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刮痧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疼痛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改月 陈帅 +4 位作者 颜雪华 张豪斌 陈虹 杨金生 王莹莹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刮痧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疼痛及背根神经节(DRG)和软骨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KOA慢性疼痛的最佳组合模...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刮痧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疼痛及背根神经节(DRG)和软骨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物质(S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五羟色胺(5-HT)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KOA慢性疼痛的最佳组合模式,为临床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按1:5比例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造模组包括模型组、电针组、刮痧组和电针+刮痧组。造模组采用谷氨酸钠碘乙酸关节腔注射法进行造模。干预组大鼠需进行2周的电针和刮痧干预。测定行缩爪潜伏期(PWL)和机械性痛阈值(PW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DRG中NF-κB p65、SP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中IL-6、TFN-α与5-H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比空白组PWL、PWT显著降低(P<0.05或P<0.01),DRG中NF-κB p65、SP相对表达量以及软骨组织中IL-6、TNF-α及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相比于模型组,电针组与刮痧组大鼠PWL、PWT显著升高(P<0.01),DRG中NF-κB p65、SP与软骨组织中IL-6、TNF-α及5-HT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单一治疗组相比,电针+刮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刮痧可显著减少KOA大鼠疼痛相关因子SP、NF-κB p65、IL-6、TNF-α与5-HT的表达,降低大鼠脊髓痛觉敏化程度,最终改善KOA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刮痧 膝骨性关节炎 背根神经节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2
作者 陈帅 张改月 +4 位作者 王莹莹 张豪斌 陈虹 颜雪华 杨金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84-88,共5页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使得目前该病的治愈率极低。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KOA的常规手段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复杂的生理病理机制使得目前该病的治愈率极低。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KOA的常规手段且疗效显著。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治疗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疼痛介质及信号通路等各种因素,从而缓解炎症和疼痛,是临床治疗KOA的有效手段,但确切的机制尚未有明确的阐述,也缺乏对其机制的总结。该文旨在围绕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针刺、艾灸、刮痧、推拿和中药)治疗KOA的机制研究,综述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治疗是如何缓解炎症反应、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为未来探究常用体表刺激技术与药物治疗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针刺 刮痧 艾灸 推拿 中药
原文传递
电针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模型大鼠可溶性SSAO/VAP-1释放的影响
3
作者 李华 李国徽 +2 位作者 王强 郭婕 张改月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80-87,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模型大鼠可溶性SSAO/VAP-1释放及其调节的黏附分子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CIV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15只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模型大鼠可溶性SSAO/VAP-1释放及其调节的黏附分子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CIV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15只假手术组,其余30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将造模完成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电针干预“风池”“悬钟”,频率2 Hz,电流强度1 mA,20 min/次,1次/d,共干预10 d。干预当天开始记录大鼠的体征变化。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平衡试验,采用眩晕测试测定大鼠跳台逃避潜伏时间。治疗结束后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皮质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SSAO/VAP-1及其粘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脑皮质IκB-α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毛色灰暗,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电针干预后大鼠机敏灵活,体质量增加(P<0.05),平衡试验阳性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跳台逃避时间缩短(P<0.01);脑皮质形态、神经元细胞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血样中可溶性SSAO/VAP-1表达水平下降(P<0.01);脑皮质中SSAO/VAP-1调节的粘附分子E-selectin、VCAM-1及炎症因子COX-2、SOD-1表达水平下降(P<0.05或P<0.01);IκB-α阳性表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PCIV模型大鼠眩晕症状及神经元形态结构与功能,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可溶性SSAO/VAP-1释放从而减少炎症细胞的循环募集、减弱炎症对血管的损伤、促进脑组织血循环通畅和前庭血流正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电针 SSAO/VAP-1 粘附分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IΚB-Α
下载PDF
