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MVR蒸发器在煤矿超高矿化度浓水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贺江海 马宝祥 +2 位作者 符红军 杨晓中 张文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反渗透工艺是目前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常用的工艺,该工艺浓缩分质后会产生超高矿化度的氯化钠、硫酸钠浓缩盐水。这种浓缩盐水只能蒸发结晶处理后方可排放,传统的蒸发结晶工艺由于能耗非常高限制了其应用。近来年,相对能耗较低的MVR蒸发... 反渗透工艺是目前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常用的工艺,该工艺浓缩分质后会产生超高矿化度的氯化钠、硫酸钠浓缩盐水。这种浓缩盐水只能蒸发结晶处理后方可排放,传统的蒸发结晶工艺由于能耗非常高限制了其应用。近来年,相对能耗较低的MVR蒸发结晶工艺在国内外得到较多应用。针对煤矿矿井水浓缩的超高矿化度特点,在MVR工艺的基础上对蒸发器进行改良,增设由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原液预热器,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改良制造的MVR蒸发器(150 kg/h)应用于陕西小纪汗煤矿超高矿化度浓水的应用试验中,传热面积由2.80 m^(2)提高至4.89 m^(2),蒸汽消耗量由179.40 kg/h减少到149.85 kg/h,每小时节约30 kg蒸汽,折合标准煤约2.8 kg,节能及碳减排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蒸发结晶 蒸汽机械再压缩技术 能耗分析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谭玉莲 庞宏 +5 位作者 王世容 吴美珍 杨怡 夏薇 张文艺 蔡文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1期79-80,F0003,共3页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 目的评价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口腔医疗中心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6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评估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将2022年7月-12月收治的面神经损伤患者53例设为试验组,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进行病情评估。比较两组评估完成时间、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评估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面神经损伤观察模板对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可明显缩短评估时间,提高评估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观察模板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牛骨生物炭特征及对Cd^(2+)的吸附
3
作者 黄涛 胡林潮 +2 位作者 吴佳楠 张文艺 毛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32-1644,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300、350、400、500、700℃和900℃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300、350、400、500、700℃和900℃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牛骨生物炭进行表征,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牛骨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随热解温度提高而增加,芳构度逐渐增强,孔径与比表面积增大,而挥发分、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减少;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拟合5种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在接近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主导;牛骨生物炭对Cd^(2+)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700℃条件下制备的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平衡吸附量为44.32 mg·g^(-1);随着热解温度增加,牛骨生物炭对Cd^(2+)吸附机制中官能团络合作用减弱,表面吸附、阳离子交换以及π电子配位作用增大。在实际规模化制备牛骨生物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能耗成本以及尾气收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 生物质炭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Cd^(2+)
下载PDF
考虑多运输模式的农村快递共配LRP问题
4
作者 张文艺 《物流技术》 2024年第1期41-53,共13页
为完善农村县-乡-村三级物流寄递体系,满足农村快递发展需要,基于配送资源共享理念,以整合快递、邮政、交通、商贸流通等多产业物流配送资源为导向,提出了基于县域共配的“1+N+N”农村快递共配模式。同时,以优化共配网络为目标,结合县... 为完善农村县-乡-村三级物流寄递体系,满足农村快递发展需要,基于配送资源共享理念,以整合快递、邮政、交通、商贸流通等多产业物流配送资源为导向,提出了基于县域共配的“1+N+N”农村快递共配模式。同时,以优化共配网络为目标,结合县域共配模式分析,针对车辆调度中自有车辆运输和委托运输两种运营方式,设计了联盟自有车辆循环取货、定点定线的客货联运班列运输和社会车辆捎带开环运输三种运输模式,并构建以节点建设成本、车辆运输成本和系统总成本最低为目标,以车辆行驶里程和载重量为约束,考虑同时取送货和多运输模式对应多车型的二级网络选址-路径规划模型,最后设计遗传算法求解乡级节点选址、各下级节点运输服务方式选择及车辆路径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物流 共同配送 选址-路径优化 多运输模式
下载PDF
