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理论+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探究
1
作者 王南 张景科 +3 位作者 刘小伟 谌文武 张理想 王娟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本文围绕“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开展调查研究,构建“理论+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细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及实施过程。教学模式创新面临强化理论基础、案例更新、新技术及规范融合等... 本文围绕“岩土工程勘察”课程开展调查研究,构建“理论+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细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及实施过程。教学模式创新面临强化理论基础、案例更新、新技术及规范融合等挑战,需要校企合作、增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优化理论学时结构等策略来推动。通过对教学框架的深入探究,以期为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学科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地质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双边滤波石质文物逆向建模及其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张理想 邹红宇 +5 位作者 黄蕾 张景科 刘建辉 李黎 陈卉丽 韩秀兰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6-60,共15页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 石质文物的长期稳定性问题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以大足石刻卧佛前的目犍连菩萨像为研究对象,基于双边滤波算法,将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点云数据导入PCL平台,实现文物表面噪声点的去除,建立包含裂隙结构面在内的菩萨像三维精细化实体模型。基于强度折减原理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菩萨像现存状态展开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双边滤波法去噪后的菩萨像模型平均偏差为-5.0~4.0 mm,标准值为1.1 mm,在去除噪声的同时完整保留了文物表面特征;2)重力荷载下,菩萨像颈部受压,项部受拉;头部裂隙的出现导致内部应力发生重分布,峰值拉应力由项部移动至裂隙端;3)菩萨像头部位移变化与折减系数呈正相关,当折减系数为1.28时,头部位移敏感度急剧增大,向临空面倾倒;4)菩萨像破坏面沿裂隙端、颈部向内部延伸,塑性区体积、最大剪应变增量逐步增大,在两区域形成抛物线贯通破坏面。该研究方法为小型、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石质文物稳定性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石质文物 双边滤波 强度折减法 HOEK-BROWN准则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的白衣寺塔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闫菲菲 张景科 +2 位作者 李周明 郑炜 白东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古塔作为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塔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后续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以兰州市白衣寺塔为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查明目前保存现状,采用位移计、摄影测量技术监测塔身整体位移变化、局部裂隙变化,并通过An... 古塔作为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塔体进行稳定性分析是后续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措施.以兰州市白衣寺塔为例,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查明目前保存现状,采用位移计、摄影测量技术监测塔身整体位移变化、局部裂隙变化,并通过Ansys数值软件模拟白衣寺塔的位移、应力变化,对白衣寺塔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白衣寺塔目前存在倾斜,东西位移整体向西偏移,南北位移整体向南偏移,倾角为南偏西0.394°,塔底部顶部水平偏移量为0.170 m,整个塔体并未产生应力集中,结构表现为全截面受压,应力值在材料强度允许范围内.正常使用条件下,当塔体倾斜到6.41°时,拉应力达到限值,结构将会发生局部或整体失稳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衣寺塔 变形监测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高校动物实验室安全隐患及管理机制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芳 张景科 +1 位作者 田永刚 段天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93-95,共3页
