载PDF
场景目标的稀疏序列融合三维扫描重建
6
作者 王超 杨龙 +3 位作者 吴雪峰 刘通 耿楠 张志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829,共11页
针对场景扫描深度图数据量大、匹配误差累积导致重建结果漂移以及耗时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场景级目标的稀疏序列融合三维扫描重建方法.首先,对深度图序列采样以筛选支撑深度图;其次,在支撑深度图子集上划分扫描片段,各扫描片段内执行深度... 针对场景扫描深度图数据量大、匹配误差累积导致重建结果漂移以及耗时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场景级目标的稀疏序列融合三维扫描重建方法.首先,对深度图序列采样以筛选支撑深度图;其次,在支撑深度图子集上划分扫描片段,各扫描片段内执行深度图匹配融合生成表面片段;再次,利用表面片段几何特征执行局部多片段间的连续迭代配准,优化各扫描片段的相机位姿;最后,融合支撑深度图序列生成场景目标三维表面.在消费级深度相机采集的深度图序列和SceneNN与Stanford 3D Scene这2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将稀疏序列融合与稠密序列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配准过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16%~28%,使用8%~54%的数据量即可完成稀疏序列融合,运行时间平均缩短56%;同时,增强了扫描过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显著地提高了扫描场景的重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扫描 稀疏序列融合 相机运动轨迹优化 几何特征匹配
下载PDF
水性苯丙吸波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冯佳勇 韩晓飞 +3 位作者 张志毅 余雯雯 贾兰 何宏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吸波涂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衰减入射电磁波的功能涂料,而水性吸波涂料更具有环保健康的特点。选择炭黑和羰基铁粉作为复合吸波剂,加入水性苯丙乳液中制备成本较低的复合吸波涂层。首先测试了炭黑和羰基铁粉的电磁参数,并计算得出成分为12... 吸波涂料是一种能够吸收和衰减入射电磁波的功能涂料,而水性吸波涂料更具有环保健康的特点。选择炭黑和羰基铁粉作为复合吸波剂,加入水性苯丙乳液中制备成本较低的复合吸波涂层。首先测试了炭黑和羰基铁粉的电磁参数,并计算得出成分为12%炭黑和70%羰基铁粉,厚度为2mm时吸波性能最佳,反射损耗优于-5dB的有效吸收频宽达到9.9GHz,反射损耗峰值达到-28.6dB。然后制备了含12%炭黑和70%羰基铁粉,厚度为2mm的苯丙吸波涂层,测试分析了苯丙吸波涂层的吸波性能以及涂料相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羰基铁粉 苯丙乳液 电磁参数 吸波涂层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
8
作者 许龙 杨谋存 +3 位作者 王薪贺 姜琴 张志毅 朱跃钊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4,234,共8页
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系统容量配置问题,以动态投资回收期、CO_(2)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能为主、投资成本为辅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 随着“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系统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系统容量配置问题,以动态投资回收期、CO_(2)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为优化评价指标,构建了以综合性能为主、投资成本为辅的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优选和智能算法寻优的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并以南京地区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最大矩形法和正交实验法相比,两阶段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验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通过合理配置储能装置的容量,可以平抑设备出力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优化系统性能。此外,不同优化参数方案的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用参数设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多能互补 评价指标 两阶段优化 容量配置
下载PDF
不同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辣椒大田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兴需 王芸 +1 位作者 张志毅 徐翠容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2,共5页
为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辣椒大田生产中的应用,筛选适宜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对比了淀粉基、PBAT+PLA、PBAT+PLA+PHA 3种不同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辣椒大田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以PBAT为主要成分的2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BM2、... 为推动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辣椒大田生产中的应用,筛选适宜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对比了淀粉基、PBAT+PLA、PBAT+PLA+PHA 3种不同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辣椒大田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以PBAT为主要成分的2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BM2、BM3对辣椒株高、开展度、茎粗、根系干质量均有促进效果,且均显著促进辣椒增产,比对照分别增产67.8%、72.7%;2种地膜降解规律适用于辣椒大田生产,残膜不影响农机罢园翻耕作业,在武汉地区春季辣椒大田生产中,可以应用Ⅱ类以PBAT为主要成分的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辣椒 大田生产 低温 降解率
