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肥调控对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侯大山 王瑞文 +9 位作者 宋小颖 张润博 张振冉 王云超 崔瑞秀 刘鑫翠 李光 常苑苑 张广辉 李娟茹 《河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了在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最终实现磷肥减量增效,以当地农户常规施肥为CK,采用小麦季减施磷肥(P2O5纯量计,下同)37.5 kg/hm^(2)、玉米季减施磷肥18 kg/hm^(2)的磷素调控方法,研究了减施磷肥对土壤有效磷含... 为了在冀中南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最终实现磷肥减量增效,以当地农户常规施肥为CK,采用小麦季减施磷肥(P2O5纯量计,下同)37.5 kg/hm^(2)、玉米季减施磷肥18 kg/hm^(2)的磷素调控方法,研究了减施磷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年生产中小麦季、玉米季均较CK减施磷肥1/3,小麦收获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其播前降低20.4%和33.3%,玉米收获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其播前降低22.1%和31.4%;1个周年生产结束后,0~20 cm、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较试验开始前降低11.6%和47.0%。当前土壤磷库水平下,小麦、玉米生产中磷素投入均降低1/3,小麦和玉米产量均能够达到常规施肥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小麦 玉米 磷肥调控 有效磷含量 产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肉中的3种着色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冉 《现代科学仪器》 201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本文建立了超声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肉中的3种着色剂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试剂和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了C18固相萃取柱洗脱液种类和体积。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内,采用该方法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 本文建立了超声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肉中的3种着色剂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试剂和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了C18固相萃取柱洗脱液种类和体积。结果表明:在检测范围内,采用该方法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可达到88.9%-101.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有效检测肉制品中常用着色剂的含量,具有重现性好、快速、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梅肉 着色剂
下载PDF
白洋淀沉积物理化特性及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梁淑轩 张振冉 +2 位作者 秦哲 王瑜 刘录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4-298,共5页
为明确白洋淀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赋存形态,以便理解营养盐在淀内生态环境中的行为,选取表层沉积物,测定了其物理化学参数及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结果表明,白洋淀沉积物组成以黏土为主,属偏碱性钙质土,其阳离子交换量和... 为明确白洋淀沉积物的理化特性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赋存形态,以便理解营养盐在淀内生态环境中的行为,选取表层沉积物,测定了其物理化学参数及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结果表明,白洋淀沉积物组成以黏土为主,属偏碱性钙质土,其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质量比分别为96.55~306.93 cmol/kg、1.42~21.06 g/kg,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比分别为1 608.04~2 350.68 mg/kg、257.48~563.34 mg/kg。氮主要以有机氮形态存在,磷主要以钙磷形态存在。沉积物中总氮与总磷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二者没有同源性,但总磷与有机质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沉积物 理化性质 营养盐 白洋淀
原文传递
白洋淀典型挺水植物净化水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梁淑轩 张振冉 +2 位作者 王云晓 王瑜 刘录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48-3052,共5页
通过在白洋淀建立种植芦苇及香蒲的围隔实验区,研究挺水植物对水质的影响。从2011年7月到8月每周采样一次,共7次。测定水中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 通过在白洋淀建立种植芦苇及香蒲的围隔实验区,研究挺水植物对水质的影响。从2011年7月到8月每周采样一次,共7次。测定水中溶解氧(DO)、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围隔内水质明显好转。在实验组中,香蒲高密度围隔实验区对于水质改善作用最为明显,对DO、SD、TN等改变率分别达到120%、81%、29.41%。而对于水中CODMn、TP去除,第三组中密度芦苇围隔实验区相对更好,其改变率分别达到20%、36%。第七组香蒲与第三组芦苇富营养化指数分别为41.64和44.07,低于同期对照组54.43。因此,在水体修复中可选择种植高密度香蒲、中密度芦苇净化水质,这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净化 挺水植物 白洋淀
下载PDF
从自洋淀内源污染调查探析其环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梁淑轩 秦哲 +1 位作者 张振冉 郝玉芬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围绕白洋淀环境污染现状,对淀中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垃圾及养殖生产造成的水体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入户调查搜集了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和测定,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淀内居民对白洋淀水质具有显著影... 围绕白洋淀环境污染现状,对淀中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水、垃圾及养殖生产造成的水体污染进行了调查分析,入户调查搜集了污染物产生量环境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和测定,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淀内居民对白洋淀水质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居民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提出了政府主导型全民参与相结合的对策与措施,对白洋淀的保护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推动广泛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发挥地域居民在白洋淀保护中的主体性,将成为维持白洋淀湿地健康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内源污染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对策