针对新医科建设的交叉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特点,剖析了动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动物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完善、教学用动物实验室监管不到位、研究用动物实验设施控制不严格、动物实验安全防护不到位、实验动物突发... 针对新医科建设的交叉医学、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特点,剖析了动物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动物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完善、教学用动物实验室监管不到位、研究用动物实验设施控制不严格、动物实验安全防护不到位、实验动物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健全等问题,并从确保实验动物来源规范化、推广标准化的动物实验配套设施、建立动物实验安全培训及伦理审查制度、践行动物实验室许可证准入制度、加强动物实验的安全防护、完善动物尸体等危废物处理设施、制定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动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管理机制,可为相关高校动物实验室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高等学校 动物实验室 安全 管理机制
原文传递
高层建筑项目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5
作者 张景科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3期149-152,共4页
高层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施工安全问题。在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共设置4个一级影响因素,16个二级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有多个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较大... 高层建筑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施工安全问题。在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共设置4个一级影响因素,16个二级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有多个二级影响因素的权重值较大,如工程总包与专业分包安全管理合理性、夏季雨季冬季天气作业等,说明这些因素对施工安全有重要影响,对于这类影响因素施工时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以此保障施工过程人员及财产的安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安全风险 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效果评价中的无损检测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威昊 张景科 +3 位作者 王南 石镇山 安程 闫菲菲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0-89,共10页
针对土遗址注浆加固效果的无损检测,以瓜州桥湾城遗址为例,对现场裂隙及试验墙进行探地雷达扫描,使用声波仪、红外线热成像仪对注浆后的裂隙进行持续检测.结果表明,现场裂隙注浆较为饱满,浆-土兼容性较高,但部分张开度大的裂隙注浆后出... 针对土遗址注浆加固效果的无损检测,以瓜州桥湾城遗址为例,对现场裂隙及试验墙进行探地雷达扫描,使用声波仪、红外线热成像仪对注浆后的裂隙进行持续检测.结果表明,现场裂隙注浆较为饱满,浆-土兼容性较高,但部分张开度大的裂隙注浆后出现空洞和收缩缝.通过对裂隙注浆前后的探地雷达扫描数据对比分析,整体反映浆液内部饱满度;对裂隙注浆处持续声波波速的检测反映了浆液强度的变化情况,对比无裂隙处波速可反映局部注浆饱满度;提取分析红外线热成像仪采集的温度数据,可反映细部浆-土兼容性和界面的黏结性.现场应用证明上述无损检测方法较准确地反映了缺陷特征,可以从整体、局部及兼容性等多角度评价裂隙注浆的加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无损检测 效果评价 探地雷达 红外线热成像仪
原文传递
烧料礓石-遗址土注浆浆液工作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文鑫 王南 +3 位作者 张景科 陈银桥 张浩 邱启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4-670,680,共8页
为揭示烧料礓石-遗址土裂隙注浆浆液的工作性能,分析不同水固比、浆液配比、浆液组成(烧料礓石-粉磨遗址土(CGN-G)、烧料礓石-天然松散遗址土(CGN-N))对浆液流变性能、流动性以及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GN-G、CGN-N浆液的稠度系数... 为揭示烧料礓石-遗址土裂隙注浆浆液的工作性能,分析不同水固比、浆液配比、浆液组成(烧料礓石-粉磨遗址土(CGN-G)、烧料礓石-天然松散遗址土(CGN-N))对浆液流变性能、流动性以及泌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GN-G、CGN-N浆液的稠度系数随水固比、浆液配比的减小而增大,流动度、泌水率均与之相反;相比CGN-N浆液,CGN-G浆液的流变指数、流动度、泌水率平均降低3.28%、7.50%、83.62%,稠度系数平均增大3.28%;扫描电镜和颗粒分析试验揭示颗粒微观形貌、比表面积、颗粒堆积状态是影响烧料礓石-遗址土裂隙注浆浆液流变性能、流动性以及泌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证明CGN-G浆液具备更为均衡的工作性能,适宜作为土遗址裂隙注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烧料礓石 注浆浆液 工作性能 颗粒级配
原文传递
白衣寺塔塔基古砖表面风化特征及风化机理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浩 李周明 +2 位作者 郑炜 张景科 邱启波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6-134,共9页
在兰州市气候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衣寺塔塔基长期处于毛细水浸润中,致使塔基古砖表层发育了多种病害.为探明古砖病害类型、风化程度与风化机理,通过现场精细化病害勘察、表面硬度及弹性波速测试对其风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 在兰州市气候环境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白衣寺塔塔基长期处于毛细水浸润中,致使塔基古砖表层发育了多种病害.为探明古砖病害类型、风化程度与风化机理,通过现场精细化病害勘察、表面硬度及弹性波速测试对其风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塔基古砖表层风化病害主要有表面溶蚀、酥碱与泛盐、空鼓、层片状剥落等.塔基古砖硬度集中在284~410 HLD之间,弹性波速为854~1514 m·s^(-1).在硬度评估中,古砖表层风化程度等级以中等居多,占比为61.47%;波速评估中非常轻微以及轻微的砖块,占比分别为35.64%和34.71%.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石英含量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塔基中部.塔基风化是毛细水中的可溶盐反复结晶、冻融循环以及外部多种因素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以为古砖的病害防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衣寺塔 古砖病害 风化特征 风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庆阳北石窟寺区域稳定性监测与分析
