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5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文娟作品
1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9-79,共1页
原文传递
张文娟作品集
2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76,共1页
原文传递
张文娟 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3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I0007-I0007,共1页
关键词 陶瓷艺术作品 张文娟
原文传递
张文娟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4
作者 张文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张文娟,女,1982年出生,河北石家庄人。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讲雕塑与陶艺。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和发表。
关键词 作品选登 陶瓷艺术 艺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景德镇陶瓷 硕士学位 陶艺
原文传递
张文娟陶艺作品
5
作者 张文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I0004-I0004,共1页
下载PDF
张文娟艺术作品
6
作者 张文娟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0-160,共1页
张文娟,女,河北石家庄人,2008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干邯郸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张文 景德镇陶瓷学院 河北石家庄 设计艺术学 2008年 硕士学位 艺术学院
原文传递
进展期胃癌生存预测:基于增强CT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张文娟 张利文 +3 位作者 邓娟 任铁柱 徐敏 周俊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构建的深度学习(DL)模型对进展期胃癌(AGC)1、2、3年生存概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AGC的337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37)和...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增强CT构建的深度学习(DL)模型对进展期胃癌(AGC)1、2、3年生存概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AGC的337例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37)和验证集(n=100)。采用数据增强技术增加训练集的数据量,随后基于术前CT增强静脉期图像构建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DL模型,预测AGC患者1、2、3年的生存概率。经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临床模型,然后联合DL模型和临床模型构建综合模型并绘制其诺莫图。计算各模型的Harrel一致性指数(C-index)和风险比(HR),并应用Kaplan-Meier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比较3种模型对OS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模型、DL模型和综合模型的C-index值分别为0.70(95%CI:0.65~0.75)、0.72(95%CI:0.67~0.76)、0.74(95%CI:0.69~0.78)和0.64(95%CI:0.56~0.71)、0.66(95%CI:0.58~0.73)、0.67(95%CI:0.59~0.74),表明综合模型具有最优的生存期预测能力;三个模型的HR分别为2.72(95%CI:2.06~4.02)、2.88(95%CI:1.89~4.39)、2.72(95%CI:2.13~3.49)和2.11(95%CI:1.43~3.11)、4.32(95%CI:1.66~11.24)、1.89(95%CI:1.36~2.60),均以DL模型的HR最高,表明DL模型预测的高危人群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校准曲线分析显示基于综合模型的诺莫图预测AGC患者1、2、3年生存概率与实际的预后随访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综合模型的净收益优于其它2种模型。结论:基于CT增强静脉期图像利用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DL模型是一种良好的AGC患者生存风险评估模型,对AGC患者生存期的早期预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残差卷积神经网 深度学习 预后
下载PDF
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分析——基于CLASS 2020数据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张文娟 薛诗睿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74,共14页
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提出的“暴露水平—敏感性—适应能力”脆弱性分析框架,综合已有研究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老年... 运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提出的“暴露水平—敏感性—适应能力”脆弱性分析框架,综合已有研究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识别出高、中、低三种社会参与脆弱性特征的农村老年人,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出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脆弱性类别的相关因素,并结合雷达图展现不同类型风险人群的脆弱性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脆弱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仅有少部分老年人群的脆弱程度高且内部差异大;高龄、文化水平低、健康状况差、无配偶、所在村居没有老年活动场所或设施的农村老年人更容易在社会参与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脆弱性。不同特征的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脆弱性差异是由暴露水平、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高暴露性是识别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弱势人群的重要依据,而低适应能力则是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呈现出较高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未来应根据不同特征农村老年人的脆弱性类型及表现,从个体、家庭及社会不同层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以降低高风险人群的脆弱性,防范中、低风险人群的脆弱性进一步上升,增强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社会参与 脆弱性 暴露水平
下载PDF
毒理学课程科普创作和随堂演绎教学改革初探
9
作者 张文娟 谭璐艺 +1 位作者 朱晨雨 张心煜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毒理学是医学和药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属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是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群的重要课程,兼具基础和应用学科特性,对医学人才培养和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毒理学教学实践中,暨南大学卫生... 毒理学是医学和药学重要的基础学科,属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是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知识群的重要课程,兼具基础和应用学科特性,对医学人才培养和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毒理学教学实践中,暨南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完成案例教学的主体课堂后,联合应用课程科学普及创作和案例随堂演绎教学新方法,打造绿色活力的毒理学课堂,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科普创作和实际应用融会贯通,为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源头预防思维和综合诊治防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科普创作 教学改革 案例演绎 临床医学 绿色课堂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张文娟 梁敏 李林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90-92,96,共4页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2023年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肝肾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332,P=0.037);治疗后,2组FPG、2 hPG、HbA_(1c)水平及TC、TG、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12周及随访6个月时2组患者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0%vs. 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效果肯定,相较于传统降糖药物更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肝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 达格列净片 厄贝沙坦片 血糖指标 肾功能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原文传递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11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及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刘曼曼 徐诗联 +8 位作者 张贺博 张瑞 杨如雪 张俊韦 任炳楠 张文娟 刘朝朝 刘文霞 管一春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冷冻囊胚共115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前是否行PGT-A分为PGT-A组(行PGT-A+ICSI,315例)和非PGT-A组(行IVF/ICSI,843例),再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LMWH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为调整混杂因素进行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PSM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单胎活产围产结局的差异。对非PGT-A组和PGT-A组PSM前数据、肝素PGT-A组和肝素非PGT-A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3.8%vs 32.1%,P=0.610)、临床妊娠率(45.4%vs 43.8%,P=0.733)、流产率(28.0%vs 28.4%,P=0.958)、早期流产率(23.8%vs 25.4%,P=0.797)、活产率(31.9%vs 30.1%,P=0.6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59.8%vs 57.6%,P=0.763)、临床妊娠率(59.4%vs 57.6%,P=0.806)、流产率(20.4%vs 14.7%,P=0.448)、早期流产率(16.4%vs 14.7%,P=0.803)、活产率(46.9%vs 49.2%,P=0.7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内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较非肝素组小于胎龄儿(10.3%vs 0.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URSA患者应用LMWH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且行PGT-A助孕应用LMWH患者的围产期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水网结构对多灾害情景的韧性响应研究