潜山花岗岩裂缝性储层阵列声波测井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杜惟一 张冲 +2 位作者 韩华洋 赵腾腾 张文艺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2期514-520,共7页
南海琼东南盆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裂缝多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该地区多见花岗岩沉积,因此有效评价花岗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使用阵列声... 南海琼东南盆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裂缝多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该地区多见花岗岩沉积,因此有效评价花岗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模拟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使用阵列声波测井探测不同宽度、不同倾角及不同长度的花岗岩储层进行模拟,总结出不同发育状态裂缝的阵列声波测井响应特征。研究发现:裂缝性地层横波受裂缝宽度变化影响不明显,横波衰减程度与裂缝倾角变化呈反比,与裂缝长度变化呈正比;斯通利波对裂缝宽度、裂缝倾角、裂缝长度等变化均有明显响应,斯通利波衰减程度与裂缝宽度及裂缝倾角均呈正比;在裂缝长度小于0.1 m时,斯通利波衰减程度与裂缝长度呈正比,裂缝长度大于0.1 m之后,斯通利波对裂缝长度变化无明显响应。本文研究结果为采用阵列声波测井方法判断花岗岩储层中裂缝的发育状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声波测井 花岗岩储层 数值模拟 潜山 裂缝
下载PDF
猪粪厌氧消化进程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的有机结合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庄捷 薛锦辉 +1 位作者 赵斌成 张文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81-3291,共11页
针对猪粪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构建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厌氧消化体系,复配生物炭、腐殖酸、粉煤灰3种钝化剂,使用有机碳分级提取法反应最优钝化组中Cu、Zn形态动态变化过程,探索重金属与腐殖质的结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Cu、Z... 针对猪粪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构建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厌氧消化体系,复配生物炭、腐殖酸、粉煤灰3种钝化剂,使用有机碳分级提取法反应最优钝化组中Cu、Zn形态动态变化过程,探索重金属与腐殖质的结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对Cu、Zn钝化效果影响最大的分别为腐殖酸、粉煤灰,钝化Cu、Zn最佳复合比分别为B1 (腐殖酸∶粉煤灰∶生物炭比例为7.5%∶7.5%∶7.5%)、B2 (5.0%∶7.5%∶7.5%)。对腐殖质进行提取发现,体系中的胡敏酸(HA)与富里酸(FA)含量的比值HA/FA呈增加趋势,消化前各处理组沼渣腐殖质中的Cu、Zn主要以FA-Cu、FA-Zn结合形式存在,消化后重金属主要与HA结合,B1、B2中HA-Zn、HA-Cu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生物可利用性明显低于CK。比较Cu、Zn两种重金属稳定态发现:Zn转化稳定态的幅度偏小,主要是由于Zn是两性重金属,较活泼,易与小分子腐殖质FA结合,而Cu主要与大分子腐殖质HA结合,且结合更为紧密。B1、B2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结合形态更为稳定,因此复合钝化剂可以有效降低厌氧消化进程中Cu、Zn的生物毒性。红外光谱分析发现钝化剂增加底物的芳香性,使得其更容易与重金属结合,芳香族、脂肪族化合物、蛋白质和多糖类化合物是主要的重金属结合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厌氧消化 钝化剂 重金属形态 腐殖质 红外光谱分析
下载PDF
微波热解预处理油泥浮渣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户传龙 张大山 +2 位作者 孔萌 毛林强 张文艺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48-58,共11页
针对炼油厂采用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油泥浮渣处置难题,采用微波热解法分离油泥浮渣中的石油烃,达到油分回收的目的。考察了微波功率、泥水比和微波时间对热解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微波热解工艺参数,并对油泥... 针对炼油厂采用气浮法处理含油废水过程中产生的油泥浮渣处置难题,采用微波热解法分离油泥浮渣中的石油烃,达到油分回收的目的。考察了微波功率、泥水比和微波时间对热解效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微波热解工艺参数,并对油泥热解产物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热解各工艺条件对油泥除油率和油分回收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泥水比。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4 min、泥水质量比4∶5时,油泥浮渣平均除油率可达58.03%,并可回收8.12%原油。扫描电镜显示微波热解后,油泥浮渣微观形态改变明显,泥渣表面平滑且孔隙较小。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石油烃各组分显著下降。红外光谱表征分析处理后的油泥浮渣和回收的原油,油泥浮渣中的酰胺类化合物、有机芳香化合物以及芳香族氨基酸等官能团特征峰均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泥浮渣 微波热解 响应曲面 脱油 回收油分
下载PDF
潜流式人工湿地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的微生物特性
8
作者 陈曙平 卢原 +4 位作者 张文艺 李乔 吴科 吴金海 金林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19-223,共5页