下载PDF
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的影响
10
作者 傅玺豪 朱建强 +4 位作者 范先鹏 张志毅 何绍华 倪承凡 吴茂前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5-84,共10页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和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削减效果,将玉米秸秆生物炭(BⅠ)、烟草秸秆生物炭(BⅡ)与天然矿物(S)按不同比值组合成调理剂,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 为探究秸秆还田后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变化和生物炭复配天然矿物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削减效果,将玉米秸秆生物炭(BⅠ)、烟草秸秆生物炭(BⅡ)与天然矿物(S)按不同比值组合成调理剂,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其对稻田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Fe^(2+))、亚锰离子(Mn^(2+))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苗期—分蘖期,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RS处理(秸秆还田)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和Fe^(2+)含量平均值分别比CK(秸秆不还田)提高1.18 cmol/kg、1.83cmol/kg、194.22 mg/kg。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还原性物质降低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其中,S_(5)BⅠ5(S∶BⅠ=5∶5)、S_(3)BⅠ_(7)(S∶BⅠ=3∶7)、S_(0)BⅠ_(10)(S∶BⅠ=0∶10)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平均值分别比RS降低0.13~0.20、0.23~0.60 cmol/kg;S_(3)BⅠ_(7)的Fe^(2+)平均含量比RS处理降低110.41 mg/kg;除S_(3)BⅡ_(7)(S∶BⅡ=3∶7)外,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烟草秸秆生物炭及其与天然矿物复配比RS处理水稻根系附近土壤溶液Fe^(2+)含量降低幅度在29.78~54.60、8.58~33.57μg/kg。不同复配调理剂处理土壤溶液平均p H值比RS处理提高了0.06~0.29。S_(3)BⅠ_(7)处理有效穗数和实粒质量比RS提高了4.0个/穴、12.4 g/穴。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会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生物质炭与天然矿物复配可以有效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含量和Fe^(2+)产生速率,改善土壤溶液酸碱度,最终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其中玉米秸秆生物炭改善效果优于烟草秸秆生物炭,并且玉米秸秆生物炭与天然矿物以7∶3复配具有最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生物炭 调理剂 秸秆还田 还原性物质
下载PDF
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形成的影响
11
作者 朱丹丹 唐记平 +7 位作者 刘冬碧 裴佳晨 朱建强 杨良波 揭志辉 郑兴汶 张志毅 程子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68,共9页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子产量,与BF处理相比,BF处理基础上不施用氮肥、磷肥、钾肥、镁肥和硼肥处理的子莲产量分别减少了52.4%、9.5%、21.9%、36.2%和15.7%,低镁低硼土壤上不同肥料对子莲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镁肥>钾肥>硼肥>磷肥。产量动态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肥缺乏缩短了子莲快速增产期,收获中后期产量增幅减小。为保证子莲获得较高的产量,需延长快速增产期并提高增长期的增长速率。子莲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任一养分的缺乏都会降低子莲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施用氮肥显著增加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硼肥增加了有效莲蓬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磷肥、钾肥和镁肥增加了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综上所述,低镁低硼莲田氮磷钾镁硼配施可显著提高子莲产量,通过提高子莲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来实现增产,在子莲的收获过程中,通过延长子莲产量快速增产期、提高增长速率可实现子莲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有效莲蓬数 心皮数 结实率 单粒重 低镁低硼土壤
下载PDF
白杨派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
12