14
作者 李锋 张鹏超 +1 位作者 李慧敏 张文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108,共11页
通过识别基础设施系统内部重要节点以提高基础设施韧性,对增强城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水网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统筹调配与水旱灾害防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水网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水网各节点参数与... 通过识别基础设施系统内部重要节点以提高基础设施韧性,对增强城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水网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资源统筹调配与水旱灾害防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水网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水网各节点参数与灾害风险度,采用不同节点攻击策略,使用随机攻击、蓄意攻击和自然灾害3种攻击方式,得到整体网络效率与最大连通子图大小,对水网韧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网结构遭到随机攻击或自然灾害时,破坏节点达80%左右,水网韧性趋近于0;水网结构遭到蓄意攻击时,破坏节点达50%左右,水网结构系统崩溃;在蓄意攻击中,PageRank攻击对水网韧性影响较大;在自然灾害攻击中,水网结构在面对暴雨洪涝时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在网络拓扑结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在工程真实物理状态下对水网结构遭到随机攻击、蓄意攻击与自然灾害后的水网韧性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为水网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韧性 水网结构 节点攻击
下载PDF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游佳 张文娟 +1 位作者 刘晶晶 吴雪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与分析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康复护理,联合组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中医康复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为3个月,比较观察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咽腔收缩率、咽腔收缩持续时间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后,联合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联合组的吸入性肺炎、误吸、营养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进食流质食物的咽腔收缩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联合组咽腔收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咽腔收缩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护理前,且联合组咽腔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3个月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联合组护理3个月后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降低患者进食流质食物的咽腔收缩率,提高咽腔收缩持续时间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中医康复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咽腔收缩率 咽腔收缩持续时间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16
作者 张文娟 李珂云 +7 位作者 冯嘉禾 林乐迎 熊俊 秦静茹 胡衡 李珍妮 贺喆 曹镐禄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s,CaSR)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s,CaSR)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肝组织中CaSR和纤维化相关指标表达,ALT和AST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氨基转移酶含量,天狼星红和VG染色技术观察CaSR抑制剂(Calhex231)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感染组小鼠肝组织中出现大量虫卵且虫卵周围有胶原纤维沉积,形成虫卵肉芽肿,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未感染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整齐,肝组织未见明显胶原沉积,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大量破坏,出现大量假小叶且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化增生;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小鼠肝组织α-SMA、Collagen-Ⅰ和CaSR表达增加,ALT和AST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结构已经严重破坏,且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CaSR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肝组织结构出现破坏,但尚有部分组织为完整结构;VG染色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已呈现出大量粉红色,而CaSR抑制剂干预组小鼠肝组织呈现出部分粉红色,尚有部分完整组织结构。结论:CaSR可能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纤维化 钙敏感受体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静 刘宇 +3 位作者 张文娟 林可可 白小燕 赵欣然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8,72,共5页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问卷调查2023年5-8月在北京市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的社会隔离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及各维度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问卷调查2023年5-8月在北京市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的社会隔离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及各维度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97例老年T2DM患者中189例发生社会隔离,发生率为47.61%,其中家庭维度、朋友维度社会隔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5.11%、49.37%。女性、退休、自理障碍、认知障碍、孤独感及中水平社会参与为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吸烟与中/高水平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朋友维度社会隔离发生率高于家庭维度。需关注女性、退休、有自理障碍、认知障碍、孤独感、低水平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的患者,采取措施减少其社会隔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 社会隔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药用黄精掺伪研究
18
作者 王多梅 胡冲 +4 位作者 蒲婧哲 陈灵丽 杨建波 张亚中 张文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57-46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有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湖北黄精掺伪药用黄精。方法:基于锁核酸(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不同基原药用黄精样品的叶绿体DNA中trnC-petN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常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有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湖北黄精掺伪药用黄精。方法:基于锁核酸(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不同基原药用黄精样品的叶绿体DNA中trnC-petN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常见混伪品湖北黄精特异性差异位点设计筛选探针引物,并对引物及LNA-TaqMan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根据扩增曲线临界循环数(Ct)值的差值计算湖北黄精掺伪比例。结果:基于LNA-TaqMan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湖北黄精并确定掺伪比例,在湖北黄精掺伪1%时,仍可稳定检出。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药用黄精掺伪湖北黄精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黄精 锁核酸-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掺伪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