下载PDF
白洋淀淀内污染调查及整治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秦哲 张振冉 郝玉芬 《中国市场》 2017年第26期233-234,共2页
为实现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的目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有效保护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资料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淀内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 为实现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的目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进行针对性有效保护意义重大。文章采用资料调研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洋淀淀内生活污水排放、生活垃圾排放和旅游产污的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白洋淀 污染调查
下载PDF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韩爱云 张振冉 +3 位作者 解立斌 史君坡 剧慧栋 左晓磊 《肉类研究》 2021年第7期50-54,共5页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要求的提高,对快速、可靠的肉类掺假鉴别需求也不断增加。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散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官能团分子的化学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具有快速、无损...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要求的提高,对快速、可靠的肉类掺假鉴别需求也不断增加。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散射原理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该技术能检测出官能团分子的化学结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具有快速、无损、无污染、简单、可重复等优点,在肉品掺假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研究结果,应用潜力巨大。本文对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类掺假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讨论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肉类掺假 无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长城视觉景观资源及感知区位计算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风华 孙宝磊 +3 位作者 李家慧 李仁杰 邢倩 张振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针对长城遗产价值深度呈现和系统阐释的现实需求,从人与景观交互的关键感知方式出发,定义包含本体要素、环境背景和视觉感知区位信息的长城视觉景观资源新概念,并系统解析长城视觉景观资源的研究意义,以突出视...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针对长城遗产价值深度呈现和系统阐释的现实需求,从人与景观交互的关键感知方式出发,定义包含本体要素、环境背景和视觉感知区位信息的长城视觉景观资源新概念,并系统解析长城视觉景观资源的研究意义,以突出视觉感知在长城美学、功能和文化语义阐释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初步制定长城视觉景观资源语义特征点的选取规则和编码方法,以GIS视域分析为基础提出长城视觉景观资源感知区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支持提取任意栅格的可视语义特征点集合,进而解析该区位的特征点类型结构和空间模式,挖掘隐藏其中的长城景观系统结构、功能、文化和美学等语义信息。以“老龙头—山海关—角山”长城区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5个子系统感知区位信息及其最优区位,可得到整个区段的最优感知区位链。该研究是对长城视觉景观资源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的系统思考,对于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可持续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视觉景观资源 语义特征点 编码方法 感知区位 国家文化公园
下载PDF
郑州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信息提取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贺军亮 关子琼 +1 位作者 张振冉 李仁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5-111,164,共8页
针对不同数据源所提取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差异,该文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8年全球“类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运用参考比较法,剖析郑州建成区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全球城市边界(GUB)数据开展对比... 针对不同数据源所提取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差异,该文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8年全球“类NPP-VIIR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运用参考比较法,剖析郑州建成区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全球城市边界(GUB)数据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类NPP-VIIRS”数据提取的建成区及“GUB”数据均可反映郑州市主城区发展趋势,前者主要反映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后者主要反映土地开发建设情况。2000—2018年,郑州市建成区及“GUB”重心主要向东南方向转移,面积均逐年增加,但各年“GUB”范围均大于“类NPP-VIIRS”数据提取的建成区范围。郑州城市形态的离散程度持续增加,“GUB”所反映的城市空间形态更易受外界干扰。建成区城市边界形状日益复杂,而“GUB”边界形态不规则程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建成区 城市空间扩展 参考比较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