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铈纳米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
1
作者 郑黑姝 张映娟 +3 位作者 韦艳华 黄辉 马翔宇 廖红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96-3501,共6页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 背景: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增加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中的主要问题,研发新的抗菌替代药物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合成一种CeO_(2)纳米酶并进行一系列表征,研究其生物相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eO_(2)纳米酶,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红外分析、拉曼光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表征方法对其形貌、产物成分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实验对CeO_(2)纳米酶的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进行表征。使用CCK-8法评价不同质量浓度(10,25,50μg/mL)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使用平板计数法评价CeO_(2)纳米酶在不同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条件处理后的细菌内活性氧水平变化。结果与结论:①CeO_(2)纳米酶的形貌为棒状,其中Ce^(3+)占Ce^(3+)和Ce^(4+)总和的29.87%,平均晶粒尺寸为7.4 nm;在pH=5.5、含底物TMB的微酸性环境下,CeO_(2)纳米酶和H_(2)O_(2)混合后表现出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在pH=7.4的情况下未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模拟活性。②不同质量浓度的CeO_(2)纳米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均无明显的细胞毒性。③在pH=5.5的微酸性环境中,单独存在CeO_(2)纳米酶(10μg/mL)时,大肠杆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CFU结果下降约0.5个log(P<0.01);在含H_(2)O_(2)(50μmol/L)的微酸性环境中,CeO_(2)纳米酶对大肠杆菌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效果,CFU结果下降约1.5个log(P<0.001)。当CeO_(2)纳米酶单独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当CeO_(2)纳米酶与H_(2)O_(2)共同存在时,大肠杆菌中活性氧水平显著升高(P<0.001)。④结果表明,CeO_(2)纳米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一定的抗菌能力,可在含低浓度H_(2)O_(2)的微酸性环境下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活性,产生活性氧杀灭细菌,进而表现出更优异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纳米酶 纳米材料 抗菌性能 生物相容性 大肠杆菌
下载PDF
无髓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映娟 文春媚 +1 位作者 钟小奕 陈文霞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649-653,共5页
目的:对犬的非感染无髓年轻恒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并观察其根管内新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取5月龄健康杂种犬3只,分别选择其右侧上下颌第一、二、三前牙(牙根均未发育完成)作为实验组,并于拔除牙髓组织后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左侧同... 目的:对犬的非感染无髓年轻恒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并观察其根管内新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方法:取5月龄健康杂种犬3只,分别选择其右侧上下颌第一、二、三前牙(牙根均未发育完成)作为实验组,并于拔除牙髓组织后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左侧同名牙不作任何处理使之自然发育作为对照。术后3个月心内灌注法处死各动物,并用HE染色法观察各牙根管内新生组织的组织学构成。结果:术后3个月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所有样本的根管内壁上均有牙骨质样硬组织沉积,其中94.5%(17/18)的样本除根管内存在新生组织外,在其根尖部也可见硬组织沉积,且管腔有逐渐向根尖闭合的趋势;另有44.5%(8/18)的样本可在其管腔及根尖周观察到聚集成片的炎症细胞。实验组根管内所观察到的新生组织主要为牙骨质样组织、牙周膜样组织和骨样组织。结论:非感染的无髓年轻恒牙经牙髓血运重建术后,其根管内的新生组织主要是牙骨质样组织、牙周膜样组织和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髓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
3
作者 张映娟 陈文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是将其应用于临床的基础。下面就牙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和影响可塑性的因素以及牙髓干细胞可塑性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可塑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年轻恒前牙感染根管内血管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钟小奕 杨亦萍 +2 位作者 陈文霞 张映娟 文春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 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模型观察年轻恒前牙根管内血管再生的组织学状况。方法选择4个半月龄杂种犬1只,建立上颌未发育完成的恒前牙根尖周炎模型,将6颗上颌恒前牙随机分组,对照组3颗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实验组3颗采用根管内血管再生术。将术后1、4、8周的X线片分别与术前X线片进行对比,观察牙根继续发育及根尖炎症的愈合情况。术后8周处死动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根尖闭合情况及根管内容物的构成。结果 X线观察,术后1、4周,2组牙根的根尖孔大小及根尖透射区范围未见明显改变。术后8周,实验组根尖透射区范围缩窄较明显,并出现根尖孔缩窄的趋势,但管壁厚度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根尖透射区变化不一。组织学检查,实验组管腔内可见肉芽组织,其中包含有大量的不规则的类牙本质、类牙骨质和类骨质样钙化物,钙化物以根尖部和管腔内侧壁尤为明显。对照组管腔未见软组织,根尖部有少量的硬组织沉积。结论血管再生术可促使年轻无髓恒前牙的慢性根尖周炎症消退,根管内再生的肉芽组织中有硬组织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血管再生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下载PDF
牙髓血管化再生治疗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钟小奕 陈文霞 +3 位作者 张映娟 文春媚 黄杨 李康婧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9-591,共3页
选择2008-02~2011-09确诊为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孔未闭合的成人患者10例,采用牙髓血管化再生的治疗方法。通过3个月~3年的观察,2例出现术后疼痛,10例均有牙体变色,同时所有患牙根尖区炎症范围均缩小,但牙根后续发育不明显。
关键词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血管化再生
下载PDF
无髓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6