作者 许兴华 李善文 +5 位作者 潘瞳 黄启伦 孟宪伟 许兴成 安新民 张志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选择白杨派的毛新杨、银白杨、银腺杨(84K)、银毛杨、截叶毛白杨、鲁毛50等为亲本,开展杂交育种,获得遗传变异丰富的杂种无性系,选育白杨派新品种。对白杨派的21个杂种无性系及对照鲁毛50进行无性系测定,对苗木、1~6 a的胸径、树高及7 ... 选择白杨派的毛新杨、银白杨、银腺杨(84K)、银毛杨、截叶毛白杨、鲁毛50等为亲本,开展杂交育种,获得遗传变异丰富的杂种无性系,选育白杨派新品种。对白杨派的21个杂种无性系及对照鲁毛50进行无性系测定,对苗木、1~6 a的胸径、树高及7 a的胸径、树高、材积等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重比较,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苗木胸径、苗高、1~7 a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等性状的方差分析,除分枝粗度差异不显著外,无性系其他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2.94%~68.88%,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达68.88%;苗木胸径、苗高、1~7 a树高和胸径、7 a材积、冠幅、分枝度、分枝角度、枝下高和冠表面积的广义遗传力在0.7257~0.9668,22个性状属于高遗传力,受强遗传控制;胸径和树高对材积的相关系数呈极显著相关;冠幅、枝下高和树冠表面积对树高、胸径和材积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对7年生无性系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692%;运用主成分第1主成分值和7 a材积多重比较,选出YX-50、峰雄和13-16无性系,材积分别超过对照62.0%、50.9%和28.1%,杂交育种效果显著。选育的峰雄(毅杨1号)、YX-50(毅杨2号)和13-16(毅杨3号)已被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和国审良种。峰雄(毅杨1号)和YX-50(毅杨2号)具有速生、干直等优良特性,适于培育大径材和纸浆材;13-16(毅杨3号)为雄株,具有干直、窄冠等特性,适于城乡绿化和行道树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派 无性系 遗传变异分析 综合选择
下载PDF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志毅 林善枝 +1 位作者 张德强 张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0-261,共12页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遗传机理不明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林木 遗传改良 应用 基因工程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志毅 熊桂云 +4 位作者 吴茂前 范先鹏 冯婷婷 巴瑞先 段申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412,共8页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 为了明确不同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土壤地力培育的影响,以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为对象,通过2个年度(2016—2018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外源有机物(秸秆和有机肥)和耕作方式及其交互作用[稻麦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稻麦秸秆还田配合翻耕(SP),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旋耕(MR),秸秆不还田、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MP),秸秆不还田、不施用有机肥、旋耕深度15 cm(CKR)]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成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SR处理能够降低水稻季土壤容重并增加总孔隙度。相比CKR,小麦季SR处理显著增加>0.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量为7.2%。此外,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易氧化有机碳(EOC)主要受耕作与有机物交互作用影响,酸水解有机碳(LPIc和LPIIc)主要受耕作措施的影响,SR处理的土壤EOC和LPIc含量比CKR提高0.3~2.6 g·kg−1。颗粒有机碳(POC)主要受外源有机物的影响,并且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增加量为0.75 g·kg−1。短期内,外源有机物和耕作及其交互作用对稳定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较小。综上,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有助于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EOC、LPIc和P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轮作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土壤团聚体 活性有机碳 稳定性有机碳
下载PDF
中国爆破振动控制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47
15
作者 张志毅 杨年华 +2 位作者 卢文波 赵根 施富强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共8页
总结了近年来爆破振动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减振控制方法和远程实时爆破振动测试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基于单孔爆破振动基波的叠加组合预测模型,探讨了人性化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标准,对电子雷管精确延迟实现干扰降振的科学研究... 总结了近年来爆破振动波的传播和衰减规律、减振控制方法和远程实时爆破振动测试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基于单孔爆破振动基波的叠加组合预测模型,探讨了人性化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标准,对电子雷管精确延迟实现干扰降振的科学研究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爆破振动安全控制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振动测试 振动控制 振动频率 质点振动速度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电网故障诊断规则提取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志毅 袁荣湘 +1 位作者 杨同忠 刘敏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8-163,共6页