电针调节CD8^(+)T细胞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4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7-1184,共8页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 目的:观察早期电针干预对CD8^(+)T细胞浸润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D8^(+)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早期电针对PD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电针组选取“足三里”“悬钟”进行干预14天,治疗结束后进行转棒、旷场测试,并观察黑质区TH表达及CD8^(+)T细胞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干扰素γ(IFNγ)蛋白及颗粒酶B(GzmB)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小鼠毛色暗淡无光,精神萧瑟,活动减少,肌肉颤动,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精神状态良好。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掉棒潜伏时间延长(P<0.01),运动总距离延长且经过区域中心的速度改善(P<0.01),黑质区TH阳性表达增加(P<0.01),CD8^(+)CD103^(+)T细胞共定位表达率降低(P<0.01),IFNγ含量下调(P<0.05,P<0.01),GzmB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早期电针干预可以提高PD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增加黑质区TH表达并改善神经元损伤,其机制与电针减少黑质区CD8^(+)CD103^(+)T细胞浸润,进一步抑制IFNγ、GzmB分泌,最终降低细胞毒性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CD8^(+)T细胞 酪氨酸羟化酶 表型标记物CD103^(+)T细胞 干扰素γ 颗粒酶B
下载PDF
电针调控Wnt信号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变性的研究
5
作者 李华 赵颖倩 +3 位作者 郭婕 卢苑蓉 张改月 王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BA transpor... 目的:观察电针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突触后标志物桥尾蛋白(Gephyrin)以及树突棘密度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a,Wnt5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D运动功能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MPTP腹腔注射复刻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一天对电针组小鼠开始针刺“合谷”“太冲”穴,同日左旋多巴组小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注射液,各组小鼠干预2个疗程后采用爬杆及悬挂实验评估各组小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纹状体神经元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标记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和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Wnt5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爬杆耗时缩短(P<0.05),悬挂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小鼠神经元细胞稀疏,残留的多巴胺神经元萎缩,胞核皱缩偏移,水肿空泡变性增多;而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神经元细胞形态圆润,水肿变性细胞减少,形态清晰。各组小鼠纹状体抑制性突触前标志物vGAT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纹状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电针组及左旋多巴组小鼠纹状体突触后标志物Gephyrin的阳性表达升高(P<0.05),Wnt5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早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进行电针干预可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机制可能是电针激活Wnt5a信号进而调控抑制性突触,改善纹状体GABA能神经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针 抑制性突触 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 桥尾蛋白
下载PDF
针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改月 王莹莹 +4 位作者 陈帅 颜雪华 张豪斌 陈虹 杨金生 《河北中医》 2022年第11期1916-1920,共5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针灸治疗KOA简便、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本文通过对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类分析,综述毫针、电针、火针、刮痧、温针灸等不同针灸...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针灸治疗KOA简便、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KOA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本文通过对近5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类分析,综述毫针、电针、火针、刮痧、温针灸等不同针灸技术治疗KOA的临床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针灸疗法 综述
下载PDF
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患者便秘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改月 丁新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0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便秘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和腹部按摩,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脑出血便秘即开始治疗,1次/d,连续10天。结果:观察组治疗...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便秘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刺和腹部按摩,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确诊为脑出血便秘即开始治疗,1次/d,连续10天。结果:观察组治疗脑出血后便秘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腹部按摩治疗脑出血后便秘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在保证疗效更显著的基础上,相对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针刺 腹部按摩
下载PDF
通便法治疗盗汗1例
8
作者 李刚 张改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1期78-79,共2页
结合临床辨证,以通便法为则,利用针刺和中药汤剂联合治疗盗汗1例,临床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盗汗 通便法 验案
下载PDF
刮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
9
作者 颜雪华 朱浩 +4 位作者 陈帅 张改月 张豪斌 杨金生 王莹莹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5,共9页