9
作者 张雄 和法国 +3 位作者 张景科 武金生 杨鑫 刘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7,共7页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 区域稳定性监测是石窟寺长期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以庆阳北石窟寺所在区域为对象,基于2019年的15景Sentinel-1A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对研究区稳定性进行监测,获取了研究区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及时序形变,分析了研究区形变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监测结果表明:北石窟寺所赋存的覆钟山山体整体稳定,存在微小形变,不存在潜在滑坡变形特征;研究区主要形变区沿河分布,蒲、茹两河交汇处形变最为明显;研究区时序形变呈现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造成其规律性的原因为随季节变化的土壤侵蚀和董志塬固沟保塬项目的实施。该研究证明了InSAR技术在文物遗址区域稳定性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其在具有长期性、可靠性的优势,为石窟寺遗址长期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北石窟寺 区域稳定性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庆阳北石窟寺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分析
10
作者 马雪雅 张理想 +3 位作者 陈银桥 张景科 邹红宇 谷留杨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5-1155,共11页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 危岩体发育会对石窟寺的稳定和游客安全造成威胁,利用变形监测分析石窟濒危岩体变形特征对岩体稳定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文章以甘肃庆阳北石窟寺为例,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变形监测、测缝计和非接触式裂隙监测等技术,从北石窟寺分布区域地质体、石窟赋存崖体和洞窟关键块体三个尺度研究濒危岩体的变形特征。监测周期内,区域地质体上部位移呈突发性变化,连续降雨后产生5.2 mm的沉降,中部基岩出露部位位移遵循先缓慢增长后逐渐恢复的变化规律,变形量维持在±1 mm以内。崖体内构造裂隙底部变形量呈波动式上升,于次年1—2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且随着温度降低,裂隙中部变形速率大于底部。32窟内浅表性裂隙变形量在0 mm附近±2 mm范围内持续波动,无进一步扩张或闭合趋势。区域地质体变形与降雨有高度相关性,崖体变形与温度呈强烈负相关,洞窟关键块体变形也易受温湿度和人为扰动影响。目前三个尺度的岩体变形量均在小范围内变化,相互之间影响较小,无协同性。对濒危岩体变形特征的分析可为北石窟寺稳定性评估和预测分析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石窟寺 濒危岩体 变形监测 裂隙监测 岩体变形特征
下载PDF
锚固灌浆过程中及工后交河故城崖体的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3 位作者 崔凯 和法国 任非凡 韩文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4-1073,共10页
依托国内最大的土遗址加固工程——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根据崖体破坏的特点,采用南瑞大坝全自动监测仪器连续高精度监测锚固灌浆过程中崖体的变形。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灌浆对崖体扰动最大,锚固对崖体扰动较小,加固前后崖体的变... 依托国内最大的土遗址加固工程——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根据崖体破坏的特点,采用南瑞大坝全自动监测仪器连续高精度监测锚固灌浆过程中崖体的变形。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发现灌浆对崖体扰动最大,锚固对崖体扰动较小,加固前后崖体的变形曲线特征对比证明锚固灌浆取得了成功的加固效果。研究结论为交河故城的整体科学保护提供依据,为类似土遗址加固工程锚固灌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交河故城 岩土锚固灌浆 崖体 变形监测 变形特征
下载PDF
夯土-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木锚杆锚固系统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景科 陈鹏飞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李最雄 王南 张帅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3,共8页
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试验,对基于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系... 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试验,对基于水硬石灰与石英砂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50cm锚固长度可以提供30~45kN(室内)与16.2~19kN(现场)的极限锚固力;锚固系统具有较强的延性;在加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单峰值或双峰值分布、界面应力向锚固末端传递、压应力出现在锚固段中末端等特征,表现出复杂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在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能上适合于夯筑土遗址加固,并与遗址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筑土遗址 锚杆 水硬石灰 石英砂浆液 极限锚固力 界面力学行为