农村生活污水经A1/O1/A2/O2设施处理后流入潜流式人工湿地(简称人工湿地),为揭示其生物降解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处的脲酶活性高于出水处的脲酶活性,出水处的脲酶... 农村生活污水经A1/O1/A2/O2设施处理后流入潜流式人工湿地(简称人工湿地),为揭示其生物降解特性,通过脲酶活性和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进水处的脲酶活性高于出水处的脲酶活性,出水处的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出水处脲酶活性越高,总氮的去除效果越好;微生物扩增子测序表明,人工湿地的优势菌门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由进水处到出水处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下降8.41个百分点和12.14个百分点,厚壁菌门上升12.91个百分点;人工湿地进水处、出水处脱氮菌属含量较大,相对丰度分别为20.51%、14.18%,其中,具有异养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菌属也相对丰富,分别为8.54%、7.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O1/A2/O2 潜流式人工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尾水 微生物 脲酶活性 微生物扩增子测序
下载PDF
植物浮岛湿地处理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效果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文艺 姚立荣 +2 位作者 王立岩 赵婷婷 李定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79-284,共6页
为了探讨植物浮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选用女贞、小叶女贞、红冬青和蕙兰4种陆生植物,构建植物浮岛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自然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6d,COD、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为了探讨植物浮岛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选用女贞、小叶女贞、红冬青和蕙兰4种陆生植物,构建植物浮岛湿地,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自然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6d,COD、氨氮、总磷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5%、60%和70%;而在间歇增氧条件下,可使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提高至80%以上,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至5d。动力学分析表明,间歇增氧植物浮岛系统中COD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其中,女贞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591,蕙兰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978。氨氮的降解符合零级反应,女贞和蕙兰对氨氮的降解速率分别为46.32mg/d和43.76mg/d。在间歇增氧植物浮岛湿地中,植物根系及其表面生物膜对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有较好的协同作用。示范工程1a多连续运行表明,人工植物浮岛湿地一年四季对农村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B排放要求。该研究对于指导江南(太湖)及类似地区采用植物浮岛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生活污水处理 植物 植物浮岛 人工湿地 太湖流域
下载PDF
2,4-DCP对若蚓期、成蚓期赤子爱胜蚓毒性效应研究
10
作者 李哲 尹勇 +3 位作者 薛琦 汪昱翰 苏星 张文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498,共13页
广泛使用的2,4-二氯酚(2,4-DCP)是一种常见的难降解有机物,在土壤中有一定的残留。为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分别以生长阶段为若蚓期、成蚓期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两室趋避试验探讨不同暴露剂量2,4-DC... 广泛使用的2,4-二氯酚(2,4-DCP)是一种常见的难降解有机物,在土壤中有一定的残留。为研究其急性毒性效应,分别以生长阶段为若蚓期、成蚓期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两室趋避试验探讨不同暴露剂量2,4-DCP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响应。结果表明,滤纸法测得若蚓期蚯蚓24 h、48 h和72 h-LC 50分别为80.71、76.20、73.64μg·cm^(-2),而成蚓期蚯蚓的分别为82.88、77.63、74.65μg·cm^(-2),略高于若蚓期;蚯蚓的中毒现象表现为部分环节肿大并渗血、躯体颜色变透明、躯体萎缩与断节等。两室趋避试验表明,当土壤中2,4-DCP浓度为10 mg·kg^(-1)时,清洁土壤中蚯蚓占比高于总数的80%,即表现出明显的趋避行为。蚯蚓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70.74μg·cm^(-2)浓度暴露下蚯蚓表皮结构受损,黄色细胞破裂,而88.42μg·cm^(-2)浓度暴露下蚯蚓表皮严重溃烂坏死,纵肌细胞间隙扩大,黄色细胞和肠上皮细胞发生破裂、变性并与肠壁分离;滤纸法暴露24 h时,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随2,4-DCP暴露剂量呈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表现出较明显的低剂量刺激和高剂量抑制效应;低浓度2,4-DCP胁迫下,若蚓体内的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成蚓;长时间高浓度暴露下的若蚓体内SOD活性、CAT活性几乎均低于成蚓。蚯蚓在若蚓期、成蚓期这2个生长阶段对2,4-DCP表现出不同的应激效应,其耐受能力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CP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酶活性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猪粪污厌氧发酵进程中的Cu、Zn钝化调控机制研究