作者 张映娟 文春媚 +1 位作者 钟小奕 陈文霞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在无感染的条件下,对犬的无髓年轻恒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并利用X线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方法:健康5月龄的家犬3只,选择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右侧前牙共18颗作为实验组,拔除牙髓组织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左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 目的:在无感染的条件下,对犬的无髓年轻恒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并利用X线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方法:健康5月龄的家犬3只,选择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右侧前牙共18颗作为实验组,拔除牙髓组织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左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发育。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术前、术中、术后即刻以及术后3个月拍摄X线片,观察手术情况和术后牙根继续发育的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实验组33.3%(6/18)的牙根显示根管壁增厚和牙根长度增加;55.6%(10/18)的牙根有闭合的趋势;66.7%(12/18)的牙齿在MTA下方出现了钙化桥。结论:对无髓年轻恒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可以促进根管腔内新生组织形成,新生的组织有助于牙根长度的增加、管壁的增厚和根尖的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髓年轻恒牙 牙髓血运重建术 X-RAY
下载PDF
上农网展台成为博览会亮点
7
作者 张映娟 《中国农资》 2013年第49期15-15,共1页
本报讯2013年12月15-16日,首届中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上农网作为此次特邀且唯一的农资电商平台,亮相展会T16展台。蓝绿主色调的上农网展台格外清丽并引入注目,尤其是“农资行业的阿里巴巴”更让进场的观众纷纷... 本报讯2013年12月15-16日,首届中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上农网作为此次特邀且唯一的农资电商平台,亮相展会T16展台。蓝绿主色调的上农网展台格外清丽并引入注目,尤其是“农资行业的阿里巴巴”更让进场的观众纷纷驻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博览会 农网 国际会展中心 阿里巴巴 主色调
下载PDF
探析城乡区域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8
作者 张映娟 《好日子》 2022年第10期0148-0150,共3页
随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各个高等学校的不断推广普及,减负这个新的教学话题不断被社会人们广泛提起。减负增效作为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目标之一,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工作的优化,通过小处着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的课堂教学... 随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各个高等学校的不断推广普及,减负这个新的教学话题不断被社会人们广泛提起。减负增效作为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的发展目标之一,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工作的优化,通过小处着手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实践中,获得较好教学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减负提质 策略探讨
下载PDF
Biodentine的材料特性及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萍 张映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11期745-748,共4页
Biodentine是一种生物活性牙本质替代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高纯度的硅酸三钙,而不含有硅酸二钙。Biodentine的固化时间较短,虽然其溶解度较高但几乎不影响材料体积。X-ray阻射性小,孔隙率较低,容积密度较高,抗压强度大且不受潮湿或干燥环... Biodentine是一种生物活性牙本质替代材料,其主要成分为高纯度的硅酸三钙,而不含有硅酸二钙。Biodentine的固化时间较短,虽然其溶解度较高但几乎不影响材料体积。X-ray阻射性小,孔隙率较低,容积密度较高,抗压强度大且不受潮湿或干燥环境影响,抗酸蚀能力强,可增加牙本质抗折能力,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血链球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性。2010年开始,Biodentine广泛应用于牙体修复、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等临床治疗。在临床应用中,Biodentine主要作为永久性的牙本质替代物或是在6个月内作为临时的牙釉质替代物。Biodentine作为一种新型的牙本质替代材料在临床中应用的还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entine 牙科材料 硅酸三钙 理化特性 抗菌活性 牙体修复盖髓术
下载PDF
根管显微镜在检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萍 顾远平 +1 位作者 张映娟 林永华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38-940,共3页
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DOM)在检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颗上颌第一磨牙离体牙为实验对象,分别使用DOM及锥体束CT探查MB2。比较两种方法对MB2的检测情况;并将锥体束CT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评价DOM对MB2... 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DOM)在检测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8颗上颌第一磨牙离体牙为实验对象,分别使用DOM及锥体束CT探查MB2。比较两种方法对MB2的检测情况;并将锥体束CT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评价DOM对MB2的检测效能。结果 DOM和锥形束CT分别在66颗、68颗离体牙中检出MB2,检出率分别为67.3%、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70,P<0.05)。DOM检测MB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75.0%。结论 DOM有助于发现并定位上颌第一磨牙M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根管显微镜 锥体束CT
下载PDF
锥形束CT辅助诊断和治疗Ⅱ型牙内陷根尖周炎一例
11
作者 张映娟 唐春玲 +1 位作者 郑黑姝 廖红兵 《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 2022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牙内陷是一种解剖特征多样的牙体畸形,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Ⅱ型牙内陷内陷程度较大,牙根解剖形态复杂,而锥形束CT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复杂的根管系统,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报道了一例Ⅱ型牙内陷根尖周炎患牙在锥形束CT... 牙内陷是一种解剖特征多样的牙体畸形,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Ⅱ型牙内陷内陷程度较大,牙根解剖形态复杂,而锥形束CT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复杂的根管系统,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本文报道了一例Ⅱ型牙内陷根尖周炎患牙在锥形束CT指导下使用牙科显微镜和超声设备进行根管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内陷 牙科显微镜 超声 锥形束CT 根尖屏障术
原文传递
犬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法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春媚 黄杨 +3 位作者 陈文霞 张映娟 钟小奕 李康婧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犬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法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杂种犬3只,选取牙根未发育完成的上颌恒前牙及下颌恒前磨牙共36个牙根为样本,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后构建血管再生法动物模型。结果:3个牙根未形成血凝块,4个牙根MTA充填不佳,7... 目的:探讨犬年轻恒牙血管再生法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杂种犬3只,选取牙根未发育完成的上颌恒前牙及下颌恒前磨牙共36个牙根为样本,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后构建血管再生法动物模型。结果:3个牙根未形成血凝块,4个牙根MTA充填不佳,7个牙根出现了牙周炎,5个牙根冠折,1个牙根脱落。结论:血凝块的质量,矿化三氧化聚合体(MTA)的充填技术,牙周炎的出现,疼痛等因素对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恒牙 血管再生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