下载PDF
土遗址锚固用PS-(C+F)浆液性能与结石体耐久性室内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2 位作者 李最雄 郭青林 孙满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02-1809,共8页
为科学揭示土遗址本体锚固用PS-(C+F)浆液的凝结固化特征和结石体的长期性能,针对标准稠度试验确定的最佳水灰比(0.39)的浆液,通过龄期强度、龄期含水率、龄期波速、收缩特性等试验,查明了浆液的凝结固化特征;通过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 为科学揭示土遗址本体锚固用PS-(C+F)浆液的凝结固化特征和结石体的长期性能,针对标准稠度试验确定的最佳水灰比(0.39)的浆液,通过龄期强度、龄期含水率、龄期波速、收缩特性等试验,查明了浆液的凝结固化特征;通过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水稳定性、安定性和耐碱性等耐候性试验手段,研究了结石体的耐久性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本浆液龄期强度满足施工工艺的需求,结石体在外观、密度、孔隙率、强度上和土体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较低的收缩率保证了锚固界面的性能,结石体具有典型的弹脆性力学特征;结石体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可以有效的抵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但在硫酸钠高含量遗址土体中不适用。研究证明,配合比为C∶F=1,PS∶(C+F)=0.39的PS-(C+F)浆液适宜于中国西北地区土遗址本体锚固,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PS-(C+F)浆液 凝结固化 耐久性 兼容性
原文传递
土遗址加固中GFRP锚杆锚固性能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2 位作者 和法国 李最雄 孙满利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04-810,共7页
为揭示GFRP锚杆在土遗址加固中的性能,进而克服现有竹、木、复合锚杆锚固的局限性,拓展该新型材料在古遗址加固中的应用,选择直径22mm和25mm的GFRP锚杆开展了现场锚固测试试验。通过单级和循环两种加载模式,获取了两种杆体的破坏模式与... 为揭示GFRP锚杆在土遗址加固中的性能,进而克服现有竹、木、复合锚杆锚固的局限性,拓展该新型材料在古遗址加固中的应用,选择直径22mm和25mm的GFRP锚杆开展了现场锚固测试试验。通过单级和循环两种加载模式,获取了两种杆体的破坏模式与极限锚固力;在杆体—砂浆界面布设应变片,获取了受荷过程中界面监测点剪应变的变化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锚固系统均失效于砂浆—土体界面,φ22mm GFRP杆体极限锚固力50k N,而φ25mm GFRP杆体超过120k N;从加载端到末端监测界面剪应变呈衰减分布,在较大荷载下由于加载方向与杆体轴向微弱偏离导致局部出现受压现象,试验过程中监测界面未出现脱黏现象。研究表明GFRP锚杆可以部分替代复合锚杆,在土遗址载体加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RP锚杆 原位试验 破坏模式 极限锚固力 界面剪应变
下载PDF
夯筑土遗址中基于PS-(F+C)浆液的木锚杆锚固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景科 王南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李最雄 郭青林 陈鹏飞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0,共9页
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锚固试验,对基于高模数硅酸钾溶液-(粉煤灰+粉土)(PS-(F+C))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力... 基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原位锚固试验,对基于高模数硅酸钾溶液-(粉煤灰+粉土)(PS-(F+C))浆液的木锚杆锚固系统在夯土介质中进行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结果表明:该锚固系统室内试验极限锚固力(24~38 k N)远大于现场试验值(2.5~8 k N);锚固系统具有低弹性强塑性特征,表现出极强的延性;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力分布与传递特征具有多峰值分布、高值往往出现在锚固末端、压应力出现等特征,表明该锚固系统兼有拉力型和压力型全长黏结性锚固系统的特点;该系统适合于夯筑土遗址锚固,与遗址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筑土遗址 木锚杆 高模数硅酸钾溶液-(粉煤灰+粉土)(PS-(F+C))浆液 极限锚固力 界面剪应力传递
下载PDF
土遗址锚固土体-浆体(CGN+C)界面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景科 单婷婷 +3 位作者 王玉超 王南 樊孟 赵林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3-912,共10页
为揭示土遗址锚固系统中第二交界面黏结破坏机制,采用自主研制的依托压力试验机的第二交界面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试样制作装置,以孔壁粗糙度及注浆体配合比为变化参数,设计了两组共30个土体-浆体(CGN+C)界面试样进行室内推出试验。结果表... 为揭示土遗址锚固系统中第二交界面黏结破坏机制,采用自主研制的依托压力试验机的第二交界面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试样制作装置,以孔壁粗糙度及注浆体配合比为变化参数,设计了两组共30个土体-浆体(CGN+C)界面试样进行室内推出试验。结果表明:锚固系统土体-浆体的荷载-滑移关系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研究用各类浆体30 cm锚固长度可提供0.08~0.26 MPa(光滑孔壁)与0.26~0.46 MPa(螺纹孔壁)的抗剪强度,螺纹界面使抗剪强度最大提高了4.21倍;随烧料礓石掺和比的增大,两组试样抗剪强度值呈现的规律基本相同;光滑界面的剪滑曲线特征主要呈应变强化型,螺纹界面曲线特征主要呈应变软化型;界面剪应力-位移关系模型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研究结论为土遗址锚固系统内部力学过程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锚固系统 土体-浆体界面 推出试验 抗剪强度 剪应力-位移关系模型