11
作者 苏星 庄捷 +3 位作者 薛锦辉 何方 周进丰 张文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6-223,共8页
厌氧发酵技术是实现猪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效钝化Cu、Zn等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土壤及农产品污染风险仍需持续地开展相关研究。该文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选用腐殖酸、生物炭和粉煤灰制备复合... 厌氧发酵技术是实现猪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主要途径。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效钝化Cu、Zn等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土壤及农产品污染风险仍需持续地开展相关研究。该文以猪粪/玉米秸秆为发酵原料,选用腐殖酸、生物炭和粉煤灰制备复合钝化剂,以厌氧发酵产气率和Cu、Zn稳定态钝化率来优化钝化剂复合比,从Cu、Zn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生物有效态等方面对猪粪污厌氧发酵进程中的钝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腐殖酸、粉煤灰、生物炭的添加比例为发酵系统中干物质量的7.5%、7.5%、5.0%时产气量最高。影响Cu、Zn稳定态钝化率的主次因素并不相同:影响Cu稳定态钝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腐殖酸>生物炭>粉煤灰,腐殖酸∶粉煤灰∶生物炭最佳复合比为7.5%∶7.5%∶7.5%,影响Zn稳定态钝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粉煤灰>腐殖酸>生物炭,腐殖酸∶粉煤灰∶生物炭最佳复合比为5.0%∶7.5%∶7.5%。此外,添加复合钝化剂使得发酵沼渣中Cu、Zn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生物有效态发生显著改变,Cu、Zn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生物有效性降低。复合钝化剂中的有机、无机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厌氧发酵,提高稳定态钝化率,可以安全回用于农业肥料。该研究对于猪粪污的厌氧发酵处置及应用于农业肥料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污 厌氧发酵 重金属 复合钝化剂
原文传递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 被引量:51
12
作者 张文艺 翟建平 +2 位作者 郑俊 王健 李琴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3,共5页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 论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原理、构造及其滤料作用机理,提供了一种利用粉煤灰和粘土生产生物滤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当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研究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几种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基本类型及其组合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计算主要包括滤料体积、滤池总面积、滤池高度、布水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以及污水与滤料的接触时间等。作为实例,对水量为2500m3d小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DC、DN)进行了工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BAF) 滤料 污水处理 有机负荷
下载PDF
潘谢矿区缩小防水煤柱开采实践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文艺 汪文革 +2 位作者 彭卫东 冯震海 疏开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通过总结潘谢矿区 10a来缩小防水煤柱工作面成功的开采实践 ,系统地阐述了潘谢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覆岩破坏规律。
关键词 潘谢矿区 防水煤柱 水文地质特征 覆岩破坏规律 安全措施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的合成及在蓝藻沼液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文艺 范培成 +2 位作者 李秋艳 罗鑫 刘明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l)和壳聚糖(CTS)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PACl-CTS)复合絮凝剂,考察了PACl与CTS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液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ACl-CTS絮凝性能的影响,优化出PACl-CTS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控制在70℃,... 以聚合氯化铝(PACl)和壳聚糖(CTS)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合氯化铝-壳聚糖(PACl-CTS)复合絮凝剂,考察了PACl与CTS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液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ACl-CTS絮凝性能的影响,优化出PACl-CTS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控制在70℃,m(PACl)∶m(CTS)=4∶1,反应时间1 h,pH值为4.通过红外图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PACl-CTS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PACl以一定的晶体结构镶嵌在CTS中,PACl和CT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复配.将合成的PACl-CTS应用于蓝藻沼液废水处理,结果表明,PACl-CTS对浊度、COD、TP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当投加量为21.0 mg.L-1时,浊度、COD、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8.15%、67.78%和84.05%,可作为新型高效絮凝剂应用于蓝藻沼液废水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壳聚糖 PACl-CTS 蓝藻沼液