目的:观察刮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炎性因子、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探讨刮痧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刮痧组,每组17只。采用右膝关节腔内注射谷氨酸钠碘乙酸复制KOA大鼠模型。刮... 目的:观察刮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炎性因子、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探讨刮痧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刮痧组,每组17只。采用右膝关节腔内注射谷氨酸钠碘乙酸复制KOA大鼠模型。刮痧组选择右侧“阳陵泉”“血海”进行刮痧治疗,频率为1次/s,按压力度在0.3~0.5 kgf,隔日干预1次,连续干预7次。记录各组大鼠右膝关节周径变化;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性关键小分子酵母Atg6的同素系物(Beclin-1)、微管相关结合蛋白1轻链蛋白酶复合物3Ⅱ/Ⅰ型(LC3Ⅱ/LC3Ⅰ)、泛素相关结合蛋白62(P62)、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膝关节软骨中LC3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右侧膝关节周径明显增大(P<0.01);软骨层有明显的紊乱和缺损,软骨细胞大量坏死,有纤维增生及大量骨小梁破坏;软骨组织细胞凋亡率、IL-1β和TNF-α含量及Caspase-3、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P<0.001),Beclin-1、LC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和LC3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1,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刮痧组右侧膝关节周径缩小(P<0.05);软骨层排列趋于正常,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低;软骨组织细胞凋亡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P<0.05),Caspase-3、P6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Beclin-1、LC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LC3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结论:刮痧能够改善KOA大鼠关节软骨损伤,抑制炎性因子过量释放,减少软骨细胞凋亡率。这可能与上调Beclin-1、LC3的表达,降低P62、Caspase-3的表达,促进KOA大鼠软骨细胞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痧 膝关节骨关节炎 自噬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艾灸与刮痧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穴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帅 张改月 +4 位作者 王莹莹 陈虹 张豪斌 颜雪华 杨金生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刮痧单用与联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阳陵泉”“血海”穴区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其穴区效应的关系及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刮痧组、艾灸...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刮痧单用与联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大鼠“阳陵泉”“血海”穴区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探讨其穴区效应的关系及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刮痧组、艾灸+刮痧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 0.9%氯化钠溶液,其他组大鼠予右膝关节注射50䦛Euclid SymbolmApL碘乙酸钠。造模后14 d,艾灸组于右侧“阳陵泉”“血海”给予艾灸,每穴10 min;刮痧组以平补平泻的手法刮拭上述穴区;艾灸+刮痧组用上述方法先刮痧再艾灸。以上干预措施均隔日1次,共7次。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腿反射潜伏期(TWL);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羟色胺(5-HT)含量及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WT降低(P<0.001),TWL缩短(P<0.001),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HT含量及SP、CGRP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01,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刮痧组和艾灸+刮痧组大鼠PWT升高(P<0.01),TWL延长(P<0.01),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HT含量及SP、CGRP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P<0.001,P<0.05);与艾灸组、刮痧组比较,艾灸+刮痧组大鼠PWT升高(P<0.01),TWL延长(P<0.05),右侧“阳陵泉”“血海”穴区皮肤组织5-HT含量及SP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损伤明显,软骨细胞明显减少,损伤区由不等量纤维组织替代,少量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艾灸组、刮痧组和艾灸+刮痧组软骨细胞增多。结论:艾灸和刮痧可能通过降低“阳陵泉”“血海”穴区5-HT含量及SP、CGRP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穴区微理化环境,调节穴区的“激活”状态,进而抑制软骨细胞坏死和缓解疼痛,起到对KOA的改善作用,并且艾灸与刮痧联用优于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艾灸 刮痧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电针对帕金森病痴呆小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补体依赖性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婕 赵颖倩 +4 位作者 李华 张改月 卢苑蓉 郭盼盼 王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D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CD68^(+)小胶质细胞数及补体(C)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记忆障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帕金森病痴呆(PD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离子钙结合接头分子1(Iba-1)+CD68^(+)小胶质细胞数及补体(C)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改善PDD记忆障碍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单侧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PDD小鼠模型。电针组予“嗅三针”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SYN、PSD-95蛋白的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标记海马CA1区Iba-1^(+)CD68^(+)小胶质细胞及C1q阳性细胞并计算阳性细胞率;ELISA法检测海马CA1区C3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新物体识别认知指数(NORI)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NORI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SYN、PSD-95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ba-1^(+)CD68^(+)小胶质细胞率、C1q阳性细胞率及C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海马CA1区SYN、PSD-95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Iba-1^(+)CD68^(+)小胶质细胞率、C1q阳性细胞率及C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嗅三针”可缓解PD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改善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海马CA1区C1q、C3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痴呆 电针 突触 小胶质细胞 补体C1Q 补体C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