原文传递
土遗址加固中木锚杆锚固机理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2 位作者 李最雄 王旭东 和法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6-1171,共6页
木锚杆锚固机理的研究对于土遗址传统材料与工艺的科学性挖掘和当今的保护加固具有重大价值。选择代表性的土遗址(交河故城)开展现场锚固测试,包括锚固性能测试和第一界面层(杆体-浆体)剪应变监测。试验结果表明:①鉴于杆体的自然选材,... 木锚杆锚固机理的研究对于土遗址传统材料与工艺的科学性挖掘和当今的保护加固具有重大价值。选择代表性的土遗址(交河故城)开展现场锚固测试,包括锚固性能测试和第一界面层(杆体-浆体)剪应变监测。试验结果表明:①鉴于杆体的自然选材,不同杆体的锚固性能差异较大,但锚固潜力巨大;②受力状态下,剪应力沿着界面呈现含峰值非均匀分布;③荷载逐步增大时,界面剪应力峰值逐步向末端转移;④剪胀作用明显,增强了锚固性能;⑤兼有拉力型和压力型锚固系统的复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木锚杆 锚固机理 界面 剪应力分布
原文传递
夹Ф22mm钢筋体复合锚杆原位锚固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2 位作者 李最雄 郭志谦 王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139-3147,共9页
加钢筋体复合锚杆在土遗址载体锚固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但研究该类型锚杆机制刚刚起步。选择交河故城开展了夹Ф22 mm钢筋复合体锚杆现场锚固测试,包括锚固性能测试和锚杆各界面层应变监测。锚固性能试验表明,3m长复合锚杆极限锚固力... 加钢筋体复合锚杆在土遗址载体锚固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但研究该类型锚杆机制刚刚起步。选择交河故城开展了夹Ф22 mm钢筋复合体锚杆现场锚固测试,包括锚固性能测试和锚杆各界面层应变监测。锚固性能试验表明,3m长复合锚杆极限锚固力可达190 k N,而且杆体表现出较强塑性变形。锚杆各界面层应变监测结果表明,钢筋-复合材料界面层轴向应变远大于其他界面层,锚固失效在该层;由于杆体的非均直性,楠竹-复合材料界面表现出轴向应变的非规律性,局部出现受压状态;楠竹-浆体界面剪应变与荷载变化一致,在较高荷载下出现剪应变向锚固末端的传递特征;鉴于杆体的多圈层构造,受力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横向传递和剪胀特征。其研究成果可为复合锚杆的优化与工艺完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钢筋复合锚杆 极限锚固力 界面剪应变 荷载传递 多圈层构造
原文传递
夯土介质中基于PS浆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景科 王南 +3 位作者 樊孟 谌文武 李最雄 张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8-1036,共9页
基于PS溶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系统在夯筑土遗址加固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其锚固机理研究还未开展。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针对该锚固系统开展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 基于PS溶液的楠竹锚杆锚固系统在夯筑土遗址加固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然而其锚固机理研究还未开展。运用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针对该锚固系统开展了拉拔测试与杆体-浆体界面应变监测,研究了该锚固系统的锚固性能与破坏模式、杆体-浆体界面剪应变分布与传递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PS-F浆液锚固系统和基于PS-(C+F)浆液锚固系统均为杆体-浆体界面失效模式,极限锚固力分别为10~15kN和8~16kN;锚固系统均具有较强的延性;在荷载进程中杆体-浆体界面的应变分布具有单峰值及双峰值特点,荷载增加时界面应力向锚固末端传递、压应力出现在锚固段末端及峰值局部出现在末端等特征。研究结论表明,锚固系统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夯筑土遗址加固,但在杆材耐久性和完整性保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筑土遗址 楠竹锚杆 PS浆液 极限锚固力 界面应力分布
下载PDF
交河故城东北佛寺墙体裂隙发育程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景科 谌文武 +1 位作者 李最雄 郭青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2,118,119,共6页
裂隙发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如何较为精确地了解裂隙发育程度成为土遗址加固工程设计中的难题。本文通过交河故城东北佛寺裂隙加固工程中的工程量反演遗址体的裂隙发育程度,从而为交河故城其他类似土遗址建筑的加... 裂隙发育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遗址的主要病害,如何较为精确地了解裂隙发育程度成为土遗址加固工程设计中的难题。本文通过交河故城东北佛寺裂隙加固工程中的工程量反演遗址体的裂隙发育程度,从而为交河故城其他类似土遗址建筑的加固设计提供思路。经研究,交河故城东北佛寺墙体总裂隙体积率大约为4.4%。裂隙发育程度与墙体的规模有如下大致的规律:墙体规模越大,裂隙体积相应大,裂隙体积率相应小。从墙体的长高比、长厚比、高厚比去研究墙体的裂隙发育程度规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东北佛寺 裂隙发育程度 反演 墙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