原文传递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阳离子印染废水脱色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文艺 刘明元 +3 位作者 罗鑫 范培成 李秋艳 田少敏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7-1221,共5页
合成出一种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的阳离子印染废水高效有机脱色剂,考察了双氰胺、甲醛、硫酸铝用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双氰胺:甲醛:硫酸铝=1:2.58:0.35(摩尔... 合成出一种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的阳离子印染废水高效有机脱色剂,考察了双氰胺、甲醛、硫酸铝用量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对双氰胺-甲醛聚合物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合成工艺条件为双氰胺:甲醛:硫酸铝=1:2.58:0.35(摩尔比)、80℃、反应3h.所制脱色剂对分散红167、BES蓝、分散蓝79三种典型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98%以上.脱色机理主要包括吸附电中和作用、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网捕作用.将脱色剂应用于江苏省常州市马杭污水厂混合印染废水的处理,在pH8、投加量17.5mL/L的条件下,脱色率可达96%以上,出水色度从360倍降为10倍,达到GB8978-1996一级A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废水 脱色剂 双氰胺 甲醛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的沿程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文艺 夏绍凤 +1 位作者 翟建平 李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1-74,共4页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推流式反应器,为研究其沿程生化特性,将反应器由下至上分为5个采样区间,考察了有机负荷、NH3-N负荷以及各段生物数量及其活性所引起的沿程生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滤料层高度为180cm... 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推流式反应器,为研究其沿程生化特性,将反应器由下至上分为5个采样区间,考察了有机负荷、NH3-N负荷以及各段生物数量及其活性所引起的沿程生化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滤料层高度为180cm的BAF反应器中,由下至上各区间段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递减规律;在气水比为4.5:1、进水COD为249.5—410.6mg/L、进水NH3-N为7.8—39.6mg/L时,其对COD、NH3-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料层高度〈135cm的区间,去除率分别达到75%、86%以上,硝化菌的活跃层较异养菌的高;对S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料层高度〈75cm的区间,去除率可达到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滤料层高度 沿程生化特性
下载PDF
前置回流式反硝化-硝化组合反应器(UBF-BAF)处理高氨氮制药废水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文艺 姚立荣 +3 位作者 闫刚 赵婷婷 陆丽巧 李定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8-1174,共7页
针对常州市某生化制药公司高浓度氨氮制药废水SBR处理工艺,改用前置回流式UBF-BAF组合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前置式UBF反应器内不仅依次发生了有机物分解的水解酸化和产甲烷的碳化反应,而且还同步发生了含... 针对常州市某生化制药公司高浓度氨氮制药废水SBR处理工艺,改用前置回流式UBF-BAF组合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前置式UBF反应器内不仅依次发生了有机物分解的水解酸化和产甲烷的碳化反应,而且还同步发生了含氮化合物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表现出COD、氨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浓度同步降低.BAF承接经UBF厌氧处理后的出水,与SBR相比具有较高的同步脱碳、脱氮性能,其对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高达84.08%和68.15%.从UBF-BAF反应器中分离出了厌氧氨化细菌和好氧反硝化细菌,从微生物角度进一步表明了UBF-BAF组合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脱氮能力.UBF-BAF适宜的运行参数:pH值为6.4—7.0,水力负荷为0.16—0.39 m.3m-.2h-1.当进水TKN、NH3-N和COD浓度分别为61.18—91.34 mg·L-1、37.9—56.05 mg·L-1和379.04—802.4 mg·L-1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高于80%,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新建企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GB21907—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F BAF 厌氧氨氧化 制药废水 同步脱氮脱碳
原文传递