用粗糙集理论进行电网的故障诊断,关键是对知识表的约简。本文以粗糙集理论中的决策表为主要工具,首先将继电保护和断路器的动作信号作为对故障分类的条件属性集,故障区域作为对故障分类的决策属性,建立决策表,然后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 用粗糙集理论进行电网的故障诊断,关键是对知识表的约简。本文以粗糙集理论中的决策表为主要工具,首先将继电保护和断路器的动作信号作为对故障分类的条件属性集,故障区域作为对故障分类的决策属性,建立决策表,然后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适合于进行多峰值函数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用于求解决策表的多个约简,进而进行值约简后抽取出诊断规则。算例结果说明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集 小生境遗传算法 故障诊断 规则提取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志毅 汤文娟 +4 位作者 熊又升 徐祥玉 袁家富 王娟 黄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 采集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设置不添加任何物质和分别添加白云石粉、生物炭、粉煤灰、聚丙烯酰胺和混合改良剂等6个处理,在持续淹水和干湿交替2种水分管理下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测定培养后第30、90、180和360天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水稳性。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改良剂对冷泉烂泥型和冷浸烂泥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达到180d时基本稳定;在持续淹水条件下,改良剂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具有短暂促进作用,且不稳定。在几种改良剂中,粉煤灰和混合改良剂(粉煤灰+生物炭+聚丙烯酰胺)对2种类型冷浸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均表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团聚体 干湿交替 持续淹水 改良剂
下载PDF
基于环形激光的物体内表面扫描
18
作者 曹世界 姚隆兴 张志毅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5-300,共6页
为解决传统线激光扫描方法对于物体内部点云数据获取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环形激光的扫描方法。首先标定出相机的内外参数,进而利用透视投影原理得到激光锥面上部分三维点。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相机坐标系下的圆锥曲面方程。使... 为解决传统线激光扫描方法对于物体内部点云数据获取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环形激光的扫描方法。首先标定出相机的内外参数,进而利用透视投影原理得到激光锥面上部分三维点。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相机坐标系下的圆锥曲面方程。使用Hessian矩阵算法进行光条纹中心提取,再利用锥面标定得到的方程对物体内部进行三维点云数据的获取。获取的点云数据绝对误差小于3mm,相对误差小于0.6%,获取点云速率达到20000p/s。上述方法具有精度高、高效简洁、鲁棒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管道或隧道内壁三维测量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 圆锥面标定 物体内部扫描 三维点云获取
下载PDF
爆炸法处理深层软弱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志毅 杨年华 +1 位作者 杨兵 张翠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37,共4页
试验将袋装排水沙井、堆载预压和深部爆炸加载相结合 ,使深层软弱地基中的爆炸作用产生压实和快速排水固结 ,达到高效加固地基的目的。分析了现场爆炸处理地基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地表沉降量、触探试验值、土样物理力学性质... 试验将袋装排水沙井、堆载预压和深部爆炸加载相结合 ,使深层软弱地基中的爆炸作用产生压实和快速排水固结 ,达到高效加固地基的目的。分析了现场爆炸处理地基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地表沉降量、触探试验值、土样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压缩空腔的变化。认为深部饱和土中爆炸后瞬时峰值压力很大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孔隙水压力值 ,能产生长达 3天的持久排水固结 ,与此同时地表沉降在爆后迅速发生 ,两次爆炸区的沉降量比一次爆炸大很多 ;由爆炸前后触探试验和土样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对比 ,爆炸后土层强度指标有所提高 ,承载力提高 2 0 % ,压缩模量提高了 2 0 %。另外炮孔内空腔体积也扩大了 9倍。试验证明用爆炸法处理深层软弱地基是有效的、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法 试验研究 软弱地基 孔隙水压力 排水固结 压缩空腔 地基处理
下载PDF
核壳结构和层状结构改性剂的制备及其对P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志毅 赵宁 +2 位作者 魏伟 吴东 孙予罕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共4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有纳米SiO2或纳米CaCO3的核壳结构改性剂、含有蒙脱土的层状结构改性剂,并将这些改性剂与聚碳酸酯(PC)混合,考察其对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改性剂后,PC的加工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冲击强度提高30%~50%,拉伸...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有纳米SiO2或纳米CaCO3的核壳结构改性剂、含有蒙脱土的层状结构改性剂,并将这些改性剂与聚碳酸酯(PC)混合,考察其对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改性剂后,PC的加工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冲击强度提高30%~50%,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基本不降低。改性剂还使PC的储能模量降低,损耗模量提高。同时,用扫描电镜对PC及其合金的拉伸和冲击断面进行观察,并观察了改性剂粒子在PC合金中的分散情况,从微观上解释了PC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 PC合金 核壳结构 层状结构 制备 纳米CACO3 聚碳酸酯 观察 影响 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