水生植物-菌藻-生物膜复合生态系统污染物去除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文艺 冯国勇 +4 位作者 张采芹 胡林潮 占明飞 吴凌云 李定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3-2201,共9页
为揭示水生植物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菖蒲(Acorus calamus)、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人工水草(Artificial aquatic plant)、立体弹性填料(Three-dimensional ... 为揭示水生植物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污染物去除特性,以聚草(Myriophyllum spicatum)、菖蒲(Acorus calamus)、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人工水草(Artificial aquatic plant)、立体弹性填料(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filler)为载体,构建5个"水生植物(填料)-菌藻-生物膜"复合生态系统.结果表明,各复合生态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均达到60%以上,其中由聚草复合生态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其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1.4%,81.6%,93.3%;各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符合一阶指数衰减动力学模式;经生物相分析揭示,随着复合生态系统运行延续,附着于水生植物表面上的藻类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但藻的种类及Margalef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同时伴随出现高等微型原生动物,表明复合生态系统水质改善后更适于多种类微生物生存与繁殖;复合生态系统中的菌、藻、水生植物及其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污染物去除特性 指数衰减 Margalef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反硝化聚磷菌菌剂种子液制备条件及除磷机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文艺 陈晶 +2 位作者 邓文 陈萍 周新程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获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菌剂种子液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安徽省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恶臭假单胞菌B8( Pseudo‐monas putida sp .)。利用多聚磷酸盐颗粒(Poly‐P)染色... 为获取高效反硝化聚磷菌(DNPAOs)菌剂种子液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安徽省天长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恶臭假单胞菌B8( Pseudo‐monas putida sp .)。利用多聚磷酸盐颗粒(Poly‐P)染色得到具有高Poly‐P含量的B8菌剂种子液。其适宜的培养条件为:p H 6.5~7.0,温度30~32℃,溶解氧相当于70%~88%饱和溶解氧(摇床转速120~140 r/min),培养时间15~20 h。所得的反硝化聚磷菌种子液B8具有良好的同步反硝化除磷效果,对于污水厌氧/缺氧( A/A )处理,其聚磷率、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9.73%和53.48%,而经厌氧/好氧(A/O)处理磷去除率最高可达94.09%。通过B8胞外聚合物(EPS)提取与磷去除实验表明其对磷酸盐去除源于B8胞内的吸收,而非胞外的生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菌剂 种子液 多聚磷酸盐颗粒 污水处理
下载PDF
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藻浆压滤液特性及微生物种属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文艺 罗鑫 +2 位作者 韩有法 李仁霞 刘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61,77,共8页
对从太湖打捞的蓝藻进行离心脱水后获得藻浆压滤液,其中含有大量藻类细胞液,N、P以及微囊藻毒素(MC LR)含量较高,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引起二次污染。采用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藻浆压滤液,考察了对COD、氨氮、TN、TP、MC... 对从太湖打捞的蓝藻进行离心脱水后获得藻浆压滤液,其中含有大量藻类细胞液,N、P以及微囊藻毒素(MC LR)含量较高,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必将引起二次污染。采用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藻浆压滤液,考察了对COD、氨氮、TN、TP、MC LR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0.40m3/(m2·h)时,出水COD、氨氮、TN、TP、MC L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4%、91.6%、39.6%、13.2%和88.3%。出水COD、氨氮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MC LR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对BAF系统中微生物种属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优势菌种分别为赖氨酸杆菌、气单胞菌、芽孢杆菌、不动杆菌、无色菌、梭状杆菌和假单胞菌,启动期投加的藻毒素降解菌T1在BAF系统中生长良好并形成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浆压滤液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降解 DNA提取 菌种鉴定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